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产前产后专家指南(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17073200000026

第26章 0~1岁婴儿的科学养育(1)

出生第1个月

从婴儿娩出、脐带结扎到28天称为新生儿期。此期新生儿的特点是逐渐适应宫外环境,各器官系统功能及形态发生着有利于生存的变化,但又容易出现不适应的现象。

了解新生宝宝

新生儿阿普伽评分

宝宝出生后1分钟、5分钟和10分钟要接受一次阿普伽新生儿评分,即对新生儿的肤色、心率、一反射应激性、肌张力及呼吸力5项进行评分,以此来检查新生儿是否适应从子宫到外部世界的环境转变。

5项体征的评分标准

★心跳:一个正常的新生宝宝心跳的速度可达160次/分钟。一般年龄越小心跳越快,并且容易加速。正常的新生宝宝心跳可有较大的波动,一般波动的范围在100~160次/分钟。出生时每分钟心跳数超过100次者为正常,评2分;少于100次者评1分;如果不能触摸到、也不能听到心跳者评0分。这是对新生儿诊断和估计预后最重要的一项。

★呼吸:出生60秒钟内呼吸良好、哭声响亮者评2分;而呼吸慢、弱、不规律者评1分;出生后60秒钟无呼吸者评0分。

★肌肉张力:四肢活动有力者评2分;四肢略微呈屈曲状,评1分;肌肉完全松弛者评0分。

★对刺激反应:通常在吸净咽部黏液后,弹小儿足底或用导管插入鼻孔时,反应好、哭闹声响、打喷嚏或咳嗽者评2分;面部稍有活动,如皱额者评1分;毫无反应者评0分。

★肤色:全身皮肤颜色红润者评2分;躯干红而四肢青紫者评1分;全身青紫或苍白者评0分。

以上5项分别给0、1、2分不等,再把5种体征的分数相加得出总分。最好状况是10分,8~10分为正常,大于7分不需处理,能自然好转;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需紧急抢救,否则会造成严重后遗症或死亡。经抢救情况好转后应继续评分。事实上,80%的新生儿得分在7~10分之间。

外观

身高是反映新生宝宝骨骼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健康、正常的新生儿出生时平均身高大约是50厘米,其中头长占身长的1/4。

出生时男孩头围均值为34.3±1.2厘米,女孩头围均值为33.9±1.2厘米,满月时约增长4厘米。男孩胸围均值为32.7±1.5厘米,女孩胸围均值为32.6±1.4厘米。

出生时的体重是反映胎儿生长发育情况的重要标志,是判断营养状况、计算药量、补充液体的重要依据。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体重为3000克,正常范围为2500~4000克。出生时体重少于2500克的婴儿被称为低体重儿,为未成熟儿。对于未成熟儿医院会加强护理,比如放入保温箱保暖、必要时给氧等。满月时体重约增长600~1200克。

到满月时约增长5~6厘米。耳壳软骨发育好,能保持直立位置。胸廓呈桶状,相对狭窄,乳腺可扪及结节,乳头明显可见。腹部较胀,但一般不超过胸廓高度。四肢相对较短小。取屈曲外展位(即像“W”形状),指甲超过指端,足跖有较多较深的纹理。男婴睾丸已降入阴囊,女婴大阴唇已遮盖小阴唇。

皮肤

正常新生宝宝的皮肤红润、细腻、胎毛少。刚出生几天的宝宝皮肤会被一层灰白色的胎脂覆盖着,这层胎脂是由皮脂腺的分泌物和脱落的表皮形成的,有保护皮肤的作用,会自行吸收。

皮肤下毛细血管非常丰富,毛细血管网稠密,表皮很薄,因此有时可以见到淡淡的玫瑰色,这是正常的。新生宝宝皮肤薄嫩,毛细血管丰富。保护功能不强,稍不注意就会受伤、感染,进而出现脓疱疮、疥和其他病症,所以宝宝用的毛巾、衬衣、尿布、盖被等最好用细软的棉布制作,并保持清洁,以免损伤和污染宝宝的皮肤。

新生宝宝的手心、脚心的皮肤相对来说较粗糙,足底一般有较深的纹理。小腿皮肤可以看到有脱屑,全身其他部位可有脱皮现象。

在新生宝宝的骶尾部可见到灰蓝色的色素斑,不凸出皮肤,形状多为不规则形,俗称胎记。这是由于皮肤深层堆积了色素细胞所致,一般在宝宝出生后5~6年自行消失。

新生宝宝的皮肤具有保护、呼吸、调节体温、感觉等多种功能,特别是在其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健全的情况下,皮肤的感觉能力相对较强,妈妈要注意多抚摸宝宝,以促进宝宝的感觉发育。

黏膜

上腭中线两旁及齿龈切缘上常出现黄白色小点,是上皮细胞堆积或黏液腺潴留肿胀所致,称“上皮细胞珠”,俗称“马牙”,数周后会自然消退,对孩子吃奶以及将来出牙不会有什么影响。切勿擦拭或挑破,民问有些地方所有的这些不科学、不卫生的操作,往往会给细菌的侵入打开缺口,易导致感染,如口腔炎,甚至败血症等。

呼吸

B超检查示13周的胎儿已有微小的呼吸运动,但真正的呼吸是出生后才开始的。新生儿的呼吸肌较薄,呼吸运动主要靠膈肌的升降支配,所以是腹式呼吸。呼吸幅度较表浅,节律常不均匀,频率较快,每分钟40~60次。出生两周内波动较大,个别可达每分钟80次。有时还会出现呼吸暂停现象,就是短时问不喘息了,早产儿更多见,甚至需要从背后托几下才能使呼吸恢复。

数呼吸的方法

要想观察新生宝宝的呼吸是否正常,首先要学会怎么样给宝宝数呼吸。

★新生宝宝的呼吸以腹式呼吸为主,给宝宝打开包被,观察腹部一呼一吸的运动情况就可数出宝宝的呼吸次数。

★如果宝宝的呼吸比较浅,看不清楚宝宝的呼吸运动,可用手轻轻放在宝宝的胸廓或腹部,随着一呼一吸的起伏而数呼吸。

★还有一种方法可以数出宝宝的呼吸次数,即用一点消毒的棉花丝,沾在宝宝的鼻孔上方,看棉花丝飘动的次数,也就是宝宝呼吸的次数。用此种方法数呼吸,一定要避免棉花丝吸入鼻腔及口腔。

★因新生宝宝呼吸中枢发育不健全,对呼吸的调节能力较差,所以容易受环境、温度、吃奶、哭闹等原因的影响,呼吸会有快有慢。

★给宝宝数呼吸一定要在宝宝完全安静的状态下,最好是在熟睡之后。

循环

新生儿心率波动大,一般为120~140次/分,血压约为75/50毫米汞柱,其高低会随脐带结扎的迟早而有不同。血流分布多集中在躯干,内脏多而四肢少。故肝脾易于触及,而四肢末端易发凉和出现青紫。因心脏抑制作用差,易发生心律不齐。

数心率的方法

★新生宝宝的心脏呈横位,心尖的搏动位于宝宝胸部左侧第四肋问、锁骨中线的外侧。给宝宝数心率时,将手指轻轻平放在宝宝心尖搏动的位置,注意不要用大拇指。也可数脉率。

★新生宝宝的心率极易波动,给新生宝宝数心率一定在宝宝安静的状态下,最好是在宝宝睡眠时,一般而且要数1分钟才比较准确。

★新生宝宝的心率测定,新生宝宝正常的心跳应该节律规则、搏动力量均匀、手指按下时有弹性感。如果发现宝宝的心率增快或减慢,心脏跳动的节律不规整,同时还伴有烦躁、面色青紫或苍白、呼吸困难等,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

消化系统

婴儿一出生就有吸吮、吞咽能力,并且吸吮、吞咽与呼吸运动三者的协调良好。新生儿的食管开始时蠕动会不怎么协调,所以易溢奶并发生呕吐,但已能顺利输送流质食物。

新生儿的胃是横着的,容量较小,但肠道相对较长,已能适应较大量流质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消化道运动较快(尤其是下部消化道),出生时咽入胃中的空气3~4小时后已能到达直肠。

唾液分泌量及淀粉酶含量较少,但已能满足消化的需要。

一般婴儿出生后10~24小时内开始排胎粪,粪便呈黑绿色黏液状,喂奶3~4天后会过渡为正常的粪便,每日排便约3~5次。母乳喂养的婴儿排便会稀一些、次数略多,牛奶喂养的婴儿大便干一些。

胎儿出生时肾脏已具有与成人数量相同的肾单位,但功能上发育仍未完善,肾功能潜力较低,易发生新生儿水肿、低钙血症等。出生后数小时开始排尿,每天尿10~20次,尿中可有微量蛋白,尿酸较多时可呈粉红色。

代谢

新生儿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能量代谢旺盛,最低氧耗量相对比成人高。初生时能量来自糖代谢,但数天内会越来越多地动用体内脂肪和小量蛋白质。新生儿血糖较低,饥饿时易出现低血糖;对脂肪的吸收稍有困难。新生儿体内水含量占总体重的65%~75%,未成熟儿约80%,以后逐渐减少;生后前几天摄入量少,丢失水分多,可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由于肝脏系统未完全发育成熟。对一些生物或化学物质的生物转化易发生障碍,因而易发生黄疽、灰婴综合征等。

体温调节

健康的新生宝宝正常体温在36℃~37℃之间,但新生儿的体温中枢功能尚不完善,体温不易稳定,极易受外界温度环境的影响而出现体温时高时低的情况。新生儿的皮下脂肪较薄,体表面积相对产热大,容易散热,因此要注意给新生儿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室内温度要保持在18℃~22℃。如果室温过低,新生宝宝为了维持正常的体温会使血管收缩,并导致耗氧量增加,减慢新陈代谢。持续的低温环境容易引起新生儿硬肿症,但也不要给新生儿穿得太多,否则容易使新生儿体温过高甚至可引起高热惊厥或抽风。

除了外界环境对新生宝宝的体温有影响,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新生宝宝已经受到感染。感染时发热是肌体的抵抗反应,但新生宝宝对感染反应的能力较差,有时感染越严重时体温不但不升高,反而会出现体温下降的现象。

给新生宝宝测试体温要注意以下几点:

★试体温的部位:给新生宝宝测试体温有以下3处部位,即腋下、口腔、肛门,其中以肛门最方便、最常用。因为宝宝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差,如果用口腔表测试体温容易将表咬碎,假如在腋下用腋下表测试体温新生宝宝不配合也无法测试,用肛门表既安全又准确。

★新生宝宝体温的正常范围:一般情况下,新生的健康的宝宝体温值春秋冬三季上午平均为36.6℃,下午平均为36.7℃;夏季上午平均为36.9℃~36.95℃,下午平均为37℃。喂奶或饭后、活动、哭闹、衣被过厚、室温过高等情况均可使宝宝的体温暂时升高到37.5℃,甚至到38℃。3种测体温方法数值略有差异,依次相差0.5℃,即腋下36℃~37℃,口腔36.5℃~37.5℃,肛门内为37℃~38℃。

★新生宝宝腋下有汗时:应先用毛巾将汗液擦干后再进行测试,以保证测试温度的准确。

★新生宝宝刚喝完热水或活动后不要马上测试体温,应该休息片刻后待1灰复到自然体温时再测。

★给新生宝宝测试体温的时问以5~10分钟为宜。

★给新生宝宝测试体温时要特别留意体温表不要被损害,以免伤害宝宝或测试不准确。

★给新生宝宝测试体温前要用乙醇对体温表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同时不要忘记把体温表甩到35℃以下。

神经系统

新生儿脑的生长领先于其他器官,其重量占体重的10%~12%(成人为2%)。但神经之间上下及横向联系通路尚少,兴奋抑制过程尚不完善,所以常有泛化的不随意运动。然而新生儿并非像过去人们认为的那样完全无能,在安静清醒状态下他能注视片刻,主动寻找声源。他不是被动地接受外来刺激,而是主动地进行人际互动,甚至能模仿亲人的面部表情。新生儿具备多种原始的反射能力,如觅食、吸吮、吞咽、拥抱、握持等,数月后会消退。此外在年长儿及成人属病理性的一些反射,在正常新生儿身上也会存在。

新生儿具有灵敏的皮肤触觉、温度觉及味觉。视觉能适应20~25厘米距离的物体,喜听高频率的女声,且对声音有定向反应。以往认为新生儿嗅觉不灵,仅对强烈刺激性的气味有反应,现在知道他能分辨母亲身体的气味,并对喜欢的和不喜欢的气味表现出不同的情态反应(转头向气味方向或转离气味方向)。

内分泌

婴儿出生时垂体前叶已具有正常功能,后叶功能稍不足。男女婴乳腺都可增大,女婴生后一周内阴道可有血性分泌物或白色黏液,均为母体雌激素的影响。前者在2~3周内、后者在数天内会逐渐消失。

免疫

新生儿对多种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主要从孕母身上获得,在出生后3~4个月内尚无充分合成免疫球蛋白的能力,所以虽然对麻疹、风疹、白喉等病菌有抵抗能力,但也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生理性黄疸

黄疸的出现最早在出生后3~5天,最迟不超过5天。颜色为浅黄色,一般不应该出现橙黄色。多出现在面部、颈部、躯干和大腿部,个别有巩膜黄疸。

黄疸的消退时问应是在宝宝出生后7~10天,最迟不超过两周。黄疸出现时没有体温、体重、食欲及大小便的改变。

出现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要治疗,可以给予适当的葡萄糖水。因葡萄糖可以帮助被破坏的红细胞排出体外,以减少胆红素的生成,从而减轻黄疸的症状。但是如果黄疸与上述特点不符,要考虑有病理性黄疸的出现,应请医生给予诊断治疗。

生理性体重下降

新生宝宝一般在出生后1天即可出现体重下降,生后3~4天达到最低点,体重减轻的程度一般不超过出生时体重的9%,在出生后7~10天又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这是新生宝宝的一个特珠的生理状态,为生理性体重下降,俗称“脱水膘”,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

★水分的蒸发。宝宝在出生前是泡在羊水里的,出生后水分随皮肤蒸发,呼出的气体里也带有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