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爱好家庭养狗一本通(居家生活宝典)
17228300000025

第25章 狗的疾病防治(9)

【症状】病犬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体温间歇性升高,呼吸困难,四肢的皮下发生波动性的脓肿或跛行,颈部皮下和唾液腺出现结节,并有波动性的脓肿,有些病例还会形成瘘管,流出暗褐色的液体。其体表的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还出现腹水、腹膜炎和支气管肺炎,胸腔还有积液。此外,病犬还咳嗽,听诊肺部有哕音。若病菌转移到脑或脑膜,病犬还会出现与犬瘟热相似的神经症状。该病菌可随血液转移到其他器官组织,并相应出现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

【病理变化】

根据病犬的尸检,可见皮下脓肿,唾液腺结节,脓肿及肝、脾肿大和胸腔积液。

【诊断】根据本病的临床症状、流行特点及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但确诊本病,还必须经实验室进行诊断,其中包括采取脓液、痰液,病变部位的活检材料涂片,革兰氏染色,经镜检后方可作出确诊。

【防治措施】

(1)治疗:治疗较困难,目前大多采用广谱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

①四环素,按每千克体重10毫克,静脉注射,每天2次,或用土霉素,按每千克体重25毫克,每天2~3次。链霉素,按每千克体重25毫克,一次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5天。

②复方磺胺嘧啶钠,按每千克体重30毫克,一次皮下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磺胺五甲氧嘧啶,按每千克体重10毫克,口服,每天2次。

③对脓肿的部位给予切开排脓,做外科局部处理。

(2)预防:平时加强饲养管理,尽量避免犬受到外伤,如有外伤,应立即予以彻底消毒,进行隔离治疗。

25.放线菌病

该病是由放线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临床上为皮下结缔组织增生和有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的病灶。

【病原】本病病原是放线菌属、厌氧性革兰氏阳性而不耐酸的多形杆菌或分枝的菌丝。该菌抵抗力强,在干燥环境中可存活6年,日光照射对它无作用。经75℃~80℃加热5分钟和在0.1%升汞溶液中5分钟才可将其杀死。

【流行特点】

本菌主要存在于污染的土壤、水和禾本科植物的刺上。其传染途径是草刺或其他尖锐物刺伤口腔、碰伤皮肤,或将草刺吸入胸腔而感染此病,常发于老年犬。

【症状】因病原菌进入不同部位的伤口,其表现的症状也不同。当病犬的皮下结缔组织受到侵害时,即可形成慢性化脓性肉芽肿和瘘管,流出灰黄或棕红色的分泌物,并有恶臭味。当病犬的肺部、胸膜受到侵害时,就有肺炎和胸膜炎的症状。体温升高,体重减轻,咳嗽,呼吸困难,腔液增多,叩、压胸部时有疼痛感。胸透可见胸水和不同程度的阴影。当病犬的腹腔受到侵害时,可引起腹水、腹膜炎、肠系膜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和肝肿大,此外,还出现体温升高、明显消瘦等症状。当病犬的骨髓受到侵害时,它就会出现骨增生、骨膜炎和髓膜脊髓炎症状。因骨质的增生压迫了骨髓,易致使病犬后躯运动障碍,重者可后躯瘫痪。炎症还可随脊髓上行感染,最后导致脑脊髓炎和脑膜炎,出现全身性的神经症状。

【病理变化】

根据病犬的尸检,可见肉芽肿处有硫磺颗粒,这些颗粒由蛋白与细菌凝块形成,颗粒则被嗜中性细胞包围,其外层还包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新生血管和纤维细胞。

【诊断】根据本病的临床症状、流行特点和病理变化,很难作出确诊,与诺卡氏菌的鉴别也较困难。所以必须经实验室进行诊断,即取脓液中的硫磺色颗粒放置于玻片上镜检,就可见有放射状排列,周围具有菌鞘的放射菌丝,此时方可作出确诊。

【防治措施】

治疗本病可用的药物有:青霉素,按每千克体重10万单位;链霉素,按每千克体重25毫克混合,一次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5~7天。对局部的大硬结、脓肿破溃部位,可进行外科手术处理,此后再用青霉素水冲洗,每天冲数次,每次冲洗后再涂上5%碘酊。此外,还可内服碘化钾0.2~1克,一次灌服,连用7~10天,停药7天,再用7~10天。

26.皮肤真菌病

该病是真菌寄生在犬的被毛与表皮、趾爪角质蛋白组织中引起的各种皮肤病,属人、兽共患病,可互相传染。其特征是犬的皮肤上出现圆形、椭圆形的脱毛斑,出现小的结节,并有渗出液、鳞屑和结痂等症状。

【病原】本病病原是真菌的小孢子菌属和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包括犬小孢子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毛癣菌属则为须毛癣菌。皮肤真菌对外界抵抗力强,对干燥、日光的抵抗力也很强,可存活数月,有的甚至可存活5年之久。石膏样小孢子、须毛癣菌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还能进行繁殖。

【流行特点】

健康犬与病犬接触,或接触被病犬污染过的刷子、梳子、剪刀和垫料等均可感染此病。此外,土壤对石膏样小孢子菌的传播也起一定作用。本病的危害程度,常取决于个体体质的好坏,所以幼犬和体质差的犬,其患病的症状就明显,而且也较严重。

【症状】病犬常以面部、耳、四肢和趾爪等部位发病,再向身体其他部位逐渐扩大感染。病犬的典型病变为脱毛,脱毛部位呈圆形或椭圆形,并迅速向四周弥漫、扩展,有的病犬被毛断裂,甚至脱净。当它全身多处脱毛时,就互相融合成片,此时皮肤表面伴有鳞屑,或呈现红斑状隆起,或形成明显的痂皮,或在痂皮下再次感染化脓,有的皮肤上还可形成小脓疱,并有分泌物。当病犬在恢复期时,大多能长出新毛,病程在2~4周,如不及时治疗,转为慢性后,其持续时间可达数月之久。

【诊断】根据本病较为典型的临床症状、流行特点,即可予以确诊。但轻症病例,因其症状不明显,必须经实验室进行诊断。

①伍氏灯检查。

②病原菌检验:用低倍镜或高倍镜观察。小孢子菌呈棱状、壁厚、带刺和多分隔的大分生孢子。石膏样小孢子菌的感染,则可看到多呈椭圆形、壁薄、带刺和含有6个分隔的大分生孢子。须毛癣的感染,则可看到毛干外呈链状的分生孢子。

③真菌培养。

④动物接种等检查后方可作出确诊。

【防治措施】

(1)治疗:

①发现病犬就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以防传播。

②外用药物治疗:剪去患部被毛,用克霉唑软膏、咪康唑软膏和癣净等软膏对局部进行涂抹,直至痊愈。另外,可用钱癣溶液(其配方:水杨酸50克,苯甲酸50克,薄荷脑30克,麝香草酚30克,甘油195毫升,2%碘酊195毫升,95%乙醇加至1000毫升)用于各种浅部的丝状霉菌感染。也可用氧化锌洗剂(其配方:氧化锌100克,淀粉100克,甘油100毫升,液化苯酚10毫升,蒸馏水加至1000毫升)用于亚急性、顽固性皮炎和皮肤瘙痒等症。

③服药疗法:灰黄霉素,每天按每千克体重30~40毫克,分2~3次内服,连服3~5周。或用酮康唑,每天按每千克体重10毫克,分3次内服,连服2~8周。

④在治疗的同时,还应注意犬舍、用具等的严格消毒。可用2%~3%氢氧化钠溶液,或用5%~10%漂白粉溶液,或用1%过氧乙酸,或用0.5%洗必泰溶液等进行杀菌消毒,其效果很好。

(2)预防:平时加强饲养管理,多提供内含氨基酸和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的饲料,以增强犬的抗病能力。搞好犬的皮肤的清洁卫生工作,应经常检查其被毛有无癣斑和鳞屑。对犬加强管理,避免与病犬接触。

27.组织胞浆菌病

该病是由荚膜组织胞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

【病原】本病病原是荚膜组织胞浆菌。该菌为双相性真菌,寄生在活的机体网状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的胞浆内,它以芽生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流行特点】

本菌长期存活在有机质土壤中。本病的传染途径是犬吸入混有该菌的尘埃或食入已被污染的食物而感染,其他家畜和野生动物也易感染此病。

【症状】病犬厌食或废绝,逐渐消瘦,腹泻,呕吐,并呈现皮炎,还出现不易治愈的顽固性咳嗽(无痰液排出),触诊时腹壁可发现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有些病例呈急性型症状,体温可升高至40℃以上,淋巴结肿大,在2~5周之后就死亡。少数病例的病程可达3个月至2年左右,也有呈隐性感染,可自然痊愈。

【病理变化】

根据病犬的尸检,可见其颊黏膜溃疡,扁桃体肿大,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诊断】根据本病的临床症状、流行特点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要确诊还必须经实验室进行诊断,即采取病犬的痰液、血液、肝和脾组织涂片染色镜检,或以荚膜组织胞浆菌素做皮内试验,也可进行胸部的X线透射或血清补体结合试验、琼脂扩散试验等作出最终确诊。

【防治措施】

(1)治疗:治疗可用两性霉素B,以5%葡萄糖溶液稀释配成0.1%后,按每千克体重0.3~0.5毫克,缓慢静脉注射,每隔2天注射1次,疗效很好。另外,可用克霉唑(抗真菌1号),剂量为0.75~1.5克,分2次内服,也有良好的疗效。

(2)预防: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增加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不可长期使用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药物。

28.球孢子菌病

该病是由犬吸入含有粗球孢子菌的空气后引起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咳嗽、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和慢性腹泻为特征。

【病原】本病病原是粗球孢子菌。该菌存在于海拔很低的土壤或沙漠中,在自然界形成丝状分隔菌丝体,产生链状关节孢子。

【流行特点】

本病的传染途径是犬吸入了混有该菌的尘埃而引起感染。

【症状】病犬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体温升高,还有咳嗽、呕吐、慢性腹泻和消瘦症状。此外,肺脏、支气管和纵隔淋巴结发生肉芽肿,进而弥散至胸膜、肝脏和肾脏,进而又导致胸膜炎、肝炎和肾炎。当侵害关节时,病犬即会跛行或产生肌肉萎缩的症状。病程较长,一般需经2~5个月。有的病例会转归良好。

【病理变化】

根据病犬的尸检,可见肺脏有肉芽肿,消瘦,在胸膜、肝脏和肾脏有明显炎症,关节跛行并有肌肉萎缩症状。

【诊断】除根据本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外,还必须经实验室进行诊断,即进行病料涂片镜检,或以球孢子菌素做皮内试验,或进行胸部X线透射,或进行血清补体结合试验、琼脂扩散试验等方可作出最终确诊。

【防治措施】

治疗和预防可参照组织胞浆菌病的措施和方法。

29.芽生菌病

该病是由犬吸入含有皮肤芽生菌的空气进入肺脏,或犬的皮肤感染了该病菌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该病在临床上是以咳嗽、呼吸困难和皮肤糜烂,其糜烂边缘呈蛇形为主要特征。

【病原】本病病原是皮肤芽生菌,是双相型菌。本菌在组织内为酵母型、有厚壁,以出芽方式进行增殖。在28℃培养基上呈现菌丝型。

【流行特点】

本菌是土壤木材中的腐生菌。本病的传染途径是犬吸入了芽生菌的分生孢子,或是芽生菌直接接触了犬的皮肤,使其感染。

【症状】本病可分为全身型和皮肤型两种。

(1)全身型病犬的主要表现是精神沉郁,发热,厌食,咳嗽及有明显的消瘦症状,肺脏各叶均有结节和脓肿,有的还会引起胸膜炎。

(2)皮肤型病犬的表现是使皮肤产生单发性或多发性的小结节,继而成为皮肤肉芽脓肿。当脓肿破溃,进而就呈现出明显的糜烂面,边缘呈现蛇形状,其色泽为暗红或紫红,还稍凸起1~3微米。此外,在溃烂面的基底还有数个小脓肿,最后在溃烂面的中心发生液化、坏死和溃疡。

【病理变化】

根据病犬的尸检,全身型病犬的剖检可见肺脏各叶有结节和脓肿,肺脏呈现出灰白或淡红色的斑纹状,还有局灶性或弥漫性的硬变。肉芽肿结节的中心有坏死,不钙化。可见支气管、纵隔淋巴结肿大,化脓。有的还有胸膜炎。

皮肤型病犬的剖检,可见单发性或多发性的皮肤肉芽肿,脓肿破溃,呈现出明显的糜烂面,边缘呈蛇形,暗红或紫红色,并稍有凸起。

【诊断】本病诊断,可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此外,还必须经实验室进行诊断,即进行胸部X线透视,可见肺部未钙化的结节和硬变,还可见纵膈淋巴结肿大,此外,还可采取脓汁、痰液,加入10%的氢氧化钾溶液放置10分钟,待透明后,经镜检即可见芽生菌呈单个或出芽的球形细胞,而且细胞壁厚、有折光性(双层轮廓)时,方可作出确诊。

【防治措施】

(1)治疗:患病早期可用两性霉素B,按每千克体重0.3~0.5毫克,一次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用5~7天。对皮肤结节,则可用0.1%的高锰酸钾进行冲洗,创面再涂上1克两性霉素B,或对皮肤结节施行手术摘除。

(2)预防:加强饲养管理,对损伤的皮肤及时予以彻底消毒,以防感染。并定期对犬舍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

30.隐球菌病

该病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亚急Ⅰ性或慢性的传染病。

【病原】本病病原是新型隐球菌,为酵母真菌。菌体呈圆形,单个出芽,壁厚,直径为5~20毫米。

【流行特点】

本菌存在于泥土中,可从土壤、鸟粪、水果和乳汁中分离出该菌。本病的传染途径是经呼吸道吸入空气中孢子,或经皮肤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