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几岁,做一个会说话会办事的人
17207800000044

第44章 以静制动掌握主动权

很多年轻人,无论是与人闲聊,或是谈判、争论,最大的弱点就是沉不住气。一见对方的观点与自己不同,就马上作出反应。他们自认为口才好,初生牛犊不怕虎,棱角外露,无时无刻不忘炫耀、卖弄自己的口才,锋芒毕露、咄咄逼人。

我们经常会看到那些口若悬河的人,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在辩论中把对方拿下。其实,很多场合,并不是话说得越多你越能掌握主动权,有时候,以静制动更能掌握主动权。

买卖双方坐在谈判桌上,唇枪舌剑,一触即发。对于买方来说,此时的优势好像并不明显。首先,买方的小伙子对产品好像并不了解多少;其次,卖方人多势众,研发设计师、销售经理等人都在。

谈判开始,在卖方经理简要地作了介绍之后,研发设计师便以专家的身份,开始滔滔不绝地阐述该产品的设计、选材以及前景,内容不可谓不专业。此时,卖方的表情越来越得意,他们都心想:“我们有专家出马,你一个外行,不得不乖乖地接受我们的价格。你根本就找不到砍价的机会。”

半小时之后,专家的论述终于完了,停了下来。一直默不作声的买方小伙子这才微笑着对对方说:“实在对不起,大约十分钟前,我就完全不懂你们在说什么了,能不能麻烦你再用通俗的、能听懂的话解释一遍。”此话一出,对方完全像泄了气的皮球。

这个买方小伙子其实是很聪明的,他懂得在专家面前索性装糊涂。任凭对方是如何地专业,他们的阐述是如何地详尽,他就是“不接招”。既然你们认为我不懂,那我就索性装作不懂吧,你们的那一套专业说法根本就吓唬不了我。这样一来,任凭对方说得天花乱坠,对他也不起作用,说了也等于白说。相反,如果这个小伙子听到对方的一些专业阐述后,马上表现出不安,或是不懂装懂地跟他们辩论,显然是没有好结果的。结果他以“敏于思而讷于言”的举止,战胜了对方。

对于有些性格内向、不善于交际的年轻人来说,我们鼓励他们多开口说,而对另外一些经常口若悬河、夸夸其谈的年轻人,我们则提醒他们该闭嘴的时候要闭嘴。在交流中,以静制动,首要的就是管好自己的嘴,把时间用来聆听和思考。

苏格拉底演讲的艺术十分高超,几乎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惹得不少年轻人慕名而来、甘为桃李。

这一天,又有一位求学者上门,大概是为了表现自己是一个可造之才,一定不辱师门的光彩,他一见苏格拉底便滔滔不绝地猛侃。苏格拉底最终收下了他,但却毫不客气地向他索要双倍的学费。

年轻人很奇怪,苏格拉底便说出了最值得这位学生深思的一句话:“因为我要教你两门功课:一门是教你怎样学会闭嘴;另一门才是教你怎样去演讲!”

以静制动中,关键的是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遇事冷静,善于观察,不急不躁。盲动不如不动。静观并不等于消极的不动,相反,它还能造成某种气势,给对方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使对方自动就范,自己坐收其利。

比如,上述故事中,谈判中的小伙子,没有被对方的气势所吓倒,冷静地在对方面前装糊涂,让对方“优势扫地”。再比如,在前一篇《不过早暴露自己的意图》中,那个聪明的厂长,当和对方谈价格的时候,他没有急于抛出自己的底线,也没有在对方表明观点时跟对方讨价还价,而是默默地观察对方,让对方去说。最终对方沉不住气,透露了底线。

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类似的场景。谁先沉不住气谁更容易失败。年轻人无论是说话,还是办事,都要有一颗冷静、平和的心。这样才能沉着地去应付一些棘手的问题。

对于任何事情,要紧的是看透、想透,至于是否说出来,说到什么程度,则完全视必要性、可行性而定,视场合、时间、地点、对象和后果而定。

我们闭嘴不说并不是主动示弱,而是认真倾听对方在说什么,对你有些什么不利因素;仔细地观察对方在想什么,他们想要如何战胜你;细致地思考自己有什么办法去应付,采用什么方法还击对方。

语言能透露出一个人的智慧,特别是当语言作为一种武器的时候,它所能发挥出来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对每个人来说不尽相同。我们思考得越多,它的威力就会越强,等我们真正能做到以静制动,胸有成竹,那些方方面面所谓的不利因素都不过是纸老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