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食疗与宜忌(新生活百科全书)
17074200000013

第13章 糖尿病的检查与诊断常识(4)

点评:调整降糖药物的剂量应当慎重,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不能急躁冒进,矫枉过正。要知道,低血糖往往比高血糖更危险,而且盲目增加药量,药物毒副作用也相应增加。

案例三:不遵医嘱。疗效打折。

有位糖尿病患者血糖总是控制得不理想,经过了解才知道患者根本没有按医嘱服药。由于担心药吃多了对身体不好,他擅自减少用药剂量并将本应1天3次服用减为1天2次;为了图省事,他把本应餐前服用的磺脲类药物与二甲双胍类放在餐后一起服。如此擅改医嘱,药效自然不佳。

点评:每种降糖药物的疗效维持时间不同,用药间隔时间也就不同,有的药需1天3次服用,有的每天1次即可。另外,还要尽可能使药物的作用高峰与血糖峰值一致,以取得最佳的降糖效果,因此有的药需要餐前服,有的药需要餐后服。不了解这些,随意改变药物的用法,就达不到全天血糖的满意控制。

认清糖尿病治疗、用药的虚假宣传

糖尿病迄今尚不能根治,换句话说,无论是中药、西药或者其他治疗方法(如胰岛移植、基因治疗等)目前都不能治愈糖尿病。很多糖尿病患者不能正视这一现实,总梦想有一种“偏方”、“秘方”或“新疗法”,既“无副作用”,又能“药到病除”,而且“不需要控制饮食”。

社会上一些人正是抓住糖尿病患者这种心理,在一些媒体上发布虚假广告,宣称发明了“降糖效果显著、不需控制饮食、无毒副作用、停药不会反弹、服用几个疗程就可以根治糖尿病的新药或新疗法”,使许多不明真相的糖尿病患者上当受骗。这些患者损失的不仅仅是金钱,更重要的是贻误病情,错过了早期治疗的机会,给健康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为了便于识别,现将骗子经常采用的招数归纳如下。

招数一:挂羊头卖狗肉。借用中药行骗。

实事求是地讲,中药在并发症防治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降糖效果有限,更谈不上根治。目前,有些人利用一些患者对中医中药的信任和“治愈糖尿病”的急切心理,自制一些所谓的“纯中药制剂”,打着“无毒副作用”、“可根治糖尿病”等幌子,取信于患者。

为了牟取暴利及骗得患者的信任,在中药里添加价格便宜、降糖作用较强的西药(如优降糖、降糖灵等),由于配制不匀,剂量不准,单独服用这种“中药”或与其他的西药降糖药合用,很有可能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低血糖。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如果服用添加了降糖灵(苯乙双胍)的“纯中药制剂”,还可能导致乳酸酸中毒,死亡率极高。

招数二:用高科技外衣包装,坑蒙拐骗。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诸如“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纳米技术”、“核酸”、“受体”等,不仅是科学家关心的问题,也逐渐成为时下老百姓的热门话题。一些不法商家断章取义地套用这些时髦的高科技名词为其产品进行不实宣传,借以增加所宣传疗法的科技含量和诱惑力。例如,国外研究糖尿病的病因可能与某些基因有关时,就有广告宣称发明的中药可以“修复致病基因,彻底根治糖尿病”。事实上,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但截至目前导致糖尿病的相关基因还没完全搞清楚,更谈不上基因修复了。

招数三: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打着“义诊”的幌子,以“免费测血糖”、“有赠品相送”为诱饵,推销自制的高价药品,诈取不义之财。对本地的“和尚”老百姓一般知根知底,缺乏说服力,很容易被识破。于是就以医院的名义请来远道的“和尚”,与医院举行联合“义诊”。这些远道而来的所谓“糖尿病专家”,个《个都挂上了诸如“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士”等头衔,然而业内人士却闻所未闻,再仔细查询,往往名不副实,要么“专家”供职的单位查无此人,要么该单位原本就是“海市蜃楼”。注意,此类活动多在一些效益不好的小医院举办。

招数四:用部队医疗机构的名义。骗取百姓信任。

一些人利用患者对部队医疗机构信任的心理,在部队所属小的医疗机构承包科室,并冒充部队医疗机构的名义刊登广告,专治疑难杂症,包治包好,无效退款。还有的人打着部队根本不存在的这“中心”,那“研究所”牌子,进行宣传,以邮寄的方式骗取钱财。

家庭医生需要把关的方面

1.看糖尿病要找专科

糖尿病诊治进展很快,非专科医生在这方面的知识更新往往有所欠缺,过去有些观念拿到现在已经过时甚至是错误的。而糖尿病专科医生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最新资讯,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能使患者得到最先进、最科学、最规范的治疗。通过系统、全面的检查,专科医生会告诉您,究竟有没有糖尿病;是Ⅰ型、Ⅱ型还是其他类型;目前病情发展到什么程度,是早期、中期、还是晚期;是否已经出现了糖尿病并发症;应如何控制饮食;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如何用药等等。

2.学习糖尿病知识。正确对待自身的疾病

wH0的官员说过:“高质量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取决于对患者的糖尿病教育”。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终身”是指从疾病确诊之日起,以后每天要坚持合理饮食及运动,控制好体重,多数患者还需长期使用药物。此外,还要定期查血糖及尿糖。要做到这些,必须掌握糖尿病防治知识。这方面知识掌握得越多,您驾驭疾病的能力就越强,就会少走弯路,避免上当受骗,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的治疗,使血糖得到更好的控制,避免或推迟并发症的发生。所以,患者应积极参加由当地正规医院或糖尿病协会组织的糖尿病教育活动,增进对本病的了解,也可通过科普书籍和上网来获取糖尿病的防治知识。但要记住一点,知识一定要来源于科学、权威的渠道。如从一些以赢利为目的,极不负责任的所谓“糖尿病防治”宣传中获得的知识,结果将适得其反。

3.纠正不良生活方式,防止病情恶化

糖尿病的病因复杂,与遗传因素、某些病毒感染、自身免疫、膳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肥胖、精神过度紧张、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以及其他内分泌紊乱等有关。患糖尿病后,要避免多食懒动,精神紧张及熬夜,以防病情恶化。

4.定期门诊复查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门诊复查,就诊时应将历次看病的病历、化验单以及平日在家中的血糖监测结果一并带来,供医生参考。

5.学会糖尿病自我监测

良好的治疗需要医患双方的配合,患者本身也是糖尿病治疗队伍中的重要一员,要想控制好血糖、纠正代谢紊乱,患者就必须学会自我血糖(或尿糖)监测及自我保健。那种单纯依靠自觉症状评估病情的做法是绝对错误的。利用血糖仪,在家中定期进行自我血糖检测很有必要。那些经济有困难或血糖比较平稳的患者,也可用尿糖试纸,通过测尿糖来推断自己的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的肾糖阈变化较大,因此测尿糖不如测血糖准确,测尿糖不能反映低血糖。另外,购买试纸时一定要注意上面标示的有效期,过期的试纸不能用。监测一定要长期有规律坚持进行。

6.外出活动应做到5个携带

(1)随身携带一张自制的糖尿病卡。卡上注明白己姓名、住址、联系电话、所患糖尿病类型、正在使用的降糖药物名称,以便发生紧急情况时,有助于医生及时施治。

(2)外出时应随身携带水壶,口渴时要及时饮水,以防高渗性昏迷的发生。

(3)衣袋内常备几块水果糖,当不能按时吃饭,或过度运动后出现头晕、手颤、出冷汗、四肢发软、心跳加快等低血糖反应时,可及时食用。

(4)出差前一定携带平日自测血糖或尿糖的试纸和仪器,绝不能随便中断测定。

(5)凡使用降糖药物治疗的患者,应随身携带正在使用的药物,不能随意中断治疗。每天需要多次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改用胰岛素泵是一种安全理想的选择,它不仅能免去您一日数次注射的麻烦,还能给您的外出生活带来更大方便和自由,而且会使您的血糖得到前所未有的理想控制,大大提高生活质量。

7.与医生交朋友

您患糖尿病之后,随时都可能遇到一些医学问题需要咨询,为了便于联络,您应主动与一位有经验的内分泌或糖尿病专科医生交朋友,与您所信赖的专家经常保持联系,在相互交往中,争取得到更多的医学支持。

糖尿病的家庭防治

糖尿病的预防可分为3个层次。①糖尿病的预防,也就是说让能够不患糖尿病的人避免发生糖尿病;②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也就是说患了糖尿病,要及早发现,积极正确的治疗,使病人不患糖尿病的并发症;③降低糖尿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也就是说有了糖尿病的并发症,要好好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使糖尿病并发症造成的残废和过早死亡的比例降到最低值。

这里主要说说有关糖尿病预防的问题。前面已经谈到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急剧增高的基本原因,那就是遗传的易感性、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模式上的缺陷、平均寿命的延长和检测手段的提高。遗传基因的特点我们目前还没有办法改变,生活水平提高、平均寿命延长以及医疗条件的改善对我们来说是好事,也恰恰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所以糖尿病的预防主要应做好两件事:一个是健康教育,即大力进行糖尿病的宣传教育,尽量做到使糖尿病及其预防手段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全民动员起来,和糖尿病做持久的斗争。忽视和低估糖尿病教育意义的做法是错误的;另外就是健康促进,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宣讲糖尿病知识上,而必须给我们的人民做点实事,使他们尽快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模式,采取正确的、科学的饮食习惯,持之以恒地坚持体育锻炼,避免肥胖,少饮酒、不吸烟,保持心理上的健康,使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疾病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值。同时,利用各种手段对整个人群,特别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进行糖尿病和糖耐量损害的筛查,以期尽早地发现和有效地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的三级防治

近年来,我国各级卫生工作领导部门对糖尿病的防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积极的支持,在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的领导下,卫生部糖尿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已经成立,各省市相应的糖尿病防治领导机构也逐步成立,糖尿病防治工作已经成为一种政府行为。三级防治是一种在卫生部和各地卫生局统一领导下的行之有效的糖尿病防治网络,基本设想是在全国各地设立以医院和预防医学单位为骨干的三级防治机构,其共同职责是开展糖尿病的宣传教育,进行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诊断治疗,组织、管理好病人,做到病人有人管、社区有人防、宣教有人抓。三级包括初级、二级和三级:初级防治机构又称防治小组,由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组成,成员包括糖尿病医师和专职糖尿病教育人员各1名,负责社区有关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患者的诊断、治疗、登记和随访,并向上一级防治单位转送病人;二级防治机构又称为防治单位,由各市、县级医院和预防机构组成,成员除了糖尿病医师和专职糖尿病教育人员各1名外,还有3名以上的其他专科医务人员,负责对防治单位周围群众及患者的宣传、教育、诊断、治疗,接收由防治小组转来的病人,并给予较为复杂的综合性治疗;三级防治机构又称防治中心,由部属、省或直辖市级医院及预防机构组成,成员除了糖尿病医师1名,专职糖尿病健康教育人员2名以及各科能诊断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医务人员,还包括糖尿病的护理专家在内,其主要任务是对防治中心周围的群众及糖尿病病人进行宣传、教育、诊断和治疗,接收由防治单位转来的病人,给予更为复杂的综合性治疗,负责糖尿病医务人员及营养师的培训和糖尿病病人资料的保管,组织糖尿病的防治研究。把糖尿病三级防治网和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心血管病、脑血管病、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老慢支)网和肿瘤防治网施行联网,做到一网多用,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操作方法。

预防糖尿病从自己做起

既然现在糖尿病发病率这么高,对人类威胁这么大,我们一般人到底能做点什么,才能使自己患糖尿病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水平呢?人要是想不患糖尿病,至少要做到“四个点儿”,那就是“多学点儿,少吃点儿,勤动点儿,放松点儿”,这是国际上公认的预防糖尿病措施的概括。多学点儿就是要多看看有关糖尿病的书籍、报刊、电视,多听听有关糖尿病的讲座和广播,增加自己对糖尿病基本知识和防治方法的了解。少吃点儿就是减少每天的热量摄取,特别要避免大吃大喝,肥甘厚味,吸烟喝酒等等。勤动点儿就是增加自己的体力活动时间和运动量,保持体形的健美,避免肥胖的发生。放松点儿就是力求做到开朗、豁达、乐观、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紧张劳累。如果一个人能够长期做到这“四个点儿”,糖尿病发病率至少能减少50%。

“世界糖尿病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