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几岁,做一个会说话会办事的人
17207800000024

第24章 态度主导很多事情

在与人交往中,态度会主导很多事情。在你与他人见面的一瞬间,对方就能决定是否与你相处下去,因为你的态度首先就告诉了他人,你是否愿意与之交往。

比如,你板着脸跟人说话,与喜笑颜开地跟人说话,给人的感受就完全不同;你斤斤计较地与人交往,或宽容大度地对待他人,给人的感触也会截然相反。总的来说,人们倾向与对自己有好感的人,至少是与对自己没有攻击性的人交往。所以与人交往,保持温和的态度非常重要。具体来说,对人持温和的态度须重视以下几点:

有一个朋友曾跟我说过这样一件事。他们单位招聘大学生,100多个面试对象中,只有一个面试者事后对考官们说了声“谢谢”,离开的时候,又轻轻地把门关上,而其他的面试者在面试结束后都没有任何表示就径直走了出去。这个有礼貌的考生给他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最终也被录取了。

很多年轻人不仅不懂礼貌,而且感情冲动,不拘小节,给人一种没修养的感觉。其实,礼貌从生活中的小细节就可以体现出来。一般来说,在口头表达上,常用的礼貌用语有以下几种,年轻人应该注意:

见面时向对方表示关心。如:“您好!下午好!”“很高兴见到你!”熟人见面互相问候能表明彼此友好的关系。即使与陌生人初次相识,问候一声也能使彼此关系融洽起来。

在对方帮助了自己或表示出帮助意愿,或接受对方的馈赠或款待时,对他人理应表示感谢。如“谢谢!”“麻烦你了,非常感谢!”如果在感谢时再说明原因,就更能表明你的真诚,效果也会更好。如“谢谢帮我提包,否则我还真不知道怎么弄回家!”“谢谢你送的礼物,我很喜欢”“感谢你耐心地听我讲了这么多”。

在给对方增添了麻烦时,我们要懂得及时道歉。如“很抱歉!我忘了你交代过的事”、“真不好意思,让你等了这么久”。该道歉时应及时道歉,并用歉意的目光注视对方,这样才能表明你的诚意。

主动询问对方的需求和意见,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如“这样会不会打扰您?”“您不介意的话,我可以把窗子打开吗?”“我可以抽支烟吗?”

礼貌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礼貌的言行是相互尊重、有效沟通、增进友谊的必要条件;而粗鲁的言行势必会妨害沟通、妨碍友好关系。

以前我有很多次在外面问路,会遇到很多人。有的人当我问到他的时候,回答非常冷漠,只干自己的事,头也不抬地告诉我一个大概的方向,让我自己去找,或是冷冰冰地蹦出三个字:“不知道!”像是在暗示我:“别捣乱,我这儿正忙呢!”

有的人非常热情,他详细地给我指明道路:“先经过左边的一个胡同,然后在第一个红绿灯处右拐就到了,一定要注意,不要走过了红绿灯,这样吧,你不熟悉,还是我带你去吧!”每次遇到这样的好心人时,我都非常感激。我如此的感激,不仅在于他们给我指路,主要在于他们给我指路时的热情。

热情不仅仅给人一种被尊重、被重视的感觉,更能给人一种温暖,所以每个人都喜欢与热情待己的人交往。热情的人总是笑口常开、乐于助人,试想,一个对你冷冰冰的人,你会乐于与他交往吗?不会!所有人都不会。

前面我已经讲到过,好事不要做到底,对人不要热情过度。人不能一味接受别人的付出,否则心理会感到不平衡。如果好事一次做尽,使人感到无法回报或没有机会回报,这时候,愧疚感就会让受惠的一方选择疏远。

生活中充满了各种矛盾,与朋友间、同事间、领导间、客户间都不可避免地发生一些不开心的事情。很多年轻人血气方刚、脾气暴躁,一时冲动与人争吵、发生冲突,造成不良后果,悔之晚矣。有这么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法官在宣判一个杀人犯的死刑后,走到这个囚犯面前,对他说:“请问,你还有什么话对你的家人说吗?”

“你去死吧!你这个伪君子、混蛋,你对我的裁决不公正!”囚犯狠狠地把法官骂了一通。法官很生气,于是对着囚犯非常粗鲁地数落了十多分钟。等法官一说完,囚犯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一次,囚犯很平静地对法官说:“法官先生,您是一个受人尊敬的大法官,受过高等教育,读了很多书,可以说是一个文明人,可是,我只不过是骂了您一句,您就如此失态;而我,一个文盲,小学没毕业,大字不识一个,做着卑微的工作,因为别人调戏我老婆,我一时冲动,杀死了对方,最终成了死刑犯。虽然我们的结果不一样,但有一点却是一样的,那就是我们都是情绪的奴隶!”

控制情绪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特别是对年轻人。冲动是一种最难驾驭,也最具破坏性的情绪,它给人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所以,我想告诉年轻人,一定要懂得控制自己的冲动情绪。

当生气想发怒的时候,首先强忍下来,不作任何反应,等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再回过头来考虑和处理这件事情。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这也许是一场误会,事情并没有当时想的那么糟糕,一旦冷静下来,便容易找到比较好的解决办法。

人情世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则,属于社会伦理道德范畴。懂得人情世故,能够帮助我们缓和与其他人之间的紧张关系,也比较容易让其他人获得与我们交往的愉悦感。熟谙人情世故的智慧,像是生活中的催化剂,也是一种能力,但这种能力,必须在生活中培养历练。

一个人如果不想处处碰壁,就必须懂得一些人情世故,掌握一些交际礼仪和沟通技巧。要想在这个社会立足,不仅要会做事,更要会做人,善于灵活地待人接物。譬如,当你有同事生病,你就应该主动去探望,并带上一些礼品或营养品。如果一个人去不便,可以和你较接近的人相邀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