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食疗与宜忌(新生活百科全书)
17074200000026

第26章 高血脂的基本常识(2)

肥胖除生理或病理因素外,主要是由于机体内摄取脂肪过多,运动消耗太少导致的脂肪组织蓄积过多的状态。一般认为超过标准体重的10%为超重,超过20%为肥胖,超过30%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一般情况下,肥胖者的并发症,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外,常并发高脂血症。

不论什么原因引起的肥胖,都是体内脂肪组织的过度增加所致,脂肪组织虽然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其中含有8%的三酰甘油。虽然肥胖者有时血脂分析暂时并无异常改变,但过度肥胖久了常常会导致脂质代谢紊乱。

临床观察研究表明,肥胖症最常继发引起血液中甘油三酯(TG)增高,部分患者血液中胆固醇(Tc)含量也可增高,主要可表现为Ⅳ型高血脂蛋白症,其次为Ⅱb型高血脂蛋白症。

吸烟的人

吸烟对血脂的影响有以下几方面:

1.升高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吸烟者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较不吸烟者高,其血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浓度高达10%~20%,推测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高可能与血中一氧化碳浓度有关。

2.降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许多研究认为,吸烟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负相关。无论男、女吸烟者,其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比不吸烟者低0.13~0.23毫摩尔/升。国外有人对191例20~40岁的绝经期前妇女的调查发现,吸烟者平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不吸烟者低0.18毫摩尔/升,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5),每日吸烟超过25支者平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又较每日吸烟1~14支者低。但吸烟者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甘油三酯水平呈负相关。针对吸烟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不能以甘油三酯升高改变解释,其实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认为可能与一氧化碳抑制肝细胞线粒体合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关。

3.升高血清甘油三酯:香烟中含有大量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通过刺激交感神经释放儿茶酚胺,使血清游离脂肪酸增加。游离脂肪酸最终被脂肪组织摄取而形成甘油三酯,儿茶酚胺又能促进脂质从脂肪组织中释放,这也导致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4.促进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饰:近年实验研究发现,暴露于烟雾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易被氧化修饰形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提示可能是一氧化碳增加了低密度脂蛋白被氧化修饰的敏感性。氧化修饰形成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是直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物质。

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人

当血清中甲状腺激素含量不足时,肝脏中胆固醇合成增加。甲状腺功能减退时,肝细胞膜上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活性降低,可造成体内LDL依赖受体的降解途径受损,因而引起血清LDL—c和APOB水平升高。也有研究提示,在甲状腺机能减退时,体内LDL生成速率增加,这也可造成血清LDL—c水平升高。

血清甘油三酯浓度在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可增加、正常或减少。这可能与甲状腺机能减退患者的病情轻重程度的不同有关。在病情较重的患者中常有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这可能与患者体内的甘油三酯合成增加有关,但也可能是由于甘油三酯的降解障碍所致。甲状腺机能减退时,脂蛋白脂酶活性下降,内源性和外源性脂肪清除受到抑制,甘油三酯部分分解代谢率下降为正常人的一半。

患糖尿病的人

在人体内,糖代谢与脂肪代谢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临床研究发现,约40%的糖尿病患者可继发引起高血脂症。一般情况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I型)患者,血液中最常出现乳糜微粒(CM)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代谢紊乱。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同,严重胰岛素缺乏特别是伴有酮症酸中毒患者,上述两种脂蛋白均显著增高,表现为I型和V型高血脂蛋白症;不伴酮症的轻型患者,血中可无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正常或仅轻度增高,可表现为Ⅳ型高血脂蛋白症。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Ⅱ型),发生脂蛋白代谢异常者更为多见,可能与Ⅱ型糖尿病患者最常合并肥胖症有关。

我国正常人理想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是低于5.2毫摩尔/升,而理想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是0.34-1.7毫摩尔/升。

检查血脂前应注意什么

心脑血管疾病是由高脂血症经过相当缓慢的过程而导致的。一般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从青、壮年时期血管就开始被侵袭。早期的患者几乎没有任何不良反应与不适感,所以人们时常忽视。实际上,定期检查血脂应成为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事情。在血脂检查前,应注意以下事项:

1.取血前2周内应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并保持体重衡定。抽血前3B内禁止大鱼大肉等高脂饮食,或有意素食,或有意饥饿。不然,所测得的结果不能代表平时的基础水平。因为饮食或者饥饿都可引起血脂水平短暂的升高。

2.取血前24/小时内不饮酒,不做剧烈运动。

3.取血前最好停止应用影响血脂的药物(如调脂药、避孕药,某些降压药、激素等)数日或数周,否则应记录用药情况。

4.应于空腹12小时(可少量饮水)后晨问取前臂静脉血(只查总胆固醇时可以不空腹)。

5.在生理病理隋况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取血,4~6周内无急性病发病。如急性感染、发热、急性心肌梗死、妇女月经期和妊娠、应激状态、创伤以及服用某些药物等,均可影响血清脂质或脂蛋白的含量。

6.除卧床的患者外,一律以坐位5分钟后取血为宜。

7.由于血脂的个体内变动较大,最好测量2~3次(间隔1周),取平均值。

一般检查时间为:

(1)40岁及以上者,至少应每年检查一次血脂。

(2)身体健康状况较好的人需每两年检查一次血脂。

(3)长期吃糖过多、体形肥胖、长期吸烟、酗酒、习惯静坐、生活无规律、情绪易激动、精神常处于紧张状态者以及那些已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及已患有高脂血症的病人,就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定期检查血脂。

高血脂为什么需长期治疗

有专家指出,目前高血脂不能根治,患者需要终生服药,因此自称可以根治此病的药品都不能相信。高血脂一直是现代医学研究的热点,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它的了解也不断深入,的确存在越研究问题越多的现象。尽管如此,也不存在吃降脂药改变血凝的问题,而且“服用降脂药以后,胆固醇水平低的人容易患癌症”的说法没有丝毫的科学依据。降血脂并非像有的宣传那样,如乘下行电梯那样轻而易举。患者首先一定要了解什么是高血脂;其次要将生活科学化,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按比例吃饭、运动,将规律保持一段时间后,再测量血脂,这样的数据才更客观。随后,要在正规医院的医生指导下服药,科学化的生活方式依旧不可变动。这样再保持一段时间以后,如果血脂依旧降不下去,就属于机体本身存在代谢障碍,代谢障碍是目前医学暂时解决不了的。

虽然降脂药物的种类很多,但疗效显著、被人们运用最多的只有两类:一是他汀类,辛伐他汀、普伐他汀及洛伐他汀等。二是贝特类,非诺贝特、吉非罗齐等。他汀类抑制胆固醇合成,主要用于以总胆固醇升高为主及混合型高脂血症;贝特类用于以三酰甘油升高为主型。他汀类明显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同时轻中度降低三酰甘油以及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疗效肯定。国际上进行有关降脂的临床试验绝大多数属于该类降脂药。

使用降脂药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个体差异,每个人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有的病人服药很长时间,肝功能仍正常;然而,在服药很短的时间内,也会有人出现肝功能损害的现象。

2.药物之间的差异,如他汀类药物有时可引起转氨酶升高。

3.合用药物,比如贝特类药物与他汀类药物合用就很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或合用了其他影响肝功能的药物。

4.原来疾病的情况,自身身体并不怎么好,曾患过肝病者用时要慎重。

5.剂量,大量用药就是为出现肝损害沿途开绿灯。

6.防治结合,非药物与药物应用相结合。

降低血脂药一般都需长期服用,甚至需终身服用。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存在相当大的差别。但是,服药后1~3个月应复查血脂、肝功能及肾功能,并且定期复查肌酸激酶及血尿酸水平。长年服药者,可每3~6个月进行1次复查。同时,有关的随诊观察也是完全有必要的,以便及时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