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精品美文:一本甜的书
17122700000095

第95章 莫言的童年

他小学没毕业就辍学了。

离开学校,但他并没有离开书。

油灯下,他津津有味地看书。昏黄的灯光里,他看到的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啊!“没油了,别看了。”这是母亲常常提醒他的话。

看一页书,宁推十圈磨。当现代的孩子需要大人和老师哄劝或强迫下才阅读一页书时,小时候的他却为了看上一页书要给人家推十圈磨。他小时候嗜书如命,常常冒着被家长惩罚的风险看书,自己没钱买书,为了看人家的书,宁愿出力推磨换书看,但是只有推十圈磨才能获准看一页书,即使这样,他也感觉值得。有时候整整推一天的磨才能换来一本书。你想,一个孩子推一天的磨,还不累个半死,他筋疲力尽,抱着一本书回到家里,看到手里的那本书,他感到今天赚了。

一天,他借来一本《青春之歌》,他如获至宝,但小伙伴只准他借看一天。家里的放羊的工作是属于他的,为了看书,他躲进草垛里,偷偷地看起书来,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红疙瘩。因为没有去放羊,也没给羊去割草,羊饿得只叫。看见饿了一天的羊,看见满身草屑的他,妈妈气坏了,胖揍了他一顿。

爱读书的他,就这样借书读遍了周边十多个村庄的书。谁家有书,他就去谁家去借。

他就是莫言,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

莫言的家里很穷,饥饿是他童年最深刻的印象。有一年的大年三十,家里实在穷得连饺子也没有包。除夕之夜,他是跑到邻居家讨了几个饺子吃。

莫言从小就爱读书,小学三年级时读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12岁时因“文革”爆发辍学回家,以放牛割草为业,闲暇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无书可读时甚至读《新华字典》。

他曾自述自己童年时读书的情形:“看‘闲书’成为我的最大乐趣。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我看‘闲书’就只能像地下党搞秘密活动一样。后来,我的班主任家访时对我的父母说其实可以让我适当地看一些‘闲书’,形势才略有好转。但我看‘闲书’的样子总是不如我背诵课文或是背着草筐、牵着牛羊的样子让我父母看着顺眼。”他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那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鼻孔里能射出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等等等等,一辈子也忘不掉啊。后来又用各种方式,把周围几个村子里流传的几部经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之类,全弄到手看了。那时我的记忆力真好,用飞一样的速度阅读一遍,书中的人名就能记全,主要情节便能复述,描写爱情的警句甚至能成段地背诵。”

读书,使人善于思考。读书,使人深刻,使人睿智。书,给了莫言的成长以营养,给了莫言的成就以滋补。没有书,也就没有现在的莫言。

从山东高密的一个小乡村的贫苦农家走出的莫言,是书为他指出一条人生之路,在这条路上,他一路走来,书是他最不可或缺的行李。

如今,我们用财富堆积我们的生活空间,却很少用书来温暖我们的心灵。再富有的装饰,也无法超越书香的优雅气质。如今,我们的触角可以触及到世界每一个角落,但唯有读书才能触及到我们的心灵。我们可以走得很远很远,但走得越远,离心灵就会越远。读书,才是携带心灵的旅行,它可以在遥远天涯,感到知己的呼吸。也许书不能解决我们的生活问题,但书可以滋养我们的心灵。书,不可以给你带来高贵的穿戴,但可以给你带来高贵的气质。当我们远离书的时候,其实我们是远离了一种人生的巨大财富。

书,给了莫言穷困的童年中最富有的时光。书,是莫言饥饿的童年中最丰盛的美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