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过莫斯科和维也纳,那里的步行街上,有卖画的画家,有卖艺的演奏家,还有各式各样的食摊,都是令人难忘的街头风景。北京街头也有风景,只是平时不是很多,比如国际民间旅游节,比如国际马拉松比赛,他们都是流动的美丽风景,给北京人和此时来往过客,带来一时眼福与无尽欢乐。特别是国际马拉松比赛,每次都会有些爱好者,尾随其后跟着奔跑。在奔跑中享受健身的快乐。
有一年,北京举行国际马拉松比赛,一个8岁小女孩在观看比赛时,她意外地捡到一面比赛小旗,次日上学拿到她就读的学校,在上早自习时“唰”地一声打开,得意地跟同学们显摆,同学一看旗上写着:“北京国际马拉松”,眼睛立刻都变亮变大了。有的说她参加了比赛,有的说不会让她参加,弄得这小女孩一时很尴尬。从此她暗下决心:“哼!你等着!早晚我也会跑马拉松的!”嗬,你别说,还真让这个小女孩赌定了,若干年后,她真的成了马拉松爱好者,她还根据跑马拉松的见闻,以及对生活的体会思考,写出一本随笔集《蚂蚁的奔跑》,近日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这个小女孩就是王丹弋。
丹弋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影视剧作家王朝柱,母亲贾冰伦是外语教授,宽松自在的家庭环境,使丹弋从小就有种独立思想,大学读的又是传媒专业,现在的职业是电视编导,注定对于任何新鲜事物,她都有尝试的欲望和要求。她从一个普通“宅女”,出于好奇开始尝试着奔跑,到现在成为马拉松爱好者,其间的沮丧、艰辛和快乐,都成了她成长过程的风景。对于这样的过程,她说:“曾多次想过放弃,但错过了风景该是多么可惜,当疲惫的蚂蚁终于爬到目的地……宅女终于明白:享受过程远比等待结果更有意义。”倘若她只是伏在父母的羽翼下,过着安逸、舒适的家庭生活,她就永远尝不到这种快乐,更不会有更多的人生体会。幸亏她是个有主见有理想的女孩,成年之后敢于选择自己的方式生活,这就使她比同龄人有更多快乐。
她迷恋马拉松运动,在北京跑,在杭州跑,在上海跑,再到澳门、海口、香港、福州、郑州、扬州跑,总之,哪里有马拉松比赛,她就兴冲冲地去奔跑,至于跑出的名次,她从来都不思谋,只要能跑就是快乐。在不断奔跑的几年中,有过挫折,有过犹豫,不过她还是坚持奔跑。最后,这个自诩“蚂蚁”的王丹弋,竟然跑到文学之树上,在工作和奔跑之余,她写出两本散文随笔集。她用事实说服她的作家老爸,你读万卷书成为作家,我行万里路照样成为作家,万里路上的新风景,都成了她写作的素材。她的《蚂蚁的奔跑》出版后,不止青年读者争相阅读,有的老年读者也颇为喜欢,他们在奔跑时打出的标语,就是王丹弋的书名“蚂蚁在奔跑”。
王丹弋喜欢马拉松运动,是出于幼时的那次捡拾小旗,那么,她的文学写作又是为什么呢?是老爸的文学基因使然,抑或老爸作家朋友们的感染,好像是又好像不是,我想,还是她独立、进取的性格,促使她要闯荡这个多彩世界。她母亲贾冰伦说过一句话,让我至今难忘,她说:“我的两个女儿,我根本不管,管也管不了,干脆就不管了。”结果反而成就了王丹弋。
听了贾冰伦的这番话,我曾想,如果跟其他同龄人一样,终日在母亲的“唠叨”中生活,这个应该这样,那个应该那样,仿佛没有父母的呵护,孩子就无法长大成人,王丹弋能有现在的成绩吗?她作为影视策划、编辑,曾经担任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嫂娘》《红色康乃馨》《红粉世家》《花非花》等20多部戏的责任编辑。经过几年的生活历练,对人生有了一定的感悟,现在又开始文学写作。这只小“蚂蚁”跑的还真不慢呢。如此看来,放飞孩子的心灵,远比呵护孩子的生活,更有益于孩子的成长。
在丹弋的《蚂蚁的奔跑》一书封底上,赫然记载着父母和女儿的对话,这是两代人的真实心迹。母亲说:“那天看到一句话,大概意思我帮你记下来了:鹰可以快速掠过城市上空,但是蚂蚁可以慢慢爬过城市每寸土地……”女儿立刻反映说:“您的意思是……?我是蚂蚁……我很慢吗?”父亲说:“不是啊,你想一下,鹰快速飞过城市,它又能看多少风景呢?”王丹弋领会了父母的意思,从此奔跑时更仔细地观赏风景,把观赏到的景色记录下来或拍成照片,写成这本旅行随笔集《蚂蚁的奔跑》。
《蚂蚁的奔跑》这本书,文字轻灵、俏皮、幽默,初显作者的文学天分。从书中可以看出作者开朗、活泼的性格。《蚂蚁的奔跑》的出版,可以说是王丹弋文学马拉松的起点,相信这只“蚂蚁”仍然会继续奔跑,在文学路上观赏更多的别样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