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食疗与宜忌(新生活百科全书)
17074200000005

第5章 前言(5)

影响高血压病预后的因素较多,其中年龄、高血压程度和并发症程度比较重要。

(1)年龄。随着老年的到来,身体的各种器官功能均有减退,并可能同时合并右名种器官的疾病。在老年期如发生高血压的并发症,其所导致的后果就比较严重,康复的能力也低于年轻的高血压患者。

(2)高血压程度。一般地说,血压越高预后越坏,其中舒张压持续在15.3kPa(115mmHg)以上的高血压患者预后最坏。轻、中度的高血压患者在血压得到满意的控制之后,所能享有的寿命与血压正常的人无明显差别。

(3)并发症程度。高血压合并脑卒中和心肌梗塞患者预后不好,尽管得到及时的治疗也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高血压患者如有左心室肥厚、心脏增大、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或左心室高电压、左心室功能失代偿、充血性心力衰竭,则预后不好,5年死亡率达40%以上。高血压患者出现视网膜渗出、充血或视乳头水肿的预后不好。高血压所致的肾功能障碍比较迟才发生,对预后影响较小。

(4)具有高血压合并脑心血管病预后不好。脑血管意外、心血管意外及猝死的家族史者预后不良,出现脑血管意外和心血管意外的几率较高。

(5)顽固性高血压预后不好。发生顽固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有,未坚持长期用药、长期嗜酒吸烟、高度肥胖、长期高盐(钠)饮食。原发性疾病无法根治的继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无法得到满意的控制,预后较差。

高血压的一级预防

高血压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是人类的头号杀手。预防高血压等心血管病的发生是最实际、花费最少的方法,预防要从年轻人开始,预防比治疗更有用。

高血压的一级预防是指对存在有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但尚未发生高血压的人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控制或减少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以减少发病率。

二级预防是指对已患有高血压的人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以减少发病率。

三级预防是指对重度高血压的抢救。以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和患者的死亡。三级预防中包括有康复治疗。

一级预防的目的有二:第一找出将来可能要发生高血压的人,即高危人群,在血压升高前的预防;第二,对整个社会人群进行预防。高危人群指的是①具有明显的高血压家族史者。②儿童少年时血压即已偏高者③有发生高血压倾向的人如肥胖者。

一级预防措施如下:

(1)合理调整饮食。①限制钠盐过量摄入。②增加钾的摄入。③增加钙的摄入。低钙摄人能使血压升高,每日钙摄入量如增加100rag,则收缩压可降低0.33kPa(2.5mmHg),舒张压降低0.17kPa(1.3mmHg)。建议每人每日钙摄入量为800毫克,通过饮用牛奶,增加豆类和新鲜蔬菜及木耳、香菇、虾皮、紫菜等,可以增加钙的摄入量。另外,蔬菜中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有降低血胆固醇、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有些蔬菜如芹菜、荸荠等还有降压的作用。④降低脂肪的摄入量,特别是动物脂肪。⑤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动物蛋白(如鱼类)和豆类蛋白。我国营养学家建议成年人每月每人摄入14kg谷类、3kg薯类、lkg蛋类、1.5kg肉类和0.5kg鱼类。关于饮食问题,后面我们还要详细介绍。

(2)戒烟、戒酒、减肥和开展体育锻炼。

(3)从儿童期就要开始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积极开展体育运动,进行高血压预防的教育。

耳鸣时要及时就医

在耳鸣中,有传音性耳鸣和感音性耳鸣。传音性耳鸣是外耳(从耳朵露出在外的部分到鼓膜的器官)和中耳(在中空的腔中,三个听小骨相互连接,联络着鼓膜和内耳的人口)把外部的声音传人内耳的通道出现故障而引起的耳鸣。

感音性耳鸣,它是感觉声音的内耳,或者在从内耳到大脑的听觉中枢的通路上出现异常而产生的。

引起耳鸣的原因,除中耳炎、疮等直接病因外,也有神经性的,或者由于过度劳累、睡眠不足、酗酒等打乱肌体正常状态而产生的,还有高血压病、脑病、应激性血压升高病,血液从脑的毛细血管向外渗出产生的脑压升高引起意识障碍等。

高血压病导致的耳鸣,是因脑压升高所致,与其他原因产生的耳鸣疾病(美尼尔氏病等)根本不同。症状也是不同的。因链霉素等药物中毒引起的耳鸣,是像蝉、笛声那样的声音;而高血压病导致的耳呜是像水车来回转那样低沉的声音,这必须引起足够的注意。

脑血管疾病的先期征兆

当身体出现下列征兆时,预示可能要发生脑血管疾病:

(1)眩晕。它类似严重的头晕,有突然发生,视外界景物有转动和晃动感,程度轻重不一,并且持续时间较长,不一定伴有耳鸣,有时略恶心。如果同时发生视物成双,说话舌根发硬,尤应警惕。

(2)短时间语言困难或偏身无力。短时间语占困难或偏身不动常突然发生。短至一二十秒即过,长者十几分钟至数小时而自行恢复。恢复后不留任何症候,所以常被忽视。其实是一种前脑缺血的征兆,可能导致半身不遂。

(3)突然发生剧烈头痛。老年人原患高血压病,如果突然严重头痛,伴呕吐,甚至短时神志不清晰,即使这些症状短时问后自动消失,应立即测量血压,检查是否有血压骤升现象。血压骤升破坏“自动调节”而引起脑组织缺血。如果原来患有周身动脉硬化,而且头痛越演越烈,不断呕吐,神志迷糊,更应及时检查。这很可能已产生脑血管破裂出血。

(4)偏身经常麻木。中老年人如果常左右侧半身发麻,应考虑是否脑内小血管有病变。如果麻木同时伴有一侧上下肢乏力,更应注意。

(5)突然对近来发生事情全部遗忘。中老年人,突然对过去数年旧事完全不能记忆,但自我认识仍然良好,意识也清醒。记忆消失,一般持续数小时。在记忆遗忘时问里,心情常局促不安,这也应引起注意。

急性脑血管病发作前常常出现上述先兆。如对这些先兆有所认识,并及时采取诊治措施,就有可能防止它进一步发展。即使已发生脑血管病,就可能获得早期治疗。这类疾病治疗越早,效果越好。一旦出现脑血管病的先兆也不必紧张,有条件还可做体格和神经系统的全面检查,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脑动脉硬化症的早期症状

脑动脉硬化症多见于50岁以后,早期症状不明显,不易引起注意,如发展下去,往往会引起脑卒中,由于这种病和前面脑血管预防有相似处,故有些内容可能重复。

(1)头痛和头晕。这种表现较多见,病人常感到头的枕部或额部有轻度放疗痛、头晕,并时常伴有耳鸣,疲劳时加重,休息后减轻或消失。

(2)睡眠障碍。这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先出现的症状。多表现为睡眠时间少、入睡困难,睡不实、易醒、多梦等。有些人需服安眠药才能人睡;有些人可表现为贪睡,总感到睡眠不足。

(3)记忆减退。记忆减退主要是近记忆减退,对人名、数字和最近的事情容易忘记,病人对此深感苦恼,但是对童年、往事却记忆犹新。

(4)情感改变。情感改变常表现为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减弱,常因小事而忧伤、流泪、发脾气、兴奋激动或焦虑不安。

(5)性格改变。原性格特点变得更突出,如原来节俭者变得吝啬、自私;过去稳重变得固执,原来感情较脆弱者易多疑、伤感等。

以上表现若同时出现,易被误认为神经衰弱。与神经衰弱不同之处是发病晚,多在45岁以后,一般没有明显的精神刺激因素。同时有眼底动脉硬化改变、血清胆固醇增高等与血管硬化有关的表现。有些人可能只出现上述某种症状或伴有过渡性的肢体麻木或血压不稳等。

高血压患者应警惕心肌梗塞

高血压与心肌梗塞关系密切。有资料表明高血压病人中约14%可出现心肌梗塞,其中男性多于女性。在男性患者中,高血压患者心肌梗塞的发病率比血压正常者高2~4倍。其次为临界高血压,而血压正常或偏低者心肌梗塞的发生率较低,这说明高血压是引起冠心病心肌梗塞的主要原因。

心肌梗塞发生后,患者主要表现出剧烈胸痛,冷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呼吸急促,血压下降,脉搏弱、不规则等典型症状。但约有1/3~1/4的患者胸痛不明显,症状不突出,称为无痛性心肌梗塞。这一类型的心肌梗塞并不说明患者病情轻、预后好,而是埋在患者体内的“定时炸弹”,病情更凶险,要高度重视。此外,在临床上,有些患者主要表现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呃逆等胃肠道症状;有的好似肋问神经痛;有的则好像神经官能症等等,所以临床症状要仔细观察,细致检查,加以鉴别诊断,防止误诊和误治。

那么,高血压患者应怎样预防心肌梗塞呢?

(1)要坚持正规服药。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适合自己的降压药,并坚持长期服用,不可服服停停,使血压稳定在安全水平。家庭中应备有血压计,让家属学会使用,正确测量血压,根据血压数值,调整降压药剂量。一般情况下,应将血压控制在18.2/11.7kPa(137/88mmHg)以下,注意血压不要降得太低太快。

(2)要定期到医院检查。高血压患者每年至少做1~2次常规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做动态心电图检查,及早发现冠心病。如有冠心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或p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美多心安等),或其他中西药物,以减少急性心肌梗塞发生。

(3)加强心肌梗塞的二级预防。患了高血压冠心病,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除了积极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外,还要切实做到有规律的生活,劳逸结合,动静结合,弛张有度。要保持良好而稳定的情绪,避免大喜、大悲等不良精神刺激,膳食结构要合理,多吃蔬菜水果,控制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饮食的摄入,低盐,适当补充维生素,戒烟忌酒。肥胖者要科学减肥,保持正常体重,适度进行体育锻炼,这些对预防心肌梗塞是大有裨益的。

高血压与高血脂的关系

高血压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高,病程长,并发症多,对人类健康有很大危害。随着年龄增大,高血压的病情容易加重,并发症增多。

当机体动脉血压高出正常范围时(舒张压大于90mmHg,收缩压大于140mmHg),就称为高血压病。

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高血脂症密切相关。大量研究结果显示,许多高血压病人常并发脂质代谢异常,表现为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含量高的较正常人显著增多。许多高血脂症也常合并有高血压。目前已证实,高血压病人的血清脂质和脂蛋白代谢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直接相关。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均属冠心病的主要易患因素,而且当两者同时并存时,则冠心病的发病率将远比存在一项者要高,这就显示出它们具有协同的作用。因此,积极防治高脂血症,对高血压和冠心病的防治极为重要。卵磷脂能有效防治高脂血症等心脑血管并发症,因此,多摄入能使高血压病人过上健康长寿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