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东坡谈艺录
17217200000263

第263章 欧阳子谪夷陵、宴西湖

夷陵虽小邑,自古控荆吴①。

形胜今无用②,英雄久已无。

谁知有文伯③,远谪自王都④。

…………

著书多念虑,许国减欢娱⑤。

——《夷陵县欧阳永叔至喜堂》,《苏轼诗集》卷一〔注释〕

① 夷陵: 今湖北省宜昌县。控荆吴: 扼守荆(古楚地,今两湖一带)、吴(今江浙一带)。

② 形胜: 地形险固之称。

③ 文伯: 文章领袖,此指欧阳修。

④ “远谪”句: 说欧阳修从京都贬到偏远的夷陵。

⑤ “著书”二句: 欧阳修著书寄寓了深思远虑,由于他以身许国,整日忧国忧民,所以很少有轻松快乐的时候。谓公方壮须似雪,谓公已老光浮颊。

朅来湖上饮美酒①,醉后剧谈犹激烈。

湖边草木新着霜,芙蓉晚菊争煌煌。

插花起舞为公寿,公言百岁如风狂。

赤松共游也不恶②,谁能忍饥啖仙药?

已将寿夭付天公,彼徒辛苦吾差乐③。

城上乌栖暮霭生,银缸画烛照湖明④。

不辞歌诗劝公饮,坐无桓伊能抚筝⑤。

——《陪欧阳公燕西湖》,《苏轼诗集》卷六〔注释〕

① 朅来: 去来。

② 赤松: 古仙人赤松子。《汉书·张良传》载,张良辅佐汉高祖定天下后,自言愿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乃学辟谷导引轻身。

③ 彼徒: 隐指当时执政者。

④ 银缸: 灯盏。

⑤ 桓伊抚筝: 晋孝武帝听信谗言,疑谢安。一日,帝召桓伊饮酒,谢安侍坐,桓伊抚筝而歌怨诗,为谢安鸣不平,声节慷慨悲凉,谢安感动得泣下沾襟,便越过席位到桓伊面前,抚着胡须说:“使君于此不凡。”晋武帝感到十分惭愧。欧阳修曾因议论朝政,受到执政者攻击。这句诗隐隐以谢安比拟欧阳修,说他忠信被疑,没有桓伊为他抚筝辩解。愈之后二百有余年而后得欧阳子①,其学推韩愈……其言简而明,信而通②,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故天下翕然师尊之③。……士无贤不肖不谋而同曰:“欧阳子,今之韩愈也。”

宋兴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祐极矣④,而斯文终有愧于古。士亦因陋守旧,论卑气弱。自欧阳子出,天下争自濯磨⑤,以通经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为贤,以犯颜纳谏为忠⑥,长育成就,至嘉祐末⑦,号称多士,欧阳子之功为多……

予得其诗文七百六十六篇于其子棐⑧,乃次而论之曰⑨:“欧阳子论大道似韩愈⑩,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此非余言也,天下之言也。”

——《六一居士集叙》,《苏轼文集》卷十〔注释〕

① 愈: 指韩愈。欧阳子: 指欧阳修。

② 信而通: 切实可信而通达情理。

③ 翕然: 一致的样子。

④ 富而教之: 民富裕后则教育他们。语出《论语·子路》。天圣、景祐: 均为宋仁宗年号。分别为1023—1032;1034—1037.

⑤ 濯磨: 洗涤磨砺,比喻振作自新。

⑥ 犯颜纳谏: 不怕触犯皇威而进言讽谏。

⑦ 嘉祐: 宋仁宗年号(1056—1063)。

⑧ 棐: 欧阳修之子欧阳棐,字叔弼。

⑨ 次: 编订。

⑩ 大道: 指儒道。欧阳修作有《本论》一文,相当于韩愈的《原道》,反对佛老而尊尚儒学。

陆贽(754—805): 字敬舆,唐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德宗即位,任为翰林学士。贞元八年(792)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以奏议闻名,议事论政,切中时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