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图说心理学——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策略(活用版)
17077400000007

第7章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策略(2)

“那就好,最近单位的工作忙,事情过多,所以偶尔需要大家额外付出些努力,不过我都看在眼里了,不会亏待每个人的,你对加班的事儿有没有自己的看法啊?”领导接着说。

“我还成,没有想很多!”胡敏心想,有看法又怎么样,还不是你有道理,想到这儿也不愿多说什么。

“是啊,我看大家也都很理解,你是咱们单位的精英,也是元老了,什么事情单位都指望你牵头儿,后面任务更重了,有些事情我就交给你了……”

最后,领导按照自己的老套路把加班的事情“满怀希望和热切期待地”交给了胡敏,胡敏一肚子的想法却没法儿拒绝。出了办公室,胡敏是既恨领导又恨自己。

拒绝,反映了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成熟程度,心理学认为不能拒绝别人的心理,是一种自我界限模糊的表现。

难于表达拒绝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有人碍于情面,不忍扫别人的兴致;有人迫于利害关系,担心拒绝会破坏关系;有人顾虑拒绝会让对方感觉尴尬;有人出于不敢违抗他人的命令……所有的这些理由,都是当事人内心里给“不肯说不”的合理化解释,实际上是在放弃自己的某些心理权益。心理学对忍让的解释是,放弃坚持自己,认同别人的意见侵入自我。一个善于体谅别人的人,很可能是没有主见、习惯了认同别人想法的人。这是心理学中所说的自我界限不清,造成别人的意愿很容易使自己分不清,自己真实的想法和需要是什么。

行为治疗学派的心理学家经常使用行为训练的方式,帮助人们学会表达拒绝。通常由两个人来模拟对话,一个人提要求和建议,另一个人说“不”,表达拒绝。不妨我们在生活中也用这个方法来练习。

你可以用到的心理策略

心理学认为说“不”的意义不仅限于拒绝别人的要求,更主要的是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要,一个自我界限模糊的人,一个不清楚自己的要求和想法的人很难做到表达自己、坚持自己。同样的道理,说“不”也可以帮助我们明确自己的想法和需要,建立界限。

5.有些人不是缺心眼儿就是缺德,没法交往

自我中心

在人际交往中,总会遇到一些善于批评和指责的人。批评和指责是一种控制别人的手段,如果你是内心力量不强的人,很可能被别人无理的批评和指责影响,认同或者顺从他人的建议。有些人还善于用批评和指责他人来保护自己,是一种自我心理防御措施,这些人内心脆弱,不易建立信任感,内心接纳不足,就会对别人挑剔。比如,有些人总是觉得别人小心眼儿,其实是自己小心眼儿,所以看谁都是小心眼儿。

曾经有一段时间,年轻人中流行“傻帽儿”这个口头语。本来是一句戏谑之言,但我的一位同学经常愤恨地用它来骂人,看到一些令他不满意的人和事就大骂“傻帽儿”。一天,心理课上老师讲到投射心理,举例子说,骂人傻的人是因为自己觉得自己傻,但是心理又不肯接受这个想法,所以就会恶狠狠地骂别人傻,以表示是别人傻而不是自己傻。从此以后,我的这位同学再也不敢轻易骂别人“傻帽儿”了。

常靖是一位自由职业者,向来独来独往,没有什么朋友。他经常写一些文章,都是些笔锋犀利的杂文。他来咨询是因为经常心情不爽,感到很多事情不顺。

他讲了一次不开心的经历:早上去商店买东西,老板迷迷糊糊把钱算错了,还强词夺理,结果两人吵起来,干脆东西也不买了,结果老板还追出店来,骂骂咧咧个不停。自己简直被怨恨和气愤憋爆炸了!中午到楼下的小店吃饭,因为心情不好,想把饭带到楼上去吃,结果老板断然拒绝,话说得很难听,说他们的盘子和杯碗等被这样带走无数了。当时常靖心想:又不是我拿你的盘子,你为什么态度这么恶劣,何况我经常来你这儿吃饭,难道是为了要你的盘子吗?于是反驳两句,又发生了争吵,临出门老板娘竟然还要动手打人,幸亏被人拉住没有打在他身上。常靖愤愤地说:“有些人不是缺心眼儿就是缺德,没法儿交往!”

人们习惯于把内心的困扰归因到外界,心理学的观点却习惯把外部困境看成是内心的困境,明明是自己不善于交往或者交际能力不足,常靖却由己推人地认为是别人没法儿交往。

老板说盘子被人偷走,可能只是借机发泄不满,并非指责常靖,但是常靖却认为老板是在责备自己,所以态度恶劣。如果你产生这种感受,心理咨询师会提醒你,这是自己内心的逻辑,不是饭店老板的逻辑,退一步讲,即使那位老板“智障”,你也大可不必为他那副“德行”而大动干戈。

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习惯使用投射自我防御措施,用自己的心理逻辑代替别人的想法,往往自己怎么认为,就觉得别人是这样认为。如果一个人经常以己之心推测别人之意,而又不能自察,就很难理解别人,容易造成误会,使沟通不畅,交流困难。人际关系出现问题也是自然的结果了。

你可以用到的心理策略

人际交往中,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交往会常常遭受指责,平息他们指责和批评的言行的技巧之一,就是指出他们内心外投的心理机制,提醒他们以己推人。这一技巧之所以有效是因为,指出其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语气平和、态度友善,否则就会失效。

6.人心隔肚皮,受伤的人总是我

坦诚与真诚

待人处事贵在真诚,然而有人却因为真诚而在人际关系里受伤害,问题出在哪里呢?是否人心不古,不再需要真诚了呢?

冯坤是一家外企职员,他认为做人应该真诚、直率,所以看到不公平的事情总是会感到气愤,经常会直接告诉别人,本来以为这样做可以使同事之间坦诚相见,结果同事却纷纷远离而去,关系越来越冷淡,自己成了孤家寡人。

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时,真诚的态度是袒露真实,但并非没有节制地袒露。有时候真诚地表达需要点到为止,甚至不点痛处。如果我们的真诚,使别人暴露太多的弱点,别人会感觉到受伤害。如果看到不公平而感觉到愤怒,忍不住要“真诚”地表达出来,一吐为快,这说明真诚只是对自己表达愤怒的合理化解释,你意在表达愤怒而非真诚。有时候真诚会伤人。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位同学,他左手残疾,所以做很多事情不方便。有一次放假,大家一起收拾行李准备回家,我见他在用绳子把行李绑起来,想帮他一下,我拿过绳子说了句“我来帮你绑”就动起手来,这位同学顿时感觉到很受轻视,脸色变得通红,一把推开了我。如果是真诚让我受伤的话,通常是我们先用真诚伤害了别人。

小齐是个直性子,为人爽快,对人真诚,做什么事情都是直来直去,从来不把事情想得很复杂,用他的话说就是:省点儿脑筋心不累。同事们都很喜欢小齐的大方、率真。开始同事关系处得还不错,但是没多久,同事们就对小齐保持距离了,小齐感到大家似乎对他不再像原来那么热情了。同事说,小齐这人太实在、单纯,人不错,可是年轻人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嘛。还有人说,小齐还需要锻炼,没有城府,担不起责任。小齐感觉很委屈,感觉这些人太虚伪,既然想听我对你们的真实看法,我实话实说、真诚相待,你们却别有心计,根本不愿意听到别人的意见,还讽刺别人。他感到心理很不平衡。

人和人相处,有时候别人仅仅需要被你真诚地接纳,而不喜欢听到你“真诚”地告诉他你不喜欢他哪些方面。每个人都希望不管自己有什么缺点,都可以被别人理解和接受,如果他们自己都不愿意接纳自己的缺点,我们再提示他们,他们就会感觉到被排斥,信任感就降低了。

你可以用到的心理策略

待人真诚不意味着必须全部坦诚交代,有些让人感觉受伤的话越真诚就越伤人,比如“你这么做,我觉得你真是恶心透了”!真诚待人也需要歹话好说,讲究艺术。

7.我欣赏的人都不欣赏我:补偿机制

一个人怎样看待他的人际关系,就像是一个人在照镜子,可以照见真实的自己和镜子中自己的关系。我们自己喜欢或者不喜欢某些人,通常是喜欢或不喜欢自己某些特点的反映。

贾欣来信咨询交友的烦恼。

“我是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自河南农村,在吉林上大学,目前在上海工作。我感觉到特别不适应,人生地不熟,和同事的关系一直很冷淡,也没有朋友,觉得特别孤单,什么都不习惯。我在的公司规模很小,同事大多数是当地人。我不喜欢某些南方人的斤斤计较,所以很少和他们交往。也许是我天生自卑,看不惯那些没有文化的人,觉得他们做事没文化,而我自己又觉得不应该看不起别人,尽量和他们保持平等,可还是不愿意接触他们。

“我愿意和那些开朗豪爽的人交往。我们单位有6名大学生,他们都是来自大城市,见过世面,为人处事很圆滑,社会经验丰富。我更乐意和他们交往,但是我在他们中间显得傻里傻气的,什么都不懂,感觉和他们在一起我并不受欢迎。虽然都是大学生,但我觉得他们并不欣赏我,也不喜欢我,所以内心里很失落。

“我感觉现在很不快乐,没有朋友,不被欣赏。我从小就非常要强,什么都和比我强的人比较,只愿意和比我优秀的人交朋友,我不希望放任自己。

“现在我欣赏的人都不欣赏我,我该怎么办?”

我们对别人的看法都是在表明自己,别人的个性或习惯正好触动了自己的内心,所以我们对待内在自我的态度就会反映在我们看待这个人的态度上。人们把自己喜欢、欣赏的情感投射到一些人身上,这叫做正移情;把一些厌恶、愤怒等情感投射到一些人或物上,叫做负移情。如果无端厌恶一些没文化的人,那真正厌恶的是自己没文化;而自己欣赏某些开朗的人、处事能力强的人,则真正欣赏的是自己开朗、善于为人处事的特点;当自己感觉到不被欣赏时,真正的含义是自己不能接纳自己的缺点,不承认自己不够开朗、不够灵活。为了克服自己心理上的某些自卑,人们会努力发展自己的优势,以赶上或超越他人,欣赏并追求某些特点或许正是为了补偿自己不喜欢的那些特点。

你可以用到的心理策略

每个人都会有一些自卑的心理,如果不能面对自卑,我们就会把这种对自己的敌意投射到别人身上;如果承认自卑,常常就会表现出用努力和优势来补偿。欣赏别人身上具有的自己希望的特点就是一种补偿心理,这种欣赏也会促使自己喜欢所欣赏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