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容斋随笔(中华国学经典)
17224900000022

第22章 韩柳为文之旨

韩退之自言:作为文章,上规姚、姒、盘、诰、《春秋》、《易》、《诗》、左氏、《庄》、《骚》、太史、子云、相如,闳其中而肆其外①。柳子厚自言:每为文章,本之《书》、《诗》、《礼》、《春秋》、《易》②,参之穀梁氏以厉其气③,参之《孟》、《荀》以畅其支④,参之《庄》、《老》以肆其端⑤,参之《国语》以博其趣⑥,参之《离骚》以致其幽,参之太史公以著其洁。此韩、柳为文之旨要,学者宜思之。(《随笔》卷七)【注释】

①姚:相传虞居姚墟而姓姚,此指《虞书》。姒:夏禹姓姒,此指《夏书》。盘:盘铭,商汤时代刻在盘上的铭辞。诰:周代的诏令。《春秋》:相传孔子据鲁史修订的编年史。《易》:《易经》,又称《周易》,中国儒家哲学思想的重要典籍。《诗》:《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左氏:指《左传》,春秋时代的编年史。《庄》:《庄子》,我国道家哲学思想的代表作。相传内篇是战国时哲学家庄周撰,外篇是庄子弟子等撰。《骚》:《离骚》,战国时楚国大诗人屈原抒发心志之作。太史:太史公,司马迁,见前《廿□卌字》注。子云:扬雄,见前《汉采众议》注。相如: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景帝时为武骑常侍。武帝时因献赋,命为中郎将。奉使西南有功,拜文园令。长于辞赋,其《子虚》、《上林》、《大人》等赋对后人颇有影响。著有《司马文园集》。

②《书》:《尚书》,现存最早的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是经孔子编选的中国上古时期的典章文献。《礼》:礼古经,亦即《仪礼》、《周礼》。

③穀梁氏:穀梁赤撰《穀梁传》。

④《孟》:《孟子》,见前《孟子书百里奚》注。《荀》:《荀子》,战国时儒家哲学家荀况所撰。

⑤《老》:《老子》,即《道德经》,春秋战国时哲学家老聃撰。全书五千多字,倡导自然无为。

⑥《国语》:又称《春秋外传》,相传是春秋时左丘明撰,是记言史书,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叙述史事。

【点评】

唐宋八大家以韩愈、柳宗元为开创者,他们在写作古文方面的经验很值得总结和借鉴。

洪迈引韩愈《进学解》中自己表白的一段话,因系节引,这里予以补足。韩愈说:“沉浸酞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可见他的古文成就与继承、吸收、熔铸先秦两汉诸子百家的文学技巧和文学语言之精华是分不开的。

洪迈还引出了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自我表白的一段话,也不完整,补足如下:“吾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弛而不严也;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惧其昧没而杂也;未尝敢以矜气作之,惧其偃蹇而骄也。抑之欲其奥,扬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道,廉之欲其节,激而发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

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参之偲梁氏,(下为洪迈引文)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之文也。”

可见他的古文成就是以五经为效法根本,从不同经典中去把握不同特点,并从不同角度去学习。

由于韩愈、柳宗元还一致主张“师古圣贤人”,“师其意,不师其辞”(韩愈《答刘正夫书》),“引笔行墨,快意累累,意尽便止”(柳宗元《复杜温夫书》),所以他们能在继承旧体古文的基础上,发展创造出效法前人而又不蹈袭前人的一种新体古文。

韩、柳不但有同样的写作古文的主张,还有同样丰富的创作实践经验,韩愈集子里有三百多篇古文,诸如杂著、书信、序文、碑志等等,柳宗元集子里有四百多篇古文,诸如论说、传说、寓言、游记等等,这些作品具有强大的感召力,所以能在唐代文坛上团结一大批著名作家,像李观、欧阳詹、刘禹锡、白居易、元稹等等,齐心合力共同创造出新体古文的辉煌成就,同时也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在我国文学史上写下了灿烂的一章。

自韩、柳之后,历代古文家几乎无不尊韩崇柳,以他们为师,视他们为旗帜,做出极大贡献,像宋代有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辙,明代有前后七子、归有光、唐顺之、艾南英、夏完淳等,他们在韩、柳基础上又推进一步,才使我们后来人有幸读到无数精美之作。李习之论文李习之《答朱载言书》论文最为明白周尽①,云:“‘六经’创意造言②,皆不相师。故其读《春秋》也,如未尝有《诗》也;其读《诗》也,如未尝有《易》也;其读《易》也,如未尝有《书》也;其读屈原、庄周也,如未尝有‘六经’也。”“如山有岱、华、嵩、衡焉③,其同者高也,其草木之荣,不必均也。如渎有济、淮、河、江焉④,其同者出源到海也,其曲直浅深,不必均也。”“天下之语文章⑤,有六说焉:其尚异者曰,文章词句奇险而矣;其好理者曰,文章叙意,苟通而已;溺于时者曰,文章必当对;病于时者曰,文章不当对;爱难者曰,宜深,不当易;爱易者曰,宜通,不当难。此皆情有所偏滞,未识文章之所主也。义不深,不至于理⑥,而词句怪丽者有之矣,《剧秦美新》、王褒《僮约》是也⑦;其理往往有是者,而词章不能工者有之矣,王氏《中说》、俗传《太公家教》是也⑧。古之人能极于工而已,不知其辞之对与否、易与难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⑨,非对也;‘遘闵既多,受侮不少’⑩,非不对也;‘朕塈谗说殄行,震惊朕师’{B11,‘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采其刘’,非易也{B12;‘光被四表,格于上下’{B13,‘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B14,非难也。‘六经’之后,百家之言兴,老聃、列、庄{B15,至于刘向、扬雄{B16,皆自成一家之文,学者所师归也。故义虽深,理虽当,词不工者不成文,宜不能传也。”其论于文者如此,后学宜志之。(《随笔》卷七)【注释】

①李习之:名翱,字习之,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官至山南东道节度使。幼勤儒学,博雅好古。文学思想颇近比他年长的韩愈,时称“韩李”。著有《李文公集》。朱载言:不详。本集题下有注云:“一本作梁载言。”《唐文粹》作“进士王载言”。

②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③岱:泰山,在今山东。华:华山,在今陕西。嵩:嵩山,在今河南。衡:衡山,在今湖南。此句之前洪迈省引一句,云:“故义深则意远,意远则理辩,理辩则气直,气直则辞盛,辞盛则文工。”这是总括上面引出的话。

④渎(dú):入海之河。济:济水,源出河南济源王屋山,流经山东会同黄河入海。淮:淮河,源出河南桐柏山,东流入海。河:黄河,源出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东流入海。江:长江,源出青海唐古拉山,东南流入海。

⑤天下之语文章:此句之前省引二句云:“如百品之杂焉,其同者饱于腹也,其味咸酸苦辛,不必均也。此因学而知者也,此创意之大归也。”

⑥义不深,不至于理:此句下省引一句云:“言不信,不在于教劝。”

⑦《剧秦美新》:扬雄撰,王莽代汉自立为帝,国号新,此乃颂扬王莽功德之作。王褒:字子渊,西汉辞赋家。撰《僮约》,是对买来的奴仆作的严格规定。

⑧王氏:名通,字仲淹,王勃祖父。尝与门徒问答,多涉隋唐将相名臣事,其子仿照《论语》文体纂述为《中说》。《太公家教》:唐代乡塾启蒙课本,久佚。后于敦煌遗书中发现残卷。

⑨“忧心”句:见《诗经·邶风·柏舟》。

⑩“遘闵”句:见《诗经·邶风·柏舟》。遘阂,通构悯,遭遇可悯的事。

“朕塈(jì)”句:见《尚书·尧典》。塈,疾恨。

“菀彼”句:见《诗经·大雅·桑柔》。菀同婉。意思是:桑叶即将采摘,树下乘凉的人将要受苦。

“光被”句:见《尚书·尧典》。

“十亩”句:见《诗经·魏风·十亩之间》。此句下省引一句,云:“学者不知其方,而称说云云如前所陈者,非吾之敢闻也。”

老聃:即老子李耳,春秋战国时楚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著《老子》。列:列御寇,列子,战国时郑人。著《列子》。

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汉高祖后裔。通经术,善文章,为人质朴,不与世俗交往,著作颇丰。有《新序》、《说苑》、《列女传》、《洪范五行传》,另有赋多篇。扬雄:见前《汉采众议》注。

【点评】

李翱既是韩愈的侄女婿,又是跟从韩愈学习古文的大弟子。韩愈论文,在内容上主张文以载道,“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答李秀才书》),亦即柳宗元所说的“文者以明道”(《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要讲明儒家文人的道理;在形式上主张不因袭前人,“惟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亦即“词必己出”、“文从字顺各识职”(《南阳樊绍述墓志铭》),以表达好文意的内容。

李翱继承韩愈思想,《答朱载言书》就是他论文的代表作。此文提出“创意造言,皆不相师”的主张,不但要求“词必己出”,还发展了“师其意,不师其辞”(韩愈《答刘正夫书》)的说法。在文章内容的创意上,他要求做到义深意远,意远理辩,理辩气直,气直辞盛,辞盛文工。

这是他提出的文章内容创意的标准,此意已补在注释中。在文章行文造言上,他着重批评六种偏见:崇尚独创的,只追求词句奇特险怪;爱发议论的,只注重表达意思;追求时风的,只求上下句对仗;厌恶时风的,偏使上下句不对;喜欢艰深的,文字故作深奥;喜欢平易的,行文切忌艰深。李翱认为这都是由于感情上的偏激所造成,没有去理智地弄懂文章要求的主要方面。

他认为文章主要在词工,“词不工者不成文”,并说明古人写文章从不考虑文词是否对偶、思想是否深刻,却一样能写出含义深刻、文辞奇丽的《剧秦美新》、《僮约》,一样能写出道理恰切、文词平易通顺的《中说》、《太公家教》。可惜,李翱的创作实践大大跟不上韩愈,所以对古文运动的发展影响不大。

洛中盱江八贤①,司马温公《序赙礼》,书闾阎之善者五人②;吕南公作《不欺述》③,书三人,皆以卑微不见于史氏。予顷修国史,将以缀于《孝行传》而不果成,聊纪之于此。

【注释】

①洛中:指洛阳一带。司马光所举之贤皆本县人,或夏县当时亦属洛中。盱江:当在江西建昌,为吕南公家乡。

②司马温公:司马光,见前《温公客位榜》注。闾阎:市井乡里。

③吕南公:字次儒,建昌南城(今属江西)人。涉猎丰富,书无不读。试礼闱不遇,退筑灌园,因号灌园。有《灌园集》。

温公所书皆陕州夏县人④。曰医刘太,居亲丧,不饮酒食肉,终三年,以为今世士大夫所难能。其弟永一,尤孝友廉谨。夏县有水灾,民溺死者以百数,永一执竿立门首,他人物流入门者,辄擿出之。有僧寓钱数万于其室而死,永一诣县自陈,请以钱归其弟子。乡人负债不偿者,毁其券⑤。曰周文粲,其兄嗜酒,仰弟为生。兄或时酗殴粲,邻人不平而唁之⑥,粲怒曰:“兄未尝殴我,汝何离间吾兄弟也!”曰苏庆文者,事继母以孝闻,常语其妇曰:“汝事吾母小不谨,必逐汝。”继母少寡而无子,由是安其室终身。曰台亨者,善画,朝廷修景灵宫,调天下画工诣京师,事毕,诏选试其优者,留翰林授官禄,亨名第一。以父老固辞,归养于田里。

【注释】

④陕州夏县:今属山西,司马光故乡。

⑤券:借据。

⑥唁(yàn):关心、慰问。

南公所书皆建昌南城人。曰陈策,尝买骡,得不可被鞍者,不忍移之他人,命养于野庐,俟其自毙。其子与猾驵计⑦,因经过官人丧马,即磨破骡背,以炫贾之。既售矣,策闻,自追及,告以不堪。官人疑策爱也,秘之。策请试以鞍,亢亢终日不得被,始还谢焉。有人从策买银器若罗绮者,策不与罗绮。其人曰:“向见君帑有之,今何靳?”策曰:“然。有质钱而没者,岁月已久,丝力糜脆不任用,闻公欲以嫁女,安可以此物病公哉?”取所当与银器投炽炭中,曰:“吾恐受质人或得银之非真者,故为公验之。”曰危整者,买鲍鱼。其驵舞秤权阴厚整,鱼人去,身留整旁,请曰:“公买止五斤,已为公密倍入之,愿畀我酒。”整大惊,追鱼人数里返之,酬以直。又饮驵醇酒,曰:“汝所欲酒而已,何欺寒人为?”曰曾叔卿者,买陶器欲转易于北方,而不果行。有人从之并售者,叔卿与之,已纳价⑧,犹问曰:“今以是何之?”其人对:“欲效公前谋耳。”叔卿曰:“不可。吾缘北方新有灾荒,是故不以行,今岂宜不告以误君乎?”遂不复售。而叔卿家苦贫,妻子饥寒不恤也。呜呼,此八人者贤乎哉!(《随笔》卷七)。

【注释】

⑦猾驵(zǎng):马市上奸猾的经纪人。

⑧纳价:已经付钱。

【点评】

洪迈自乾道三年(1167)兼修国史、兼实录院修撰以后,编纂了《钦宗实录》、《四朝史纪》、《四朝列传》三部有关宋史的大书,可是意犹未尽,又从司马光、吕南公的文章中选取了八位贤人的事迹记载于此,以补史书收录之不足。贤人,就是有道德的人。这八位都不见于史传,社会地位低下,对其贤德事迹,洪迈以一个史学家的眼光表示关注和赞赏,实在难能可贵。

司马光所记都是他的同乡:一个叫刘太,为父服丧,三年不食酒肉。一个是刘太的弟弟刘永一,廉洁谨慎,有人在他家存放几万钱竟死了,他还把钱如数交给死者弟子;有人借他钱还不了,他便撕毁借据。一个叫周文灿,从不嫌弃常发酒疯、靠他养活的哥哥。一个叫苏文庆,孝待继母如生母。一个叫台亨,为在乡间侍奉老父,拒绝赴翰林院供职。

吕南公记载的也是同乡:一个叫陈策,买到不能使的骡子就自己养着,决不转卖他人;自己的赁物不好也决不租卖他人。一个叫危整,买鱼时掌秤人私下多给他一倍,事后得悉,急寻卖者如数付款。一个叫曾叔卿,家甚贫,买到陶器因故无法贩卖,宁可压在自己手里,也不把滞销货转嫁他人。

事迹虽不轰轰烈烈,却是常人很难做到的。其道德境界之高,不能不使人联想到现实社会的种种劣迹,痛心疾首发出“今人不古”之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认真发扬继承,也应是现代化建设稳步前进的素质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