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
17221700000017

第17章 论高等教育是科学生产力发展的基石

当今科学生产力的发展,已不是六十年前那种马拉人抗、木竹做梁的时代了,落后的、简单的手工生产力时代已经过去了。

现代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南的新科技时代,是科学生产力突飞猛进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全新的高科技时代。所以,当今生产力的发展,已离不开高科技,离不开自然科学、尖端技术、自动化技术、遥感技术、生物工程技术、航天技术等,进入“机器人”的时代。

高技术需要高级技术人才来驾驭,高等院校是造就这些高科技人才的摇篮,是生产力发展的台柱,是基石,是根本,是保障。当今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十分突出,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在生产力发展中,高等教育的地位之高怎么强调也不过分!

应当承认,生产力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科技劳动者是通过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只有通过高等教育,严格地经过几年深造,理论与实践结合,发奋学习,才能培养出合格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高等教育是通向科学技术的桥梁。没有高等教育,也就不可能有科学生产力超前的发展,我国“二弹一星”发射成功,“神六”、“神七”顺利升天,一代、二代科学家如果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是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的,由此可见,高等教育是升天的“天梯”。

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探索与思考论高等教育是科学生产力发展的基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众所周知的。而今天的高等教育就是明天和后天的科学生产力源泉,教育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事业,没有今天的教育,就没有明天的光和热,就没有人类更美好的未来,所以,高等教育是国家宝贵的智慧资源,是人类财富的源泉,是生产力发展的基石,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基,是通向光明的灯塔。

一、

古今中外发展高等教育的状况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孔子、老子、孟子、庄子……是古代灿烂文化的杰出大师,他们的丰富的哲理,直到今天在我国和世界文化中仍有其科学价值。

当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南,以自主创新为方向、以教育为本,居安思危和忧患意识实现创新型国家,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都是继承了先辈们的伟大思想,才有今天的科学成果。一切人才,特别是高科技人才,都是由教育而成长起来的。综观世界各国,哪个国家重视教育,哪个国家就富有,就发展,就进步。这就是从古到今,从中国到外国总结历史经验所得出的结论。

在中国二千多年以前荀况说过:“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溅师而轻傅”。他把是否尊师重傅,也就是说是否重教育视为国家兴衰的重要尺度。

在我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三次盛世,第一次是汉代的文景之治;第二次是唐代的开元盛世;第三次是清代的康、雍、乾盛世。这三个朝代都有过辉煌的时期。这三个朝代有共同之处,就是执政者的文化素质高,都重视文化教育,重视人才发展,特别是唐代和清代,有文化素质的人才较多。由此可见,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才的竞争更为激烈。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科学生产力发展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最强大的武器,更须重视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形成大批德才兼备、胸怀祖国、为祖国的强盛而努力奋斗的高科技人才。

世界上重视教育,尤其是重视高等教育的国家和民族要数以色列犹太族、丹麦、日本为代表的国家和民族,以前他们都很弱小、贫穷、资源贫乏,有很强的危机感,由于他们自强不息而成为世界上人才辈出的经济强国,科学发达其原因就是这些国家和民族十分重视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下功夫培养尖端人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数以色列的犹太民族,他们富有经商的才能和天赋,特别会赚钱,犹太人在美国的人口比例不到4%,却拥有美国财富的20%,可见犹太人能量之大,智商之高,才华之超众,其根源就是犹太人十分重视教育,尤其重视高等教育。仅从美国高等学府所见,以色列犹太青年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为80%以上,比其他民族青年高出1~2倍。由于他们接受高等教育,全民族文化水平素质均高于其他民族。他们的高级专家、尖端人才、领军人物和帅才之多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使人十分佩服。不论是历史上,还是当代的杰出人才,有海涅、贝多芬、门德尔松、马克思、卓别林、爱伦堡、毕加索和爱因斯坦等伟大人物。在当代世界名人中,还有为中美建交作出贡献的基辛格、被称为美国第二总统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女国务卿奥尔布赖特、金融大师索罗斯等重量级人物,他们都是犹太人。现在犹太人共有大约1200万人,据专家统计,截至2001年,犹太人获得诺贝尔奖的达129人。可见,世界上哪个民族重视高等教育,哪个民族就人才辈出。

以色列这个以犹太族为主体的国家,犹太民族占国家总人口的90%左右。以色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建国的,他们的国家地理条件非常恶劣,全国土地60%以上是大沙漠,草木不生,常年少雨干旱,年均降雨量仅有200多毫米,还不如我国南方一天的降雨量,也就是说以色列是建立在沙漠上的国家,应当是贫穷不堪的国家,然而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年来,他们全民族经济飞速发展,国力强大,人民生活十分富有,经济基础雄厚,科技发达和亚洲相比,没有几个经济发达的国家能比得上它。以色列这个小小的沙漠之国,能有如此超人的发展,高傲地立足在地球之上,其根本就是重视高等教育!他们的危机意识特别强,居安思危,促使他们努力奋斗!犹太人视教育为生命,视高等教育为唯一出路,重视拔尖人才的培养,重视帅才人物的培养,有人才就能有希望、有出路,才能快速致富。他们曾经是没有祖国的人,没有祖国保护的人,就好像没有母亲的孩子。他们在世界各地流浪,他们的财产随时都有被剥夺的危险,所以,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是唯一靠得住的财产,可随身携带享受终生。因为他们特别重视教育,现已成为军事、经济、科学技术走在世界前列的先进国家之一,是中东阿拉伯世界科技发展之星。

再研究一下日本,要说以色列是在60多年前建在沙漠上的小国,那么日本则是建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废墟上。那时他们一贫如洗,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有60美元左右,而且资源极少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但仅仅几十年间,由于他们非常重视和发展高等教育,重视培养高级人才、创新人才、科学技术使生产力高速发展,再加上国民的忧患意识很强,奋斗精神不息,由一个贫穷的国家,变成了当今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回味和深思。

再看看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他们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生产力发达,有领先世界的高科学技术,有各种专业门类的尖端人才,这一切的根基就是重视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结果。在美国,是先有哈佛大学(1630年创建),1787年美国才独立,建立美利坚合众国。哈佛大学培养的学生,在美国的独立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为美国的独立培养了重要人才和领袖。另外,还有斯坦福大学,在1891年建立。之后才建有硅谷科学城,到1956年才逐步发展成现代高科技研发城市。所以,人们称先有斯坦福,后有硅谷科学城。斯坦福称为硅谷之心脏,如果没有斯坦福培养出高级人才和科学尖端人才也就无从谈起硅谷科技城。

我们再谈谈欧洲的小国——丹麦,全国人口仅有500万人,还不如我国一个中等城市人口多,但他们经济十分发达,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5万美元,排名世界前十位。他们也是十分重视高等教育,重视培养高级人才,在他们国内仅从两所大学——哥本哈根和奥胡斯大学来看,在校学生就有46万人,占全国人口9%,其他大学在校生也是非常之多。他们国家非常富有,而且人才济济,在世界上,他们是高福利、高收入、高消费的国家之一,他们掌握高科技的人才很多,尖端科学人才也是很多。丹麦人在20世纪共有12人获诺贝尔科学奖,其中有世界上最著名的原子物理学家尼尔斯·波尔等人。

我们伟大祖国30年来的改革开放,各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在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上创造了人间奇迹,震感了全世界。这是因为我们经济大发展,国力强大,最重要的是我国的高等教育大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科技人才,老、中、青相辅相成的高科技队伍是发展经济的绝对因素。特别是改革开放最近15年间,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生产力也突出猛进发展,在校大学生人数从1978年856万人增长到2006年的2500万人,是丹麦总人口的5倍。受高等教育人数到今天在我国能达到3000万人以上。所以,我国这些年来经济和生产力发展之快与我们培养的科技人才众多是密不可分的。未来的中国将是人才济济,高级人才辈出的时代。有人称21世纪将是中国世纪,将是世上最伟大的国家屹立在地球东方。

所以,党中央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更明确指出了“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党的十五大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十六大提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所以,只有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才能培养出自主创新,生产力大发展的人才,才能持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成创新型的国家。

二、

高等教育是科学生产力发展之本高等教育是培养和造就高科技尖端人才的摇篮。科学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高科技人才。目前正处在高科技知识爆炸的时代,高科技层出不穷,各国都在你追我赶。是人才竞争的时代,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特别离不开一些有作为、有成就的高端人才。谁拥有大批高端人才,谁的生产力发展就快,国际竞争力就强,就能优先占领国际市场。这就是高等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各国培养高级人才的重担都由高等学校来承担。

由此可见,我国要想强大起来,科技生产力登上新台阶,就必须把高等教育放在首位,要特别重视高等教育,着重培养高端人才和领军式的人物的重要性。

我国自改革开放30年来,培养出了大批高科技前沿人才,使我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产力飞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成倍增长已超过98%之多,能源的创新:太阳能电站、核电站、生物质发电、风力电站、潮汐电站的出现,有力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再如重型机器制造业、航天业、造船业和石油化工业……在世界上都处在领先地位,20世纪的“二弹一星”,21世纪的“神七升天”,不仅表明中国在科技领域占有很高领先地位,同时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也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在联合国一切国际重大会议上起到了稳定的作用,这一切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高等教育培养的作用。

今天,我国的强大,国际地位之高,在世界上都是有目共睹的。再看看旧中国。寥寥可数的几所大学,如北大、清华、燕京、复旦、中山等大学,每年毕业生只有数千人,有不少还跑到外国去留洋,而留下来的就失业,因为没有自己的大工业,国民经济衰败,人均年产值几十美元,贫穷艰难压着旧中国人民喘不上气,谈何发展?那时没有航海业、航空业、机器制造业、汽车、机车制造业、只能买外国的汽车和机器,即使培养出的大学生,也没有用武之地,更谈不上高等教育和高科技人才。没有人才,生产力就不能发展。

比较旧中国与新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再展望明天生产力的发展,那将是多么光辉灿烂,多么诱人的前景展现在我们眼前。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教育要优先发展,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础,为我们规划了无限光明的远景!

三、

为生产力发展培养高级人才的宏伟目标新中国成立至今,我们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的30年,建成和发展了多所名牌高校,重点高校不少于100多所,一般高校,已有上千所之多,这些高校都是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基地,承载着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的重任。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等文化悠久的经典名校是国家的标志、国家的名牌、国家的财富,它们代表的不仅是国家的优质教育,更是国家的先进思想、育人理念和生产力发展的希望与创新动力的源泉。

我们的高校就是要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高级人才,需要的是创新的育人理念,需要的是科学教育,始终不渝地坚持“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并修,优秀与特长并重”的目标,让每个大学生都能得到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培养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科学生产力发展的需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需要而坚持不懈地奋斗!

我国所培养的创新型人才,就是要具有高尚的人格,出众的才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他们具有敢为天下先,敢于创新、敢于实验,培养他们崇尚的真、善、美,追求卓越的个性化的人才,深深地根植于这个伟大的国家里,融入我们的伟大时代,与人民血脉相连。要像老一辈科学家研制“二弹一星”那样,忠于人民、忠于职守。为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而献身,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鞠躬尽瘁。

我国的高等学校,特别是经典名校,都应具有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高校育人的理念和办学宗旨,是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结晶,又是学校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学校引导学生乃至学校发展和前进方向的灯塔。这种精神是什么?就是“崇尚完美,追求卓越”。这应当是每所高校追求和发展的精神核心与信念,而成为师生奋斗的理想和目标及成才的准则。让所培养的学生养成一种持续不断向人本发展,有人格魅力,有进取心的精神力量和成才的内在动力源泉。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不断造就大批具有丰富想象力的高素质人才,我们高等学校要始终不渝地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和文化素养,为国家培养大批符合国家战略需要、生产力飞速发展需要、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的人才,要让这一历史性的伟大目标和使命变成现实。要用科学发展观去实践科学教育、实践教育创新,让培养出的人才达到“崇尚完美,追求卓越”的精神境界,使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和人的生命价值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体现和发展。

高校要特别重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培养不仅在大学十分重要,而在中学阶段也要重视,支持他们自主创新,如第24高级中学学生发明了“太阳能毛细蒸发海水淡化器”获国际级大奖和“博物”专项奖,参加了“国际未来工程师”作品展览会。还有“快速硬币分选机”等发明专利项目。这为升到大学打下有利基础。

培养大学生的研发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企业生产力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过去大连交通大学建有各专业实习工厂,让学生真刀真枪动手去做,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毕业后很受社会和工厂企业的欢迎。要重视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有个性,有开创能力。

四、

培养科学生产力创新人才的关键是教师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科技创新,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高校教师的自身素质、学术水平、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格魅力对大学生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奉献精神充当着点燃学生奉献精神的火炬。让教师的创新精神激发着学生的创新精神,让教师崇高而伟大的品格成为学生的典范和表率。让教师的完美和卓越升华为学生的完美和卓越。让学生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境界。

各所高校,特别是经典名校,应具备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受学生爱戴的师资团队和教授班子。拥有一支高瞻远瞩、勇于创新的“教育家”队伍作为学校的领导班子、统帅部。

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始终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国家生产力发展的百年大计以教育为本;学校的发展大计以师为本;教师的工作中心以培养学生成才为本。有了人才,才有未来。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生产力的创造者。谁有今天众多的优秀大学生,谁就有明天发展的领先地位。为此,高等教育应,全方位地抓好教育队伍的建设,要不断开展铸师魂、修师德、练师功、树师表、立名师的工程。高校教师应做到:师德高、业务精、创新能力强,适应现代化科学教育的需要,达到当代大学生、校领导、家长和社会的满意,适应科学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高校教授们职业观要从根本上改变,“铃响上讲台”,“铃响离课堂”的“教书匠”模式向成为“教育家”新时代转变。从“负责教一本书”转变为“负责培育一代人”,培养学生成为既有科研能力,又有人格魅力的国家栋樑之才,有雄心的领导世界之帅才。

高校教师在培养人才方向,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观、人才观,具有未来意识和未来眼光,培养的学生应具有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走进学生的心里世界,把好学生的脉搏,做学生的贴身育才“医生”,塑造学生完美灵魂,把学生培养成符合我国未来生产力发展和领导世界级的创新人才。

高等教育应优化教师队伍,教育的主体应从“师本”转为“生本”,教师不仅是“燃烧自己照亮学生的蜡烛”,而应是师生共同加油照亮世界的明灯。把“师道尊严”转为“师生共荣”团结友爱的教学整体,互相支持,促进学生快速成长,使学生获得成长的元素,吸取成才的力量。

科学生产力的高速发展,越来越需要高等教育理念的创新,实现科学教育、优质教育,融合中西方教育的优秀成果,在实行现代化、规模化、信息化、国际化的科学教育观的基础上,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办好高等院校,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为培养符合国家战略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符合科学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的世界级的科学大师和尖端领军人才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