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①。
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
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②。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③。
亭亭双林间④,彩晕扶桑暾⑤。
中有至人谈寂灭⑥,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⑦。
蛮君鬼伯千万万⑧,相排竞进头如鼋⑨。
摩诘本诗老⑩,佩芷袭芳荪。
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
祇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
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
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
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
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
——《王维吴道子画》,《苏轼诗集》卷三〔注释〕
① 普门、开元: 两寺名,皆在陕西凤翔。
② “道子”二句: 吴道子的画风格豪放,笔势浩大,像大海翻腾的波涛一样。
③ “当其”二句: 吴道子下笔像疾风骤雨一样迅快,笔墨还未表达,胸中之气早已把画的对象吸吞。
④ 双林: 释迦牟尼去世的地方。《传灯录》:“释迦牟尼欲入涅槃,往娑罗双林间,泊然宴寂。”据佛经记载,佛说法于双娑罗树下。此代指佛寺。
⑤ “彩晕”句: 说佛像头上绘的圆光耀眼夺目,如初升的太阳。扶桑,《山海经》谓: 日始出之地叫扶桑。暾,指朝日的光芒。
⑥ 至人: 指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佛教借指释迦牟尼。寂灭: 梵语“涅槃”的意译。意思是超脱世间的一切而入于不生不灭之境。
⑦ 悟者: 指画中闻佛法而觉悟的人。迷者: 即不悟者。手自扪: 惘然思索不解的样子。
⑧ 蛮君鬼伯: 据传释迦牟尼涅槃时,众多的菩萨摩诃萨、诸天王、贪色鬼魅、诸天婇女、诸地鬼王纷纷前来。这些都是异域的鬼神,故以“蛮”称之。
⑨ “相排”句: 听众拥挤向前,个个伸头如鼋,争听说法。
⑩ “摩诘”句: 王维(摩诘)本是诗歌老手。
佩芷袭芳荪: 佩带芷若,穿服芳荃。芷、荪, 皆为香草名。荪,同荃。用佩带香草比喻王维气质高雅,诗风清新。
“今观”二句: 如今看壁上王维的画,像他的诗歌一样清新敦厚。
祇(qí)园弟子: 即指佛的弟子。祇园,祇树给孤独园的简称。释迦牟尼在此园说法二十余年。鹤骨: 形容画中人物清瘦。
心如死灰: 心思静寂,没有欲念。《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雪节、霜根: 形容王维所画的竹子坚强挺拔,很有精神。
“交柯”二句: 言王维所画的两丛竹,枝叶繁茂,穿插交错,细看则皆有附着,毫不紊乱。查慎行《苏诗补注》引《名胜志》:“王右丞画竹两丛,交柯乱叶,飞动若舞,在开元寺东塔。”
“吴生”二句: 诗歌一方面称赞吴道子的画妙绝,一方面又指出还有“画工”俗气。苏轼在全诗中对吴道子的画主要还是颂扬的,以为他与王维“二子皆神俊”。
象外: 指象外之意。
仙翮: 仙鸟。翮,指鸟的翅膀。谢笼樊: 飞离笼子。比喻王维的画有突破形似而达到神似的境界。
敛衽: 提起衣襟夹于带间,表示敬意。间言: 异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