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舍与得人生经营课
17143200000070

第70章 得的智慧(21)

铃木太郎力排众议,果断地完成了与西门子公司的合约的签订。按照合约规定,西门子公司派出了技术骨干力量,赴铃木公司就任,他们把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传授给了铃木公司。在双方的合作期间,铃木公司取得相当可观的回报,他们便捷、快速地取得了西门子公司最新的技术成果。

那时,世界上最高超的电子科技成果的获得多数都有铃木公司的参与。这为他们一跃而起成为闻名全日本乃至全世界的公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换句话说,双方的合作也是铃木公司树立他们国际大公司形象的开端。

从表面上看,铃木电器公司与西门子公司的这场大战似乎是铃木公司处于下风,不但作出了妥协和退让,并且还接受西门子公司巨额的专利转让费和不公正的违约处罚条例。

但事实表明,这场没有硝烟的大战之中最大的赢家是铃木太郎。他一时的退让和委屈,换回的是公司发展的巨大的助动力——西门子公司世界一流的技术力量和作用力。因此,铃木公司最终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电子工业公司。西门子公司仍是从前的西门子公司,而铃木公司却已不是昔日的那个铃木公司了。

处世时,尤其是身为一些企业的领导人,更要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当面对以舍弃小利而获大利的问题与抉择时,可以将这样的智慧派上用场。

与人相处要兼容并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征,与别人不同之处有时是显而易见的。与他人相处常常会遇到各种冲突,当我们面对这些冲突时,不要总认为“狭路相逢勇者胜”,因为获得胜利时,会使冲突进一步加深。《菜根谭》中提到一句:“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的一种手法。

留一步,让三分,这是小心谨慎的处世之道,恰当的谦让不但不会带来危险,反而更有利于寻求安宁。在个人生活中,除了原则性问题以外,对于小事,对于个人利益,谦让必然会带来内心的愉快以及和睦的人际关系。有时候,这种“退”也就是“进”,“失”也就是“得”。

为人处世,做任何事都有退让一步的态度是明智的,让一步可为以后的进一步打下基础。给人方便,事实上是为自己以后更方便。

交朋友,就像跳交谊舞一样,有进有退,有退有进,有时,退一步路会更加宽阔。或许你有类似的经历,比如去攀登一座名山,主峰常是首要选择,一是有点“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势,二是听说主峰上会有日出,有佛光,有云海,非常迷人。因此,对沿途的风景你全然不顾,等到了山巅,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满身大汗,不仅没见到日出,也没见识佛光,偶尔见云海,也觉得不过如此,因此,只得扫兴而归。如果换一个角度,不要只把山峰当做攀登目标,而是在所到之处随遇而安,如此一路走去,从容赏景,会感到美不胜收,也许还会有意外的发现与惊喜。

刘阳与周兵本是同学,他俩毕业后,被分到同一个单位工作,有一次,有一个经营推销的位子空缺了,两人只能去一个。大家都明白,这是个表现自己才能的难得机会,可刘阳还是主动让给了周兵,自己在文教科做小员工。闲下来,他写了几篇文章,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投到报社,没想到竟然发表了。以后,他笔耕不辍,以至于小有名气,成为单位的“一支笔”。

无意追求却有所得,追求得过于急切、太执拗反而会加添烦恼。以退为进,这种曲线式的生存方式,有时好过直线式的生存方式。正因为刘阳的坚持,他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这样看来,待人处世时要有分寸地退让一步,随后你会发现,还是会有辽阔的活动空间,并将会有多种的选择。

当你的事业诸事顺利时,一定要怀有谦让的胸襟,必要时,牺牲一些自己的利益。如果你是总在乎自己的利益,一毛不拔,原本你的好运可能已经引起朋友的妒忌,或者不平衡,这样一来,更容易让朋友与你不再亲近并心怀怨气。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用心去想便会懂得,锋芒不可太露,因为爱出头的椽子最容易坏掉。

退让三分,务必在一个“忍”字上努力,有时多容忍他人的小缺陷、小错误,甚至忍受他人对自己的不公平待遇和野蛮并不是一件坏事。

一群朋友在一起吃饭,一朋友不小心碰翻了一碗热汤,溅到身边一位朋友的身上,他连忙道歉,他旁边的朋友却先问起他说:“烫到你了吗?”

这句反问浸着朋友的关心和友善,事实上更胜过他说“没关系”。那只是一种宽容,而这句反问则让他由被动的忍受转为主动的关怀。如果,汤洒了你一身,你的眉头稍稍皱了一下,虽然一个小动作,却会让别人很不舒服,他也会道歉,也清楚他的失误,可你的这个动作,会记他觉得很尴尬。

如果别人对你有误会,假如他正在气头上,那么,你最好不要去分辩,即便他出言不逊,你也要学会理解他。事后,当他清楚真相时,自然会为此道歉。活在世上,自身事情就千头万绪,又何必再为一些小事而徒增苦恼呢?有些事,朋友到最后定会明白你的无辜,那么,你最好暂时先退避一下,忍一时风平浪静。

孔子《论语》中提到做“从吾所好”,也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其实可以在现实中改变一下。如果你真能做到这样,在为人处世方面,成功便已近在眼前。

为人处世时,我们要具备足够的忍耐、忍力和宽容。不但要和那些与我们兴趣相投的人相处和结交,也要和那些与我们志趣不同的人相处和结交。

向对手投降并不可耻

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因各种原因,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敌人;一个人在生活中,也会事出有因或者无缘无故地遇到恶意的事情。出现这种情况,人较容易动怒、较真、较劲,或者会你死我活,鱼死网破。换句话说,人生来就带有对抗情结,遇到敌对或有敌意的事情就会拼死抵抗。

我们事实上可以用其他办法去解决这些事情。比如放弃对抗,“向对手投降”,就是消除这些敌意的有效手段。《射雕英雄传》中的“老顽童”,就是采用不战自败的策略,把他的对手打得七窍生烟。

“老顽童”是金庸笔下《射雕英雄传》中的一个英雄人物,这个人是武术高手,武技超群,在武林之中赫赫有名。可是,他为人处世却十分豁达,笑傲江湖,游戏江湖,不拿成败论英雄。他常施展“逃跑”的绝招,把对手气得咬牙切齿。碰到武林高手,刚打完几回合后,他便腾出拳脚,把身上的油泥搓掉,团成一个小泥球,远远地抛给别人,之后做个鬼脸,说声“不跟你玩儿了”,便逃之夭夭,把对方丢在那里气得四肢僵硬。有时遇上难以摆平的对手,他也不认真对待,有一下没一下地和对方交手,随意地应付一阵儿,又抽身自退,一走了之。对手往往被他这种单方面的认输气得浑身冒火,还无法找地方发泄。特别是那些涉世不深、不知道天外有天、心高气傲者,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差不多要疯了。但是对手早就消失不见了,而“老顽童”早忘了这些,谁也不清楚他又到何处风流快活去了。“老顽童”“投降”的绝招真是太妙了。事实上,这种“投降”,并不是常人认为的那种丧失骨气的行为,而是替换了一种竞技尺寸,通过提升价值原则,把那种简单而意气用事的英雄对峙,升华为一种更微妙和更复杂的超高境界。

可是,冲对手做个笑脸,“我走了,不陪你玩儿了”,这种单方面放弃,要做到也实属不易,一方面,你要克服自身的心胸狭隘;另一方面,你也得有单方面放弃对抗的才能和资本。因为,只有实力相近,或者比敌人强大者,才能如此洒脱而心胸开阔,弱小则没有“投降”的可能。由此可以得知,向对手投降,多数并不是软弱和胆怯者所做的事情,向对手认输,更多的只是强者与对手斗争的另一种抉择。所有的后现代文化中,单方面撤离战场是大部分实力人物和大集团所一致采用的斗争策略。消除敌人或敌意,重视自我发展和独有主见,要胜过打击敌人或消灭敌人。因此,与他人展开战斗的时候,要主动向自己的对手认输,让对手当英雄,这才是待人处世的最佳策略。

与他人展开战斗的时候,要主动向自己的对手认输,让对手当英雄,这才是待人处世的最佳策略。

不妨主动认错

王君是一位商业艺术家,他曾因礼貌道歉的话语获得了很容易爆发脾气的雇主的信赖,王君讲了下面这段故事:

“做广告图时,最重要的是简洁准确,但有时也会出现小的错误。我知道那位广告社主任总会在小事上挑毛病,从他的办公室走出来我的心情很不好,原因不在他的批评,而是他攻击的地方不对。最近我在百忙之中替他赶完一幅画,他来电话叫我去看他,到那儿果然如我所料,他看起来很愤怒,已经做好了要批评我的准备。而此时,我却想到了可以采用自我批评策略,说:‘先生,你所说的话不假,我显然做错了,并且不应被饶怨。我替你画画多年,本应该懂得做法,我觉得很惭愧。’

“他马上分辩说:‘的确,你说得对,不过这并非最大的错误,仅只——’我马上插嘴说:‘不论错的大小,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会让别人感到不高兴。’

“他原想插嘴说话,我却不等他开口。在我有生之年这是第一次指责自己,我很少这么做。我继续说:‘我的确应该谨慎,你付了我很多的报酬,你理应得到令自己满意的画,因此,我很想把这幅画重新画一张。’

“‘不!不!’他十分自信地说,‘我没有想要麻烦你。’他称赞我画好的画,说只需稍加修改就可以了,并且这一点小过失,也不会让公司受损失,只是一点小节,不用太担心了。

“我急于指责自己,使他的怒气马上消退。最后,他邀我一起吃点心,临走之前,他开一张支票给我,并又拜托我画另一幅新的广告。”

王君说,因为他承认自己错了,以此衬托出对方的正确,提高了对方的地位,所以,对方高兴之余对他的指责也就烟消云散了。

试想,假如王君换一种方式,尽力为自己辩解,那又会怎么样?因此,只要与大局无关,可以试着通过指责自己的方法让对方闭嘴,那样的话,他会主动伸出双手抬起你低下的头。

有时批评别人只是出于个人情绪的发泄,假如被指责者主动低头,反而会使指责者不好意思。

忍小失而得大利

常言道:是你的不必强求,不是你的强求也得不到。换句话来讲便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老子》中曾提到:“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失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说的是:人的一生之中,名誉、名声和生命哪个才更关键呢?自身与财物相比,哪个最重要呢?拥有功名利禄与失去生命相比较而言,哪一个才是真正地拥有,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失去呢?因此说,太过于在乎名利地位就会付出极大的代价,你有很多宝藏,万一有变则一定会蒙受巨大的损失。类似追随利的这些东西,要适可而止,不然就会蒙受屈辱,失去你最宝贵的东西。

老子的话富有辩证法思想,告诫我们应该以各种角度看待得失。也许一个人能够做到虚怀若谷、大智若愚,但总是吃亏,就会认为自己有所损失,慢慢地就会心理不平衡,因此,就会计较自己的得失,再也不愿因吃亏而忍气吞声。所以,在行事之前务必要分清楚,避免最终朋友之间、同事之间是非不断,麻烦也随之而来,可所想得到的却全都没有得到,这是失的多还是得的多呢?

春秋战国时期的宓子贱,是孔子的弟子,鲁国人。曾经有次齐国攻打鲁国的时候,战火快速向鲁国单父领域推进,这时宓子贱正在做单父宰。当时恰好是麦子收割的季节,大片的麦子已经成熟,马上就可以收割入库,可爆发了战争,眼看到手的粮食会被齐国抢走。当地的乡亲父老向宓子贱提出建议,说:“麦子快要熟了,应该趁齐国大部队还未到达的时候,让咱们这里的老百姓去抢收,无论是谁种的,谁抢收了就归谁所有,肥水不流外人田啊。”另一个也觉得:“是啊,如果打出粮食来,就能够增加我们鲁国的粮食,但齐国的军队却不能把抢走的麦子当军粮,他们没有粮食,自然维持不了多久。”虽然乡中父老多次请求,宓子贱坚决不赞同,一段日子之后,齐军一来,单父地区的小麦被一抢而空。

因这件事,很多父老抱怨宓子贱,鲁国的大贵族季孙氏也非常气愤,派使臣向宓子贱兴师问罪。宓子贱说:“今年收成不好,我们明年重新再种。假如官府这次宣布告令,让人们去抢收麦子,那些没有种的则会不劳而获,白白得到好处,当然,单父的黎民确实可以把麦子抢回一部分。可是,那些趁火打劫的人以后反而会期望敌国入侵,民风也会变得很糟糕的,不是吗?事实上,单父一年的小麦产量,对鲁国的强弱几乎起不到作用,鲁国不会因为得到单父的麦子而变得强大,更不会因为失去单父这一年的小麦而变得衰弱。可是,假如让单父的老百姓,以至于鲁国的黎民都存了这种借敌国入侵却可有意外收获的心理,那可就变成侵犯我们鲁国的大敌了,而且到时候,这种侥幸取利的心理并不能顺利消除,那才是我们几代人的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