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心脏病食疗与养生(居家生活宝典)
17228900000017

第17章 心血管病的科学防治(8)

(2)具有窦性心律的单纯二尖瓣狭窄风湿性心脏病:单纯二尖瓣狭窄发生肺淤血、肺水肿,系由于左心房压力升高,使肺静脉压升高所致,此时左心室功能尚属正常,因此用洋地黄不能缓解症状。

(3)心包缩窄:系机械性异常造成心脏舒张受限,静脉回流受阻,结果使心室充盈不良,引起心搏出量减少,而非心肌收缩力降低所致,故应用洋地黄制剂并无益处。

(4)急性心肌梗死:洋地黄对坏死的心肌无作用,仅增加正常心肌的收缩力,因而增加了心肌收缩的不协调性及心肌耗氧量,故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心力衰竭早期,不宜用洋地黄。

(5)高动力循环性心力衰竭:多由甲亢、严重贫血、维生素B1缺乏及动静脉瘘等所致,其原发病导致心肌能量储备减少,或能量合成障碍,洋地黄对控制这类心力衰竭疗效差。

选择洋地黄制剂治疗心力衰竭时,其剂量如何掌握

(1)快速作用制剂:适用于急性或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时。

毒毛花苷K025~05毫克静脉推注,5分钟起效,05~1小时达高峰。

毛花苷C(西地兰)静脉注射,每次02~04毫克,24小时总量10~16毫克,5~10分钟起效,05~2小时达高峰。

(2)中速作用制剂:适用于中度心力衰竭或维持治疗。最常用的制剂是地高辛,传统的给药方法有两种:①负荷量加维持量法。025毫克,每日3次,共2~3日,以后改成维持量每日025~05毫克。②维持量法。每日025~05毫克,约经5个半衰期(5~7日)后,可达稳定治疗血药浓度。

值得注意的是,洋地黄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时,其用量应注意个体化,并随病情变化及时调整。以往过分强调足量使用强心苷,认为强心苷用量的个体差异很大,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非常接近,剂量不足影响疗效,过量易致中毒。而目前倾向于小剂量使用洋地黄,因为使用洋地黄的主要目的并非取其正性肌力作用,而是发挥神经内分泌调节等作用,这在小剂量时已有显著作用。目前多采用自开始即用固定的维持量给药方法,即维持量疗法,使用地高辛治疗的起始剂量和维持剂量为每日0125~025毫克。对于70岁以上或肾功能受损者或瘦小的患者,地高辛宜用小剂量0125毫克,每日1次或隔日1次。在治疗心力衰竭时很少使用大剂量地高辛(每日0375~05毫克),开始治疗时,也不需要给予负荷量。

影响洋地黄血药浓度的常用药物有哪些

(1)某些抗心律失常药:如奎尼丁、维拉帕米、胺碘酮、普罗帕酮等,可使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升高30%~100%,应用时宜将地高辛减量或短期停用,同时监测地高辛浓度。

(2)治疗胃病的药:如阿托品、溴丙胺太林、多潘立酮(吗丁啉)等。

(3)抗生素:如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等药物,可减少地高辛溶解,使血药浓度升高。

(4)降压药物:如利舍平、β受体阻滞剂、地尔硫卓,均能提高地高辛的血药浓度。

(5)其他:如消炎镇痛药布洛芬、吲哚美辛和潴钾类利尿剂等,也可提高地高辛的血药浓度。

另外,地高辛不宜与麻黄碱同用,因为麻黄碱有兴奋心脏的作用,并增加地高辛的毒性作用及导致心律失常。

洋地黄应用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要正确选用药物:虽然各种洋地黄类药物作用性质基本相似,但它们的作用强度、快慢和维持作用的时间却有很大差异。例如,地高辛是一种中速强心药,口服后作用时间迅速,但进入人体后的排泄也较快,蓄积量较小,作用维持时间较短,一般比较安全。适用于急性心力衰竭已经得到控制,但还需要口服维持量的患者。毛花苷C是一种快速强心药,用药后强心作用的开始时间快,在体内代谢也快。这种药物常采用静脉注射。危重的急症患者在短时间内可以反复多次应用。

(2)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用药前要了解既往强心苷用药史及伴随症状,近2周内强心苷的使用情况,针对基础心脏病的类型、严重程度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应用强心苷,即用量个体化。

(3)要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和时间:必须严格按照医嘱服用,不能随意增减服用剂量,也不能将一天中应分几次服用的药量合并1次用,亦不可遗忘漏服,一定要按照规定时间服用。此外,在服用强心苷的同时,还要注意同服氯化钾,这种药物虽然与心力衰竭没有直接关系,但它对防止洋地黄类药物中毒,却有一定的作用。

(4)要警惕洋地黄类药物中毒:由于洋地黄类药物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所以强心苷使用稍有不慎,或同时用排钾利尿药时,便很容易出现中毒反应。

洋地黄中毒有哪些临床表现

洋地黄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常用药物,但这类药物的治疗量和中毒量很接近,即治疗量约为中毒量的60%,因此应用时应予以重视。洋地黄类药物中毒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脏反应:主要表现包括心肌收缩力改变和心律失常,二者可同时出现。心肌收缩力改变,表现为在应用洋地黄的过程中,原有心力衰竭一度好转,而又突然或缓慢加重,并进而发展为难治性心力衰竭,这是洋地黄中毒一种较难以诊断的表现,临床上并非少见。各种心律失常不仅可能是洋地黄中毒的最早表现,也可能是唯一表现。常见的有室性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等。

(2)消化系统反应:如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其中厌食是洋地黄中毒的最早表现。心力衰竭好转时或增加洋地黄剂量的过程中,出现胃肠道症状,排除其他原因后,应考虑为洋地黄中毒。对于鉴别困难者,可停药观察,症状减轻或消失有利于中毒的诊断。

(3)神经系统症状:常见的有头痛、头晕、眩晕、失眠、谵妄等。亦可表现为烦躁、易怒及精神错乱。此类症状一般出现在胃肠道症状及心律失常之后。

(4)视觉改变:可出现视力模糊、黄视、绿视、复视等。

应用洋地黄类药物的患者出现上述症状之一时,应尽快请医生诊治。

如何治疗洋地黄中毒

(1)停止给药:洋地黄中毒一旦发生,甚至仅怀疑有中毒时,应立即停用洋地黄,同时暂停利尿剂。应仔细寻找并去除中毒的诱因。停用地高辛24小时,一般中毒症状即可消失。

(2)安装心脏起搏器:若有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需行临时心脏起搏。

(3)纠正低血钾:补充氯化钾,对洋地黄中毒所致的各种快速型心律失常有效。具体用药途径及用量视病情而定。若单纯补钾无效时,应立即补镁。

(4)治疗心律失常:快速型心律失常可用苯妥英钠、利多卡因、普萘洛尔治疗。对于洋地黄引起的房性、交界性或室性心动过速者,首选静脉注射苯妥英钠50~100毫克。该药不仅能有效地抑制洋地黄所致的房性、室性异位节律点,而且也能恢复房室传导。利多卡因对洋地黄引起的室性异位搏动也有效,但对中毒引起的交界区性心动过速疗效差。

(5)减少肠道吸收:活性炭能有效地从胃肠道中吸收洋地黄,加速药物从体内弥散至胃肠道,故常用于洋地黄中毒的治疗。消胆胺也被推荐用于洋地黄中毒的治疗,该药在胃肠道与洋地黄结合,减少其吸收。

(6)电击复律:洋地黄中毒时,心室自律性高,心肌对直流电击复律敏感性显著增加,因此电击后可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故一般不采用电击复律治疗。但若发生室颤而药物治疗难以奏效时,可应用低能量的电击复律。

如何预防洋地黄中毒

预防洋地黄中毒,首先应严格掌握洋地黄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洋地黄的用法、用量坚持个体化的原则,有条件者可监测血药浓度,及时调整剂量或暂时停药。下列措施有助于预防洋地黄中毒。

(1)根据临床表现,给予最小维持量。

(2)每天给药前仔细观察有否洋地黄中毒的早期表现。用药期间密切观察心电图、心率及心律的变化,根据病情变化和用药反应调整剂量。

(3)除静脉给药指征明确外,应选用口服制剂而不用静脉制剂。

(4)除紧急情况外,应避免短时间内多次或大剂量使用洋地黄制剂或快速大量利尿剂。

(5)联合应用奎尼丁、胺碘酮、钙剂、利舍平等药物时,可使血药浓度和敏感性增高,应复查血药浓度,及时调整剂量。

(6)及时发现和纠正中毒的易患因素。肾功能不全、老年人、新生儿至出生3个月的婴幼儿、低钾血症、低镁血症、酸中毒及某些心脏病,如急性心肌梗死、晚期重症心力衰竭及肺心病等患者,对洋地黄的耐受性较低,是洋地黄中毒的易患人群,在应用洋地黄时应注意中毒反应的发生。

洋地黄的停药指征有哪些

洋地黄维持量的应用期限应根据病情而定,一般的停药指征是:

(1)洋地黄过量或中毒。应用洋地黄治疗心力衰竭的过程中,出现了洋地黄过量或中毒现象,如恶心、呕吐、厌食、烦躁、易激动、昏睡、精神错乱、黄视、绿视、少尿、室性早搏、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则应立即停药。

(2)各种感染、手术、分娩、过量输液等引起的心力衰竭,诱因去除后心力衰竭被控制,停药后不再复发者。

(3)导致心力衰竭的病因解除后,如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行瓣膜置换术后,心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

(4)心力衰竭已经被控制,病情稳定2周后可停药观察,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

(5)病情难以消除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视病情需要和时期,应用维持量的洋地黄。

此外有研究发现,心力衰竭患者停用地高辛后,心功能恶化,临床症状加重,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因此,专家建议,心力衰竭患者应坚持洋地黄治疗,慎重停药。

急性心肌梗死能否应用洋地黄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组织缺血坏死、心肌收缩力及心排出量均降低,从而发生心力衰竭。洋地黄是治疗各种心功能不全的常用药物。那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不能使用洋地黄呢?

洋地黄治疗心力衰竭,是通过增加心肌的收缩力来实现的。该药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改善泵血功能,提高心排出量。但心肌收缩力增强的后果,必然导致心肌耗氧量的增加,这将使心肌梗死的患者心肌氧的供需不平衡而更趋恶化。因此,该药有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面积扩大的危险。此外,洋地黄抑制钾钠离子泵,加重细胞内外钾离子比例的失调,更易促发心律失常。所以,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使用洋地黄时应慎之又慎。

根据文献报道和作者多年临床体会,以下几点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洋地黄的参考:

(1)急性心肌梗死发病6小时内禁用洋地黄类药物。

(2)发病24小时内尽量避免应用洋地黄,可使用其他药物代替,如选用血管扩张剂、利尿剂治疗心力衰竭;用钙离子拮抗剂或普罗帕酮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

(3)发病24小时后,出现下列情况时可慎用洋地黄:①左心功能不全伴窦性心动过速、心脏扩大、应用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者。②急性心肌梗死伴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用维拉帕米、普罗帕酮等治疗无效者。

心肌缺血时,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24小时以内,对洋地黄的敏感性降低,中毒阈值升高,容易发生洋地黄中毒。因此,临床上应选择起效快,半衰期短的制剂,小剂量静脉注射,并用常用量的1/3~1/2,如用毒毛花苷K0125~025毫克或毛花苷C02~04毫克,加入25%~50%葡萄糖20毫升中缓慢静脉注射。

常用的强心药有哪些

目前,常用的强心药有三大类。

(1)洋地黄类:最常用,主要应用于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也用于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口服制剂常用药物有地高辛,静脉给药为毒毛花苷K及毛花苷C。

(2)拟交感胺类制剂:包括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吡丁醇、舒喘灵和间羟舒喘宁。此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兴奋β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增强,还有扩张血管和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常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的治疗。

(3)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包括氨力农、米力农、氨茶碱。此类药物除强心外,也有扩张血管作用,常用于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特点是短期治疗效果显著,长期治疗不良反应多。

常用的非强心苷类正性肌力药有哪些

非强心苷类正性肌力药包括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拟交感胺类及其他正性肌力药等。

(1)磷酸二酯酶抑制剂:①氨力农。是非强心苷、非儿茶酚胺类强心剂。它对心脏具有正性肌力作用,能增加心肌收缩力,使心肌耗氧量减少,增加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的排血量,使心脏每次搏动射血量提高,改善心功能。②米力农。是氨力农的衍生物,其效能比氨力农高20~30倍。有明显的强心作用和扩张血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