书城医学金匮要略(中华实用方剂大典)
17069900000082

第82章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2)

阐释

患伤寒发热时,妇人虽经水正行而畅利,但邪气乘虚而人血室,扰于血分,血为阴,夜暮亦为阴,所以白日神志清楚,夜暮则胡言乱语,精神错乱。此证不同于阳明腑实证,而是热人血室,血分热盛所致,所谓“必自愈”亦并非不用药物而待自愈,而是因邪陷不深,尚未与血相结,月经正行,邪热可随月经外泄而愈。

(2)表证已罢,瘀热内结(刺期门穴证)

【原文研读】

[代表原文]

婦人中凰,發熱恶寒,經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脈遲,身凉和,胸脋满,如结胸状,譫語者,此爲熱入血室也,當刺期門,隨其寅而取之。(3)

[白话语释]

提要

本条再论热人血室,表热已罢的证治。

语译

妇人感受风邪而发热恶寒,正值月经来潮,患病已七八日,热退、脉迟、身已凉和,而见胸胁胀满,有如结胸之状,神识不清,语言失常的,此亦为热入血室,当刺肝募之期门穴,泻肝经的实热,而散血室的瘀热,随其邪实所在而取之。

阐释

妇人患中风,发热恶寒,正值经期,经水适来,脉迟身凉和,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等,此为表热已罢,瘀热结于血室之证。血室属肝,肝脉络于胁,瘀热而致肝的经脉不利,故胸胁满如结胸状;其谵语并非阳明腑实,而是血热上扰神明(母病及子)所致,治疗宜取肝之募穴期门刺之,以泻其实而清其瘀热。

[医案举例]

一妇人患热入血室证,医者不识,用补中益气药治之,数日遂成血结胸,或劝用前药,许公曰:小柴胡已迟,不可行也,无已,刺期门可矣;予不能针,请善针者治之。如言而愈。或问热入血室,何以成结胸也?许日:邪气传入经络,与正气相搏,上下流行,遇经适来适断,邪气乘虚入于血室,血为邪所迫,上入肝经,肝受邪则谵语如见鬼,复入膻中,则血结于胸中矣。何以言之?妇人平居,水养木,血养肝,方未受孕,则下行之为月水;既孕,则中蓄之以养胎;及已产,则壅之以为乳,皆血也。今邪逐血,并归于肝经,聚于膻中,结于乳中,故手触之则痛,非药所及,故当刺期门也。

[明·江瑾.名医类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318]

2.崩漏

(1)虚寒挟瘀(温经汤证)

【原文研读】

[代表原文]

門曰:婦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數十日不止,暮卽發熱,少腹裹急,腹满,手掌烦熱,唇口乾燥,何也?師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經半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證唇口乾燥,故知之。肯以温經湯主之。(9)

[白话语释]

提要

本条论述冲任虚寒兼有瘀血所致的崩漏证治。

语译

问道:妇人年已五十左右,病前阴下血,数十日不止,傍晚发热,小腹里急,腹中胀满,手掌发热,唇口干燥,是什么原因呢?老师说:此病属带脉以下的病变,由于曾经小产,有瘀血停在小腹未去。怎么知道呢?因其证见唇口干燥,所以知道是瘀血停留于小腹,当以温经汤主治。

阐释

妇人五十岁左右,气血已衰,冲任不充,经水应绝。今又阴道出血几十天不止,此属崩漏(原文“下利”当是“下血”)。病由冲任虚寒,曾经小产,少腹有残余的瘀血停留,致腹满里急,或伴有刺痛、拒按等症。漏血数十日不止,阴血势必耗损,以致阴虚生内热,故见暮即发热、手掌烦热等症。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津液失于上润,故见唇口干燥。证属冲任虚寒,瘀血内停,故当用温经汤温养血脉,使虚寒得以补,瘀血得以行,从而起到温经行瘀之效。

【原文解析】

[主要脉症]

月经不调,或经来过多,或前或后,或崩漏不止,或一月再行,月经色暗有块,小腹冷痛喜热熨或刺痛拒按,伴唇口干燥,暮即发热,手心烦热,腹满,舌质紫黯,或边有瘀点瘀斑,脉沉涩或弦涩。

[病机]

冲任虚寒,瘀血内停,兼阴伤血热。

[治法]

温经养血,散寒行瘀,佐以滋阴清热。

[主方]

温經湯方

吴茱萸三兩當歸芎藭芍藥人參桂枝阿膠生薑牡丹皮甘草各二兩半夏半升參冬一升

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亦主婶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來過多,及至期不來。

[主方分析]

方中吴茱萸、桂枝、生姜温经暖宫;阿胶、当归、川芎、芍药、牡丹皮养血行瘀;麦冬养阴润燥而清虚热;人参、甘草、半夏补中益气和胃。诸药配合共奏温补冲任,养血去瘀,扶正祛邪之功。

[注意事项]

调经一般以3个月为一周期,即每月除经期外,需坚持服用,方能巩固疗效。

[比较鉴别]

温经汤与芎归胶艾汤当注意鉴别(表26-2)。

表26—2温经汤证与芎归胶艾汤证之鉴别方证比较温经汤芎归胶艾汤症状月经不调,色暗有块,小腹冷痛喜热熨或刺痛拒按,伴唇口干燥,腹满,舌质紫黯,或边有瘀点瘀斑,脉沉涩或弦涩妇女妊娠下血,所下之血色多浅淡,或黯淡,质清稀,腹中疼痛,伴神疲体倦,舌淡,脉细病机冲任虚寒,瘀血内停,兼阴伤血热冲任脉虚,阴血不能内守治法温经养血,散寒行瘀,佐以滋阴清热调补冲任,固经安胎药物组成吴茱萸三两当归芎藭芍药人参桂枝阿胶生姜牡丹皮甘草各二两半夏半升麦冬一升芎藭阿胶甘草各二两艾叶当归各三两芍药四两干地黄六两

【临床应用】

[应用要点]

①临证加减

a.虚寒明显,少腹冷痛者,以肉桂易桂枝,去牡丹皮、麦冬,加艾叶、小茴香散寒暖宫。

b.气滞者,见小腹胀痛,加香附、乌药,以理气止痛。

c.经色紫块,去阿胶,加桃仁、红花以活血化瘀。

d.漏下色淡,淋漓不止,腰膝酸软者,加熟地、杜仲、续断补肾养血。

e.气虚甚者,加党参、黄芪益气。

f.子宫肌瘤,可加甲珠、虫活血散结。

②运用范围常用治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闭经、不孕及男子精室虚寒所致的不育症、习惯性流产、胎动不安、卵巢囊肿、附件炎、子宫肌瘤、老年性阴道炎、外阴瘙痒症、血吸虫性肝病、皮肤病属虚寒挟瘀者。

[医案举例]

陈某,女,47岁,工人。1980年6月14日初诊。

主诉:经漏不止。月水提前而至,量多色黑有块,淋漓不断已二十余日,经某院妇科诊治效不显,又经中医诊治,服药20余剂亦无效。现腰困腿软,少腹常有拘急感,手足心热,时有心悸,口略干,纳差,舌淡胖,苔薄而润,脉沉细缓,观前医所治,方药有三:一是归脾汤化裁,医谓脾虚失养,冲任不固;一是知柏地黄汤化裁,医谓阴虚内热,扰乱冲任:一是桃红四物汤化裁,医谓胞宫瘀阻,血不归经。然皆不效,何也?遂详询之,知其少腹近半年来常有凉感,喜温喜按。吾悟之,此因年近47,肾气渐虚,命门火衰,冲任虚寒,当化瘀调经,方用温经汤加炒黑益母草10克,焦艾叶10克。

二诊(6月23日):服上药3剂漏下即止,本人照原方又服三剂,已上班。唯腰困,带下量多,清稀而白。上方去益母草加杜仲10克,川断10克,炒山药15克,6剂而愈。

[伊智雄.温经汤临床应用的体会.陕西中医,1983,2:21]

(2)冲任虚寒(胶姜汤证)

【原文研读】

[代表原文]

婦人陷經,漏下黑不解,膠薑湯主之臣億等校诸本無膠薑湯方,想是前妊娠中膠艾湯。(12)

[参考原文]

師曰:婦人有漏下者,有半座後因绩下血都不绳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爲胞阻,膠艾湯主之。(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4)

[白话语释]

提要

本条论述妇人陷经的证治。

语译

妇人因崩漏,经气下陷,下血不止,经血色黑,日久不解,用胶姜汤主治。

阐释

妇人陷经,漏下色黑不止者,乃因冲任虚寒,不能摄血所致。治以胶姜汤,温补冲任,养血止血。

本条后世诸家多以下血的颜色来辨别寒热属性,似不足为据。因一般出血量多则血色鲜红,如出血量少,或停留时间较长,其血则为紫黑色,故漏下色黑,固可属于虚寒,但也有瘀血郁热,冲任有火所致者。本条除漏下色黑外,势必具有相应的虚寒证候,始可按后世注家所述用胶艾汤加干姜或胶姜汤为治。

【原文解析】

[主要脉症]

妇人漏下色黑不解,淋漓不尽,伴面色苍白,头晕心悸,气短神倦,腰膝酸软,憎寒畏冷,舌质淡,脉微弱。

[病机]

冲任虚寒,不能摄血。

[治法]

调补冲任,温阳散寒,固经止血。

[主方]

眵姜汤方。

[主方分析]

前人均谓胶姜汤方缺,可用胶艾汤加干姜。林亿等人认为恐是胶艾汤。按《千金方》胶艾汤,其中亦有干姜。陈修园治一妇人漏下黑水,宗此方用阿胶、生姜二味治愈,可作参考。

本方配伍特点在于:阿胶补血滋阴,润燥止血,善疗血虚出血;干姜温达阳气,使阳气固摄脉络以止血,与阿胶相用,温阳之中以补血,补血之中以生阳,阳气阴血得温得补,各行其职,以主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二药相用,以达温阳补血止血之效。

[注意事项]

邪热出血者禁用。

【临床应用】

[应用要点]

①临证加减

a.若神疲乏力显著者,加生黄芪、党参以补气摄血。

b.若少腹痛,且冷者,酌加艾叶炭、延胡索、制附子以温经止痛,固经止血。

②运用范围本方可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阴道不规则出血、产后出血不止、先兆流产、子宫内膜炎、宫颈糜烂、支气管扩张咯血等见本方证机者。

[医案举例]

道光四年,闽都阃(kǔn)府宋公,其三媳妇产后三月余,夜半腹痛发热,经血暴下鲜红,次下黑块,继有血水,崩下不止,约有三四盆许,不省人事,牙关紧闭,挽余诊之,时将五鼓矣。其脉似有似无,身冷面青,气微肢厥。予曰:血脱当益阳气,用四逆汤加赤石脂一两,煎汤灌之,不差。又用阿胶、艾叶各四钱,干姜、附子各三钱,亦不差。沉思良久,方悟前方用干姜守而不走,不能导血归经也,乃用生姜一两,阿胶五钱,大枣四枚,服半时许,腹中微响,四肢头面有微汗,身渐温,须臾甦醒。自道身中疼痛,余令先与米汤一杯,又进前方,血崩立止,脉复厥回。大约胶姜汤,即生姜、阿胶二味也。盖阿胶养血平肝,去瘀生新;生姜散寒升气,亦陷者举之,郁者散之,伤者补之育之之义也。

[陈修园.金匮方歌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3.131]

3.经水不利——血瘀(土瓜根散证)

【原文研读】

[代表原文]

带下經水不利,少腹滿痛,經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10)

[白话语释]

提要

本条论述因瘀血而致经水不利的证治。

语译

妇人带脉以下的病变,月经不能如期而至,或月经循行不畅,小腹部满痛,月经一月两行,用土瓜根散主治。

阐释

妇女患经水不利或兼一月再见者,多因留瘀所致,故少腹同时出现满痛症状,并伴有少腹按之有硬块,月经量少,色紫有块,舌紫暗,脉涩等脉症。治当以活血通瘀为主,方用土瓜根散。阴癫肿,多属瘀积为患,故本方亦能治疗。

【原文解析】

[主要脉症]

月经不调,或过期而至,或一月再行,经行不畅,月经量少,色紫有块,少腹满痛,按之不减或拒按,或少腹按之有硬块,伴身恶寒,舌质淡紫暗,脉沉或涩。

[病机]

瘀血内阻。

[治法]

破瘀通经。

[主方]

土瓜根散方:陰(tui)膻亦主之。

土瓜根芍藥桂枝蟲各三兩

上四味,杵爲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主方分析]

方中土瓜根(王瓜根)祛瘀破血;虫破血开闭;桂枝、芍药调营止痛,加酒以行药势,诸药相伍,以奏活血祛瘀,通经止痛之功,瘀血得去则经水自调。

方中之土瓜根,即葫芦科植物王瓜的块根,亦可用丹参、桃仁、泽兰等代之。

[注意事项]

(1)本方破瘀通经,效力较峻,故当见有瘀血内积之征方可运用。

(2)气血亏虚所致的经闭禁用。

[比较鉴别]

本方与温经汤都可治疗月经不调伴少腹满痛而恶寒者,二者鉴别如表26—3。

【临床应用】

[应用要点]

(1)临证加减

①血寒者,加炮姜、吴茱萸、制附子、北细辛以加强温经散寒之力。

表26-3土瓜根散证与温经汤证之鉴别方证比较土瓜根散温经汤症状月经不调,或过期而至,或一月再行,经行不畅,月经量少,色紫有块,少腹满痛,按之不减或拒按,或少腹按之有硬块,舌质淡紫暗,脉沉或涩月经不调,色暗有块,小腹冷痛喜热熨或刺痛拒按,伴唇口干燥,腹满,舌质紫黯,或边有瘀点瘀斑,脉沉涩或弦涩病机瘀血内阻冲任虚寒,瘀血内停,兼阴伤血热治法破瘀通经温经养血,散寒行瘀,佐以滋阴清热药物组成土瓜根芍药桂枝虫各三两吴茱萸三两当归芎藭芍药人参桂枝阿胶生姜牡丹皮甘草各二两半夏半升麦冬一升

②兼血热者,加赤芍、牡丹皮以凉血清热。

③兼血虚者,加当归、熟地、生黄芪以补气养血。

④少腹胀满刺痛,加酒军、泽兰加重活血化瘀之力,且使瘀从下而去。

(2)运用范围本方可以治疗中枢性痛经、闭经、月经不调、输卵管不全梗塞、附件炎、盆腔炎、不孕不育等病证而见瘀血所致病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