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心脏病食疗与养生(居家生活宝典)
17228900000005

第5章 科学呵护你的心脏(4)

(3)在体育锻炼时应警惕以下症状:①在运动过程中感到胸部、上肢、颈部、下颌等部位不适,这些不适主要包括疼痛、烧灼、压迫、局部发紧胀满等。②运动过程中或运动结束后出现头晕、恶心或短暂的意识障碍。这些情况通常是运动过于剧烈或重力性休克造成的,即在剧烈运动后突然停止运动造成的,而不是心脏本身的问题。③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呼吸的深度及频率应随运动的强度增加而增加,但不应出现呼吸困难,如说话费力、喘息及恢复平静状态需5分钟以上等。

(4)观察锻炼中有无过量运动反应:包括①运动过程中与他人交谈困难。②运动后出现头晕或恶心。③出现慢性疲劳。运动后当天患者应自我感觉良好,精神振奋,不应出现疲劳。如有疲劳感说明运动过量,应缩短运动时间和降低运动强度。④入睡困难或长期熟睡不醒。

三、饮食养护

如何安排饮食才有利于心脏养护

饮食与心血管病关系密切。因此,合理安排饮食对防治心血管病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安排饮食才有利于心脏养护呢?合理的饮食应是荤素搭配,粗细兼顾,清淡为主,并应做到“五低一控制”,即低热能、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糖、低盐及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1)低热能:中国营养学会指出,每人每日平均膳食总热能为100416千焦(2400千卡),心血管病患者的热能应控制在8368千焦(2000千卡)左右。主食每日不得超过500克,同时要避免过饱,晚餐宜少。如果摄入热能过多,超过机体消耗,就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于体内,形成肥胖或超重,从而成为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2)低脂肪:脂肪的摄入不应超过总热能的30%,其中饱和脂肪酸应控制在总热能的10%以内。肥肉、蛋黄及动物内脏等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过多食用会使血中胆固醇升高,进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应加以限制。而植物油,如豆油、菜籽油、玉米油、花生油等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血中胆固醇,防治动脉硬化形成和发展的作用,因此可适当食用。

(3)低胆固醇:减少胆固醇的摄入,每日摄入量不超过300毫克。以这个标准,理论上讲每天1个鸡蛋(含胆固醇200~300毫克)之外,就不能再增加其他肉食。此仅是指单味食物而言,如果不吃鸡蛋则肉食可适当增加,如每日有60克左右的猪瘦肉,或1袋牛奶,或新鲜鱼类100~150克,就更为合适。

(4)低糖:我国人民饮食的特点以大米、白面为主,它是体内热能的主要来源。进主食过多,热能过剩,体重就会增加。所以,要限制含糖饮食,少吃点心、糖果、蔗糖或葡萄糖及少喝含糖的饮料,并注意粗细搭配。

(5)低盐:盐可刺激味觉,增加唾液,促进食欲。但盐是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因素之一,高血压又是导致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所以,日常膳食应少吃盐,通常每日以不超过5克为宜。

(6)控制体重:据报道,肥胖者心血管病的患病率是体重正常者及瘦人的5倍。因此,要注意控制体重。而控制体重应从严格控制饮食,改变饮食结构,少吃高热能饮食及增加运动量做起。

此外,生活要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少饮酒,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增加维生素的摄入量,并防止便秘的发生。

选择哪些食物对心脏养护有益

目前,人们公认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及吸烟是心血管病的三大危险因素。而前两项与膳食有关,改变膳食结构是防治心血管病的主要措施。那么,选择哪些食物对心脏养护有益呢?

(1)应以清淡素食为主:宜食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如鱼类、瘦肉、兔肉、牛肉、豆类及豆制品等,因为这类食物含胆固醇较低,而豆类及豆制品含有谷固醇。谷固醇有抑制小肠吸收胆固醇的作用。

维生素有促进脂质代谢的作用,特别是维生素C,能降低胆固醇,故宜多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豆芽、芹菜、荠菜、萝卜、胡萝卜等。

(2)应适当食用一些有降脂作用的食物:海带、海蜇、海参等是具有一定的降脂作用的食物。平素炒菜宜选用植物油,最好选择花生油、豆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等。

(3)应少吃或不吃动物脂肪和含胆固醇较多的食物:肥肉、各种动物油、骨髓、黄油、肝、心、脑、肾、蛋黄、鱼子、鱼肝油、螃蟹等,辛辣性食物也应少吃或不吃。

(4)应适当限制盐的摄入量:每日食盐的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炒菜宜偏淡,酱菜、榨菜、咸菜、皮蛋等含钠盐较高的食物也应少吃。

对心脏有保护作用的食物有哪些

在日常膳食中,注意对有利于保护心脏的食物的摄取,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病,维护心脏健康和增强心脏功能。那么,哪些食物对心脏有保护作用呢?

(1)富含钾的食物:钾可以保护心肌细胞,参与心肌的代谢过程。动物实验发现,用缺钾的食物喂养动物2周后,便会引起心肌广泛损伤和退行性改变。临床发现,不少心脏猝死者与心肌缺钾有关。高钾食物还能促使体内过多的钠盐排泄,有降低血压,保护血管内皮之功。因此,应经常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如豆类、谷类、花生、木耳、牛瘦肉、海带、紫菜、鱼类、香蕉、菠菜、番茄等。

(2)富含镁的食物:镁有减少血中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扩张冠状动脉,保护心肌的作用。增加膳食中镁的含量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病,亦可减少心肌梗死后猝死的发生率。在日常生活中应多吃一些含镁丰富的食物,如绿色蔬菜、鱼类、贝类、豆类、坚果类、麦芽、糙米、香蕉、紫菜及乳类。

(3)富含钙的食物:钙担负着生命中重要的生理功能。例如,心脏的正常搏动,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传导,都必须有一定浓度的钙离子参与。补钙可以防治心脏动脉硬化,减少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含钙较多的食物有乳类及其制品、田螺等。乳类不但含钙量高,而且吸收率也高,是最理想的钙源。蛋黄和鱼类、贝类含钙量也较高。此外,海带、虾皮、芝麻酱含钙量也很丰富。

(4)富含铬、锰和碘的食物:人体如果缺乏铬、锰和碘这三种微量元素,就可导致动脉硬化,直接危害心脏。日常生活中的谷类、豆类、坚果仁和茶叶含铬和锰较多,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应该多吃。

(5)含硒较多的食物:硒对维持心肌纤维、血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动物性食物,如动物类的肝脏、肾脏,海产品和肉类中都含有丰富的硒。蘑菇、龙虾、大蒜、橘皮含硒量也较多。

(6)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的食物:维生素C、维生素E对改善心肌功能有显著效果,不可缺少。食物中含维生素C丰富的主要有大枣、辣椒、山楂、黄瓜、金针菜、甘蓝等。含维生素E丰富的食物主要有坚果(核桃仁、葵花籽、花生仁、杏仁、松子仁等),橄榄油,麦芽油,芝麻油,以及苜蓿、马齿苋、花椰菜等。

(7)富含番茄红素的食物:番茄红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其抗氧化功效是β胡萝卜素的2倍,能阻止“杀手”氧自由基氧化,“锈蚀”低密度脂蛋白,减少冠心病发作。富含番茄红素的食物有番茄、西瓜、甜杏、龙虾、红辣椒等。

(8)富含类黄酮的食物:这是一组植物色素的总称,化合物有抗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小板黏附性的作用。美国一项为期25年对五千余人的随访观察研究发现,常吃苹果、洋葱等富含类黄酮的食物,有预防冠心病的作用。每天吃1个苹果,可使男性老年冠心病病死率降低一半。富含类黄酮的食物有苹果、洋葱、紫茄、南瓜、胡萝卜、草莓、红葡萄、巧克力、绿茶等。

食不厌杂对心脏养护有何意义

人类膳食是由多种食物构成的。除母乳外,至今还没有发现任何一种天然食物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平衡饮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要,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因而提倡人们广泛食用多种食物。

近年来,世界各国相继发现了一些长寿区,如我国广西的巴马、都安,俄罗斯的黑海之滨,日本的冲绳,巴基斯坦的罕萨等。科学家们对这些地区进行了大量调查,发现这里的人们都以粮食、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为主,以动物性食物为辅。与人类祖先低脂肪、低热能、低动物蛋白、高纤维素的食物构成相似。科学家研究认为,这是长寿区人们所以长寿的原因所在。其原因就在于天然食物的成分与人体的成分相近,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比例搭配均衡,这也可以说是“食不厌杂”的具体体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食物结构正在发生变化。高脂肪、高糖类、高热能、多盐、低纤维素的美味佳肴走进了千家万户,严重地破坏了人类数百万年“食不厌杂”的传统观念,使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病等现代文明病应运而生,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

那么,如何从饮食方面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呢?主要应从饮食习惯和饮食观念上进行改变,提倡“饮食多样,谷类为主”。在日常膳食中除应控制总热能和糖类食物的摄取外,还应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供给,特别是维生素的摄入尤为重要。有研究报告指出,维生素C具有明显的抑制动脉硬化的作用。长期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可使胆固醇的含量有所下降。为了预防心血管病,强调要食五谷杂粮,是因为谷类中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同时还要搭配蔬菜、水果。总的要求是品种多样化,提倡荤素混合,粮菜混合,粗细搭配,多吃水果。这样就能重新建立起生理需要和膳食的平衡关系,相信这一措施对预防心血管病是十分有益的。

完全素食有利于心脏养护吗

当前,不少人在营养方面,因缺乏科学知识,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重荤轻素,二是重素轻荤。尤其是后者为不少人所推崇,这就是“素食者能长寿”的观点。这些人认为,完全素食有利于心脏养护,其实这种观点并不完全正确。

我们主张低热能、低脂肪、低胆固醇、高纤维素、高植物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但是完全吃素并不好。这是因为素食有其不足之处,其蛋白质的质量和数量均不及动物性食物,且吸收利用率低,其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的含量,普遍低于动物性食物,尤其是对人体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微量元素(锌、铜、硒等),也不如动物性食品多。所以单纯素食者,往往会导致某些必需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这样对心脏都是不利的。安徽医学院曾对某寺庙中九十余名僧尼做了营养学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这些佛门弟子中多数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究其原因主要是素食造成摄入的蛋白质、脂肪等严重不足。

此外,植物油多为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易于氧化,导致脂质的过氧化,从而影响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易使人早衰。而鱼类等动物性食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不仅可以满足机体生理活动的需要,而且不易引起动脉硬化和早衰。

为了人们的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防止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我们主张合理营养,平衡饮食。日常膳食不宜完全素食,适当摄入一些动物性食物,对身体健康是有益无害的。

谷类食物对心脏养护有何价值

谷类食物是我国人民的主要食物,包括大米、小米、高粱、小麦、燕麦、青稞等。所有的谷粒都是由皮层、糊粉层、胚芽和胚乳等部分组成的。各部分所含的营养素均不相同,皮层含有大量纤维素、维生素和无机盐;糊粉层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糊粉层的内部为胚乳,所占比例最大,主要是淀粉粒,并含有蛋白质及少量其他营养素;胚芽含有发芽时所需要的多种营养素,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脂肪等。

谷类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我国人民约四分之三的热能由粮食供给,不论其营养价值还是对心脏的养护,均不容忽视。谷类中的蛋白质是人体蛋白质来源的重要组成成分。谷类蛋白质所含的必需氨基酸并不完全相同,为了使体内氨基酸保持平衡,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所以要提倡多种粮食混吃。

从总体上说,谷类蛋白质的含量并不高(每100克仅含7~10克),但由于人们每日摄入粮食数量较多(每天进食500克粮食,可获得35~50克蛋白质),基本上可供相当于人体所需蛋白质的半数以上。有资料显示,人的血胆固醇含量和冠心病发病率与动物性蛋白的摄入量成正相关,而与植物性蛋白的摄入量成负相关。因此,为了心脏养护,预防冠心病,西方科学家曾建议,人们膳食中植物性蛋白最好应占总蛋白的一半。

临床研究还证明,用复杂糖类如米、面饮食,代替简单糖类如蔗糖和果糖,可使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含量显著降低,为此要求人们必须进食更多的谷物。

食物的生物价值决定于营养素。营养素的保存与烹调制作方法密切相关。要保存谷类的营养素,首先是淘洗的次数不宜过多,也不要用力去搓米,以减少水溶性维生素和无机盐的损失;其次是浸泡的时间不要过长。此外,最好连水蒸饭或焖饭,吃面条和水饺最好喝原汤。在煮饭时不要放碱,以防硫胺素的损失。上述烹制方法可降低营养素的损失,对心脏的饮食养护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