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几岁,做一个会说话会办事的人
17207800000021

第21章 借他人的光办自己的事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很多事情我们自己做不了,就得依靠别人的力量共同完成。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势和长处,你所缺少的正是他人所拥有的。年轻人要懂得取他人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来办成事。

有一个小男孩跟妈妈一起到杂货店买东西。杂货店的老板很喜欢这个可爱的男孩,于是,打开糖果罐,让小孩自己抓糖果吃。可是,一向喜欢吃糖的小男孩这次居然没有任何反应。老板叫了他几次,他都不动。最后,老板以为他不好意思,就亲自抓了一大把糖果,塞进小男孩的口袋中。

回家后,妈妈很纳闷,问男孩:“你为什么不自己抓糖果呢?”小男孩说:“我的手太小了,抓的糖果太少,他的手大,抓的糖果要多。”

这个小男孩非常聪明,他想要更多的糖果,但是自己的手太小,所以他不动声色地借用了店主的大手为他抓糖,因而他得到了更多的糖果。当我们的力量和能力不够的时候,要懂得借助于他人。

通用汽车公司总经理斯隆曾说:“把我的财产都拿走,但只要把我的人才留下,4年之后,我将使被拿走的东西失而复得。”中国台湾巨富陈永泰也说过:“聪明人都是通过别人的力量,去达成自己的目标。”这些话都深刻地表明了借用他人之力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借他人的力量为自己所用呢?具体来说,年轻人要懂得借助他人的名气,借助他人的才能,借助他人的经验,借助他人的资金,等等。

1.借别人的名气

美国的一个出版商有一批滞销的图书,久久不能脱手。一天,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给总理送去一本书,并三番五次地征求总理的意见。

忙于政务的总理实在没有时间与他纠缠,便随便回了一句:这书不错。出版商便借总理的话大做文章,并打出宣传语:“这是一本总理称赞的书。”不久这书便一抢而空。

不久,这个出版商又有书卖不出去了,就又送了一本给总理。总理很讨厌上次书商借自己的名义做宣传,于是,这次奚落他:“这本书糟透了!”出版商又如获至宝,在自己的书店打出宣传:“现有总理讨厌的书出售。”这次,书又脱销了。

第三次,出版商又将不好卖的书送到总理处。总理接受了前两次的教训,便不做任何回复。出版商仍然大做文章:“现有总理难以下结论的书。欲购从速!”这次书又被一抢而空。总理哭笑不得,出版商却凭借总理的那几句话,赚了个盆满钵满。

这个书商借用了总理带来的名人效应,使他的书一本比一本畅销。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资源,不妨好好利用。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首先要找到一棵大树。

2.借他人的才能

萧伯纳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有两种思想。”

如果你想当一个音乐人,你能唱,但不能写,那么最好是找个能为你写词作曲的人一起合作;如果你想创业,却只懂得管理,没有技术,或不懂营销,这显然是行不通的,你至少要有一些懂技术、懂营销的人跟你一起经营。无论你现在是多么的聪明,你都必须承认你的才能是有限的,如果要获得更大的成功,就要学会与他人合作。

3.借他人的经验

京剧大师梅兰芳曾经说过:“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演戏如此,做其他事也是如此。经验对我们的工作非常重要,需要不断地积累。但是作为年轻人,在社会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就需要借助他人的经验,使自己得到提升。

经验能使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它不仅存在于别人的头脑中,而且,在书本中也有很多有待于我们掌握的知识。在这里,我想重点说的是,年轻人不仅要主动地向别人学习,而且当别人向自己提供一些建议的时候,一定要虚心地接受;有些建议听起来不一定悦耳,但是“忠言逆耳利于行”,对于别人的忠言,你接受得越多,改得越多,你的进步也就越大。

4.借别人的资金

20几岁的年轻人,刚走入社会,工作的时间不长,资金方面的积累还非常薄弱,但是现代社会,想干一番事,没有资本是绝对不行的。特别是对很多打算自己创业的年轻人来说,各方面条件都成熟,唯独缺乏资金,这个时候,你可以借助别人口袋里的钱来办自己的事情。

当然,说到金钱,每个人都很谨慎,别人不会轻易把钱送到你手中,这就需要你首先具备驾驭金钱、创造财富的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让人觉得你值得信赖和托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