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几岁,做一个会说话会办事的人
17207800000013

第13章 沟通要从礼仪开始

礼仪是我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能体现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素质。懂礼仪的人容易让人接纳,从他与人的交往中,对方能感受到他对别人的尊重和重视,能感受到他自身的魅力和修养。

礼仪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和善意。无论是沟通还是做事,礼仪是年轻人首先要学的一堂课。在这里,我按与人的交往过程,列出了年轻人需要注意的几方面礼仪。

1.称呼

无论是当面和人交流还是在电话中,记住对方的名字,并准确地称呼对方,都会让人感到喜悦。因为你记得别人的名字,说明别人在你心中有一定的位置。对一个自己不在乎的人,我们往往不会花心思去记他的名字。如果你首先在称呼方面就让人不悦,比如,你忘了对方的名字,或是记错对方的名字,那接下来的沟通就容易受阻。

那么,记住了名字,又该如何称呼呢?年轻人除了自己熟悉的同辈朋友之外,对其他人尽量不要直呼其名。当你清楚对方身份时,可以对方的职务相称,比如“周总”、“李工”、“张会计”等;当你不清楚对方身份时,可采用以性别相称的方法,如“周先生”、“张小姐”等。当然,如果你们熟悉了,还用“某先生”或“某小姐”来称呼对方,就会显得很生疏,让对方感到你有意拉开彼此的距离。这个时候就要改称呼了。

称呼他人的时候,要让对方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比如,你刚进公司,见到很多同事对一个老同事都叫“老赵”,这个时候你也跟着叫“老赵”,他可能就不太喜欢。他可能会认为“老赵”是同级人对他的称呼,比他小二十多岁的你也这样叫,显然有些不把他放在眼里。当然,熟悉之后你们可以这样称呼。

另外,年轻人最喜欢给人起绰号,如果你给老板也起了个形象的绰号,千万不要让他听到,否则你的后果很难预料。

2.握手

握手时,同样要向对方传达你的敬意。与他人,特别是客户握手时,要保持热情和自信,如果过于严肃、冷漠或是缺乏自信,对方就会认为你对他不够重视,因而也不会重视你。握手的时候尽量把手套取下来,就像对人敬礼时摘下帽子一样,也是一种尊敬的方式。

年轻人还要注意一点,一般来说都是地位较高的人先伸出手,地位较低的人再主动走到对方面前;年龄较长的人通常先伸出手;女性通常先伸出手。所以,为了“保险”起见,无论对方年长与否、职务高低或者性别如何,都要等对方先伸出手,你千万不要太“主动”地与别人握手。

另外,握手的时间不要太长,力度不要太大。如果你是男性,对方是一个女性,那么握手的时间更要缩短;如果是同性之间,为了表示热情,可以紧握对方双手较长时间,但是也不要太长,同时握手的力度也要适中。

3.距离

人与人交往中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同的关系之间,距离的远近也不同。人类学家霍尔认为“人际距离”可区分为4种:亲密距离(0-18英寸),通常用于父母与子女之间、情人或恋人之间;个人距离(1.5-4英尺),一般适用于朋友之间;社会距离(4-12英尺),用于具有公开关系而不是私人关系的个体之间,如上下级关系、顾客与售货员之间等;公众距离(12-25英尺),比如老师和学生,演讲者和听众之间。

与朋友间的距离属于个人距离,可以近一点,与领导的距离属于社会距离,适当地远一点。总之,要与对方保持合适的身体距离,如距离太远显得生疏,距离太近又会令对方感到不适。

4.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时语言要简洁,言简意赅。因为话说得多了,不仅显得嗦,而且对方也未必记得住。为了节省时间,作自我介绍时,你还可以利用名片加以辅助。这里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忽视了自己的“名字”。

自我介绍的内容一般包括姓名、籍贯、职业、职务、工作单位或住址、毕业学校、经历、特长、兴趣等。当然,应根据实际需要来决定介绍的繁简,不一定把这些内容逐一说出。在领导和长辈面前,语气应谦恭;在平辈和同事面前,语气应明快,直截了当。

5.交流

说话时,保持端正的站姿或坐姿。面带微笑,表情柔和是友好的表现。说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不要觉得不好意思,你必须保持与其视线接触,不要躲闪也不要四处观望。说话时,音高、语调、语速要合适,语言表达必须清晰,不要含糊不清。

对方说话时,不仅要认真、耐心地聆听,还要给予及时的回应,以表达你的兴趣,比如“是真的吗?”“简直不可思议!”“我也这样认为!”等。

如果没有听清对方的意思,千万不要敷衍着应答,故意让对方重复一遍也未尝不可,比如“你刚说的意思我没听清。”“你能不能具体说说?”说这些话,一方面,表示你听清了对方的意思;另一方面,也使对方知道你在认真听。注意,在对方说话的时候,不要随意打断对方。

6.道别

如果是他人拜访你,那么,当对方准备告辞的时候,一般都应真诚地挽留。不论是朋友来访,还是业务上的交往,当对方走时,一定要热情相送,不要对方刚出门,马上就把门关上了,这样让人感觉你把他推出去了,他会从心里感到不自在。

如果是你拜访他人,千万要有时间观念,不要占用他人太多的时间,要适时地主动提出告别,不要做“聊不完”先生,粘住了别人。这样下次对方就不敢再邀请你了。

最后,有一些小的细节要注意。自己做得不对的地方,要及时道歉。比如,双方见面的时候,你迟到了,当你知道对方等了很长时间,你一定要表示歉意,一句“对不起,让您久等了”,往往会让对方感到十分温暖,刚才的不耐烦也会随着你这句话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