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爱好四季养花一本通(居家生活宝典)
17227800000010

第10章 春季花卉的科学培育(9)

常春蔓适合盆栽后放置在室内观赏,我国中部和南部的气候,很适合栽培此花;北方地区也可栽培,但应该在秋末后移至室内养护。平时养护,应将花盆放在半阴处,注意给予适当的阳光,夏季日光强烈时,则只给适当的散射光,避免直晒。

繁殖

可采用扦插法,在生长期中都可以进行。只需取花茎2~3节插于蛭石或沙土中,保持湿润和遮阴,在10~15天内即可生根长大,并可择时分植上盆。

珊瑚花

别名:芝麻花、红樱花。

原产地:巴西。

类型:观花植物。

花期:花期较长,自晚春至秋末都可开花。

日照:喜阳光充足的环境,但也耐半阴。

温度:喜温暖,不耐寒,冬季室温10℃以上生长良好。

土壤: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

水分:喜湿。叶质脆,经风吹、暴雨淋易破碎。

养花要诀

栽植

盆栽用土以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壤土为宜,如土质过黏则排水不良,根部容易腐烂。

施肥

生长期需肥较多,每周或隔周施肥1次,花现营时应多施磷、钾肥,可使基干坚挺、花色鲜艳。

浇水

生长期喜湿润,应充分浇水,经常保持盆土湿润,夏季高温期要经常向叶面喷水。休眠期内少浇水,只要盆土不干透即可。

温度、光照

室内培育需提供充足的光照,每天至少需要有3~4小时的直射光照。若栽培处阴湿,植株易徒长,开花稀疏,色淡且小。初春至晚秋在正常室温下均能生长良好。冬季需有一段时间的休眠,温度宜在13℃左右。

整形修剪

花谢后要及时摘除残花,对植株进行回缩修剪,以免影响观赏。

一般每两年于春季4月翻盆换土,同时需进行短截修剪,以控制植株高度,保持良好株形。如要长成灌木状,则在生长初期要多次摘心,促使其多分枝。

繁殖

珊瑚花主要采用扦插繁殖。春季或秋季,剪取未现蕾的新生枝或茎段做插穗,长5~10厘米。剪时要在紧靠枝茎节下部切取,摘去下部叶片,只留上部几片叶,插于用泥炭土和粗沙等量混合的基质中。浇水后罩上塑料薄膜保温保湿,放在半阴处,可接受70%的光照,一般2~3周可发根,待长出新叶后即可移植。

石竹

别名:草石竹、竹节花。

原产地:日本、欧洲。

类型:观花植物。

花期:4~9月。

日照:性喜光。

温度:耐寒,喜凉爽的气候。

土壤:要求通风、排水良好、富含石灰质的肥沃土壤。

水分:适合高燥环境,忌湿涝和黏土。

养花要诀

栽植

盆土以园土6份、堆肥2份、沙土2份混合配制的培养土为宜。

施肥

每隔10天左右施1次稀薄液肥。

浇水

生长发育期间保持盆土湿润状态为宜,如浇水过多易烂根。

温度、光照

石竹喜光照,宜放在向阳处养护。冬季放室内向阳处,室温保持在8~10℃,控制浇水,即可安全越冬。

病虫防治

石竹幼苗易患立枯病,种前要进行土壤消毒,并注意排水畅通、通风透光和施少量的草木灰。

整形修剪

要想让其多开花,可摘心,促其多分枝。但分枝过多,花朵变小,须及时摘除腋芽,避免消耗养分。

繁殖

石竹可采取播种、扦插和分株等方法进行繁殖。

(1)播种法:8~9月撒播或条播于露地畦内,覆土1厘米厚,发芽适温20℃。最好用当年收的种子,因种子久藏则失去发芽力。播后浇透水,10~15天可出苗。待苗长出4~5片真叶时可移栽。

(2)扦插法:花谢后,用茎基部萌发的丛生芽条,选粗壮部分剪下10厘米长作为插条,去掉下部叶片,只留上部1~2片叶,在基部临节下用刀削平,每个插条留3~4个茎节,插于装有沙壤土或蛭石的花盆里,株行距为3厘米×3厘米,插后盆上覆膜。生根后逐步通风,增加光照,适时移栽。

(3)分株法:将石竹的分蘖苗用于繁殖。分株时,不必将全株挖起,只需从根的一侧挖出幼株,分离后栽培即可。

花期调节

花后经修剪可以再开1次花。

大岩桐

别名:无

原产地:巴西。

类型:观花植物。

花期:3~6月。

日照:适合半阴环境,在照度5000~6000勒克斯的条件下即可正常生长。

温度:8~10℃即可生长,生长期要求高温;冬季块茎休眠保持4~5℃的温度即可。

土壤:栽植用土以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为宣。

水分:生长期要求空气湿度较高;夏季忌淋雨水;冬季块茎休眠,要保持干燥。

养花要诀

栽植

盆土可用腐叶土、园土、厩肥等量混合;或以3份泥炭土、1份珍珠岩、1份河沙和少量基肥混合;或以腐叶土、粗沙和蛭石混合配制而成。

二年生块茎冬季休眠,3月开始萌芽,需及时换盆。栽植块茎需露出盆土,每个块茎只需留1个嫩芽。块茎可连续栽培7~8年,每年开花两次。老块茎需要淘汰更新。

施肥

大岩桐好肥。当幼苗第二次移植后长出5~6片真叶时,10天后追施110浓度的腐熟豆饼水。定植时,应施足底肥,可将少许骨粉或1匙过磷酸钙放在盆底,再覆盖粗沙培养土。生长旺盛期,每周施稀薄肥水1次。形成花苞时,再增施磷、钾肥1~2次。

因叶面绒毛密生,施肥时不可使肥液沾污叶面和花蕾,以免引起腐烂。每次施肥后,需喷清水1次,以保持叶面清洁。

浇水

夏季高温季节,要适当少浇水,盆土不干可以不浇。秋季气温降低时,可逐渐减少浇水量,使植株逐步进入休眠。进入休眠期枝叶枯黄后,减少浇水至完全停止浇水。冬季休眠期保持干燥,如湿度过大,温度又低,块茎易腐烂。浇水需均匀,不宜过湿,否则会导致烂根烂叶。不宜直接给叶面浇水,以防出现水渍。

生长期空气湿度大,叶片生长繁茂葱绿。苗期适当遮阴,经常喷雾,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

温度、光照

大岩桐生长适温为18~20℃。冬季落叶休眠期,块茎在5℃左右的温度下,可以安全越冬。高温时注意降温和通风。蕾期温度不宜过高,否则会导致花梗细长瘦弱。开花前如能将温度降至12~15℃,则可使花期更长久,且花朵不至于太娇嫩。

大岩桐为半阴性植物。生长期光线不宜过强,否则会导致生长缓慢以及缩短开花期。从4月份起随光线增强,要逐步遮去中午前后的强光。开花期可适当延长遮阴时间,以延长开花期。进入结实期后,应缩短遮阴时间,以促进种子成熟和球茎发育。冬季幼苗期应接受充足阳光,使幼苗生长更健壮。播种移苗后应适当遮阴。

病虫防治

大岩桐易发生叶螨类虫害,使叶片发黄、脱落,严重时导致死亡。当发现叶片上有红蜘蛛时,可以喷5%尼索朗乳剂1000倍液,防治效果很好。一般每隔1周喷洒1次,连续喷2~3次。另外,市场上有很多新兴的杀螨特效药,它们低毒、长效,可按照说明正确使用。

繁殖

大岩桐以播种繁殖为主,也可采取扦插或分球繁殖。大岩桐的种子极细小,温室中周年均可进行播种,但以10~12月为宜,自播种至开花约需5~8个月时间。发芽温度以20~22℃为宜,经10~15天发芽,播后覆土宜薄或不覆土。扦播法繁殖可采取芽插,也可采取叶插,但成活率较低。通常待芽长达4厘米时即可选取新芽扦插,叶插宜在5~6月或8~9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