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孝经(中华国学经典)
17232100000012

第12章 纪孝行章

【原文】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①,养则致其乐②,病则致其忧③,丧则致其哀④,祭则致其严⑤,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⑥。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⑦,犹为不孝也。”

【注释】

①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居,日常的家庭生活。致,尽、极的意思。《曾子·立孝篇》:“君子之孝也,尽力而有礼,庄敬而安之。”《礼记·坊记篇》:“小人皆能养其亲,君子不敬何以辨?”《礼记·内则》:“出入或先或后,而敬扶持。问所欲而敬进之,柔色以温之。有命之,应唯,敬对,皆于平居尽其子职而至于其极也。”这句的意思是作为一个孝子在日常的起居生活中,要用最敬重的心事奉父母。

②养则致其乐:郑注:“竭欢心以事其亲。”据《礼记·内则》载,曾子云:“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居,以其饮食忠养之。”

《曾子·有疾篇》:“故人之生也,百岁之中,有疾病焉。有老幼焉,故君子思其不复者,而先施焉。亲戚既没,虽欲孝,谁为孝?”这句话的意思是孝子要用最愉悦的心情去服侍自己的父母。

③病则致其忧:《论语》:“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礼记·文王世子篇》:“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其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文王,文王色忧,行不能正履……武王帅而行之,不敢有加焉。文王有疾,武王不脱冠带而养。”

《礼记·曲礼篇》:“父母有疾,冠者不栉,行不翔,言不惰,琴瑟不御,食肉不至变味,饮酒不至变貌,笑不至矧,怒不至詈,疾止复故。”又云:“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医不三世,不服其药。”这句话的意思是孝子在父母生病的时候要用最忧虑的心情去照料他们。

④丧则致其哀:丧,死亡。郑注:“擗踊哭泣,尽其哀情。”《礼记·檀弓篇》:“丧礼,哀戚之至也。”又云:“辟踊,哀之至也。”又云:“反哭之吊也,哀之至也。”又《三年问篇》:“三年者,称情而立文,所以为至痛极也。斩衰苴杖,居倚庐,食粥,寝苦枕块,所以为至痛饰也。”《论语·子张篇》: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又《阳货篇》:“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又云:“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又《述而篇》:“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曾子·大孝篇》:“父母既殁,以哀祀之。”又《本孝篇》:“死则哀以莅焉。”又《立事篇》:“居哀而观其贞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孝子在父母去世时要用最伤痛的心情来料理丧事。

⑤祭则致其严:祭,指用仪式来对死者表示悼念或敬意。《论语·八佾篇》:“祭神如神在。”又《为政篇》:“死,祭之以礼。”《公羊传》桓八年:“君子之祭也,敬而不黩。”《礼祀·祭义篇》:“孝子之祭也,尽其悫而悫焉,尽其信而信焉,尽其礼而不过失焉,进退必敬,如亲听命,则或使之也。”《中庸》第十九章:“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孝子在祭祀自己的父母时要用最严肃的态度来追思他们。

⑥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丑,类,同类。《论语·学而篇》: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大学·释治国平天下章》:“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中庸》第二十七章:“居上不骄,为下不倍。”《曾子·立事篇》:“庶人旦旦思其事,战战惟恐刑罚之至也。”《礼记·曲礼篇》:“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凉,昏定而晨省,在丑夷不争。”唐玄宗曰:“居上不骄,当庄敬以临下;为下不乱,当恭谨以奉上;在丑不争,当和顺以从众。”

⑦三牲之养:三牲,指牛、羊、猪。三牲之养,即用佳餐美味,供养父母之意。

【译文】

孔子说:“作为一个孝子在日常的起居生活中要以最诚敬的心情去周到地照顾父母;奉养时,要以最和悦的心情任劳任怨地服侍父母;父母生病时,要以最忧虑的心情照料父母;父母过世时,要以最哀痛的心情来料理后事;举行祭祀时,要以最严肃的态度来追思父母。

以上所说的五个方面都能做到,才称得上是能事奉双亲的孝子。事奉双亲的孝子,身居高官厚禄的位置上也要谦虚而不敢骄傲自大;地位低下之时也不敢悖乱违法为非作歹;在人群中不与人发生争斗、计较。身居高位的,要是因此骄傲自大,必定会招惹祸端导致身亡;身居下位的,要是悖乱违法为非作歹,必定会受到刑罚制裁而使父母受到牵连;在人群中,要是与人争斗、计较,必定难免大动干戈。

这三种不除去,即使每天用三牲供养父母,仍然不能算是一个孝子。”

【提示】

孔子认为做一个能事奉双亲的孝子最基本的要做到五个方面:居致敬,养致乐,病致忧,丧致哀,祭致严。但这仅仅是从家庭的角度、个人修养的角度来要求的。伟大的教育家孔子非常英明地从社会这个角度对孝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

家庭和社会是紧密相联的。如果一个在父母面前行孝的人在为官时骄奢淫逸就必定会身败名裂,如果在社会上为非作歹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如果在人群中与人计较争斗,就会拳脚相加,打架斗殴。一个孝子在社会上惹出了这么多的麻烦和灾祸,无疑给父母增加了心灵的痛苦,说不定给父母带来的是灭顶之灾。这样的人无论在家多么孝顺父母,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孝子。

由此看来一个孝子除了具备对家庭的责任感外,更重要的是对社会的责任感。将孝道由家庭引向社会,是孔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