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鲁迅论集
17191800000063

第63章 《文摊秘诀十条》

鲁迅的杂文,是以观察的敏锐、思想的深刻见长的。

像本篇,并没有在文字上多加发挥,只是将所见到的归纳起来,就展示了当时文坛陋习的一角,大可作为“新儒林外史”的素材。

不曰文坛,而言“文摊”。摊者,小商贩交易之地也。这秘诀十条,是以文字为交易者,即文商文贩之流的经营之道。

“一,须竭力巴结书坊老板,受得住气。”

盖当时出版权都掌握在资本家手里,一切都不能不听命钱神安排,鲁迅有过一篇小说叫《幸福的家庭》,其中的作家为了想向稿费比较丰厚的“幸福月报社”投稿,不能不迎合时尚,考虑作品怎么投合老板口味的范围,“否则,恐怕要不收的。”

巴结书坊老板,成为当时文摊买卖者的第一道关。

“二,须多谈胡适之之流,但上面应加‘我的朋友’四字,但仍须讥笑他几句。”

这是当时的一种儒林世态,“我的朋友胡适之”曾成为抬高自己身份的口头禅,“仍须讥笑他几句”,以表示自己的不凡。这样,就把自己抬高而又抬高了。鲁迅观察入微,使人叹绝。契诃夫的《手记》往往记一二个细节,供他创作时唤起想象,俾加发挥。鲁迅则把见到的世态概括成片言只语,连思想也放进去了,同样可以成为创作的酵母。

“三,须设法办一份小报或期刊,竭力将自己的作品登在第一篇,目录用二号字。”

这是当时屡见不鲜的自吹自擂之道。

“四,须设法将自己的照片登载在杂志上,但照片上须看见玻璃书箱一排,里面都是洋装书,而自己则作伏案看书,或默想之状。”

这也是自做广告的一种文坛登龙术。洋装书,以见其学贯中西,伏案看书或默想之状,以见其沉潜之深。鲁迅描摹的神态,虽然只有几个字,唤之欲出。

“五,须设法证明墨翟是一只黑野鸡,或杨朱是澳洲人,并且出一本‘专号’。”

这是讽刺标新立异,钻牛角尖的考据。1923年,学术界有所谓“禹是一条虫,鲧是一条鱼”的说法(顾颉刚: 《古史辨》第一册);1928年,又有以墨子本义为黑,“翟”与“狄”同音,故墨翟为印度人(胡怀琛:《墨翟为印度人辨》《墨翟续辨》)。鲁迅这里讽刺的便是这类考据。

“六,须编《世界文学家辞典》一部,将自己和老婆儿子,悉数详细编入。”

这也是为自己(不单自己,而且全家)制造文学家桂冠的招数。

“七,须取《史记》或《汉书》中文章一二篇,略改字句,用自己的名字出版,同时又编《世界史学家辞典》一部,办法同上。”

这是做那种空头的史学家的秘诀。

“八,须常常透露目空一切的口气。”

“九,须常常透露游欧或游美的消息。”

这都是为自己制造一种假象,使别人堕入彀中,误以为此人不凡。

“十,倘有人作文攻击,可说明此人曾来投稿,不予登载,所以挟嫌报复。”

这是类似“恶人先告状”的先发制人的伎俩,这样,被诬陷的人可以无疾而终。

鲁迅杂文的特点之一,就是善于描绘各种各样的世态,比如诬陷的手法吧,就有若干种,文坛上的黑幕也多得不胜枚举。他所描绘的这些世态,不但可以看到当时的世相,起到一种认识作用,而且这一类的传统思想有它的传染性,继承性,会不断被袭用,就这一点来说,鲁迅的杂文又为我们提供了战胜一切邪恶现象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