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心脏病食疗与养生(居家生活宝典)
17228900000002

第2章 科学呵护你的心脏(1)

一、心理养护

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哪些表现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还应是身体上、精神上能够适应社会变革的全面完好状态。有健康的身体不一定就有健康的心理,而有了心理上的健康就肯定有益于身体健康。健康与疾病不单是一个生物学过程,而且还有其深刻的社会、心理内容。临床上许多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不是细菌、病毒和各种理化因素所致,而是源于有害的心理、社会因素。因此,要求那些渴望健康的人,必须在重视身体健康的同时,还要重视心理健康。健康的心理状态主要有以下表现:

(1)乐于工作,乐于劳动:工作和劳动可体现人生价值,并能使人从中获得满足感。劳动可促进人体各器官和心理能力的发展。通过工作和劳动,使人摆脱过分关注自己而产生的“自我中心”,如把正常现象看做反常等自寻烦恼的病态心理。通过工作和劳动消除不必要的忧虑状态,使生活更加丰富和充实。

(2)情绪稳定:情绪稳定与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情绪稳定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有学者认为,快乐表示人的心理健康如同体温表示身体健康一样准确。一个人心理上快乐,可使其整个身心都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对一切充满希望。如果一个人常常愁眉苦脸,灰心绝望,则是心理上不健康的表现。人生难免有不幸遭遇,但心理健康的人能很快从不幸遭遇中恢复平静,重新适应,不至于经常处于悲观的心境中。

(3)人际关系和谐:乐于与他人交往,常以喜悦、信赖、尊敬的态度待人,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其积极态度多于敌视、怀疑、憎恶等消极的态度。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与其他人之间往往构成各种关系,如同事关系、邻里关系、夫妻关系、上下级关系等,心理健康的人则能很好地适应这些关系。

(4)反应适度:人的反应过于敏感或过于迟钝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当一个人突然听到一个声音,稍有震惊这是正常的反应;若因此而大喊大叫,少见多怪,这便是反应过度。如果遇到一点困难和挫折,情绪就一落千丈,无法容忍,憎恨别人,则是心理不健康的先兆。有的人对一切事物都麻木不仁、无动于衷,这也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5)积极面对现实: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从容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不退缩、不逃避,善于寻找切实有效的方法谋求解决。

怎样才能保持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既然对我们的身体、家庭、事业都至关重要,那怎样才能保持心理健康呢?

(1)不计较非原则性问题:对许多非原则性问题,能躲就躲,或暂时回避一下,事后再做冷静处理,这样能使人从暂时的杂乱中摆脱出来。虽然这种做法是消极的,但可帮助其避开生活中的易怒刺激,对心脏养护有益。

(2)遇事想得开:善于自我安慰,做错了事要安慰自己“谁都有可能犯错误”,切勿陷入自责之中。例如,遇到儿子对待自己不好时,就想“全当没有这个儿子”。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以“知足常乐”的格言来平衡自己的心理。

(3)学会迁怒:当遇到愤怒情绪发生时,学会用迁怒的方法减轻自己的怒气,以减轻心理压力。不要固执己见,要善于倾听、尊重别人的观点,在事情处理过程中做合理的让步。即使自己正确,也要做到“有理让三分”,不要以与人争吵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待自己悄悄把事情办好,再让对方在实践过程中有一个认识和悔过的机会,这样也可以使自己更受到别人的尊重。

(4)听音乐和阅读:一些道德和文化修养较高的人,在遇到不良情绪刺激时,借助一些娱乐活动来控制不良情绪的发生和减低情绪反应,如听音乐、阅读等。轻松的音乐有助于缓解压力;读书看报不仅有助于缓解压力,还能使人增长知识,增添乐趣。

(5)学会倾诉:把自己烦恼的事情向亲友或同事中能谈得来的人讲出来,让他们帮助想办法解决问题,并可以得到他们的安慰和精神上的支持。也可以在夜深人静时,让自己的心彻底静下来,不加掩饰,不加回避,讲一些只给自己听的话,进行自我倾诉。实践证明,倾诉是一种很好的宣泄方法。

控制情绪对心脏养护有何意义

情绪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是大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它包括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种。积极情绪表现为快乐、喜悦、舒畅等,这些好的情绪可使人精神振奋,消除疲劳,增强抗病能力;而消极情绪则表现为忧虑、悲伤、烦恼等,若长此下去,可使神经功能失调,内分泌紊乱,进而产生一系列疾病,心脏病就是其中的一种。

消极情绪为什么会引起心脏病呢?多年来,许多医学专家经过反复研究证实,忧愁、愤怒、悲伤、烦恼等不良刺激和精神紧张,可使大脑皮质及下丘脑兴奋,促使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增多,从而引起全身血管收缩,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血压上升,心脏负担加重,进而发生心脏病。

临床实践证明,许多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发病,都是由长期精神过度紧张、焦虑所引起的。一些经常急躁、易怒、逞强好胜或性格孤僻、多疑善感的人,诱发心脏病者要比一般人高得多。由此可以看出,控制情绪对心脏养护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控制情绪,避免不良刺激和过度紧张与疲劳,以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改变A型性格对心脏养护有何裨益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区别于他人的稳定的个性,这种个性就叫做性格。人的性格差别很大,有的人干活干脆利落,有的人则缓慢拖拉;有的人勤勤恳恳,有的人则懒懒散散;有的人沉着稳健,有的人则草率冒失,这些都是每个人性格的具体体现。性格多种多样,一般可将人的性格分为A型、B型和X型三个类型。

A型性格者性情急躁,争强好胜,办事节奏快,动作匆忙,对任何事情都有一种不满足感,遇到困难也不罢休,一件事没做完,又去做另一件事,四处奔忙。这种人雄心勃勃、干练利索、有嫉妒心理、缺乏休息,有时间紧迫感和任务压力感。有这种性格的人往往埋头干工作,而相对忽视生活保健和其他的东西。他们不会享受生活,常常使自己整日处于紧张和压力之中。B型性格者办事慢条斯理、不慌不忙、胸有成竹、无竞争意识,没有争强好胜的压力,紧张之后尚能愉快地休息。X型性格是介于A型性格和B型性格之间的混合型性格。

近年来研究表明,心脏病的发生与人的性格和心理活动有关。美国心脏病专家费里德曼和罗林通过大量研究人的心理活动与疾病的关系后发现,心脏病患者几乎都是思想敏锐而雄心勃勃的人,即A型性格的人。

A型性格为什么易患心脏病呢?目前认为,由于自身具有强烈的求成欲望,自己整日处于紧张的环境中,引起高级神经活动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和体内肾上腺素及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增多,从而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进而导致心脏病。同时,血脂增高,血液中的各类物质比例失调,如血小板黏附性和聚集性增强,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而促发冠心病。因此,A型性格的人应注意改变生活模式,注意自我调整,正确对待生活和工作,培养生活情趣,加强体育锻炼,使自己的性格适应健康的要求,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心脏病的发生与应激因素有关吗

心脏病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国内外医学研究发现,心脏病的发生与长期或强烈的应激因素有关。

那么,应激因素为什么会引起心脏病呢?

从心理学角度讲,应激是个人在特定的情景中被引发出来的,具有较高激动水平或持续紧张的情绪状态。在应激状态下,机体产生一系列自主神经及内分泌反应。这些反应的主要表现是交感神经活动加强,肾上腺髓质分泌的儿茶酚胺大量增加,导致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呼吸频率增快,心跳加速,新陈代谢增高,这些都是机体的保护反应。但持久或过度的应激反应,不但可使机体内部的能量耗竭,而且可产生持久而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改变,从而产生相应的内脏器质性病变,如冠状动脉痉挛、血压持续升高、心跳加速、心脏负担加重,这些均为心脏病发生的诱因。

心脏病的发生与生活环境中的哪些应激因素有关

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引起应激的因素几乎包括其生活环境的任何方面,其中对心脏病的发生和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环境中的应激因素:家庭不和睦,成员之间的矛盾较多,如夫妻关系不和,对子女教育各持己见,子女升学就业过程中的重重困难,与双方老人不能和睦相处,生意亏损致家庭经济处于窘迫状态,以及家庭成员的生病、死亡等。这些因素使人的精神处于长期或极度的应激状态或压抑、悲哀、焦虑、愤怒,从而诱发心脏病。

(2)工作环境中的应激因素:如晋级受挫,承担的任务无法完成,降职降级,工作调动,工种改变,对工作无兴趣等,都可使人处于焦虑、抑郁等应激状态。另外,职业性质和职业稳定与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应激因素。

(3)社会环境中的应激因素:①人口密集所造成的过分拥挤是社会环境中的应激因素之一。调查发现,生活在人口过于稠密的地区,或者老城市很拥挤的中心,人们的情绪显得紧张、焦虑、急躁,易诱发心脏病。相反,生活在偏远山区、不甚拥挤的城市或地区的居民,心脏病的发病率较低。②噪声是引起现代人应激的另一因素。噪声不仅能引起人的听觉疲劳、听力减退及听觉功能损伤,而且也能造成一些人烦躁、头昏、失眠、焦虑等不适。据报道,长期在噪声中工作的人,心脏病的发生率也较高。③严重的自然灾害,如洪水、火灾、地震、火车或轮船发生灾难性事故等,都可诱发或加重心脏病。这主要是由于惊吓、焦虑、恐惧等应激反应所致。

应激因素一定都会引起心脏病吗

应激因素虽然是心脏病发生的一个诱因,但并非都能使人发病。只要人们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或制止这些不良因素,一般都不会发生疾病。例如,在家庭中亲人们态度和蔼,亲友和睦相处,生活温馨,即使有一些家庭纠纷、经济危机或一些意外的不幸也会及时化解,或使人很快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在工作中采取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把社会环境中一些不如意、不适应的事情尽量往好处想,尽量让自己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接受眼前的现实,这样人们就可以及时有效地预防心脏病的发生和发展。

怎样进行自我心理保健才有利于心脏养护

在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对于每一个人特别是中老年人,积极地进行自我心理保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将对心脏养护十分有益。

(1)要合理安排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方式:长期的劳累和精神紧张是导致心脏病的重要因素。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工作和生活也是如此,有弛有张才有益于健康。要重视劳逸结合,避免持久、繁重的工作或参加时间较长的会议,避免参加或观看紧张激烈的球赛及玩各种纸牌,以免引起高度兴奋或激动。在生活上持平平淡淡、从从容容的态度,在事业上保持一种乐于进取的态度。

(2)要重新认识自我,量力而行:尤其是老年人,应注意到,目前的自己无论在精力、体力等方面,都不能与青年时代的自己相比,期望值不宜过高,要克服既往的那种强烈的竞争心态。

(3)要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如练书法,学绘画,种花草,养禽鸟,读书报,看电视、电影、戏剧等,调节和丰富精神生活。因为良好的兴趣和爱好可以开阔胸怀、陶冶情操、缓解身心紧张劳累,对于心脏养护大有裨益。

(4)要加强体育锻炼: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体魄。越是身强力壮,精力充沛,性格就越开朗,情绪就越稳定,越有利于身心健康。因此,应选择适当的体育项目,如散步、慢跑、打拳、做操等进行锻炼,强度以感觉舒适为度。

笑口常开对心脏养护有何意义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意思是说,乐观者常笑,常笑能使人健康长寿,即笑是长寿的妙方,是祛病的良药。近代养生家丁福保指出,胸怀欢畅,则长寿可期;忧虑最易伤人,而欢笑最能益人。

笑是一种特殊的运动方式,笑口常开可使胸部、腹部及心肺等内脏都得到锻炼。笑能消除神经和精神紧张,使肌肉放松。笑上一阵,大脑皮质里出现一个新的兴奋灶,从而使紧张劳累时引起兴奋的皮质区得到休息,使疲劳得以消除。心情舒畅能起到增强心脏工作能力及延长寿命的作用。笑可以使胸部肌肉兴奋,扩张胸廓,肺部运动加强,增加肺活量;笑可以强化心脏血管的舒缩功能,使血液循环得到加强,脉搏加快,心输出量增加,满足机体组织对氧气和营养的需要,使人面色红润,神采奕奕;笑可以使全身肌肉都活动起来,肌肉得到锻炼,收缩力增强。兴奋之余,还能使人睡眠充足、安稳、酣甜。

总之,笑能调整人的心理活动、驱散各种愁闷情绪,改善心肺功能,对心脏养护大有裨益。

保护心脏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心脏病现已成为人类第一大疾病,如何防治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有专家研究指出,平时若采用以下方法,就可降低心脏病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