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东坡谈艺录
17217200000035

第35章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

退之论草书①,万事未尝屏②。

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骋③。

颇怪浮屠人④,视身如丘井⑤。

颓然寄淡泊,谁与发豪猛⑥?

细思乃不然,真巧非幻影⑦。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⑧。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⑨。

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⑩。

咸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

诗法不相妨,此语更当请。

——《送参寥师》,《苏轼诗集》卷十七〔注释〕

① “退之”句: 韩愈(字退之)所写《送高闲上人序》一文中论张旭的草书说:“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穷窘,忧悲愉怿,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鱼虫,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

② “万事”句: 并未屏弃万物。

③ “忧愁”二句: 谓张旭的草书,寄托着他的忧愁不平之气,使之驰骋于笔下。

④ 浮屠: 亦作浮图,即佛教徒。

⑤ 丘井: 土丘与水井,喻无生命之物。语出《维摩诘所说经·方便品》:“是身如丘井,为老所逼。”

⑥ “颓然”二句: 思想感情毫不激动地寄托于淡泊宁静之中,谁能激发起他们的豪放勇猛来呢?

⑦ “细思”二句: 细细想起来也并非这样,真正的技巧并不是幻影。

⑧ “欲令”二句: 要想写好诗歌,不要厌恶空和静的境界。

⑨ “静故”二句: 处于静的境界,可以消除各种躁动;处于空的境界,可以容纳万般景象。

⑩ “阅世”二句: 经历世事,奔走人间;归卧云山之中,体察自身。

“咸酸”二句: 诗歌有咸酸不同的味道,夹杂着众人的爱好,其中极好的滋味是十分绵长的。

“诗法”二句: 诗歌和佛法是两不相害的,这话对不对还要再请教参寥法师。

参寥: 僧道潜,能诗文,与苏轼交往甚密。雄豪而妙苦而腴①,只有琴聪与蜜殊②。

语带烟霞从古少③,气含蔬笋到公无④。

香林乍喜闻薝卜⑤,古井惟愁断辘轳⑥。

为报韩公莫轻许⑦,从今岛可是诗奴⑧。

——《赠诗僧道通⑨》,《苏轼诗集》卷四十五〔注释〕

① “雄豪”句: 雄豪而又工妙,清苦而又丰腴。

② 琴聪: 即思聪,杭州诗僧,俗名彭九。善琴,故号琴聪。蜜殊: 杭州承天寺僧,俗名张挥,安州(今湖北安陆)人,法名仲殊。常啖蜜,故号蜜殊。他们与苏轼交往甚厚。

③ 语带烟霞: 语句中如山林带有烟霞景象。苏轼自注:“李太白云: 他人之文,如山无烟霞,春无草木。”

④ 气含蔬笋: 诗文中含有蔬笋的酸气。僧人食素,因常称僧人所作清苦孤寂的诗含蔬笋气。到公无: 到您为止了。此句下苏轼自注:“谓无酸馅气也。”

⑤ 香林: 禅林,庙宇。薝卜: 名本梵语,一种开金色花的植物,树形高大,花亦甚香,其气逐风弥远。

⑥ 辘轳: 用于井中汲水的轮轴工具。断辘轳,即辘轳上汲水的绠断,自不能汲到水了。借喻道通禅学甚深(如古井)而忧其无门人学习继承。

⑦ 韩公: 指韩愈。

⑧ 岛可: 指贾岛和无可,皆唐代诗僧。贾岛因韩愈称许而出名。诗奴: 喻诗家之下乘。

⑨ 道通: 又作惠通,生平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