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儿科处方手册
17143600000043

第43章 感染性疾病(1)

§§§第一节麻疹

麻疹是由外感麻毒时邪(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古代儿科四大要证之一。临床以发热、咳嗽、鼻塞流涕、泪水汪汪、满身布发红疹和早期口腔出现麻疹黏膜斑为特征。因疹点如麻粒,故名“麻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为多见,传染性很强,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6个月~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近年来由于普遍进行预防接种,其发病率已显著下降,大的流行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散发病例及小的流行仍然存在,临床表现非典型者较前增多,发病年龄呈现后延趋势。本病一般预后良好,患病后大多可获持久免疫力,仅少数年幼体弱,或感邪较重者,可发生并发症(肺炎、喉炎、脑炎),甚或危及生命。

诊断要点

1易感儿在流行季节可有麻疹接触史。

2患儿初起有发热、咳嗽、鼻塞流涕、泪水汪汪、畏光羞明、口腔两颊黏膜可见“麻疹黏膜斑”(此斑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发热3~4天,皮疹透发,从颜面开始(先从耳后、发际、颜面),逐渐遍及全身(至胸、背、腹、躯干、四肢、手心、足心、鼻准见疹),疹齐热渐退,疹退时皮肤有脱屑及色素沉着。邪毒深重者,可合并肺炎喘嗽、喉痹、昏厥等危候。

3麻疹皮疹呈玫瑰色斑丘疹,多为散在,亦可不同程度融合成片,但疹间皮肤正常。邪毒深重者,可见皮疹稠密,融合成片,疹色紫暗;邪毒内陷者,可见皮疹骤没,疹稀色淡。

4实验室检查

(1)末梢血象检查在疹前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非典型麻疹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疹前期,取患儿鼻咽分泌物、血液、尿液可分离出麻疹病毒。

(3)对非典型麻疹病例,可在发病后1个月做血清学检查,血清抗体超过发病前4倍或抗体曒1暶160时即可作为确诊依据。另外,如检查中和抗体、补体结合抗体等,也可作回顾性诊断。

辨治原则

麻疹辨证重在辨顺证、逆证,可从精神、发热、咳嗽、呼吸、抽搐以及出疹顺序、皮疹特点上进行辨别。治疗麻疹,以辛凉透疹、清热解毒为基本法则。顺证有宣透、清解、养阴之法。麻疹逆证的治疗以透疹、解毒、扶正为基本原则。

处方

一、顺证

1邪犯肺卫证(初热期):起病前多有麻疹接触史,见发热咳嗽,喷嚏流涕,畏光羞明,泪水汪汪,倦怠思睡,胃纳欠佳,大便糊状,口腔两颊黏膜可见麻疹黏膜斑,舌苔薄黄,脉象浮数。治宜辛凉透表,清宣肺卫。

基本处方宣毒发表汤加减。升麻8g,葛根8g,荆芥8g,防风6g,薄荷6g(后下),连翘10g,前胡10g,牛蒡子10g,桔梗5g,甘草6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荆防败毒散:荆芥8g,防风6g,柴胡6g,枳壳6g,茯苓10g,桔梗5g,前胡8g,生姜5g,薄荷10g(后下),甘草6g。加水煎服。用于麻疹初热期。

(2)升麻葛根汤加味:升麻10g,葛根10g,牛蒡子10g,蝉蜕6g,芫花10g,浮萍10g,赤芍10g,生甘草6g。加水煎服。用于麻疹初热期。

(3)竹叶柳蒡汤加减:西河柳15g,荆芥穗10g,蝉蜕6g,薄荷10g(后下),葛根10g,牛蒡子10g,竹叶10g,知母10g,玄参10g,甘草6g。加水煎服。用于麻疹初热期。

(4)麻黄15g,芫花15g,浮萍15g,黄酒60ml。加水适量,煮沸,用毛巾蘸取药液敷于头部、胸背。用于麻疹初热期或麻疹透发不畅者。

(5)西河柳30g,荆芥穗15g,樱桃叶15g。煎水熏洗。用于麻疹初热期或麻疹透发不畅者。

(6)葛根、牛蒡子、连翘各6g,薄荷、蝉蜕各2g,荆芥、桔梗各5g,前胡3g。上药煎液2~3次,将药液装瓶,每次取30~50ml,作保留灌肠15分钟,每日1~2次。适用于麻疹初期及疹出未齐者。

2邪入肺脾证(出疹期):壮热不退,起伏如潮,烦躁不安,口渴引饮,咳嗽频频,痰多色黄,目赤眵多,畏光羞明,疹出红活稀少,继而疹密融合,疹色暗红,疹点凸起,触之碍手,皮疹自耳后、颜面开始,布发胸、背、腹、四肢,渐及手心、足心,以至鼻准见疹。小便短赤,大便干硬,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治宜清凉解毒,透疹达邪。

基本处方清解透表汤加减。金银花10g,连翘10g,桑叶10g,菊花10g,蝉蜕6g,葛根10g,升麻8g,牛蒡子10g,紫草10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透疹四紫汤加减:紫浮萍10g,紫草10g,紫花地丁10g,紫菀6g,蝉蜕6g,桑叶10g,连翘10g,淡豆豉10g,炒栀子5g。加水煎服。用于出疹期,麻疹开始透发或尚未出齐者。

(2)白虎汤合清营汤加减:生石膏20g(先煎),知母8g,水牛角15g(先煎),生地10g,玄参10g,竹叶心8g,麦门冬10g,连翘10g,浮萍10g,生甘草6g。加水煎服。用于出疹期毒壅气营,营阴受伤者。

(3)玉女煎加味:生石膏20g(先煎),知母8g,玄参10g,生地10g,麦门冬10g,浮萍10g。加水煎服。用于出疹期热灼营阴轻证者。

(4)化斑汤加味:生石膏20g(先煎),知母8g,麦门冬10g,水牛角15g(先煎),紫草10g,丹皮8g,浮萍10g,甘草6g。加水煎服。用于出疹期热炽营血重证者。

(5)清瘟败毒饮加减:生石膏25g(先煎),生地10g,水牛角15g(先煎),栀子6g,黄芩8g,知母10g,玄参10g,连翘10g,丹皮10g,竹叶6g。加水煎服。用于出疹期气血两燔证者。

(6)抗病毒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用于初热期或出疹期。

(7)苏叶、浮萍各30g,西河柳15g。加水煎沸,用药液熏洗全身,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连续1~2天,适用于疹前期及出疹期。

3阴津耗伤证(收没期):麻疹出齐,皮疹依次按序收没,皮肤呈糠麸样脱屑,伴有棕褐色色素沉着。身不发热,或低热不已,咳嗽少痰,口燥咽干,食纳不振,舌红少津,苔薄而干,脉象细数。治宜养阴益气,清解余邪。

基本处方沙参麦冬汤加减。北沙参10g,麦门冬10g,天花粉10g,玉竹10g,扁豆10g,桑叶10g,杏仁10g,桔梗5g,枇杷叶8g,甘草6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异功散加味:太子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5g,沙参10g,陈皮6g,山药10g,炒谷芽10g,炒麦芽10g。加水煎服。用于收没期脾胃气虚者。

(2)门冬清肺汤加减:天门冬10g,麦门冬10g,知母10g,川贝母6g,桑白皮6g,地骨皮6g,杏仁10g,款冬花6g,生甘草6g。加水煎服。用于收没期肺阴不足咳嗽者。

(3)生脉饮: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用于收没期阴津耗伤者。

二、逆证

1邪毒闭肺证:壮热不退,烦躁不安,咳嗽痰鸣,气急喘促,鼻翼煽动,唇周发绀,口渴欲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皮疹密集,疹色紫暗,或疹出未齐,或疹出骤没,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治宜宣肺开闭,清热解毒。

基本处方麻杏石甘汤加味。炙麻黄5g,杏仁10g,生石膏20(先煎),前胡10g,鱼腥草10g,葶苈子8g,苏子10g,虎杖10g,黄芩6g,甘草5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清金化痰汤加减:桑白皮10g,杏仁10g,前胡10g,黄芩10g,炒栀子6g,葶苈子8g,苏子10g,瓜蒌皮10g,甘草5g。加水煎服。用于麻疹并发肺炎者。

(2)炙麻黄5g,杏仁10g,生石膏20(先煎),甘草5g,金银花10g,板蓝根10g,法半夏8g,瓜蒌皮10g。加水煎服。用于麻疹并发肺炎者。

(3)牵牛子15g,明矾30g。将上药研末,加少许面粉,用醋调成糊状,敷双足涌泉穴,每日1次,5~7天为1个疗程。适用于麻疹并发肺炎者。

2邪毒攻喉证:咽喉红肿,或溃烂疼痛,吞咽不利,饮水呛咳,声音嘶哑,喉间痰鸣,咳如犬吠,呼吸急促,烦躁不宁,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治宜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基本处方清咽下痰汤加减:玄参10g,桔梗5g,甘草6g,牛蒡子10g,大贝母10g,瓜蒌皮10g,射干10g,荆芥10g,板蓝根10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清疹散加减:生石膏20(先煎),水牛角15g(先煎),知母10g,重楼10g,金银花10g,蝉蜕6g,僵蚕10g,芦根10g,甘草6g。加水煎服。用于邪毒攻喉证咽肿音哑者。

(2)清咽利膈汤加减:金银花10g,黄芩10g,连翘10g,玄参10g,牛蒡子10g,桔梗5g,黄连3g,炒栀子6g,煨大黄6g,生甘草6g。加水煎服。用于邪毒攻喉证兼有大便干结者。

(3)玄参桔梗饮加减:玄参10g,桔梗5g,黄芩10g,生石膏20(先煎),金银花10g,连翘10g,射干10g,山豆根5g,大青叶10g,生甘草6g。加水煎服。用于邪毒攻喉证。

3毒陷心肝证:壮热不退,皮疹暴出或暴没,稠密成片,疹色紫暗,神昏谵语,抽搐有力,喉间痰鸣,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脉数有力。治宜清热解毒,清心开窍,凉肝熄风。

基本处方羚角钩藤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羚羊角粉2g(冲服),钩藤10g(后下),生石膏15g(先煎),黄连3g,石菖蒲10g,胆南星10g,郁金10g,天竺黄10g,水牛角15g(先煎),丹皮10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味:人参10g(另炖),制附子3g,煅龙骨15g(先煎),煅牡蛎15g(先煎),甘草6g,红花6g,丹参10g。加水煎服。用于麻毒伤心,心阳虚衰证。

(2)安宫牛黄丸:蜜丸,每丸3g。每次7岁以下1/2丸,7岁以上1丸,每日1~2次。溶化后灌服。用于毒陷心肝证神昏抽搐者。

(3)醒脑静注射液:每支2ml。每次用2~4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稀释,静脉滴注,每日1次。用于毒陷心肝证。

警示

1麻疹应加强护理。特别是顺证,正确的护理较之药物治疗更为重要。

2体温过高,发热40℃或超过40℃者,要采取降温处理,必要时给予少量退热剂;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惊厥或情绪易激惹者,加用镇静剂防止抽搐。

§§§第二节风疹

风疹是感受风疹时邪(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咳嗽,皮肤出现细小如沙的淡红色斑丘疹,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常在冬春季节流行。多见于5岁以下的小儿。本病大多症状轻,并发症少,预后良好,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但邪热炽盛,也可内传气营而成重证。妇女妊娠3个月内患本病,可影响胎儿,导致流产、死胎,或引起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智能低下等。因此,应特别重视防止孕期感染。本病属中医学“温病”范畴,称为“风痧”、“隐疹”、“风疹”。

诊断要点

1本病发生在流行期间多有接触病史。

2发病初起类似感冒,发热1~2天后,皮肤出现淡红色斑丘疹,皮疹布发,从头面开始,出疹1~2日后,发热渐退,疹点逐渐隐退,疹退后可见脱屑,但无色素沉着。

3全身症状较轻微,但耳后、颈部及枕后淋巴结肿大。

4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减少,分类则以淋巴细胞相对增多。运用直接免疫荧光试验法在咽分泌物中可查见病毒抗原。血清学检测风疹病毒抗体,在恢复期血清抗体增加4倍以上时可确诊。

辨治原则

辨证主要分辨证候的轻重。邪郁肺卫属轻证,邪炽气营属重证。治疗以疏风清热为基本法则,轻证治以疏风解表清热,重证治以清气凉营解毒。

处方

1邪郁肺卫证:发热恶风,喷嚏流涕,咳嗽,胃纳欠佳,皮疹布发,疹色淡红,稀疏细小,肌肤作痒,皮疹经2~3天渐见消退,耳后、颈部及枕后淋巴结肿大,舌质偏红,舌苔薄黄,脉象浮数。治宜疏风解表,清热透疹。

基本处方银翘散加减。金银花10g,连翘10g,竹叶6g,牛蒡子10g,桔梗5g,薄荷10g(后下),蝉蜕6g,荆芥6g,甘草6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板蓝根颗粒:每次0.5~1包,每日2~3次。口服。用于邪郁肺卫证。

(2)小儿紫草丸:每次1包,每日2次,周岁以内减半量。口服。用于邪郁肺卫证。

(3)银花10g,甘草5g,板蓝根30g,芦根30g,竹叶心20g。煎汤代茶饮。用于风疹轻证。

(4)板蓝根15g,蝉蜕6g,牛蒡子10g,地肤子10g,甘草5g。煎水代茶饮。用于风疹轻证,肌肤瘙痒不安者。

(5)紫背浮萍、地肤子、荆芥穗各30g,将诸药用纱布袋装好,加水煎煮,取药液倒入盆内,用毛巾蘸药水温洗患处,每日1~2次,每次15~20分钟,痊愈为止。用于风疹轻证。

(6)地肤子、晚蚕砂、花椒叶、蒴藿叶各50g,将上药加水煎煮去渣取药液,用毛巾蘸取药液洗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20~30分钟,连续2~3日。用于皮疹透发,肌肤瘙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