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塞上水乡·宁夏
17071900000030

第30章 回族的丧葬习俗

回族的丧葬习俗也很特别。回族在人逝世以后,一般都称为“无常”“归真”“毛提”了。“无常”是回族穆斯林的汉语专用语,是逝世的意思。“毛提”是阿拉伯语,也是逝世的意思。“归真”是回族群众对笃信宗教和宗教职业人员以及宗教上层人士的称法。回族对逝世的人,都不能说“死了”这个词。

回族人停止呼吸后,在停尸方面也很有讲究。亡人要停放在一块床板上,让亡人头南脚北仰卧,面要稍向西方,并在尸体上盖一块清净的白布单。同时要通知清真寺的教长和亲戚朋友、邻里乡亲。

回族把遗体告别仪式称为“善面”或叫“埋体”(尸体)。清真寺的阿訇、满拉、亲朋、乡邻都要来参加仪式,在这个仪式过程中都不向亡人行鞠躬礼,其家属也不还礼。

回族把给亡人做殓服叫“克番”。不分贫贱富贵,一律用白棉布、白市布等,必须是白色的。殓服分大殓和小殓。大殓也称“大卧单”,需要用白布长约2米,宽约1.5米。小殓,回族称“小卧单”,长短要合身,宽约1.5米,相当于衬衣,回族叫“格米索”,自肩至踝骨,长3米、宽约0.4米。回族女亡人的殓服比男亡人的多两件。一是裹胸,长1米左右,宽0.3米左右;二是包头和盖头,长1米左右,用于裹发。

回族群众对亡人的尸体一定要“净身”,也叫“着水”或“洗埋体”。回族给亡人净身时无论是在清真寺还是在丧主家,都要将尸体置放在浴床上或干净的板子上净身。净身一般由三个人承担,其他人一律不准入内。一个人专门灌水,一个人帮忙冲洗,一个人要戴上手套,轻轻洗涤。在洗涤的过程中汤瓶不能落地,手套要准备两副,一副洗上身,一副洗下身。回族给亡人净身,男女有别,男不洗女,女不洗男。回族给亡人净身的程序和洗大净的程序是一样的。

回族群众给亡人净身后,按照习俗规定,先右后左,先裹“格米索”(衬衣),后裹“小卧单”,再裹“大卧单”,最后将腰、头、足都用白布子扎紧,女尸要加裹胸和盖头。对于为国、为教牺牲的回族,可免于洗礼、免穿克番,允许穿血衣埋藏。

回族的殡礼。也称站“折纳则”。这是回族丧葬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殡礼的主持者一般为清真寺里的教长担任,或者是在回族群众中威信较高的、不论辈分、地位,只要懂伊斯兰教教规的都可以担任。凡是参加殡礼的人都必须洗大净。

宁夏回族一律施行土葬。其墓地都是南北走向。在墓地打一个深约2米、宽约1米、长约2米的坑,在坑底向西再挖一个与坟坑平行的深洞,长约2米、宽约1米、高约1米。再将尸体送入深洞,使尸体头北脚南,面向西方(圣地麦加在中国西方),用土坯垒好小洞口即可。回族的坟墓从外形看是长形墓,不起坟头。

回族把纪念亡人的活动叫干“尔埋力”,也十分隆重。这个活动从埋藏的当天开始,他们把这天晚上的活动称为“宵夜”。还要煮米粥、炸油香,请阿訇和办丧事的人吃。同时,要请阿訇或满拉念经文、走坟。走坟的活动一天要走5次,共走40天。到第7天,也叫头七,丧主家要宰羊、宰鸡、炸油香,请阿訇、满拉和有威望的老人到家里念经、吃油香。还要为参加念经的人散乜贴。到了亡人“二七”、“三七”的时候规模就比较小,一般只炸油香,散给邻居和贫穷者。

回族认为亡人在40天以内灵魂还在家,到了四十天其灵魂就离开了家。因此,还要大干“尔埋力”,其规模很大。早上先请阿訇走坟,再请阿訇、亲朋好友、亲戚们到家吃油香,有的也给丧家散乜贴。以后在亡人的百日、周年、三周年、十周年、三十周年还要大干“尔埋力”。

回族对教长称导师和“老人家”;对己逝世的教长称“太爷”;对某一教派的创始人称为“道祖师爷”。对教主的纪念日规模很大,且十分隆重。如虎夫耶门宦的老太爷洪海儒的祭日是7月24日;哲赫忍耶门宦的马明心的祭日是3月27日。这些祭日要举行盛大的“尔埋力”聚会,要宰杀上百只羊,十几头牛,炸很多的油香,供给走坟的回族群众吃。这些聚会活动都有一万多人参加,而且组织相当有序,人多而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