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孝经(中华国学经典)
17232100000003

第3章 开宗明义章

【原文】

仲尼居②,曾子侍③。子曰④:“先王⑤有至德要道⑥,以顺天下⑦,民用和睦⑧,上下无怨。汝知之乎⑨?”

曾子避席日⑩:“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注释】

①开宗明义章:开,张也;宗,本也;明,显也;义,理也。这里是说此章开张一经之宗本,显明五孝之义理,所以称开宗明义章第一。

②仲尼居:仲尼,孔子的字。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年),卒于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年)。享年七十三岁。居:闲居,无事闲坐着。

③曾子侍:曾子,即曾参,孔子的弟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孔子以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侍: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身侧为侍,古文《孝经》作曾子侍坐,故这里侍为侍坐之意,也就是在孔子坐席旁边陪坐。《孝经正义》认为,孔子用六经设立教化,随事表名,虽然道由孝生,而孝纲未举,将要开明其道,作为来世垂范,因为曾参的孝道名声很大,就假借闲居为曾参陈说的名义,阐述孝的义理。

④子曰:子,《正义》云:“子者,孔子自谓。”按《公羊传》:“子者,男子通称也,古者谓师为子,故夫子以子自称。”曰,说也。

⑤先王:先代圣帝明王,这里指尧、舜、禹、汤、文、武王等历史上著名的贤君圣王。

⑥至德:至美之德。要道:要约之道。释文引郑玄注云:“至德者,孝悌也。要道者,礼乐也。”

⑦顺:顺理,治理。

⑧民用和睦:《尚书·尧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郑注:“睦,亲也。”《礼记·礼运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蜀才曰:“睦,亲也。”赵岐曰:“睦,和也。”《说文》曰:“睦,目顺也。”民,黎民百姓。民用和睦,意思是百姓相顺而亲,相悦而和。用,因而。

⑨汝知之乎:你知道这些道理吗?汝,第二人称代词,你。乎,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问。

⑩避席:离开座位。《吕氏春秋·直谏》:“桓公避席再拜。”高诱注:“避席,下席也。下席者,犹言离去其席位也。”指离开坐位站起来以示恭敬。

敏:聪敏,有智慧。

夫孝,德之本也:《邢昺·孝经正义》:“先王有至德要道,至德要道元出于孝,孝为之本也。”《后汉书·江革传》:“夫孝,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全句意思是说孝道是一切德行的根本。夫,发语词。本:根本。

教之所由生也:《礼记·祭义篇》:“众之本教曰孝。”又曰:“立爱自亲始,教民睦也。立敬自长始,教民顺也。”《大戴礼·曾子·大孝篇》:“民之本教曰孝,其行之曰养。”全句意思是所有教化都是从孝道产生出来的。

复坐:复,重也。《邢昺·孝经注疏》:“曾参起对,故使复坐。”

吾语汝:吾,我。语,告诉。《广雅·释诂》:“告,语也。”

身、体、发、肤:范祖禹曰:“身体发肤,受于亲而爱之不敢忘,则不为不善以亏其体而辱其身,此所以为孝之始也。”《正义》:“身谓躬也,体谓四支也,发谓毛发,肤谓皮肤。”《礼记·祭义篇》曾子云:“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五者不遂,灾及于亲,敢不敬乎?”

立身行道:立身,独立己身。行道,行己身当行之道。全句意思是说自立修身,自强奋斗,修养品德,实践道德思想。

扬名:显扬名声。

以显父母:显,荣耀。显父母,显扬父母的声名。《曾子·大孝篇》云:“父母既没,敬行其身,无遗父母恶名,可谓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正义》云:“夫为人子者,先能全身而后能行其道也。夫行道者,谓先能事亲,而后能立其身。前言立身,未示其迹,其迹始者,在于内事其亲也;中者,在于出事其主,忠孝皆备,扬名荣亲,是终于立身。”《孟子·离娄篇》:“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又云:“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事亲,事之本也。守身,守之本也。”又《万章篇》:“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诗曰:‘永言孝思,孝思维则’,此之谓也。”《大学·释齐家治国章》云:“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这句的意思是行孝,始于侍奉父母,进而为国为君尽忠,最后实现自己的志向。

《大雅》:指《诗经》中的《大雅》文王篇。《诗经》分为《风》、《雅》、《颂》,其中《雅》又分为《大雅》、《小雅》。

无念尔祖:《左传·昭王二十三年》:“无念尔祖。”杜注云:“无念,念也。”无念尔祖,就是念尔祖的意思。尔祖,你的祖先。尔,你。

聿修厥德:意思是修述其先祖之功德。《尔雅》云:“聿,循也,述也。”厥,代词,古代厥、其二字相通。

【译文】

孔子闲居在家,他的学生曾参在旁边侍坐。孔子说:“先圣帝王都具有至高无尚的美德和非常重要的道理用它来治理天下。以顺应天下百姓的心。因此天下的百姓和睦相处得十分和谐,上上下下都和和气气,互相都没有怨恨。你懂得这里面的道理吗?”

曾参离开座位站起来恭敬地说:“我不够聪敏,怎么能够明白先王的至德要道呢?”

孔子说:“孝道,是所有德行的根本,一切教化都在此基础上产生。你坐下来,让我告诉你:身躯、四肢、头发、皮肤,都是父母所给予的,作为一个孝子就不能让它们有轻易的伤害更不能够毁伤,这就是尽孝的开始;如果一个人树立了自己的志向,而平时能立身反省、行为处世遵循道理,使自己的名声能够流传后世,以使父母声誉荣耀,那就是尽孝道得到最圆满的结果了。一个人行孝的方面是很广博的,首先从事奉自己的父母开始,其次是事奉自己的君王,最后是修身立世实现自己的志向。”

《诗经·大雅》上说:“难道你不思念自己的先祖吗?如果你思念他们,就要想到将他们的功德修养发扬光大。”

【提示】

在第一章中孔子开门见山地告诉大家一种“至德要道”,那就是“孝”。那么“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孔子归纳成三条:“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这就是孝道的纲领。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秩序和封建伦理关系就是以孝道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时至今日。我们所提倡的尊老爱幼、热爱祖国、心怀抱负等新的道德要求。可以说是孝道的发展和完善。在家里,子女尊敬长辈,长辈爱护子女,共享天伦之乐;在社会上,尽职尽责,为国家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对个人,要修身养性,实现自己的宏伟理想。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有序。

几千年前的孔夫子高瞻远瞩极其有远见地提倡的“孝道”,无论是对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它所产生的重大作用和影响,都是难以泯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