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容斋随笔(中华国学经典)
17224900000085

第85章 徙木偾表

商鞅变秦法①,恐民不信,乃慕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金,乃下令。吴起治西河②,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③,令于邑中曰:“有人能偾表者④,仕之长大夫⑤。”民相谓曰:“此必不信。”有一人曰:“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往偾表,来谒吴起,起仕之长大夫。自是之后,民信起之赏罚。予谓鞅本魏人⑥,其徙木示信,盖以效起,而起之事不传。(《四笔》卷六)【注释】

①商鞅:见前《秦用他国人》注。

②吴起:战国时魏国人。初仕鲁,后仕魏,魏文侯重用为将,攻秦国,拨五城。能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分劳苦,拜为西河守,以拒秦、韩。后相楚,能明法令,富国强兵,终为宗室大臣杀害。

③置表:立木以作标帜。

④偾(fèn)表:放倒标帜。

⑤长大夫:即上大夫,官职等级名。大夫属中等官职,分上、中、下三级。

⑥魏人:当作“卫人”,见《史记·商君列传》。

【点评】

社会要进行改革,首先要取得百姓支持,而百姓只有相信改革能嘉惠于民时,才会拥护改革,否则计划再周密完美,也无济于事。商鞅深知这个道理,所以在改变秦国法律之前就想到要取信于民,便向百姓宣布:谁能从南门把三丈高的木桩搬到北门,就付他五十斤黄金。

有人真的搬到了北门,商鞅说话算话,如数付给黄金。这时商鞅才下令变法,百姓怎能不相信呢?这个故事见于《史记·商君列传》,《资治通鉴·周纪·显王十年(前357年)》也有记载。

洪迈说取信于民的现身说法并非商鞅发明,而是吴起首创,但吴起偾表的故事,我还是在这里注意到的,可见学海无涯。惟憾洪迈没有提供故事的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