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曾国藩家训一日一省
17150300000019

第19章 人际关系——君子之交淡如水(1)

1.唯天下至诚,可以破天下至巧

【原文】

沅甫九弟左右:

十三日午刻,九弟妇生一女,极为迅速。时余在曾家坳,尚无信息。旋因胡二龙来,即闻接内人、四弟妇过去。少顷,龙过曾家坳,则已踏生矣。血晕约大半个时辰,服大补剂,申初全愈。仰仗祖宗福庇,弟可放心。

治军总须脚踏实地,克勤小物,乃可日起而有功。凡与人晋接周旋,若无真意,则不足以感人;然徒有真意而无文饰以将之,则真意亦无所托之以出,《礼》所称无文不行也。余生平不讲文饰,到处行不动,近来大悟前非,弟在外办事宜随时斟酌也。

闻我水师粮台银两尚有赢余,弟营此时不缺银用,不必解往。若绅民中实在流离困苦者,亦可随便周济。兄往日在营,艰窘异常,初不能放手做一事,至今追恨。弟若有宜周济之处,水师粮台尚可解银二千前往。应酬亦须放手,办在绅士百姓身上,尤宜放手也。

又十九日书云:

民宜爱而刁民不必爱,绅宜敬而劣绅不必敬。弟在外能如此条理分明,则凡兄之缺憾,弟可一一为我弥缝而匡救之矣。昨信言无本不立,无文不行。大抵与兵勇及百姓交际,只要此心真实爱之,即可见该于下,余之所以颇得民心勇心者,此也。与官员及绅士交际,则心虽有等差,而外之仪文不可不稍隆,余之所以不获于官场者,此也。去年与弟握别之时,谆谆嘱弟以效我之长,戒我之短。数月以来,观弟一切施行,果能体此二语,欣慰之至。唯做事贵之有恒,精力难于持久,必须日新又新,慎而加慎。

——此家书写于咸丰八年(1858年)正月十四日湘乡本宅

【译文】

沅甫九弟左右:

十三日中午,九弟妻子生下一女儿,生产极为迅速。当时我在曾家坳,还没有消息。接着由于胡二龙来,就听说接内人、四弟妇过去。一会儿,胡二龙过曾家坳来,就已经降生了。血晕了约大半个时辰,服了大量补剂,到申时初就痊愈了。仰仗祖宗庇护,此事平安,弟弟可以放心。

治军总须脚踏实地,对小事小物也要注意,才可取得成功。凡是与人交往,若无真心,则不足以感动人,但只有真心而缺少文饰,那真心也难以表现。《周礼》上说没有文采不行。我平生不讲文饰,到处行动受制约,近来醒悟。弟弟在外办事,应随时注意斟酌。

听说我水军粮台银两还有赢余,弟营此时不缺银两用,不必解往。若百姓中有流离困苦者,可给予周济。兄往日在军营中异常窘迫艰难,开始时不能放手做任何一事,至今感到遗憾。弟弟若有可以周济百姓之处,水师粮台还可以解运银二千两前往。应酬之事也须放手,办在绅士百姓身上的,更应该放手。

弟弟在十九日的信中说:民众要爱惜而刁民不用爱惜,绅士要敬重而劣绅不用敬重。弟弟在外面处事能这样条理分明,那么凡是为兄的缺点、遗憾,弟弟都可以一一为我弥补。

昨日信中说,无本不立、无文不行,大体上与士兵和百姓交往,只要是真心爱惜他们,就可得到士兵百姓的谅解。我为什么能得民心兵心,就是因为这个。与官员和士绅交往,心中虽然可能有等级差别,但是表面上的礼仪不能不稍微隆重些,我之所以在官场上不得人心,也是由于这个原因。去年与弟弟告别的时候,一再嘱咐,要学我的长处,以我的短处为戒。几个月以来,观看弟弟的一切所作所为,真的体现了这两句话,十分欣慰。但做事情贵在持之以恒,精力本来难于持久,必须日新又新,谨慎又谨慎,才能保持你的美名,更加光大你的事业。

【心读】

写这封家书的时候,曾国藩正在家服父丧。在这封家书中,曾国藩阐述了这样一种思想:与人交往一定要有真意、诚意,并且在诚意的外表下还要附加一定的礼仪(即文饰),这样的人际关系才是可持久的、可信任的。

《菜根谭》中说:“抱朴守拙,涉世之道。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纯用机巧之人必然得不到真朋友,而真性情之人也未必会得罪所有人。但真性情之人毕竟在社会中只占少数,而更多的是性情中庸、游戏随和之人,这就要求在实践中锤炼自己的性情,使之有真意而又注意对相交之人的礼仪、尊敬,万不可过于轻浮随便。

《庄子》中说:“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说的也是“天下唯忘机可以消众机,唯懵懂可以祓不祥”。机,指机心,即巧诈之心。只有先忘掉自己的机心,才可以消除别人心中的机心。现代社会,人人痛失昔日民风淳朴,遂人与人之间机巧相对,久而久之,不免两败俱伤,且大大的伤风害俗。如果能够从自己做起,以真意、诚意对待他人,虽然人以伪意相待,仍懵懂依旧,日积月累,别人必定会被感化、带动,转变对自己的态度。即庄子所言:“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处理人际关系需要诚意,这是对人,而要完整做到一个“诚”字,不但对人要有诚意,对己更要诚实,对人对己都坦诚如一,即孔子所提倡的“内不欺己,外不欺人”。这便是现代社会讲求倡导的诚信之人。

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做真人、讲诚信的好处就在于可以时时刻刻坦诚地面对自己、面对他人。而那些时时刻刻以假面具示人的人,可以欺骗别人,却欺骗不了自己的良心。而且,成天戴着假面具,使得自己身心憔悴。况且,应对不同的人就要戴上不同的面具,很难想象天下有如此“聪颖”之人可以面对不同的人及时地更换相应的面具。一次讲假话并不是难事,但难的是一辈子讲假话。

人在世上活一遭,自己有什么高深莫测的事业、感触足以让世人窥探、猜忌、捉摸而不能真诚地示人呢?现代社会,很少有人有足够的耐心去对待一个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人与人之间相互的诚信,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只是人们都没有足够的勇气与耐心去对待罢了。

从内心深处来讲,每个人都想得到幸福,可是在想获得幸福之前,有没有人考虑过自己是否配享有幸福?真诚地对待自己、对待别人,是人们通向幸福之路的通行证。

2.朋友之贤否,关乎一生之成败

【原文】

诸位老弟足下:

正月十五日接到四弟、六弟、九弟十二月初五日所发家信。

至于家塾读书之说,我亦知其甚难,曾与九弟面谈数十次矣。但四弟前次来书,言欲找馆出外教书。兄意教馆之荒功误事,较之家塾为尤甚。与其出而教馆,不如静坐家塾。若云一出家塾便有明师益友,则我境之所谓明师益友者,我皆知之,且已夙夜熟筹之矣。唯汪觉庵师及阳沧溟先生,是兄意中所信为可师者。然衡阳风俗,只有冬学要紧,自五月以后,师弟皆奉行故事而已。同学之人,类皆庸鄙无志者,又最好讪笑人。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不唯无益,且大有损。习俗染人,所谓与鲍鱼处,亦与之俱化也。兄尝与九弟道及:谓衡阳不可以读书,涟滨不可以读书,为损友太多故也。今四弟意必从觉庵师游,则千万听兄嘱咐,但取明师之益,无受损友之损也。

省城中兄相好的如郭云仙、凌笛舟、孙芝房,皆在别处坐书院。贺蔗农、俞岱青、陈尧农、陈庆覃诸先生皆官场中人,不能伏案用功矣。唯闻有丁君者(名叙忠,号秩臣,长沙廪生)学问切实,践履笃诚。兄虽未曾见面,而稔知其可师。凡与我相好者,皆极力称道丁君。两弟到省,先到城南住斋,立即去拜丁君(托陈季牧为介绍),执贽受业。凡人必有师;若无师,则严惮之心不生。即以丁君为师,此外择友则宜慎之又慎。昌黎曰:“善不吾与,吾强与之附;不善不吾恶,吾强与之拒。”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此家书写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正月十七日

【译文】

诸位老弟足下:

正月十五日接到四弟、六弟、九弟十二月五日发出的家信。

至于说在家塾读书,我也知道很难。曾经与九弟当面谈过数十次。但四弟前一次来信,说想找个地方边教书边学习,为兄认为这样做浪费时间耽误事情,比在家塾更厉害。倘若外出教书,不如静坐家塾。至于说一离开家塾就有良师益友,所谓家乡的良师益友,我都了解,还彻夜筹划,认为只有汪觉庵先生和阳沧溟先生,是为兄心中值得信赖的老师。不过衡阳的风俗,只有冬学抓得紧,从五月以后,师生都只是应付走过场而已。同学的人,几乎都是些平庸无大志的人,又最爱嘲笑人。乡间无朋友,实在是第一憾事。不只是没有好处,而且大有害处。习俗染人,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曾经与九弟谈起,说衡阳不可以读书,涟滨也不可以读书,因为坏朋友太多了。现在四弟的意思一定要跟觉庵老师学,那千万要听兄长的嘱咐,但学明师的好处增益自己,不要受那些无益有害的朋友的损坏。

省城中我的好友,如郭云仙、凌笛舟、孙芝房,都在别处的学院学习。贺蔗农、俞岱青、陈尧农、陈庆覃诸先生都是官场中人,不能伏案用功。只听说丁叙忠君学问扎实,为人忠厚。我虽然没有与他见过面,但早就知道这个人是可以为师的。凡是我的朋友,都极力称赞丁君。两弟到了省城,先到城南住下,然后立即去拜访丁君(托陈季牧介绍),执贽受业,拜为老师。

凡人必有师,若无师,则严惮之心不生。既以丁君为师,此外择友,则应慎之又慎。韩愈说:“那些友善的人即使不与我交往,我也要尽量向他们靠拢;那些不善良的人即便对我没有恶意,我也一定要与他们保持距离。”所以,人一生的成败与否,与朋友的好坏关系重大,不可不慎重。

【心读】

曾国藩在这封家书中表达了自己对交友的看法:周围的朋友是否贤能,关乎一个人一生的成败。除了父母,最能影响自己的人就是朋友了,人无法选择父母,但却可以选择朋友。选择了好的朋友让自己一生受惠,选择了不好的朋友让自己一生受累。而最可怕的是,自己体会不到自己为坏朋友所受之累,即便能够体会得到,也很难“忍痛割爱”,因为这好比生长在一起的藤蔓,纠缠不清,无从清理。

“朋”为双月,比肩同行之月,光照之处,可以使长夜更加生辉,选择了好的朋友,犹如双月伴我行走天涯。《颜氏家训·慕贤》中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非常准确地道出了朋友对自己的影响。那些志趣远大的朋友,可以引导自己志趣更远大,目光更高远,性情更宽宏;那些眼界狭窄、见识肤浅、性情轻薄的朋友,也同样能够使得自己鼠目寸光、坐井观天。特别是在一个人年少的时候,思想性情都处于尚未成熟、波动较大的时期,与谁交往密切,自然会受他的影响,甚至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神态口气,都会与一个人非常相似。常听说夫妇二人长得像,其实说的并非模样,是一种天长日久积攒的默契,相互影响渗透的气质非常的类似,也是这个道理。

《论语》讲:“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说的是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实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这便是有益了。芸芸众生,千姿百态,形形色色。生长的家庭、地域、环境是自己无法选择的,可以选择的就是与什么样的人相交一生。可以结交匡己求正的朋友,可以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结交性格互补的朋友,这些都是有益于自己的身心的。

然而世上之人人心隔肚皮,做事两不知。现代社会由于利益的驱使,竞争的激烈,环境的逼迫,生存力量的角逐,往往志同道合的朋友难以寻觅。而一些貌似友人,伪装极好的人会博得初识之人的青睐,然后得到信任,最后有可能反受其害。所以在选择朋友时,一定要具有慧眼,结识真朋友,摒弃伪君子。千万不要误交小人,尤其不要误交那些伪君子。这是因为真小人易于辨别,而伪君子则具有极大的迷惑性和欺骗性,很难被人识破。清朝大学士纪晓岚在给儿子的信中曾说:

“你初涉人世,选择朋友的时候要谨慎,朋友直率、宽容、见识广博多多益善。如果误交真正的小人,其害处尚且浅;如果误交伪君子,其中的祸害尤其严重。因为伪君子之心,没有一个是相同的:有执拗的,有偏执的,有黑心的,有难以捉摸的,有如荆棘的,有如刀剑的,有如蜂蛰人的,有如虎狼的……即使照着镜子,也不见得照出原貌。因为其深藏不露,发生消失变化无端,而回顾其形,则道貌岸然,倒不像真小人一望便知。并且如此金玉其外,而败絮其中的人,偏偏喜欢与人交往,儿子你要谨慎。”

遇到了真小人也许不是那么可怕之事,因为真小人漏洞百出,一望便知;而伪君子偏偏好与人交往,且道貌岸然,形态各异,掩藏极深,使人一时无法洞悉,往往在受其害之后方才有所领悟。但世上之百业,并非事事都有第二次机会,有些时候,错过一次,便是永远错过,所以在结交朋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防止被误以为友,实则为敌的伪君子坑害,追悔莫及,万事晚矣。结交朋友是一门艺术,朋友是最像你的人,想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最简洁的方式就是冷眼旁观自己周围的朋友。这是想改变自己、提高自己的第一步。

3.与人为善己亦善

【原文】

然徒与人则我之善有限,故又贵取诸人以为善。人有善,则取以益我;我有善,则与以益人。连环相生,故善端无穷;彼此挹注,故善源不竭。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师儒之道,亦莫大乎此。

仲尼之学无常师,即取人为善也;无行不与,即与人为善也。为之不厌,即取人为善也;诲人不倦,即与人为善也。

——选自《曾文正公全集》

【译文】

单凭我之善意给予他人,这种善行太有限,所以贵在博取众人的善意为善。他人有善,则拿过来得益于我;我有善,则给予他人来益人。连环相生,所以善意无穷,彼此通融,所以善的源头不枯竭。君臣之道,就在于此;学习儒家之道,也就在于此。

孔子之所以成为万世师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比别人更善于吸收他人的优点,他没有固定老师,但天下所有的人都是他的老师;而他自己也是没有什么可以保留的,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给予他人的;他把自己的善给别人,别人也就拥有了一份共同的善。

【心读】

在这篇日记里,曾国藩谈论了与人为善的问题。指出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优点,但同时也是不完善的,只有与别人相互借鉴、相互补充,才能共同取得进步。不要怕把自己的优点展示给人,让人借鉴;别人有优点,不要不敢于承认,要勇于接受和借鉴,这才是与人相处之良性循环。如果不敢把自己的长处让别人借鉴,别人也会同样对你隐瞒,久而久之,会形成个人封闭、狭窄、信息流通不畅的小圈子,这是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