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肾的保健细节和养生(现代健康丛书)
17228700000018

第18章 肾脏病人的家庭护理(2)

11.烟酒

肾脏病患者应做到不饮酒、不吸烟。因为烟酒易于化燥伤阴,耗损正气,影响疾病的康复。

12.旅游

尽量少做长途旅行,以免过劳。

13.预防感染

细菌和其他病原微生物可以直接由尿道逆行上升,进入肾脏,使肾脏感染发病。为了防止细菌逆行使尿道感染,要保持会阴部及尿道口的清洁卫生。另外,微生物通过血液循环和淋巴液循环的途径也可以感染肾脏。因此,当身体其他部位有感染性病灶存在时,例如扁桃体炎、龋齿、疖肿、结核等,都应及时治疗处理。

14.预防感冒和流感

感冒和流感是最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前者由感冒病毒引起,后者由流感病毒引起,对一个正常人来说,如果感冒和流感不发生其他并发症,经过适当的对症处理,很快就会痊愈,对健康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对一个肾炎患者来讲,感冒和流感对肾脏却是非常不利的。虽然病毒本身可以直接侵犯肾组织,引起病毒性肾炎,但最重要的却不是病毒本身对肾脏的损伤,而是由于病人患感冒、流感后,降低了身体的抵抗力,致使上呼吸道的其他细菌乘虚而入,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也就是既有病毒又有细菌的混合感染。细菌感染进一步削弱了病人的抵抗力,通过抗原——抗体反应(细菌和病毒都可以作为抗原)而引起免疫复合物性肾炎,使病情加重,患者原有的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等症状进一步加剧,以致病情难以控制;对肾功能不全患者,甚至有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和心衰。因此肾炎患者预防感冒和流感,对肾小球疾病的发病、发展和预后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肾炎患者预防感冒和流感也和正常人一样,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①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避免发病诱因,住室应注意通风。②积极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③平时要注意衣着,气候变化时,注意随时增减衣被,防止受寒感冒。④应尽量避免接触感冒或流感病人。在流感或感冒流行期,应注意隔离,避免到公共场所去,如一定要去,患者要戴口罩,以防止交叉感染。⑤室内可用食醋熏蒸,进行空气消毒,杀灭病毒。每立方米空间用食醋5~10毫升,加水1~2倍稀释后加热,紧闭门窗,每次熏蒸2小时,隔日熏蒸1次。有条件者可用紫外线照射消毒。⑥感冒或流感流行期间应服药预防,,如板蓝根冲剂、抗病毒冲剂、感冒冲剂等,每次1包,每日3次,或大青叶、板蓝根、贯众各20克,水煎代茶饮。⑦10%大蒜液滴鼻,每次1滴,每天2~3次;也可用色甘酸钠滴鼻。⑧用WS——周林频谱治疗仪照射两足底涌泉穴及两侧腰部肾俞穴,可增强机体抵抗力。

沐浴保健

沐浴不但可清洁身体,还可促进全身细胞的新陈代谢,肾脏病患者每天可以入浴1次~2次。

1.矿泉浴

有条件者可进行矿泉水浴,以选单纯泉、碳酸泉、重碳酸钠泉、硫酸盐泉、食盐泉等地热泉水为好。

2.砂浴

砂浴疗法是以河砂、海砂、田野砂作为介体,通过太阳光照晒,或人工加热,使砂保持一定温度,敷于患处,或全身埋入砂中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砂浴疗法始载见唐代《千金要方》中记载,以砂敷面,“上下有砂,但出鼻、口、耳,砂冷湿即易”。陈藏器的《本草拾遗》中亦记载有:“六月河中诸热砂,主风温顽痹不仁,筋骨挛缩,风掣瘫痪,血脉断绝。取干砂日暴令极热,伏坐其中,冷则更易之。”陈氏将砂浴疗法的适应症扩大至类风湿性关节炎之类疾病。《本草纲目》中载录用砂浴疗法治疗关节疼痛等疾病。我国黄河下游满滩金色河土,当地居民经常赤脚在河滩上行走,因此很少患脚癣。说明砂浴疗法已愈来愈显出它的天然价值。砂浴疗法主要是利用热砂的温热作用和机械压迫作用来治疗疾病。由于热砂的温热作用,砂浴后局部气血运行加快,经络通畅,祛邪外出,因此对寒性湿性疾病尤宜,另外,热砂加强局部甚至全身汗腺分泌,常可见到局部大量出汗,这些热作用又有利于血肿的吸收,加速水肿的消散,促使新陈代谢加快,故有消炎的作用。热砂压在局部或全身,产生柔和的机械压迫作用,防止淋巴液和血液渗出,促进了渗出液的吸收。

(1)准备:

砂的选择以河砂、海砂、田野砂为好,颗粒大小宜以细为佳,并先晒干备用。砂土的加温以人体耐受为度,一般加热至46℃左右,初次砂浴者温度不宜过高,以后可慢慢升高。在家里砂浴时,也可采用铁锅加热。(2)砂浴:

肾脏病可采用腰部砂浴法,在床单上均匀铺上10厘米厚的热砂,然后将腰或腹贴卧其上,再加床单裹好以保温,每次30分钟,每日1次,砂浴后用温水冲洗,16次为一疗程,患者如见下肢浮肿,用四肢砂浴疗法,将患肢埋入热砂中,并加盖热砂和床单以保温,治疗后用温水冲洗,每日1次,每次1小时,80次为一疗程。病情控制后可采用60℃左右砂袋热敷双侧肾区,每日1次,每次20分钟,15次为一疗程。

(3)药浴

药浴疗法是在祖国传统医学理论指导下,选用天然草药加工制成浴液,熏蒸洗浴人体外表,以达到养生治病的目的。药浴疗法的作用机理包括了刺激作用和药效作用两个方面:一是指洗浴时浴水对体表和穴位的温热刺激或冷刺激、化学刺激和机械物理刺激等。水的温度的刺激、静水压力等物理作用,以及水中(水蒸气中)含有微量的无机盐的化学刺激作用,可以通过经络、腧穴将刺激信息传人内脏或至病所,发挥调节或治疗作用,从而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二是人们在药浴后,浴液中的天然药物可以通过透皮吸收,使局部或全身的血药浓度提高,从而产生治疗作用。药浴可以便药物透过皮肤、穴位等,而直接进入经络血脉,分布全身,再发挥其药理作用。药浴方是根据不同的病症来选择相应的药物配方,因而可以产生不同的治疗作用。

方法1

取黄芪、防风、川断、桂枝、苍术、白术各60克,浮萍100克,忍冬藤、冬瓜皮各120克,泽泻45克,水煎,加入盛温水的浴池或浴盆内,沐浴30~40分钟,药浴完毕用温清水冲洗,干毛巾擦干,穿衣后稍休息。每日或隔日1次。适用于各型肾脏病患者。

方法2

取麻黄、羌活、苍术、柴胡、荆芥、防风、紫苏梗、柳枝、葱白各10~15克,煎汤热浴,令汗出。沐浴法同上。适用于肾脏病有水肿者。

按摩保健

在我国,按摩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古时称之为“按跷”“推拿”。按摩是从经络、穴位人手,由医生为病人按摩,也可在家人之间互相按摩或自行按摩。按摩简便易行、安全可靠、行之有效,是一种通过用不同手法刺激身体的局部,而达到舒筋活血,松弛肌肉,调节人体新陈代谢作用的保健养生方法。

按摩的作用

按摩是在中医经络脑穴学说等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在人体体表一定的部位施以各种手法,或配合某些特定的肢体活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疏通经络气血,调整脏腑功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等综合效应,又有不干扰或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方便实用,简单易行,不受设备等外界条件限制等特点。疾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人体脏器的功能发生紊乱,而人体又失去了平衡和调节的能力。按摩是通过各种被动性的手法刺激,引起局部和全身反应,从而调整机体功能,消除致病因素,以达到祛病养生的目的。按摩具有平衡和调节的作用。按摩可扶正祛邪、增强体质。按摩时局部皮肤往往发红,测量皮肤温度则明显增高,这是血管扩张、局部充血和血液循环改善的结果。按摩作为一种无创伤、非介人性的自然疗法,在药源性疾病日益增多、药物毒副反应难以克服的今天,其所具备的各方面优势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按摩疗法包括患者自我按摩和他人被动按摩,后者又可分为家庭按摩与医生按摩。按摩用于肾脏病之水肿、腰痛等症的治疗及整体康复具有悠久历史,其疗效平稳、安全易行,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辅助措施。

常用的按摩手法

我国的按摩手法十分丰富,比较常用的有:

1.推法:

是用手指或手掌在一个部位或一个穴位上向前推动。用大拇指平面推的称平推,用大拇指侧面推的称侧推。还有用指尖或掌或掌根部推的,推法作用力较深。指推作用范围较小而掌推作用范围较大。

2.滚法:

是用手背部着力滚动,一滚一回。可单手操作,也可两手操作。作用力较深,作用范围较广。常用在肩、背、腰、大腿等处。另外,可用木料做成滚轴,自我进行滚动按摩。

3.揉法:

是用指面或掌在某些部位做揉动。揉动时手指或掌要紧贴按摩处的皮肤,与皮肤间无移动,而皮下组织被揉动。所以揉法作用可深达皮下或肌肉等软组织。

4.摩法:

是用指或掌在皮肤上摩动,摩法不紧贴皮肤,仅在皮肤上摩动,所以作用力很表浅。摩动一般做顺时针方向转动,可单手或双手操作。

5.擦法:

是用手在身体某部或经络上作急速的擦动。要擦到皮肤发红为度。

6.按法:

是用指或掌在身体某部或穴位上用力向下按压。可用一手按或两手加在一起按,按法作用较深。

7.拿法:

是用两指或数指拿住肌肉和软组织,并稍用力提拿。常用于肌肉较多处或穴位上。又有从拿法衍化的一些方法,如弹筋法,是拿住某条肌肉或肌腱,向一侧拉开,然后使在两指间滑脱,如弹牛皮筋样,使产生强烈的酸胀反应。

又如扯法,用拇食二指拿住一块皮肤和皮下组织,轻轻提起,并拉向一侧,然后在两指间滑脱,也造成较强的刺激,扯到皮肤发红为度。

8.掐法:

是用拇指、中指或食指在穴位上作深入的下掐,使有强烈的酸胀反应。这是用指头代替针灸的针,所以又叫指针法。另有一种掐法是用一手或两手的拇指端作一排排轻巧而密集的排压,称指切法,对受损伤肿胀的软组织,能起消肿止痛的作用。

9.拨法:

是用拇指端嵌入某软组织或肌腱的隙缝中,然后作横向的拨动,有轻度酸胀反应,起松解组织粘连的作用。

10.捏法:

是用手指相对用力捏挤软组织。捏法深达肌肉,一般沿一群肌肉行走方向,边捏边向前推进。有的捏法只捏挤皮肤和皮下组织。

11.振法:

用手指或掌按紧一个部位或穴位,然后将施术手的肌肉都紧张起来,发生振动。手掌振用来放松肌肉紧张程度,指振(在穴位上)用来增强刺激。做振法时施术者比较累,可采用电振器来代替。

12.捶拍法:

是用空心拳或掌侧捶击,用指面或指背拍打。捶法较重,作用较深,拍法较轻,作用较表浅。捶拍都要用轻巧灵活的腕力,有节律地一手捶拍或两手交替捶拍。

另外,还有一些摇、抖、牵伸等被动手法。各种手法都要根据病种、部位、程度等实际情况和需要灵活运用。

肾脏病患者如何进行按摩

按摩疗法,也是肾炎病的一种辅助治疗措施。以按摩部位来分,可分为头面颈部按摩、胸腹部按摩、腰背部按摩、肢体按摩、足部按摩等,长期坚持,也有一定作用。

当然,肾脏病患者进行按摩治疗,仅是一种辅助措施,对此患者应有所认识,应该全面理解肾脏病的综合治疗。适用于肾脏病患者的常用保健按摩方法较多,患者可根据病情选择运用,对所用穴位不明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准穴位,方可进行。

1.腰部自我按摩

(1)推法:用两手掌根部紧按腰部,用力上下推动,动作要快速有劲,直至发热为止,每日早晚各进行1次。具有补肾通络、行气活血的功效。

(2)摩法:

用两手掌擦热,按摩两侧腰部,每侧50次,每日早晚各作1次。有补肾壮腰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