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外科处方手册
17143800000062

第62章 骨伤疾病(1)

§§§第一节骨折

骨折的概念是骨的完整性和/或连续性破坏者,称之为骨折。骨折的发生多与机体承受外来暴力因素有关,当然,也因为肢体原已有骨骼病变(如肿瘤、骨病等),在轻微的外力下发生骨折,这种骨折称为病理性骨折。构成外伤性骨折在临证时需分析暴力的大小、方向,由此再通过骨折块、骨折线的形态分析出骨折移位的方向,联系已有的解剖学知识,即骨折周围的肌肉、肌腱的走行、附着关系,这样,在复位时就能有的放矢,了然于胸。产生骨折的外力因素分为四个方面: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强烈收缩力、累积性力。从辩证角度来说,还需注意产生骨折的内因条件,内因包括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发育异常、病理因素、职业工种、七情内伤等等。发生骨折,不以上、下肢分,均是内外因素相结合的结果。不同的外因暴力形式可以引起骨折的不同表现形式,如结合上述谈到的内因条件,骨折的病程可以有着不同的转归。按薛己《正体类要》治疗的总则来看———“肢体伤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是凡骨折一途,均与气血、营卫、脏腑有关。早在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就明确地提出了。不过骨折虽同属瘀血,但损伤部位不同,治疗方药也略有差异。四肢部多以桃红四物汤为主方加减,胸胁部多用复元活血汤;腰部可用少腹逐瘀汤、大成汤、桃核承气汤。但无论上肢还是下肢骨折临床辩证,总以骨折三期辩证为总纲,随证加减。

诊断要点

1.伤处肿胀、疼痛、活动障碍。

2.体征:

上下肢:局部肿胀、压痛,轴向叩击痛,骨擦音或骨擦感,畸形,异常活动。

肋骨:局部压痛,胸廓挤压痛阳性。

脊柱:棘突及棘突旁压痛、叩击痛,严重者局部后凸畸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

3.影像学:X片、CT、MRI。X片作为一般骨折的初筛检查,具有范围广泛的优点。针对不规则骨时,往往需进行CT的重建,以明确骨折部的具体形态。MRI检查主要针对的是软组织有损害时的检查,如韧带的断裂、神经、脊髓的受压等情况,需考虑使用。当然,作为单纯骨折发生时,上述检查是可以达到最后明确诊断的目的的,如果发生的是复杂性骨折、多发伤时,尤须注意保全患者生命为第一要务,注意生命体征的检测,相关的检查不可或缺。

辨治原则

骨折应按骨折发展的三期辩证为指导原则。早期:伤后1~2周,治疗的内服药物,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中期:伤后3周到骨折接近临床愈合时间,治疗宜接骨续筋为主;后期:骨折临近临床愈合时间,当以养气血、壮筋骨、补肝肾为主,兼温通经络。

处方

1.气滞血瘀证:骨折早期,伤后局部瘀肿疼痛,痛处固定,动则痛剧,肢节活动不能。舌质紫暗,脉弦细涩。治宜行气活血。

基本处方桃红四物汤。桃仁10g,川芎、制香附、当归、赤芍各12g,生地、红花各8g,丹皮、延胡索各12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活血汤:柴胡6g,当归、赤芍、桃仁各9g,鸡血藤15g,枳壳9g,红花5g,血竭3g。每日1剂,加水煎服。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用于骨折早期气滞血瘀者。

(2)活血散:三七12g,单轨、川芎、川断、骨碎补、制乳香、红花各60g,制没药、川军、血竭、生硼砂各15g,朱砂、琥珀各15g,冰片6g。研末,每次3g,酒或醋调敷患处。活血舒筋,理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者,治疗跌打损伤,瘀肿疼痛或久伤不愈。

(3)朱砂没药散:血竭60g,辰砂6g,乳香、没药、地鳖虫、自然铜、生军各30g,红花60g,归尾120g,雄黄24g,三七15g,黄麻灰45g,冰片3g。研末,每次1.5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活血化瘀。用于骨折初期,瘀血积聚,疼痛难忍者。

(4)活血止痛散:土鳖虫30g,大黄15g,枳壳、桃仁各20g,骨碎补30g,续断60g,厚朴20g,自然铜、红花、当归各60g,冰片6g。研末,每次9g,每日3次,白开水送服。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气滞血瘀者。

(5)活血祛瘀汤:当归15g,红花6g,地鳖虫、自然铜、狗脊各9g,骨碎补15g,没药5g,乳香6g,三七3g,路路通6g,桃仁9g。每日1剂,加水煎服。活血化瘀,通络消肿。用于气滞血瘀,骨折及软组织损伤的初期。

(6)活血止痛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用于气滞血瘀者。(7)三七伤药片: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用于气滞血瘀者。(8)接骨丸:每次5粒,每日2次,口服。用于气滞血瘀,骨断筋伤者。

2.阳明腑实证:骨折早期,伤后局部瘀肿疼痛,肢节活动不能,潮热,谵语,手足冿然汗出,大便硬结不通。舌红,苔黄燥,脉数有力。治宜攻下逐瘀。

基本处方桃核承气汤。桃仁10g,大黄12g,桂枝、甘草、芒硝各6g。每日1剂,加水煎服,药后得下即停。

备选处方

(1)大成汤:大黄20g,芒硝、当归、木通各10g,枳壳20g,厚朴、苏木、红花、陈皮、甘草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药后得下即停。攻下逐瘀。用于治疗跌朴损伤后,瘀血内蓄,气机不畅,二便秘结者;或腰椎损伤后伴发肠麻痹,腹胀者。

(2)鸡鸣散:归尾、桃仁、大黄。根据病情实际需要拟定药量,每日1剂,加水煎服。攻下逐瘀。治疗胸腹部挫伤,疼痛难忍,并见大便秘结者。

(3)六仁三生汤:瓜蒌仁、郁李仁、火麻仁、柏子仁、桃仁、杏仁各10g,生香附12g,生元胡15g,生枳实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润下通便,理气活血。治疗年老体弱,气血虚亏,跌打损伤,瘀血停积者。

(4)养血润肠汤:黄芪30g,当归15g,肉苁蓉9g,怀牛膝12g。每日1剂,加水煎服。益气养血,润肠通便。适用于气血虚亏,不宜用于攻下逐瘀者。

(5)番泻叶20g,泡茶带饮,口服。用于大便秘结者。

(6)大黄20g,加水浓煎200ml,灌肠。用于大便秘结者。

3.热毒蕴结证:骨折早期,伤后局部瘀肿,红焮灼热、疼痛,口干咽燥,发热,烦躁,渴喜冷饮,耳边秘涩。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热凉血。

基本处方五味消毒饮。金银花18g,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各9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犀角地黄汤:生地30g,赤芍12g,丹皮9g,水牛角0.6g。每日1剂,加水煎服。清热凉血解毒。用于治疗创伤感染,属热入血分证者。见身热谵语、斑色紫黑、舌绛起刺、脉细数。

(2)普济消毒饮:黄芩、黄连各15g,陈皮、甘草、玄参、柴胡、桔梗各6g,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各3g,僵蚕、升麻各2g。每日1剂,加水煎服。清热解毒,疏风散邪。用于外伤后感受外邪,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目不能开,舌燥口渴,脉浮数有力者。

(3)清瘟败毒饮:生石膏、生地各30g,水牛角3g,栀子、桔梗各6g,黄芩9g,黄连6g,知母、赤芍、丹皮、玄参、连翘各9g,竹叶、甘草各6g。每日1剂,加水煎服。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治疗创伤后感染证属气血两燔者。

(4)龙胆泻肝汤:龙胆草10g,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各6g,当归1.5g,车前子3g,柴胡、生地各6g,甘草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泻肝经湿热。用于肝经所经之处损伤有瘀热者。

(5)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各6g,栀子9g。每日1剂,加水煎服。清热解毒。用于损伤后感受外邪热毒炽盛,烦躁,咽干错语,舌红苔黄,脉数有力者。

4.神昏窍闭证:骨折早期,伤后即昏倒,不省人事,口噤拳握,呼吸气粗,四肢厥冷。苔薄白,脉沉弦。气厥实证治宜醒气活血。

基本处方苏气汤。乳香、没药、大黄各3g,山羊血1.5g,苏叶、荆芥、丹皮各9g,当归、白芍、羊踯躅各15g,桃仁14粒。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回生散:半夏、藿香各3g,牙皂3.6g。细末,每次3g,竹管向鼻孔吹入,得嚏者生。通关开窍。治疗高处坠地损伤、不省人事、牙关紧闭、不能服药者。

(2)回生丹:五加皮、川牛膝各45g,当归15g,炙甘草12g,蜜炙木耳39g,黄麻灰15g,穿山甲、自然铜各54g,鹿角胶、骨碎补各30g。细末为丸,分作60丸,每次加自然铜末0.9g,朱砂为衣。每次1丸,口服。活血开窍。用于外伤性昏厥、昏迷,重伤后大便未解,心慌或昏迷不醒者。

(3)苏合香丸:苏合香、冰片、乳香各30g,丁香、沉香、木香、麝香、白檀香、白术、安息香、朱砂、柯子肉、水牛角、荜芨各60g。蜜炼为丸,每丸3g,每次1丸,温开水送服。芳香开窍,行气止痛。治疗卒受重伤、昏厥不省人事、气紧气促、呼吸困难,移时苏醒,醒后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苔腻,脉实者。

骨折早期,伤后眩晕昏仆,面色苍白,汗出肢冷,呼吸微弱。舌淡,脉沉微。气厥虚证治宜补气回阳。

基本处方四味回阳饮。人参20g,制附子、炮姜各10g,炙甘草6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四逆汤:生附子9g,干姜、炙甘草各6g。每日1剂,加水煎服。回阳救逆。用于失血性休克及创伤性休克,神昏或意识障碍,四肢厥逆者。

(2)生脉散:麦门冬、人参各1.5g,五味子7粒。每日1剂,加水煎服。益气敛汗,养阴生津。用于失血性休克及创伤性休克者。

(3)独参汤:红参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补气、摄血、固脱。用于失血后气血虚亏,虚烦作渴,气随血脱之危证者。

骨折早期,伤后疼痛剧烈,目睛发胀,睡卧不宁,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神昏谵语,哭笑无常,昏晕不醒。舌红或有瘀斑,苔黄或腻,脉弦涩。治宜开窍豁痰,活血化瘀。

基本处方黎洞丸。三七、生大黄、阿魏、孩儿茶、天竺黄、血竭、乳香、没药各60g,雄黄30g,山羊血15g,冰片、麝香、牛黄各7.5g,藤黄60g。共研细末,将藤黄化开为丸如芡实大,每次1丸,开水送服。

备选处方

(1)夺命丹:归尾、桃仁各60份,血竭10份,地鳖虫30份,儿茶10份,乳香、没药各20份,红花10份,自然铜40份,大黄60份,朱砂10份,骨碎补20份,麝香1份。共为细末,黄明胶熟化为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每次10~15g,每日3~4次,口服。祛瘀宣窍。治疗头部内伤昏迷及骨折的早期重伤者。

(2)三黄宝蜡丸:天竺黄、雄黄、刘寄奴、红芽大戟各10份,归尾5份,朱砂3份半,儿茶3份半,净乳香、琥珀、轻粉、水银各1份,麝香1份。研末,黄蜡泛丸,每次1~3g,口服。活血祛瘀,开窍镇潜。用于跌打损伤,瘀血奔心,痰迷心窍者。

(3)通关散:牙皂15g,细辛、白芷各9g,冰片、麝香各0.6g,蟾酥1.5g。研末,每次少许,吹鼻取嚏。通关开窍。治疗中恶客忤或痰厥所致猝然口噤气寒,人事不省、牙关紧闭、痰涎壅感,属闭证、实证者。

5.气血失和证:骨折中期,局部疼痛、肿胀已较前消减,但局部仍有疼痛,痛处固定、拒按,瘀斑、瘀血肿块仍未消退。舌质紫暗,苔薄,脉细涩。治宜活血止痛,祛瘀生新。

基本处方和营止痛汤。赤芍、归尾各9g,川芎、苏木、陈皮、桃仁各6g,徐丹12g,五要9g,乳香、没药、木通、甘草各6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橘术四物汤:当归、白芍、白术、桃仁各10g,生地12g,川芎、红花各6g,陈皮5g。每日1剂,加水煎服。活血散瘀,行气止痛。用于骨折中期仍有瘀血作痛者。

(2)定痛和血汤:桃仁、红花、乳香、没药、当归、秦艽、川断、蒲黄、五灵脂。水、酒各半煎服。活血定痛。用于各部位损伤,瘀血疼痛者。

(3)和营通气散:当归、丹参、香附各90g,川芎、延胡索、小青皮、生枳壳各30g,郁金、半夏各60g,木香、大茴香各15g。研末,每次1.5g,每日2次。活血行气。用于躯干内伤,气阻血滞,胸腹闷胀不舒,呼吸不利者。

6.瘀血碍骨证:骨折中期,局部疼痛,肿胀不明显,痛处固定,触痛明显,动转不利,肌肤甲错。舌暗有瘀斑,脉弦涩。治宜接骨续筋,去瘀生新。

基本处方接骨丹。血竭4.8g,明雄黄、红花各12g,儿茶0.72g,朱砂、乳香各3.6g,归尾30g,没药4.2g,麝香0.09g,冰片0.36g。共为细末,每次2~3g,每日2次,口服。

备选处方

(1)续骨活血汤:归尾12g,赤芍、白芍各10g,生地15g,红花、地鳖虫各6g,骨碎补12g,煅自然铜10g,续断12g,落得打10g,乳香、没药各6g。每日1剂,加水煎服。祛瘀止血,活血续骨。用于骨折中期者。

(2)新伤续断汤:归尾12g,地鳖虫6g,乳香、没药各3g,丹参6g,自然铜、骨碎补各12g,泽兰、延胡索各6g,苏木、续断各10g,桑枝12g,桃仁6g。每日1剂,加水煎服。活血祛瘀,止痛接骨。用于损伤中期筋伤骨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