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学生学习一直不很好,老师在他的前面安排了一个成绩很优秀的学生。
一天,他找到老师,说前面坐着一位成绩很优秀的学生,对他来说是一种压力,要求老师为他调座位。
老师说,我给你讲一个事情,这是博士手岛佑郎在一次演讲时的故事。
博士手岛佑郎在简要讲述犹太史和犹太圣典《塔木德》、讲述它们与《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的关系之前,先说起了两个极短的故事。
在每一个犹太人家里,当小孩稍稍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典,点一滴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子去吻经书上那滴蜂蜜。
犹太人的孩子几乎都要回答母亲同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突然起火,你会带什么东西逃跑?”如果孩子回答是钱或钻石,那么母亲会进一步问:“有一种无形、无色也无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应带走的不是别的,而是这个宝贝,这个宝贝就是智慧。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随着你。”
手岛佑郎一一例举了犹太商法的三十二种智慧。这时,一个迟到的听众递上一张纸条,问什么是犹太商法。
手岛佑郎大声说:我在解释之前,先向你提三个问题吧。
第一个问题,如果有两个犹太人掉进了一个大烟囱,其中一个身上满是烟灰,而另一个却很干净,那么他们谁会去洗澡?
“当然是那个身上脏的人!”
“错!那个被弄脏的人看到身上干净的人,认为自己一定也是干净的,而干净的人看到脏人,认为自己可能和他一样脏,所以是干净的人要去洗澡。”
第二个问题,他们后来又掉进了那个大烟囱,情况和上次一样,哪一个会去澡堂?
“这还用说吗,是那个干净的人!”
“又错了!干净的人上一次洗澡时发现自己并不脏,而那个脏人则明白了干净的人为什么要去洗澡,所以这次脏人去了。”
第三个问题,他们再一次掉进大烟囱,去洗澡的是哪一个?
“这?是那个脏人。不,是那个干净的人!”
“你还是错了!你见过两个人一起掉进同一个烟囱,结果一个干净、一个脏的事情吗?”
黑压压的听众一时寂静,只有手岛佑郎的声音在回响着:“这就是犹太商法,这就是《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的灵魂!穷是一种切肤没齿的感受,富是一种矜持倨傲的状态。穷人赞羡富人积累财富的结果,却忽略了富人通达财路的智慧。
“穷到富的转变是大多数人憧憬的,但没有致富的思想和手段,富有殷实只是聊以自慰的幻想。穷人不能只是慨叹命运不济。穷人只有站在富人堆里,汲取他们致富的思想,比肩他们成功的状态,才能真正实现致富的目标。”
手岛佑郎一口气说完,现场立即响起热烈的掌声。
老师讲完了,说:“学习,向你前面的人学习,你就会进步的。和比你强的人在一起,你才会更强。”
看着走在你前面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