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汉韵胡风巴里坤
17077200000052

第52章 附掌故拾零(4)

老先生闲散无事心里常发闷,操起旧业去教书见天(每天)都得到东村。去东村十里多路,骑驴赶路也算不近的一程,天亮出门到地点太阳已红。那个节(时节)没有手表和闹钟,先生家门前几棵白杨树上的老鸹天一放亮就出声,老鸹一叫先生就出门。

春去秋来又入冬,老先生寂寞难耐又成亲,娶了个婆姨很年轻,腿脚麻利是个人精。先生东村去教书,家里只剩下舅母和外甥。外甥家里地里忙不停,舅母见他辛辛苦苦,给他洗衣做饭真关心。

外甥感谢舅母多费心,舅母说你帮我家有大功。天长日久两下里都有了情,可是出格的话谁也没说出格的事更不行。一日倾盆大雨下个不停,先生回不了家住在东村。半夜里雷声炸得嘎巴响,闪电闪得屋里屋外就像一群恶鬼在晃动,舅母吓得喊外甥,外甥进了舅母屋,好比干柴碰上烈火星。

从此有了苟且事,只嫌这个家里多出这个老先生。转眼到了中秋节,要给月亮献上瓜果连月饼。老先生骑驴教书辛劳一天腰也酸来腿也困,不等月亮上来就打了盹,外甥拜罢月亮神,回屋孤孤独独瞪大眼睛瞅房顶。忽然心里有主意,拿了根长木杆子到白杨树底下往上一阵胡乱捅。老鸹离树哇哇叫,老先生懵懵懂懂翻起身骑上驴驴赶路程。走出不远才灵醒,一想忘了拿书和学生的作业本,转身回到房子门,正想推门却听见屋里咕咕哝哝有两个人的说话声。女人说:“外甥到底是年轻,浑身上下肉墩墩,哪儿像你舅舅好比枯木干柴一根。”男声称:“舅母绵得就是刚刚醒好的面蛋蛋,一天不搂我就得发疯。”

先生听了气促心跳血往上涌,正要抬脚去踢门,转念一想这种事情暴露了左邻右舍一股风,家丑难扬袖筒里的火袖筒里灭,先给个警告叫这两个东西往后不咧再胡整。从驴褡头里取了笔,在门旁的墙壁上写得真:八月十五月正东,树上的老鸹有人惊。肉蛋搂着面蛋睡,枯木干柴门外听。

天明外甥出了门,回头看到墙上的诗句吓得头发晕,急急忙忙拉了舅母看,舅母看了倒没慌神。她说外甥你就在你舅舅的诗句下边接着写:八月十五月正南,提起这事有半年,大人别见小人怪,宰相的肚子里能撑船。

外甥写罢,舅母捉笔写一气:八月十五月正西,老汉不娶少年妻,有朝一日归西去,终究还是别人的。

野人沟里毛野人

镇西四面都是山,地广人稀山高林密少人烟。山沟口上村子边,只住着张家的姑娘、老婆子连老汉。

那一天老婆子陪上老汉去割马莲,家里光剩下姑娘看门喂猪带做饭。晌午听见人敲门,只当是爹妈回来歇晌吃午饭。急忙打开院门看,一见吓得浑身都发软。来的这人身高马大伸手就能够住房子檐,全身黑毛整个一毛蛋蛋,只有腰里系着一张皮片片,扇扇搭搭不知道是遮羞还是为挡寒。

张姑娘腿肚子转筋翻白眼,那毛人轻轻抱起姑娘穿林翻山飞一般。等姑娘醒过来已到一个山洞前,毛人把她抱进洞,里头黑麻古洞啥也看不见。毛人拨拨火堆把柴火添,火光一闪一闪也有了些温暖。

毛人转身出石洞,搬块大石板把洞口堵严,姑娘到洞口疯里魔里推石板,筋酥骨软石板一点不动弹。不一会儿毛人回来了,一手提着一只灰狼一手里拿着薄石片,用石片薄刃切开狼肚子,掏出五脏剥掉狼皮灰狼这才不叫唤。两手抓住两条狼后腿,稍一用劲把狼身子撕成两半,绷展狼肉在火上烤,生膛外熟的就往嘴里填。递给姑娘半条狼腿,血尸糊啦的狼腿姑娘连看都不敢看。

黑里毛人抱了姑娘要睡觉,姑娘吓成个半面痫(半瘫),搡又搡不动,想喊嗓喉咙里光冒烟。等到天亮人灵醒,生米早就成熟饭。

转眼过了一年半,张家姑娘养了个娃娃也是一个黑毛蛋,圆溜溜的眼睛滴溜溜转,肚子一饿直呱喊,嚎得洞里的空气都呼扇。

毛人见了真喜欢,睡到半夜起来抱着毛娃直稀罕。打牲上山、取水下涧、拾柴烧火忙里忙外把眼睛给熬烂。毛娃生下过半年,毛人出洞不再堵石板。

再说张家丢了姑娘把老两口子心都急成蒜瓣瓣,找遍镇西不见姑娘面,托人四处去打探,上山拉柴的人说听见野人沟里半山腰的石洞里有个尕娃娃在呱喊。老婆子一听拼了死命进了山。三天三夜找到洞,进洞娘儿两个抱头哭成一团团。

天黑毛野人回洞来,进洞鼻子搐上开了言:怎么有股生人味?姑娘说:我请了个先生给你看看烂眼眼。“先生”从石头背后站起来,说我从你进洞就端详你的眼,眼仁子火红眼边子淌脓再不治就瞎得看不见。毛野人一听赶紧说:那就快治不咧怠慢。“先生”说你去找麻皮子一把,桃胶、杏胶、梨胶各一碗。

毛人心想这些东西要找并不难,山里的松胶也是树胶给你随便抠几盘,赶半夜抠回松胶找来麻皮一大团,催着“先生”快治眼。

“先生”把麻皮蘸上松胶粘住毛人的两只眼,还说粘住叫眼睛好好缓(休息)几天,这几天里难受点,缓过几天去掉麻皮保管你这一辈再也不害眼。

毛人两眼看不见,躺在地上直呻唤,躺了两天喊婆姨,婆姨、“先生”不言传。这才知道上了当,摸出山洞到山涧洗了老半天,泡掉麻皮睁了眼,扬展追到村子前。村里的男女老幼全动员,手拿斧头铁叉站一圈,毛野人一看尖声喊:“毛娃娘,你不心慌谁心慌。毛娃要娘,奶头搭到墙头上,你给毛娃尝一尝。”

全村里人没一个敢上,毛人绕着庄子用脚跺地,用棰头捣墙。张家姑娘就是不敢出房。毛人见没情况,大声喊着跑到山上,抱着毛娃又到村旁,放展嘶声又叫一场,“毛娃娘,你不心慌谁心慌……”喊哑了嗓子也见不到张家姑娘,抱了毛娃跳进山涧,激流把他们冲得不知去向。城隍受贿羞于驻城

新科状元李贞奉旨到镇西上任,一路曲折,月余还没走完行程。那天天黑来到一个小镇,只一条街道,路上少见行人。李贞本想住上一宿,可赴任的时间太紧,找个饭铺草草混了一顿,赶夜路匆匆又往前奔。

夜黑人静,就听得身后也有脚步之声,李贞心里慌恐,加快行进,细听后边的脚步也紧,他放慢速度,后面的人也缓缓而行。无奈之下他干脆回头相迎,正和后行的人迎头相逢。李贞开口就问:“大哥行色匆匆,有何急事连夜兼程?”那人面色倒蛮从容:“日程紧迫,我要去镇西接任县令。”

李贞大惊,心想我就是新任县令,咋又冒出这么个假冒县丞?那人见状心知肚明,慢条斯理把话说清:“我俩都是新县令,不过你管阳间我管阴。”

阴阳两个县令越说越亲近,志同道合作了约定:相互支持相互监督,廉洁奉公全为老百姓,治好县域百世留清名。

自从两位上了任,确实做了不少好事情。李县令秉公办事,城隍爷时常显灵救助苦难百姓,黎民百姓安分守己,世道倒也清明太平。

有一天张久和钱二起了纷争,原因是张久向钱二要讨回几年前借贷的一百两纹银。当时两人的关系密切得像亲弟兄,钱二向张久借钱没打字据就拿了银,现在要债口说无凭。都知道找县太爷难断纠纷,只有城隍肯定会断得清。

钱二当年家里很穷,常缺穿短吃日子慌恐,张久富裕骡马成群,借一百两银子小小的事情。天长日久都把这事忘却,现在张久贫困钱二做生意成了富翁。张久猛可里记起了那借出的纹银,前去讨还却碰了个大钉。

钱二先前确属忘记矢口否认,等记起来想再承认觉得脸上臊得很,到天黑独自去城隍庙里走后门,献上时鲜果品,摆了猪头羊肉上供,还在供桌上奉献了十两白银,求城隍给他赐恩。

第二天两人齐到庙里求城隍把理评,赌咒发誓:“谁昧了良心一出庙门就腿瘸脚疼走不成。”怎知道张久还没站起身来就验应,腿脚肿成一根棍。钱二洋洋得意官司打赢,回到家里却坐不稳,夜里做了一场怪梦,到天明还在胆战心里惊,刚刚起床就有长工报告说大喜临门,家里的骡子下了个黄马驹额头上还有一点红。这和夜梦中的情境完全相同,梦里有他原来的欠债人王五给他作了说明:“去年我借你五十两白银,还没还本我就丢了性命,投胎骡子肚里明天赶早临你家门。苦活重活都派我去干不咧心疼,快快把债给你还清我才有再转世为人的可能。”

骡子下驹闻所未闻,这样的奇梦更叫钱二吃惊。急忙拿了二百两白银,到张久那里谢罪要把欠债还清。张久生气的是钱二如此昧心,一怒之下偏不要银。争来让去只得去找李县令,把前后的事儿详详细细地道清说明。

李贞县令听说后怒火直冲脑门,进城隍庙里摔门拍案火气冲冲,指住城隍的鼻子喝斥责骂一通:“当初我俩就有约定,可如今你为此蝇头小利坏了良心,收受贿赂妄为县尊,有何面目留在城中再见百姓?”

之后有人到城隍庙里进香上供,城隍爷的塑像不见了踪影,遍访群众说是有人看见天不亮城隍出了西门。李县令派人四处找寻,在一处墙旮旯里找到塑神,七手八脚把他还抬回庙中。可第二天天亮前他又跑出了城。

如此三番李县令知道那是他羞于见人,明羞耻就说明能悔过自新。将城隍庙迁建在城西北角的墙根,不乡不城也算是向所有受贿赂者示警。所以镇西的城隍庙没在城当中,修在西北一隅就是这个原因。

四人出门

巴里坤的天是娃娃的脸庞,变化无常。一天,赶早太阳还红彤彤,刚到晌午就大风夹着大片雪花铺天盖地地降。走在一条山路上的几个人见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眼看风紧雪猛奔跑得急急忙忙。

恰巧在这座山坡上头有一座山神庙堂,虽已年久失修,破门烂窗,可毕竟是躲避风雪最好的地方。一位农人先跑进庙里。不一会儿又来了一位,看穿着打扮是个当官的模样。紧跟着是一个凸胸腆肚的胖子气喘吁吁地进了庙门。大家关好庙门又想办法堵窗,又一人慢悠悠地推门进房,长衫绣帽,手里还攥着一把折扇直摇晃,一看就是位读书郎。进门见到众人,口中吟出一句:“雪花纷纷落地。”那当官模样的立刻接上:“这是皇家的瑞气。”胖子摆出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高喉大嗓:“再下三年何妨?”农人恨恨地说:“放你们的狗屁。”

等到天晴雪停,四人又向前赶路,直到天黑才走到一处客店。客店很小,只有能睡一人的一铺热炕,其余都是凉板床。吃过晚饭,大家商量谁该睡在那铺热炕上,商量了半天没有结果。秀才提议,每人再说一句话,谁说得最好就由谁占那铺热炕。财大气粗的胖子抢先说了:“我家有座雷峰塔,离天只有二尺八。”当官的瞟一眼胖子,念道:“我家有座钟鼓楼,半截子擩到天里头。”农人不急不慢地说:“我家啥也没有,这铺热炕我睡下。”

经秀才评判,农人睡了那铺热炕。

好马赛君子

因为巴里坤马是龙种,虽然个头不大,可是结实精悍,浑身是劲,性格刚烈,活泛精灵。启动快,跑起来就像一阵风,善于爬山,翻山越岭平平稳稳。夏秋不怕风吹雨淋,冬天大雪封盖了草场,它会用前蹄刨开厚厚的雪层,找寻干草保住膘情。一马自有多种功用,能驮能拉更能骑乘。

最招人爱的是它很通人性。农人都说它是他们的哑巴儿子,骑兵说它是他们的无言友人,好马救主的故事在巴里坤流传古今。好儿马则是每个马群里的首领,它率领的马群绝不会受到任何伤损,有时遇到狼群,母马们就头向外围成一个圆圈把马驹们围在中间,儿马独自在圈外逡巡,冲锋陷阵身先士卒无比英勇,踢踏刨咬十八般武艺样样使尽,即使战死也不让敌人的阴谋得逞。

但是每个马群里,统领的儿马都要将自己的妈妈连二岁以上的妹妹、女儿赶出马群,是它们懂得近亲繁殖会降低后代的品质,还是在马的心里明白那是罪恶般的乱伦?不管是啥原因反正它们绝不胡整。

据说那时还是大清,镇西有一个放马的人养了一匹好骒马,下了个黑枣骝儿马娃子十分英俊。这马娃子长大后果然毛色油亮体格匀称,跑起来像刮风,跳一个蹦子到半空,打一个响鼻空气动,喷出的鼻息热浪涌。骑到它背上又快又稳,一溜烟就是百十里路程。好人保一方好马护一群,黑儿马常常把狼追得没处躲身,它率领的马群总是安安稳稳。放马的人欢喜不能自胜,利欲熏心不顾理伦,一心想让这儿马和所有的骒马、包括它的妈妈配出好马成群。可是那儿马无论如何也牵不到妈妈跟前,想尽了办法也不能成功。放马人终于想出了拐点子,在那发情的骒马身上洒上醋水叫儿马闻不出骒马的气味,把儿马的眼睛拿黑布蒙上叫它看不见骒马无法辨认。这样的一次交配总算完成,心想这次总会改变儿马的习性,还自鸣得意得不行。交配完了儿马眼睛上的黑布被放马人取掉,儿马大放悲声挣脱了缰绳向山里狂奔。

放马的情知不妙赶忙紧追,他赶到山下,黑儿马早就到了一座山顶。那座山头高得顶尖上飘着彩云,万丈悬崖顶上看不到谷底树林。黑儿马在山顶举起两只前蹄仰天长啸一声,后蹄奋力一蹬从山崖上纵身。那块山崖被黑儿马一蹬,裂痕一合一张半边立马再也立不稳,连同崖上的松树草皮一起垮塌,轰隆隆响声震耳烟尘滚滚,烈马葬身崖下尸骨无存。

到如今那半个没塌的山崖还齐刷刷地立在那儿,绝壁上草木不生白刮刮的,整个绝壁的形状像一个倒放的大犁铧。人们站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见它。老百姓叫它犁铧尖子,每每看到犁铧尖子不能不想起那匹赛君子的刚烈的好马。

骆驼瞭望

骆驼每次喝水时,总是喝一口水就抬起头来伸长了脖颈左右瞭望,望一会儿才又喝一口,喝了抬头再望。为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