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家庭养花实用大全(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17230800000039

第39章 落叶木本及藤本花木的培育(2)

2.种类和品种用于花木栽培的还有紫玉兰,花被共12片,外层花被紫红色,内层花被淡红色,与叶片同时展开。

3.习性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北京地区可露地越冬,再向北需保护越冬。喜阳光,略耐半阴。要求肥沃、湿润和排水良好的中性和微酸性土。因地下具肉质根,呼吸旺盛,特怕水涝。

4.繁殖方法玉兰的种子必须经过100天0~7℃的低温才能打破休眠而萌芽,同时不能失水干放。因此,采种后应立即进行露地秋播,或在室外挖坑沙藏一冬,来年早春播种。

硬枝扦插不易生根。在南方可在花谢后选二三年生粗壮枝条,先进行环状剥皮,再进行高枝压条;当年即可生根,第二年春季剪离母体另栽。

嫁接是繁殖玉兰的主要方法。在南方可用木兰的播种实生苗做砧木,于秋季进行切接,培养2~3年即可开花。还可在春季花谢后和木兰靠接,愈合后50天左右剪离母体。

5.栽培和养护在北方应栽在背风的庭院中,用4~5年生苗木来定植;起苗时应带有完好的土团。春栽应在花谢后和展叶前进行,定植穴的深度不得小于60厘米,并应施入有机肥料。

玉兰的枝条愈伤能力弱,除为了保持1米左右高的一段光秃主干而进行必要的修剪外,尽量不要重剪;如果为了整形必须修剪时,应在春季花谢后到展叶前进行。每年10月上旬应在树冠下面撒施一些有机肥料,结合中耕将肥料翻入土内。入冬前灌足冬水,寒冷地区应包革保护越冬。

石榴(安石榴、海石榴)

1.形态特征为安石榴科落叶灌木,有的可长成小乔木状。小枝四棱形,营养枝先端刺状,无顶芽。单叶对生或簇生,倒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2~8厘米不等。花单生或数朵簇生;萼简钟状,先端6裂,橙红色;花瓣5~7枚,红色或白色,有单瓣也有重瓣,重瓣花不孕而不能结实。单瓣花单性,雌花萼筒膨大,雄花萼筒小。果实球形,成熟后上部裂开。花期5~8月,9~10月果实成熟。

2.种类和品种用于花木栽培的可分为果石榴和花石榴两大类;前者植株高大,看花少,花期短,果个大;既可观果,又可食用;后者植株矮小,着花多,一年可多次开花,果个小,味酸,主要用于观花。常见的品种有单瓣白花石榴(叶甜,供食用)、干层白花石榴、干层红花石榴、月季石榴(5~9月间陆续开花)、单瓣黄花石榴和玛瑙石榴(花重瓣,在红色上布有黄白色条纹)。

3.习性原产于伊朗和地中海沿岸,属于暖温带树种。喜充足的阳光,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在疏荫下也能开花。不甚耐寒,北京地区需进入冷室越冬,在西安可露地越冬。要求疏松肥沃的土壤,不耐酸,在轻碱土中也能生长,忌水涝。

4.繁殖方法株型矮小的花石榴可播种繁殖,种子采收后沙藏一冬,谷雨前后在平整好的高畦上开沟点播,3年后出圃。家庭养花也可盆播育苗;或采一年生发育充实的营养枝,截成15~20厘米一段进行扦插,入土深10~12厘米,第2年春季移栽一次,2~3年成苗。还可在早春压条,夏季剪离母体栽种,第三年即可开花。

5.栽培和养护露地栽培时每年秋后应施入有机肥料,盆栽时用加肥培养土上盆,生长旺季还应追肥,2年翻盆换土一次,经常保持土壤湿润。

石榴在一年当中可抽生2~3次新梢,春梢上开的花多,夏梢和秋梢上开的花少,大都不能坐果。开花的枝条是由去年形成的结果母枝上抽生出来的,这些结果母枝的顶芽比较肥胖,顶芽下面几个侧芽也相当饱满,芽内既有枝叶的原始体又有花器的原始体,萌芽抽梢后可随着开花,因此叫做混合芽。对上述枝条千万不要短截,否则会把混合芽剪掉,下面瘦小的侧芽抽梢后都不能开花。

凡是在当年不开花的新生枝条,有的生长一段时间以后就停止了加长生长,其顶芽和先端几枚侧芽开始分化混合芽而形成结果母枝,为来年抽生结果枝(花枝)做准备,修剪时应当保留这样的枝条。还有一部分新生侧枝长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不再加长生长了,也不形成顶芽,而在枝顶长出一小簇叶片,这样的枝条才是我们疏剪对象。还有一部分枝条生长特别旺盛,在春、夏、秋三季不停地加长生长,还能抽和二次枝和三次枝,但不能形成混合芽,来年不能抽生结果枝;对这样的枝条应进行夏季摘心,促使其腋芽充分发育,为来年抽生新的结果母枝做准备。

除上述三种枝条外,还有一些发育枝的顶端长成针刺状,既没有顶芽,侧芽也极不明显;这样的枝条都相当短,如果不是过多过密可保留下来做辅养枝使用,利用它们密聚的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多制造一些糖类营养物质。如果过于稠密可疏掉一部分,有利于通风透光。

无花果(蜜果、木馒头)

1.形态特征为桑科落叶小乔木,有时也长成灌木状,枝内含有乳汁。叶片较大,倒卵形,具深裂,表面粗糙,背面有柔毛,托叶淡红色。花序轴膨大似小果状。单个着生于叶腋间,中央部位上凹而形成中空的囊状,顶端有孔,在内壁上着生许多单性小花,有雌花也有雄花,从而组成隐头花序,授粉后花序轴膨大而形成果实。果实直径3~5厘米,成熟后紫褐色,甘甜多汁,含有多种维生素(图105)。

2.习性原产于中亚暖温带地区。喜阳光和比较干燥的气候,怕寒风,不耐阴,在北京地区需移入冷室越冬。喜深厚、湿润和肥沃的粘壤土,能耐轻碱,也能在酸性土中生长。极不耐旱,盆栽时一旦漏浇叶片会立即凋萎。

3.繁殖方法可播种,但因种子细小,操作起来相当麻烦,故多进行扦插,极易生根。可在春季采硬枝扦插,也可在生长季节剪取主干基部萌生出来的短小幼枝带叶扦插,成活率极高。扦插生根后生长快,培育2~3年即可结果。

4.栽培和养护地栽时每年秋季落叶后应撒施一次有机肥料。常年养护中应经常灌水,切勿受旱,入冬前必须灌足冬水。盆栽时应用加肥培养土上盆,最初几年每年翻盆换土一次,逐渐向大盆中翻换。6年后应栽入40厘米口径的大盆,通过追肥来补充营养。

葡萄

1.形态特征为葡萄科落叶藤本植物。茎蔓长10~20米,老蔓干皮成条剥落,幼枝平滑,节部有卷须,可攀援在其它物体上生长。单叶互生,圆形,多呈5深裂,叶缘有齿,叶背有茸毛。小花绿色,由多数小花组成圆锥花序,具粗壮的总花梗,和新生侧枝的节部对生。果为浆果,因品种不同有白、青、红、褐、紫、黑等果色,家庭培养主要用于观果,兼可食用。

2.种类和品种人工栽培的葡萄的主要有以下2种:

(1)欧洲葡萄叶片3~5裂,叶背无毛或少有茸毛。卷须的着生规律是连续2节有卷须,后面一节无卷须。果实大,果型复杂,果皮和果肉不分离。如巨丰、龙眼、玫瑰香、牛奶、无核白等品种。

(2)美洲葡萄叶片较厚,无裂刻或仅有3浅裂,锯齿粗钝,叶背有白色或淡红色茸毛。每个节位上都有卷须。果个小,圆球形,果皮厚,容易和果肉分离,果面被有白粉。如可康、玫瑰露、卡拖巴、依沙贝拉等,它们都有一股特殊的气味。

3.习性欧洲葡萄原产于欧洲、亚洲西部和北非;美洲葡萄原产于加拿大东南部。喜充足的阳光,不耐荫;在气候干燥和日温差大的环境下不但生长良好,果实的含糖量也会大大提高。耐高湿酷暑,在多雨和潮湿的环境中生长不良。欧洲葡萄的耐寒能力差,在北方需埋土保护越冬,美洲葡萄能忍耐-16℃的低温。要求深厚、肥沃、湿润和排水良好的沙质土,不耐旱,在酸性土中生长不良。

4.繁殖方法扦插繁殖容易生根。每年秋末将修剪下来的枝条埋入土中,保持湿润,土壤结冻也无妨。来年春季取出枝条,取其中段,按25~30厘米一段截开,深深地插入田土或深盆中,土面以上仅留一枚侧芽,2个月后即可生根。

北方的家庭居室如果有供暖设备,还可在冬季扦插葡萄,来年春季即可上盆栽种。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先到葡萄园中索取修剪下来的一年生枝,选其中节间短并具有肥胖冬芽的枝条做插穗,按3节一段截开,捆成一捆,在房前挖一个30~40厘米深的土坑,把插条埋入坑内,上面拥上一个土堆,浇水后盖上草帘防冻。12月下旬把插条挖出来,放在25℃的温水中浸泡12小时,取出后在基部一个节位的下方约1~2厘米处用锋利的修枝剪剪平,然后用面沙做扦插基质,插入深桶盆中,上面只留一枚冬芽,把水浇透。

扦插后把花盆移到火炉附近或暖汽片的上方来提高土温,天天检查,及时浇水,如能保持16℃以上的土温,2月下旬即可生根萌芽。

5.栽培和养护家庭养花大都培养盆栽葡萄,扦插苗成活后应尽快用加肥盆花培养土栽入30厘米口径的大盆,先放在蔽荫处缓苗1周,再移到南窗附近多见阳光,4月中旬搬到室外或阳台上。盆土应经常保持湿润,经常松土,加强追肥。秋末落叶后移入冷室或楼道贮存,来年清明前后翻盆换土。

要想让葡萄大量结果,修剪工作极为重要。欧洲葡萄是在结果枝的第四和第五两个节位上着生果穗的(从下向上数),果穗下面的3枚腋芽在果实采收后都能分化成混合芽,为来年抽生结果枝做准备,因此,当年的结果枝正好是来年的结果母枝。为了控制盆栽葡萄的生长量,每年秋季修剪时仅保留基部1~2节后进行短截,来年的新生枝条都能结果。

美洲葡萄当年的结果枝不论是果穗上面还是果穗下面的腋芽,都有可能分化成混合芽,混合芽分化的数量是由营养条件决定的。在盆栽条件下,为了压低结果部位,秋后应进行重剪,最多保留基部2枚腋芽后短截,否则来年抽生的结果枝过多,即便开花,也会大量落果。

为了防止枝条不断地加长生长,到了夏季应在果穗的前面保留6~8枚叶片进行摘心,可使营养集中供应果实发育。为防止茎蔓匍匐到地面上,应搭设支架或绑扎拍子供它们攀援。

木本象牙红(刺桐、龙牙花)

1.形态特征为豆科落叶灌木,有时可长成小乔木状。老枝上有纵向条纹,幼枝上有三角形利刺。三出复叶具长总柄,小叶亦有柄,阔菱状卵状,长5~8厘米。总状花序长60厘米以上,花序梗粗壮似枝条。单花象牙形,长5~8厘米,宽0.5~0.8厘米,深红色;旗瓣里狭长的椭圆形,平覆在翼瓣和龙骨瓣上。果为荚果,种子深红色。花期很长,5~10月不断抽生花枝,每根花枝自下而上陆续开花(图106)。

2.习性原产于印度及马来西亚。喜高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在华南地区可露地栽培,并呈常绿状态,北方盆栽时冬季入室后常落叶休眠。喜阳光,耐半荫,较耐旱,怕水涝。在排水良好的沙质土中生长良好。

3.繁殖方法扦插繁殖。华南地区于2~3月间剪二年生枝做插穗,截成20厘米一段,按50厘米的株行距插入沙床中,入土要深。萌芽前盖草保湿,第二年3月出圃。北方应进行盆插,用泥炭加素沙做扦插基质,选一年生充实枝条做插穗,截成20~25厘米长一段,沾上泥浆后再插。当年成活后不要分苗,冬季移入有供暖设备的室内,不让它们落叶,来年5月份分苗上盆。

4.栽培和养护木本象牙红具有肥胖的肉质根,在土壤过湿和能气不良的情况下根系容易腐烂,盆土暂时缺水叶片也不会凋萎。因此,在华南地栽时应选排水良好的地段,成株后就不必灌水了。盆栽时应凿大盆底排水孔,盆土应间干间湿。自5月~10月每隔10天应追施一次液肥,可大大增加花枝数量。从苗期开始就应培养30厘米高的一段主干,将其它丛生枝条剪掉,让侧枝从主干上抽生出来。因发枝能力较弱,主干因树龄的增长会越长越粗,树冠上的侧枝能自然稀疏和更新,因此不必疏剪。

凌霄(武藏花、陵时花)

1.形态特征为紫葳科藤本花木。茎蔓节部能抽生气生根并攀援在其它物体上生长。复叶互生,每根复叶具小叶7~9枚,小叶卵形至长卵形,长3~6厘米,叶缘有齿。顶生圆锥形聚伞花序,花型大,漏斗状,开口直径7~8厘米;花被5裂,裂片唇形,红色至橘红色。蒴果先端钝,种子扁平。花期6~8月,10月份种子成熟(图107)。

2.习性原产于我国,华北、华东、华中和西北东部均有分布。喜阳光,略耐半阴,有较强的抗寒能力,北京地区可露地越冬,但需栽在背风向阳之处,一年生枝容易受冻抽干。要求疏松和排水良好的土壤,耐干旱和盐碱,在瘠薄的土壤中也能生长。

3.繁殖方法扦插压条均可繁殖,以扦插为主。秋季落叶后剪生长充实的当年生枝做插穗,截成20厘米长一段,捆成一束埋入土中越冬,来年清明取出后按照硬枝扦插的方法进行扦插。也呵剪嫩枝扦插.或在生长季节进行压条,成活率极高。

4.栽培和养护凌霄的茎蔓粗壮,植株高大,只能栽在庭院的棚架南侧,不能盆栽。南方可秋栽,北方应春栽;起苗时不必带上,可裸根定植。每年春季萌芽前应把枯枝剪净,对过长的茎蔓应适当短截。然后牵引绑扎在棚架上。华北北部、东北和西北的大部分地区,入冬前应把茎蔓从棚架上解下来,然后开挖沟槽把茎蔓埋入沟中,否则会受冻抽干。不需要特殊管理也能正常生长和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