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生活的儒学
17213900000021

第21章 礼义之文

达成或体现真正的美,要靠“文学”。而文学之内涵,主要是礼。故 《礼论篇》 云:“礼者,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

礼本身就是文,也用以表达情之文,而成就为美。这些观念,都与一般我们所自以为已有所知的情况不甚相同。

礼本于人情。人情有喜怒哀乐,是天生自然的,“悦豫媚泽、尤戚悴恶,是吉凶尤愉之情发于颜色者。歌谣傲笑、哭泣啼号,是吉凶尤愉之情发于声音者”。人情有哀乐,自然会表现在颜色声音饮食衣饰上。所谓礼,第一个意义就是要让它表现出来,在衣饰容貌声音举止各方面,让爱敬或尤戚能充分地宣泄表现,此即所谓“达爱敬之文”。爱敬是情,黼黻歌笑或哀绖哭号则是它的文。礼,对于迎宾欢乐或丧祭哀戚时的一些规定,其实只是顺着自然人情的表现而使其畅达之而已。

但礼除了畅达情文之外,亦希望能成就为美,若欢乐歌舞鱼肉悦豫过甚,或哀毁悴郁过久,便不太美了。哀乐皆能伤人,此即须略作调节,“两情者,人生固有端焉。夫断者续之、博者浅之、益者损之、类之尽之、盛之美之,使本未终始莫不顺此纯备,足以为万世则,则是礼也”。两情,就是哀乐两个极端。礼,以其饮食衣饰言语颜色声音之文,来调节人的感情,使人不走上极端。所以“持平奉吉”时,“文饰声乐恬愉”,但使之“不至妖冶”;“持险奉凶”时,“其立哭泣哀戚也,不至于隘慑伤生”。这就叫做礼义之文,因为礼文必须如此才合于义。当然,礼也因能完成它适度、合宜之义,才能成就为美,所以说:“礼者,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以上皆见 《礼论篇》)

一般人想到礼,就想到理性规范、外在教化、道德意识、压制情欲、礼教吃人等等,荀子所说的礼却不是如此的。上文曾引用过一个术语:“持”或“持养”。礼出于情,亦所以养欲。荀子是不主张去欲或寡欲的。

《正名篇》 云:“凡语治而待去欲者,无以导欲而困于有欲者也。凡语治而待寡欲者,无以节欲而困于多欲者也。”因为情欲是天生的,“欲不可去”,故只能持养疏导之,疏导调节之道,则在于“进则近尽,退则节求”。人再有办法,纵使贵为天子,欲望也不可能穷尽,最多只能近乎穷尽其欲望而已。在没什么办法时,欲望也不可能消除,只能节制自己的希求罢了。

此种调节疏导,不能仰赖个人的修养,而更应依靠一套制度,那就是礼。《礼论篇》 曰: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故礼者,养也。

礼制,对人生的各种欲望希求做了个分别。长幼、贵贱、贫富各色人等,其所养耳目口鼻身体威望者各不相等,故其服饰饮食房舍声乐亦各有等差,以满足不同程度的欲求。所以礼以养欲,其所以能养,便在于它的分、它的别。

一个社会如果毫无礼制、无所分别,人人依自己的欲望去争去求,那就是个以原始气力性情流动的世界,所谓“纵情性,安恣睢,禽兽行,不足以合文通治”(《非十二子》),亦可说是没有文化,椎鲁不文。于是,礼文的含义,遂由情文、礼义之文,而讲到与“禽兽行”相对称的“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