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塞上水乡·宁夏
17071900000037

第37章 青铜峡旅游区

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青铜峡市的南郊,是黄河上游最后的一道峡谷,连接着卫宁平原和银川平原。峡口两山犬牙交错、壁立突兀,相距仅几十米,便将黄河水紧紧束住,似龙门扼流。1958年8月,在峡口开始兴建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1960年2月,建成738米长的拦河大坝,坝高60.2米,锁住了千古不驯的“黄龙”,终于实现了“高峡出平湖”的千古绝唱。库区面积11.3平方公里,形成了库区自然保护区,改善了自然环境,维护了生态平衡,为候鸟迁徙停留创造了适宜的条件。水利枢纽共设8台机组,装容量27.2万千瓦,年均发电量12.8亿度。银川平原的11条自流干渠,皆从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引水,年灌溉水量为820多立方。大部分自流灌溉干渠仍沿用了各朝代开发时的渠名,如秦渠(秦朝时开发)、汉渠(汉朝时开发)、唐徕渠、大清渠等。这些灌渠沿用了2000多年,也表明了宁夏平原开发利用黄河水自流灌溉的历史。

青铜峡库区浅滩辽阔、水草丰美、环境幽雅、水生物丰富,是鱼类、鸟类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每年春季各种鸟类接踵而来。据专家考察,在库区栖息的鸟类有170多种。其中有黑鹳、中华秋沙鸭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5种;有大天鹅、小天鹅、白琵鹭、蓑羽鹤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3种。每年三月时,鸟类集中量在4万只左右,已成为珍稀鸟类保护区。

一百零八塔。一百零八塔是108座小塔组成的塔群。始建于西夏时期,建造在青铜峡峡口黄河西岸的陡峭山坡上,坐西朝东,依山临河,自上而下按1、3、3、5、5、7、9、11、13、15、17、19的奇数形式排成12列,构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塔群。塔群边长65米,底长48米。塔的单体结构各有差异,塔身下部第2层以下为单层八角形须弥座,宝珠式塔顶,蔚为壮观。一百零八塔为实心喇嘛塔。塔心正中竖着一根立木,内填土坯,外砌砖,表面抹着白灰,并装饰有彩绘。塔群的塔体形制大致可分四类:位于塔群顶端的一座塔(第1层塔)形体较大,高3.5米,塔基呈方形,塔身为覆钵式,塔的东西辟有龛门,塔顶为宝珠式;第2、3、4层塔,塔身高为2.5米,为八角鼓腹尖锥式;第5层和第6层塔,塔身高2.5米,呈葫芦状;7层~19层,塔身高2.5米,为宝瓶状。

据明《一统志》记载:“峡山口……两山相夹,黄河流经其中,一名青铜峡,上有古塔一百零八座。”《一统志》,为明英宗时李贤所修撰,即称“古塔”。其修建年代要比修撰明《一统志》的15世纪中期更为久远。加之塔的形状又属于喇嘛教式塔,西夏时期从李昊王、王后到臣民都信奉佛教。因此,一百零八塔的始建年代应是西夏时期。

一百零八塔的三角形的塔群建筑在我国古塔建筑中是仅有的一例,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牛首山。牛首山位于青铜峡的东南部,距吴忠市20公里。因山的最高峰,双峰并举,远眺形如牛的犄角,故而得名。牛首山准确的始建年代无从考证。据有关史料记载,北魏时称艾山,宋代时称金积山,元、明、清时均称牛首山。山中共有寺庙50余座。据明代弘治年间的碑文记载:“南有金积山,盖古迹也,有刹名保安寺,其处远者,历唐宋。”

牛首山山形险峻,青峰寺其上,黄河流其下。山峦上有一个古庙群,称牛首寺,分为东寺和西寺。西寺位于牛首山西麓幽谷之中,枕山面河,以万佛洞、睡佛殿、净土寺、三教堂为中心。寺院坐东朝南,台院前以石砌筑。睡佛殿院内有金牛池;净土寺的南面有大鸿庵、观音台、极乐寺等庙,北面有滴水寺、万寺庵、地瘖塔等殿。牛首山的双峰顶端建有大西天寺、小西天寺和清凉寺,寺中有祖师迦兰、观音、十方宝佛、眼光菩萨等殿和佛母洞、迦叶塔。东寺位于西寺以东6余公里,以金塔寺为中心。在金塔寺的北面建有娘娘庙、大鸿庵、保安寺。保安寺向东有睛峰寺、苦工庙、药王洞、观音堂等,向西建有三佛殿、四量庵、西方境、龙泉寺、山神庙、十王殿等。这些庙宇均是佛教活动场所,也是佛教的名胜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