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容斋随笔(中华国学经典)
17224900000011

第11章 张九龄作牛公碑

张九龄为相①,明皇欲以凉州都督牛仙客为尚书②,执不可,曰:“仙客,河湟一使典耳,擢自胥史,目不知书,陛下必用仙客,臣实耻之。”帝不悦,因是遂罢相。观九龄集中,有《赠泾州刺史牛公碑》,盖仙客之父,誉之甚至,云:“福善莫大于有后,仙客为国之良,用商君耕战之国③,修充国羌胡之具④,出言可复,所计而然,边捍长城,主恩前席。”正称其在凉州时,与所谏止尚书事,亦才一年,然则与仙客非有夙嫌,特为公家忠计耳。(《随笔》卷三)【注释】

①张九龄: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南)人。进士。官右拾遗。开元二十一年(733)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令。为人正直,曾请杀安禄山。后为李林甫嫉其才华所排挤,遂罢相居家。著有《曲江集》。

②牛仙客:泾州鹑觚(今甘肃灵台)人。初为县小史,屡因积功迁洮州司马。处世为人清勤不懈,啬事省用,仓库积钜万,器械犀锐,深得帝悦,用为尚书。任相期间,谨身无他,前后赐与,全放置不敢用。封豳国公,加左相,卒赠尚书右丞相。谥贞简。

③“用商君”句:商鞅相秦,辅助秦孝公变法,主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使秦成为富强之国。

④充国: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人。通兵法,为人沉着勇武,有谋略。年七十馀,西羌起事,还驰骋疆场,招降□开,攻破先零,罢兵屯田,寓兵于农,使地方得到开发,百姓生活安定。详见《汉书》本传。

【点评】

张九龄是具有诗人气质的宰相,正派、耿直、诚实,秉公行事,从不为讨好皇帝而去迎合帝意,这里记的两件事情便是很好的说明。先是唐玄宗欲起用牛仙客为尚书,唐代的尚书已不是秦汉时只管殿内文书、职位不高的官职,而是要管国政,不论是吏部尚书,还是礼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尚书,都是掌管一个方面政务的总负责人,不是一般人可以胜任。

既然皇帝征询张九龄意见,他便依据亲身了解到的实话实说,认为牛仙客只是河湟的一个小官,没多少文化,怎能太越级提拔?而他自己当时做宰相,是经过考中进士,做过右拾遗之后,一步步升到这个位置的。牛仙客没有经过这样的磨炼,张九龄自然觉得他无法胜任,便不同意皇帝的意见。据《新唐书·张九龄传》云,玄宗还想实封牛仙客,张九龄更反对,帝怒曰:“岂以仙客寒士嫌之邪?卿固紊有门阀哉?”次日,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迎合玄宗旨意进曰:“仙客,宰相材也,乃不堪尚书邪?九龄文吏,拘古义,失大体。”

玄宗这才决定用仙客不疑。九龄既驳帝旨,就被罢相位。次是第二年,张九龄为牛仙客父撰写碑文,称赞很高,说他有个好后代,又说牛仙客是国家忠良,能用商鞅发展农业整顿战备的做法,实行赵充国击败羌胡的屯田政策,计划可行,说到做到,又屯兵边塞形成国家的长城,所以皇帝才加恩于他。

洪迈引此碑文,意在说明张九龄先前谏止玄宗任用牛仙客,并非是与牛仙客有宿怨,纯粹为公家尽忠而已。后在碑文中对牛仙客称赞也是实在的,是牛仙客为相一年中的诸多表现改变了他的看法,他便老老实实地承认人家的能力和贡献,他决不是闭起眼睛不去看,不去承认自己过去缺少慧眼的人。这样正派而正直的官吏和文人,今天依然很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