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国人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
17221900000034

第34章 职场规则的定义、特征、指导思想和原则

专栏6-1 职场规则

前面讨论了关于公司政治和人情、关系、面子等问题,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引起职业人士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使他们能够在建立自己的技术和专业优势以外,对组织中的政治行为和人际关系的作用和影响给予高度的关注。其次,在对公司(办公室)政治和人际关系有了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后,还要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职业行为,以及如何在工作环境中表现出这些正确的行为。正如我们多次强调的,要达到个人职业发展的目标,仅靠自己的专业和技术优势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了解组织的运作程序,掌握职场的政治规则,这样才能够获得成功。

本章将研究和讨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遵循和适应职场规则对职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2.如何建立自己的资源和权利优势以及认识人际交往与业绩水平之间的关系?

3.与组织中关键人物建立关系的方法和途径。

4.作为组织成员如何适应组织的变革?

5.了解与组织战略有关的知识、能力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暂时忘记政治行为的道德问题以及你对参与政治活动的人可能持有的消极印象。如果你也使自己更精于政治行为,你该怎么做呢?以下的八条建议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1.制造有利于组织的舆论。有效的政治技巧需要伪装个人的利益。不管你的目的多么自私,你用来支持自己目的的舆论必须让人觉得是为了组织的利益。那些让人一眼就看出是在以组织的利益为代价、谋求私利的人的活动,几乎总是要受到指责,失去影响力,甚至有可能最终被组织所抛弃。

2.建立良好的形象。如果你了解组织文化,了解组织对员工的要求和看重的东西,如服饰方面哪些是受到鼓励的,哪些是需要避免的;是否要表现得勇于冒险或反对冒风险;所受欢迎的领导风格;与同事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等等,那么你就具备了建立适当形象的条件。因为你的绩效考核并不是一个完全客观的过程,你的风格和那些“硬件”一样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3.控制组织的资源。控制组织稀缺或重要的资源是获得权力的好方法。知识和专门技能是可以控制的特别有效的资源。他们使你在组织中更有价值,因此也更容易获得安全感和发展的机会,你的主张也更容易被采纳。

4.使自己显得必不可少。因为我们处理的是现象而非客观事实,因此你可以通过使自己显得必不可少来增强自己的权力。也就是说,你不必真的是不可缺少的人物,只要组织的关键人物认为你是必不可少的就足够了。如果组织的最高决策者认为你给组织做出的贡献目前是无人能代替的,那么他们一定会无限满足你的要求和愿望。

5.让别人了解你的绩效,成为显著的人。由于绩效评估包含大量的主观判断的成分,因此,让老板和掌权的人了解你的贡献是很重要的。如果你幸运地承担了一项其成功会引起他人注意的工作,那就没有必要采取直接的措施来提高你的知名度。但是也许你的工作是不怎么引人注意的,或者由于你的特殊贡献是团队成就的一部分而不为人所了解。在这种情况下,不要对你的业绩喋喋不休,自以为劳苦功高,而应该通过其他手段引起他人的注意,如在例行的工作报告中突出自己的成就;或让满意的顾客向组织的主管反映他们的意见,在社交活动中引起人们的注意,主动参与专业交往活动;与那些对你的成就评价较高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及诸如此类的技巧。当然,长于此道的人还可以通过游说去争取承担那些成就容易被人注意的工作。

6.和掌权者建立关系。这有助于把有权势的人包括在你的阵营里。和那些有可能影响你的人建立关系,包括你的上级、同级或下级。他们能够给你提供通过正常渠道无法得到的重要信息。此外,决策往往总是有利于那些有后台支持的人。强大的联盟可以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你提供有力的支持。

7.回避危险人物。几乎每个组织都有一些地位不稳固的危险人物,他们的绩效和忠诚是值得怀疑的。和这些人要保持距离。事实上绩效考评有很大的主观因素在里边。如果和这些人走得太远,很有可能你的绩效就要受到影响。

8.支持你的上司。你最近的前途把握在你目前的上司手中。因为他评价你的绩效,因此你所做的事情,必须能够使上司站到你的一边。你应该尽一切努力帮助你的上司获得成功,使他春风得意,在他受困时支持他,并花费一定的时间找出他用来评价你的绩效的标准,不要拆上司的台,更不要在别人面前说他的坏话。

所谓职场规则,就是指导人们在工作场合中表现出正确行为并保证实现自己目标的方法、原则和建议。与组织中的正式规章制度不同,大多数的职场规则并不以正式的形式出现,而是隐藏在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即表现为一种“潜规则”。在实际的工作中,组织中大多数的人都或多或少的在按照这些规则行事,但表现却不尽相同,有的人对这些规则总体上把握得较好,有的人则在某个或几个方面表现比较优秀,还有的人对这些规则无动于衷。正是由于这些差距,往往成为影响个人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但遗憾的是,仍然有很多人对这种差距的影响认识不足。本章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对职场规则的建议,为组织中的人们提供职业发展方法的参考。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在中国古代产生了很多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们的思想和学说不仅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变革和思想的繁荣,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可供后人吸取的营养和借鉴的思想精华。在他们当中,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尤其得到后人的推崇。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老子的思想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从中我们不仅可以体会到其思想在宏观层面上的博大精深,而且可以从微观层面上将其人生哲理具体化,探究出具体的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竞争原则,“七善”就是这样一个具体的体现。

老子对“七善”的论述是建立在“水”理念的基础之上的。老子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他认为,世间最好的东西莫过于水,水滋润万物,但却从不为自己争利。人们都希望往高处走,但水却往低处流。看似不利,但涓涓细流最终汇集成江河大海,势不可当,因此水能够接近“道”的最高境界。同样的道理,人生的选择也应具有水的这种境界,只有做到“不敢为天下先”,以不争、无私的“后其身而身先”的精神,最后才能达到内圣而外王的目的。在这个基础上,老子提出了“七善”的原则,即“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意思是说,居住的地方要自然祥和,没有世俗的纷争之地;心理状态要稳重祥和,深思熟虑;与人相处要友爱无私,仁慈宽厚;对人说话要真诚,讲究信用;为政之事要光明正大,宽严并济;办事时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行动时要选择好时机,坚定而果断。只要达到了这七个方面的要求,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七善原则”体现了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不敢为天下先”以及“退后一步,海阔天空”的思想,总结起来就是“后发制人”的理念。在看似不争中,实则事事争先,最终达到自己的目标。将老子的这“七善”应用于人生的选择和职场的规则,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七善之一:居善地。

“居善地”体现了水择地而流的特性。运用“居善地”的原则指导自己的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对于职业发展的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居善地”的启示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正确理解“高”与“低”的关系,把握“守弱谦退”的智慧。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高”与“低”是相对的,“高”是建立在“低”的基础上的。没有扎实的工作能力和突出的业绩,就不可能走向自己职业发展的顶峰;没有做过基层的管理工作,在高层的管理岗位上也不可能干好。涓涓细流,最后汇集成江海大河,汹涌澎湃,势不可当,就在于水能够以“低”为“高”的基础,顺势而行。因此,“居善地”要求能够“处众人之所恶”,比如在工作的选择上,首先从组织最基层的工作开始干起,逐步成长,这样不仅能够积累经验,而且能够熟悉和了解组织整个的工作或生产流程,从而为自身的发展奠定基础。二是把握大势,站稳立场。现代商业社会有太多的诱惑,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迷失自我。因此应当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要为那些不着边际的许诺和利益蒙蔽了双眼。在进行职业选择时要综合考虑自己的志向、专业、兴趣和爱好,以及其他与自己的个性特征比较吻合的因素,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和岗位,并在工作中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不断地改进和提高,这样才能够使自己处于有利的位置。三是做到“到位”而不“越位”,做该做的事,管该管的事。如果是担任副职,那就要努力配合正职的工作,既不能喧宾夺主,擅权越职,也不能敷衍了事,不负责任。总体来讲,要做到“居善地”,关键是一个心态问题,有了好的心态,就能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使自己处于一个有利的位置,比如一个合适的单位、一份适合自己专业特长的工作、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氛围,或一个优秀的业绩评价等。反之,如果不能够客观地对自己作出评价,总认为自己是最能干的,不切实际地拔高自己,就会迷失自我。老子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第33章)意思是说:了解别人叫明智,了解自己叫聪明;能超过别人叫有力量,能克服自己的弱点叫刚强。因此,了解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是“居善地”的核心。

七善之二:心善渊。

“居善地”,是“七善”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作为“七善”之首,“居善地”是道家“守弱”、“谦退”、“居下”等人生观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要求,不仅是人在“江湖”上立足的基础,同时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保证。“心善渊”则体现了水宽阔无边的心胸。所谓“心善渊”,主要指的是人的祥和的心境和深思熟虑的谋略,特别是在名与利、得与失、成功与失败、前进与后退等考验面前,人们所表现出来的心态和行动。心境祥和意味着要能够适应组织的变革,正确对待和处理“名”和“利”、“得”与“失”的关系,特别是在争取获得加薪和晋升的过程中,做到“得”不骄傲,“失”不气馁,始终保持一个平常的心态和稳定的绩效水平。深思熟虑则要求人们在职场中谨慎行事,特别是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避开陷阱,以免犯下不应该犯的错误。人在“江湖”上行走,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进就有退,有成功也有失败。以“得失”为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态和行动。有的人始终把“得”看成是第一位的,在名利面前首先考虑的是会得到什么?得到多少?如何避“害”?表现在行动上就是“进”而不是“退”、“争利”而不是“让利”。殊不知“得失”者,“得”在前,“失”在后。虽然经过一番努力,得到了想得到的东西,但紧接着而来的可能就是无穷的祸患。这就是“福兮祸所伏”。其次,即使是自己很努力,有很好的绩效和业绩,广受同事和朋友的爱戴,也不能够把“名”和“利”占为一己所有,如果不能“谦退”和“让利”,好事一个人占完,离“祸患”也就不远了。因为“天之道”是“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有的人则恰恰相反,在名利面前首先考虑的不是“得与失”,而是“舍与得”。因为他们懂得:“舍得”者,“舍”在前,“得”在后。也就是先奉献,再索取。表面上看吃“亏”了,实际上是得“利”了。即所谓“祸兮福所倚”。这也就是老子讲的“洼则盈,敝则新”。此外,“心善渊”意味着要有渊博的学识,因为只有学识渊博,才能通古达今,明辨是非,举一反三。对于领导者和管理者来讲,尤其需要丰富的知识,这是建立自己权威不可缺少的基本要求。“心善渊”要有宽阔的心胸,心胸宽阔,才能虚怀若谷,广纳谏言。“心善渊”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心态良好才能平静祥和,担待忍耐,即使是面临不利的局面,也能够镇定自若,安渡风险。最后,“心善渊”强调低调做人,因为做人低调才能微妙玄通,后发制人。真正聪明的人非常善于掩饰自己,在羽翼未丰满前不引起别人注意,而是慢慢积累,最后从量变到质变,走上自己职业的高峰。

七善之三:与善仁。

“与善仁”集中反映了水滋生万物的奉献精神和博大胸怀。《素书》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所成。”所谓仁,就是指对人和事的感情、体贴和关怀。仁的精神如天,无所不包;如海,无所不容;如雨露,无所不滋润。仁爱之心的具体体现就是慈惠恻隐,慈惠是指恤孤念寡,周济贫困,解衣衣人,推食食人,不吝啬鄙薄的厚德仁慈的胸怀;恻隐则强调与人共进退的胆识,做到人之苦楚,思与同忧,我之快乐,与人同乐。用今天的观点看,“与善仁”就是要通过慈惠恻隐之心,建立发展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人情和人际关系都是一种重要的生存手段。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所涉及的社会需要,很大程度上讲的就是这方面的内容。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社会交往的重要性日益增强,社会交往越广,成功的概率就越高。通过这种社会交往,不仅能够使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而且这种满足能够使人们感觉自己得到了尊重,按中国人的说法就是很有“面子”。在这种状态下,由社会交往带来的尊重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能够达到激励人们努力工作的目的。因此,社会交往是每一个身在职场中的人取得成功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要建立良好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必须要懂得强化以下四个方面的心理和行为:一是厚德仁慈,恤孤念寡,当别人遇到困难,应当主动帮助解决,解衣衣人,推食食人,不吝啬鄙薄。二是养德远害,宽宏大量,不要老是想着别人的缺点和不足,做到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三是以德处世,礼让为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四是用德利人,少许多予,我有功于人不可念,有过则不得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有过则不可不忘。如此,便能够得到众人的拥戴。在与人交往的具体技巧上,关键是要会沟通,懂得人情世故,能够乐人之所乐,悲人之所悲,这样才能使自己跳出自己的小环境,融入社会的大环境。

七善之四:言善信。

孙子讲:“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孙子兵法》第一章《始计篇》)讲的是为将者不仅要懂得如何作战(智),而且要讲究信用(信),关爱士兵(仁),勇敢无畏(勇),严格管理(严)。这里的“信”讲的就是信用和诚实。成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讲的也是这个意思。一个人的信用表现在多个方面,如对朋友,忌言而无信,过河拆桥;对家人,忌喜而轻诺,曝扬其过;对下级,忌轻诺寡信,多许少予;对上级,忌口舌乱开,以言取怨。总的来讲,信用与个人能力无关,而主要与个人道德标准有关。因此,信用问题不仅涉及个人的品质和威信,而且还影响到权利和责任。因为一个没有信用的人,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权利基础,也难以达到影响其他人的目的。在当今商业社会,信用已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可靠和其价值大小的重要尺度。一般来讲,有信用的人受到大家的欢迎,而没有信用的人则往往会成为孤家寡人。无论是领导人、管理者还是一般员工,是否有信用,已成为影响其人际关系能力的重要因素。首先,从组织的角度讲,领导者和高层管理人员要把自身的信用问题与组织的管理制度、具体工作要求以及管理的技巧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领导和管理者的承诺应有制度的保障和支持,特别是涉及加薪、晋升等重要的人事决策上,制度的保障能够增加透明度,从而减少员工的不公平感。其次,出于各方面的原因,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得不说一些“善意的谎言”,甚至一些违心的话,但只要这种“谎言”或违心的言论没有违背基本的道德准则和原则,就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这种“善意的谎言”主要涉及的是管理的技巧问题,而与个人品质没有多大关系。

七善之五:政善治。

“政善治”反映了水的海阔天空、把握大势的气魄。所谓“政善治”,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讲人们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素书·原始章》讲:“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意思是说,对于领导人、管理者或者立志要成功的人,就必须执“道、德、仁、义、礼”之旗号才能令天下,上述五个方面缺一不可。所谓“道”包括“天道”、“地道”和“人道”。“天道”是指自然界春和、夏热、秋凉、冬寒的四季更替变化;“地道”指春生、夏长、秋盛、冬衰的万物从生长到衰亡的变化;“人道”则是指父子之亲、夫妇之别、朋友之信等做人的道理。总体来讲,“道”就是指做事、做人的道理和规律。与之相对应,“德”也包括阴阳寒暑、风雨顺序、滋润万物的“天德”;天地草木各得所产、飞禽走兽各安其居、山川万物各遂其性的“地德”;以及通晓事理、正心修身、取信于人的“人德”。可见,“德”,就是“得”,强调的是要使世间万事万物各得其所,各尽其才。“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如果人的欲望不能实现,就不是真正的“德”。这再次证明了道家学派关心人事,积极进取的精神内涵。关于“仁”,在“与善仁”已经谈论到了,即持慈惠恻隐之心,取天下民意。所谓“义”,就是道理,指对人的功过是非作出公平合理的评价。“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对于领导者和管理者来讲,一定要懂得激励和约束的道理,该奖励的一定要奖励,该惩罚的惩罚。这样人们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人、做事。要做到“义”,必须要有宽广的胸怀,善于纳言接人,廉洁奉公,公平公正,在利益面前不计较个人得失,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礼”是指做人做事的法则和规矩,“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它强调组织应该以规矩和制度治人、治事,这样才能政治清明,人人奋进。把这五个方面归纳起来,就是一个领导者和管理者应当具备的素质模型,包括:掌握和利用规律,懂得激励和约束,人性化管理,制度化管理。只要做到这五个方面,就能够达到“政善治”的目标。

对领导人和管理者来讲,要做到“政善治”,首先必须在两个字上下工夫,即“公”和“廉”。《菜根谈》讲:“为官有二语,曰:唯公则生明,唯廉则生威。”意思是说,为官者只有公正无私,才有清明客观的判断;只有廉洁自律,才能保持自己的威严。这实际上讲的就是为官者的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此外,还必须在以下方面培养和加强自身的能力:一是要有战略眼光,把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考虑全面,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二是对组织或部门的目标、可以支配的资源以及与之有关的各种相关利益群体的关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是“政善治”的基础。第三,根据组织的目标制订具体的行动规划,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和带领自己的团队和下属,通过有效的激励,创造性的完成工作。对于个人来讲,“政善治”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的管理,包括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绩效水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制订一个有效可行的职业发展规划,并逐步实现这些目标。第四,明确使命,鼓舞士气。领导力是一种影响力,即影响组织成员做某事或不做某事的能力。明确了战略,有了目标,就需要采取适当的方式调动组织成员努力工作的积极性,这就必须有使命,有激励,当然也要有约束。以上四个方面,是“政善治”的核心。

七善之六:事善能。

“事善能”充分体现了水无坚不摧、所向披靡的冲击力以及与众不同的特点。它给我们的启发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发挥自己的优势,永远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永远做自己能够比别人做得更好的工作。“事善能”与第三章专栏3-3“刺猬理念”有相同之意。吉姆·科林斯认为,刺猬理念所追求的并不是一个要成为最优秀的目标、一种要成为最优秀的策略、一种要成为最优秀的意图或者要成为一个最优秀的计划。这种理念强调的是对你能够在哪些方面成为最优秀的一种理解。“事善能”要追求的也是这样的一种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人们就应对自己最擅长的或能够提升自己竞争优势的方面做到心中有数。但遗憾的是,有的人终其一生都不了解自己的职业抱负。他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什么,不愿意接受挑战,对自己缺乏信心,担心失败而失去现有的工作。有的人即使有抱负,但却不知道如何去实现这些抱负,这种心态使他们终日忙忙碌碌却收获甚微。第二,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正如一个人的性格很难改变一样,一个人的劣势也是很难改变的。每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有的人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弥补自己的不足,如何使自己变得更完美;有的人则不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发挥自己的优势,他们认为,一个人的优势和不足都是与他人相比较而存在的。就如同一个人的性格难以改变一样,一个人的缺点也是难以改变的。既然如此,就应当首先发挥自己的优势。因为当把优势发挥到极致的时候,就意味着你已经战胜了竞争对手,相对于竞争对手的劣势也就不复存在。这是一种智慧,可惜很多人都不知道,他们老是想着如何去改进自己的不足。殊不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效果甚微。第三,要做到“事善能”,就必须懂得坚持,耐得寂寞。老子讲:“大器晚成。”(老子《道德经》第41章)意思是说,最贵重的器皿总是在最后制成。同样,超人的能力也不是短期培养出来的,要经过长期艰苦的磨炼,甚至要经历很多失败才能得到。所以贵在坚持,不能急于求成,“企者不立,跨者不行”,(《道德经》第24章)踮起脚来站,就站不稳,两步当做一步走,就走不远。只有持之以恒,才是事业成功的保证。第四,以“权变”的思想把握不同阶段优势、劣势的转化。一个人一生中,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变化,优势和劣势也在发生变化。因此,应该具备“权变”的观点,根据形势的变化和“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决定自己的对策。第五,要“事善能”,就意味着与众不同,要有自己的独门绝技。老子在《道德经》中详尽地阐述了道家的“冷门原则”:“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漂兮似无所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这段话的意思是:大家像是兴高采烈地参加盛宴,又好像兴致勃勃地踏春游玩,我却淡漠宁静,像是没事发生一样,又像是未笑的婴儿,若无其事。大家都追求富足有余,我却像是什么也没有。我真是愚人的心肠啊?其他人都聪明伶俐,唯独我浑浑噩噩;其他人对利害关系都明察秋毫,我却默默无语。好像在广阔无际的海洋,我由它漂荡,永无止境。大家都像有本事,且精明强干,我却愚顽似鄙。我之所以跟大家不一样,是因为我得到了道的精髓。这一段话系统地论述了老子及道家“大智若愚”、“处众人之恶”的境界,强调与一般人的不同。物以稀为贵,正是那些一般人不愿意做的事,恰恰包含了成功的可能性。

七善之七:动善时。

“动善时”体现的是水的从量变到质变的智慧。抓住机遇,规避风险,坚定果断,毫不迟疑,这就是“动善时”。一是要抓住机遇,规避风险。《菜根谈》讲: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果该动不动,该讲不讲,就会失去表现和发展的机会。二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要做到这点,就需要我们做很多改变。比如,要使个人的能力、表现以及业绩得到上级、同事或下属的认可,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谦虚谨慎”的谦让思维和“只干不讲”的低调思维,而要“既要干,又要讲”,但“讲”要有艺术,恰到好处。三是要坚定果断,毫不迟疑。在职场中,很多的机会都是稍纵即逝,要做到“动善时”,不仅需要具备专业或技术的优势,需要长期的积累,而且还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这样才能够适时地把握住机会。四是未雨绸缪,计划在先。没有计划,就没有目标,工作就没有方向,“动善时”也就没有基础。因此,要制订周密的计划,努力建立自己的资源和权利优势,只有“居善地”,才能够风调雨顺,事事顺心。

老子的“七善”原则是一个系统的思想方法,其中,“居善地”是基础,“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是对人道德品质的要求,“政善治”注重的是人的竞争优势和能力,“事善能”强调的是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动善时”是方法和手段。如果能够达到这七个方面的要求,就意味着达到了在不争中事事争先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