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儿科处方手册
17143600000031

第31章 内分泌疾病(1)

§§§第一节性早熟

性早熟是指女孩性发育开始于8岁以前,男孩睾丸阴茎增大开始于9岁以前的一种内分泌疾病。性早熟分为中枢性性早熟、外周性性早熟、部分性性早熟。中枢性性早熟(CPP)是缘于下丘脑提前分泌和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刺激垂体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的合成和释放,促进卵巢和睾丸发育,并分泌雌二醇和睾酮,使内、外生殖器发育和第二性征呈现。一般无特殊原因,无病理变化的中枢性性早熟属于特发性性早熟,临床所见,女孩比男孩多5倍。外周性和部分性性早熟是因性激素刺激性征发育,多属假性性早熟或单纯性乳房早发育、单纯性阴毛早发育。本病在古代医学文献中论述较少。现代于1980年首次报道中医中药治疗本病,近年来研究逐步深入。

诊断要点

1第二性征提前出现:女童8岁前,男童9岁前。

2血清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达青春期水平。如果第二性征已达青春中期程度时,血清LH>5.0IU/L,即可确定其性腺轴已发动。如果促性腺激素基础值不升高者GnRH激发试验即可作为诊断依据:用免疫化学发光法(ICMA)测定时,LH峰值>5.0IU/L、LH峰/FSH峰>0.6可诊断CPP。

3性腺增大:女童在B超下见卵巢容积>1ml,并可见多个直径>4mm的卵泡;男童睾丸容积曒4ml,并随病程延长呈进行性增大;线性生长加速;骨龄超越年龄1年或1年以上;血清性激素水平升高至青春期水平。

辨治原则

性早熟的共有症状为第二性征提前出现,临床应辨别其虚实,或虚实夹杂。治疗原则以滋阴降火,疏肝泄火,化痰泻火为主。

处方

1阴虚火旺证:女孩乳房发育及内外生殖器发育,月经提前来潮,男孩生殖器增大,声音变低沉,有阴茎勃起。伴颧红潮热,盗汗,头晕,五心烦热,舌红苔少,脉细数。治宜滋补肾阴,清泻相火。

基本处方知柏地黄丸加减。知母6g,黄柏6g,生地10g,玄参10g,龟板15g(先煎),龙胆草3g,丹皮10g,泽泻10g,茯苓10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清泻相火方:知母6g,黄柏6g,生地10g,丹皮10g,泽泻10g,龟板15g(先煎),夏枯草9g,生甘草5g。加水煎服。用于阴虚火旺证。

(2)左归丸加减:熟地10g,山药10g,枸杞子10g,山茱萸10g,川牛膝6g,菟丝子10g,鹿角胶10g(洋化),龟板15g(先煎)。加水煎服。用于阴虚火旺证。

(3)三草汤加味:夏枯草10g,龙胆草5g,旱莲草15g,生地10g,黄柏6g,知母6g,女贞子10g,地骨皮10g。加水煎服。用于阴虚火旺证。

(4)二地汤加味:生地黄10g,熟地黄10g,当归10g,枸杞子12g,黄柏6g,知母6g,龙胆草5g,生麦芽10g。加水煎服。用于阴虚火旺证。

(5)小儿早熟栺号:知母6g,鳖甲10g(先煎),黄柏6g,生地10g,山茱萸10g,丹皮10g,当归10g,白芍10g。加水煎服。用于阴虚火旺证。

(6)大补阴丸:每次6岁以下3g,7岁以上6g,每日2次。口服。用于阴虚火旺证。

(7)知柏地黄丸(浓缩丸):每次6岁以下1~4丸,7岁以上5~8丸,每日2次。口服。用于阴虚火旺证。

2肝郁化火证:女孩乳房及内外生殖器发育,月经来潮;男孩阴茎及睾丸增大,声音变低沉,面部痤疮,有阴茎勃起和射精。伴胸闷不舒,心烦易怒,嗳气叹息,舌红苔黄,脉弦细数。治宜疏肝解郁,清心泻火。

基本处方丹栀逍遥散加减。丹皮10g,栀子6g,醋柴胡10g,枳壳10g,生地10g,当归10g,白芍10g,龙胆草3g,夏枯草6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柴胡橘叶汤:柴胡6g,橘叶6g,郁金6g,知母6g,黄柏6g,生地黄10g,丹皮10g,白芍药10g。加水煎服。用于性早熟偏于肝郁化火证。

(2)逍遥散加减:当归10g,茯苓10g,首乌10g,白术10g,柴胡10g,夏枯草10g,浙贝母10g,蒲公英15g。加水煎服。用于肝郁化火证。

(3)龙胆泻肝丸:每次4~6岁2g,7~9岁3g,10~14岁4g,每日2次。每日2~3次。口服。用于肝郁化火证。

(4)丹栀逍遥丸:每次4~6岁3~4g,7~9岁5~6g,10~14岁6~9g,每日3次。口服。用于性早熟肝火偏旺证。

3痰热互结证:女孩乳房发育及内外生殖器发育,月经提前来潮,男孩生殖器增大,声音变低沉,有阴茎勃起。伴带下,形体偏胖,少动懒言,纳差口干,苔腻,脉滑。治宜健脾燥湿,化痰泻火。

基本处方二陈汤加味。制半夏8g,橘皮6g,茯苓10g,三棱10g,海藻10g,昆布10g,黄柏6g,天竺黄10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抗早还童汤:制半夏6g,陈皮6g,茯苓10g,生地10g,丹皮10g,泽泻10g,夏枯草10g,生麦芽10g。加水煎服。用于痰热互结证。

(2)清气化痰丸:每次5~7岁3g,8~14岁6g,每日2次。口服。用于痰热互结证。

警示

对所有确诊为中枢性性早熟的患儿应排除肿瘤,需作头颅鞍区的MRI或CT检查。

§§§第二节儿童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生化特征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儿童时期的糖尿病主要是指在15岁以前发生的糖尿病。糖尿病在儿科发病率较低,但却是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它是因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水及电解质代谢紊乱性疾病,后期多伴有血管病变。儿童原发性糖尿病主要分为两类:栺型糖尿病,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98%儿童期糖尿病属于此类型;栻型糖尿病,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在儿童期发病者甚少。由于我国近年来发生儿童肥胖症明显增多,于15岁前发病有增加趋势。本病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

诊断要点

1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是本病的典型表现,常见明显口渴。

2血糖检查:空腹血糖升高曒7.0mmol/L;随机血糖>11.1mmol/L;

3糖耐量试验:如疑为糖尿病,但空腹血糖正常,可做此项试验。通常采用口服葡萄糖法:试验当天自0时起禁食,于清晨按1.75g/kg口服葡萄糖(最大量不超过75g),3~5分钟内服完;在口服前(0分钟)和口服后60、120及180分钟分别采血测血糖和胰岛素浓度。正常人0分钟血糖;6.2mmol/L,口服葡萄糖120分钟后血糖;10.0mmol/L。糖尿病患儿120分钟血糖>11.1mmol/L,且血清胰岛素峰值亦低下。

4辅助检查:尿糖阳性,糖化血红蛋白增高,胰岛素和C肽水平降低,血清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GAD)及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可呈阳性。

辨治原则

辨证应辨标本轻重,本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常因病程长短和病情轻重的不同,二者表现各有偏重,大体初病多以燥热为主,病程较长者则阴虚与燥热互见,日久则以阴虚为主,进而由阴损及阳,出现阴阳俱虚之证。还应辨上中下消,孰主孰次,上消以燥热伤津为主;中消以热耗胃阴为主;下消为上中消日久,损伤肾中元阴元阳所致。治疗以清热生津,益气养阴为其基本治则。同时应针对具体病情,及时应用健脾益气、育阴清热、温肾壮阳等法,有实邪时,适当运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痰开窍、利水消肿等法。

处方

1燥热伤津证: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多食易饥,小便频数、量多、色浑黄,身体渐瘦,或胃脘灼热,心烦易怒,大便干结或便闭不通,舌边尖红,苔黄燥或苔少,脉滑数。治宜清热生津,养阴增液。

基本处方玉女煎合消渴方加减。生石膏20g(先煎),知母10g,生地10g,麦冬10g,天花粉10g,葛根10g,黄连3g,芦根15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竹叶石膏汤:竹叶6g,半夏6g,人参6g(另炖),生石膏20g(先煎),麦门冬10g,炙甘草3g,粳米15g。加水煎服。用于燥热伤津证。

(2)消渴固本汤:黄柏6g,知母10g,熟地10g,枸杞子10g,麦冬10g,生地10g,天花粉10g,山茱萸10g。加水煎服。用于燥热伤津证。

(3)胜肝降糖汤加味:山茱萸10g,五味子6g,丹参10g,黄芪15g,决明子10g。加水煎服。用于燥热伤津证。

(4)增液冲剂:每袋20g,每次3~7岁1/3袋,8~10岁1/2袋,11~14岁1袋,每日3次。口服。用于燥热伤津证。

(5)降糖片:年长儿每次5~6片,学龄前儿童每次3~4片,每日3次,重症加倍。口服。用于燥热伤津证。

(6)金芪降糖片:每次3~4片,每日3次。饭前半小时口服。2个月为1疗程。用于轻、中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燥热伤津证。

(7)消渴平片:年长儿每次3~4片,学龄前儿童每次2~3片,每日3次。口服。用于燥热耗伤气阴证。

2气阴两虚证:口渴多饮,精神不振,四肢乏力,气短汗出,形体消瘦,或多食与便溏并见,或食欲不振,舌红少津苔少,脉细数。治宜益气养阴生津。

基本处方参苓白术散合雨露散加减。太子参10g,黄芪10g,白术10g,葛根10g,天花粉10g,生地10g,麦冬10g,山茱萸10g,石斛10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生脉散加味:麦冬9g,人参9g(另炖),五味子6g,白术10g,枸杞子10g。加水煎服。用于气阴两虚证。

(2)七味白术散:人参8g(另炖),白茯苓15g,白术15g,甘草3g,藿香10g,木香6g,葛根15g。加水煎服。用于气阴两虚证。

(3)人参五味子晶:每袋10g,每次6岁以下5g,7岁以上10g,每日2次。口服。用于气阴两虚证偏于心血不足者。

(4)渴乐宁胶囊:每次6~12岁2粒,12岁以上4粒,每日3次。口服。用于气阴两虚证。

(5)降糖丹:水丸剂:每次6~9岁3g,10~14岁6g,每日2~3次。口服。用于气阴两虚证。

(6)芪枣颗粒:每次1袋,每日3次。口服。用于糖尿病脾肺气虚,免疫力低下者。

3肾阴亏虚证: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尿甜,口干唇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多梦,形体消瘦,皮肤干燥,全身瘙痒,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养肾阴,益精润燥。

基本处方六味地黄丸加减。生地10g,枸杞10g,山茱萸10g,山药10g,茯苓10g,泽泻10g,丹皮10g,桑螵蛸10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知柏地黄丸:知母6g,黄柏6g,熟地黄6g,山茱萸9g,山药10g,茯苓9g,牡丹皮9g,泽泻9g。加水煎服。用于肾阴亏虚且有虚火者。

(2)六味地黄丸:浓缩丸:每次6岁以下1~4丸,7岁以上5~8丸,每日2次。口服。用于肾阴亏虚证,

4阴阳两虚证: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则饮一溲一,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头晕耳鸣,咽干唇燥,面容憔悴,耳轮干枯,面色黧黑,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畏寒怕冷,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治宜育阴温阳,阴阳双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