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老年的保健细节和养生(现代健康丛书)
17232600000018

第18章 中老年人健康起居细节(3)

有不少老年人晨练以后回到家又睡觉,这样既影响晨练效果,也不利于保健。睡“回笼觉”,对心肺功能恢复不利,由于晨练以后心跳加速,精神亢奋,很难入睡,而且,肌肉因晨练而产生的代谢物如乳酸等不易清除,反而使人感到精神恍惚,四肢松弛无力。

2.嗜睡

有的老年人睡眠时间超过10个小时,其实,老人睡得多并不一定是好事。嗜睡的根源与老人的血管硬化有关,睡眠很多的老人比睡眠少的同龄人,心脏病突发率高出1倍,脑卒中更高达4倍。人在睡眠状态下,心率较慢,血液流动速度减缓,容易出现血栓。

3.预支睡眠

有的老年人痴迷麻将,甚至通宵达旦地玩。尽管第二天他们再补觉,但由于生物钟紊乱引起的不良后果是无法避免的,白天困倦、精力难以集中,晚上失眠,无法入睡。

4.睡前饮茶

茶中的咖啡碱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兴奋,睡前饮过浓的茶会导致难以入睡,若饮用过多,还会使夜间尿频,影响睡眠。

5.睡前过度娱乐

睡前如果进行过度的娱乐活动,尤其是长时间紧张刺激的活动,会使神经持续兴奋,使人难以入睡。

6.睡觉时张口

孙思邈说:“夜卧常习闭口”,这是保持元气的最好方法。张口而睡,容易遭受空气中病毒和细菌的侵袭,不仅使病从口入,而且也容易使肺部和胃部受到冷空气和灰尘的刺激,从而引起疾病。

7.睡眠时吹风

睡眠时千万不要使从门窗进来的风直接对着头上、身上吹。因为人睡熟后,身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有所降低,如果当风而睡,时间长了,冷空气就会从人皮肤上的毛细孔侵入,轻者引起感冒,重者导致口眼歪斜。

8.睡前用脑

如果有在晚上工作和学习的习惯,要先做比较费脑筋的事,后做比较轻松的事,以便放松头脑,容易入睡。如果大脑仍处于兴奋状态,即使躺在床上,也难以入睡,时间长了,还容易失眠。

9.临睡前进食

晚间,人即将进入睡眠状态后,很多器官的活动节奏便开始放慢,进入休息状态。如果临睡前吃东西,则胃肠、肝等器官就又要忙碌起来,这不仅加重了它们的负担,也使其他器官得不到充分休息。大脑皮层主管消化系统的功能区也会兴奋,在入睡后常产生噩梦。如果晚饭吃得太早,睡觉前已经感到饥饿的话,可少吃一些点心或水果(如香蕉、苹果等),但吃完之后,至少要休息半小时之后才能睡觉。

10.睡前激动

人的喜怒哀乐都容易引起神经中枢的兴奋或紊乱,使人难以入睡,甚至造成失眠。因此,睡前要尽量避免大喜大悲或忧思恼怒,要尽量使情绪平稳。如果你由于精神紧张或情绪兴奋难以入睡,请取仰卧姿势,双手放在脐下,舌舔上腭,全身放松,口中生津时,不断将津液咽下,几分钟后你便会进入梦乡。

11.睡前说话

俗话说:“食不言,觉不语。”因为人在说话时容易使大脑兴奋,思想活跃,从而影响睡眠。因此,老年人在睡前不宜过多讲话。

12.仰面而睡

睡觉的姿势,以向右侧身而卧为最好,这样全身骨髂、肌肉都处于自然放松状态,容易入睡,也容易消除疲劳。仰卧则会使全身骨髂、肌肉处于紧张状态,既不利于消除疲劳,又容易造成因手搭胸部影响呼吸而做噩梦,从而影响睡眠质量。

13.蒙头而睡

老年人怕冷,尤其是冬季到来之后,很多人总喜欢蒙头而睡。这样会大量吸入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缺乏氧气,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14.对灯而睡

人睡着时,眼睛虽然闭着,但仍能感到光亮。如果对灯而睡,灯光会扰乱人体内的自然平衡,致使人的体温、心跳、血压变得不协调,从而使人感到心神不安,难以入睡,即使睡着了也容易惊醒。

15.对炉而睡

这样做会使人体过热,容易引起疮疖等病症。夜间起来大小便时,还容易着凉和引起感冒。值得一提的是,如使用蜂窝煤炉取暖,应注意通风,以免煤气中毒。

14.按摩保健的5种方法

按摩是指医者运用按摩手法,在人体的适当部位进行操作所产生的刺激信息通过反射方式对人体的神经体液调整功能施以影响,从而达到消除疲劳、调节体内信息、增强体质、健美防衰、延年益寿的目的。保健按摩施术手法很多,如常用的表面按摩法、揉捏池颈法、棉布孽擦法、背腰部拍打法、四肢抽抖法等,动作轻柔,运用灵活,便于操作,使用范围甚广,不论男女老幼、体质强弱、有无病症,均可采用不同的施术手法进行保健按摩。

1.乳腺摩擦

用左右手分别在乳腺摩擦,36次为1回,共10回。乳腺与生殖系统关系密切,如平时能经常摩擦则能延缓肌肤衰老。

2.肾区摩擦

先将双手摩擦发热,然后再用双手摩擦左右肾区(腰区凹陷处)36次。经常摩擦能祛除腰痛,延缓衰老。

3.睾丸摩擦

用手轻扶阴囊,轻轻摩擦睾丸,双手交替,左右各行81次。经常进行此法,可调整性腺功能,延缓衰老。

4.甲状腺摩擦

先将双手摩擦生热,然后用右手摩擦喉部左侧腺体,用左手摩擦右侧的腺体,左右各36次。经常摩擦甲状腺,不仅能促进身体健康,而且还能使毛发、指甲、皮肤光泽,增强活力。

5.耳宜常鸣

以双手覆盖双耳,手指置于脑后高骨处,食指向上弹打36次。经常进行此法,可以增强记忆力,使感觉敏锐,提高智能,延缓衰老。

15.足底按摩的2宜1忌

足部承担身体全部重量,与全身脏腑经络关系密切,故有人称足是人类的“第二心脏”一有人观察到足与人整体的关系类似于胎儿平卧在足掌面。头部向着足跟,臀部朝着足趾,脏腑分布在跖面中部。根据以上原理和规律,刺激足穴可以调整人体全身功能,治疗脏腑病变。人体解剖学也表明,脚上的血管和神经比其他部位多,无数的神经末梢与头、手、身体内部各组织器官有着特殊的联系。所以,重视足部按摩就能治疗许多疾病。

1.宜用卵石摩脚

运用卵石摩脚来刺激皮肤神经末梢感受器,通过中枢神经起到调节内脏器官的作用,达到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脚踩鹅卵石对Ⅰ、Ⅱ期高血压病患者有益,患者可赤脚在凹凸不平的鹅卵石小径踩踏或小步跑,亦可用布袋装上小半袋鹅卵石,平放在地上,然后赤脚在上面来回不停地踩踏,或者用挑选过的鹅卵石,固定在0.5平方米的湿水泥上,制成鹅卵石水泥板,赤脚在上面有节奏地踩踏。踩踏鹅卵石的时间安排在早晚进行,每次15分钟左右。

2.宜赤脚搓圆木

赤脚走走卵石路,让凹凸不平的路面按摩按摩脚板,对解除病痛和健身很有益处。但有的人没有条件怎么办呢?办法是坐在室内的椅子上,让赤裸的脚板踩在一段圆木或一段竹筒上,反复地搓动,其所起的健身作用比起踩卵石更佳。因为赤脚频频搓动圆木时,使脚病受到刺激,就会将“硬结”在脚底的沉积物碾碎驱散,使之进入血液,经肝胆肠或肾脏,膀胱排出。脚底的淤滞物被碾碎驱散,人体气血畅通,血液循环好了,器官就能得到丰富的营养和补充,并且把废物和毒素排除掉,这样有利于养生和疾病的康复。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按摩后需要喝一杯温开水。

3.踩卵石路忌过久

张大妈院前有条鹅卵石铺就的小路,大家都喜欢脱去鞋子,光着脚在路面上来回行走,以通过刺激足底穴位通经活络。张大妈为了缓解自己的膝关节疼痛,就每天早晚都走上半小时。结果几个月下来,膝关节疼痛减轻了,但张大妈认为加大运动量会对身体起到更好的保健作用,所以又特地多走了半个小时,结果到了第二天膝关节又肿又痛,不得不去看医生。医生告诫张大妈说:老年人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骨关节退行性病变和骨质疏松,如果在高低不平的卵石路上走得时间太久,反而会加剧磨损,造成膝关节肿胀和疼痛。因此中老年人走卵石路健身的时间应是早晚各15分钟左右为宜。

16.常按摩6个穴位可活过百岁

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散发输注于体表的部位,腧穴一般都归属于某一条经脉,而某一条经脉又都隶属于某一脏腑,这样,脏腑、经络、腧穴之间就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当脏腑的机能发生异常时,可通过经络在有关腧穴上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反应电)。在治疗上,又可将其作为针灸按摩的治疗点,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穴位。掌握以下的穴位,对于身体保健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1.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膝关节髌骨下,髌骨在韧带外侧凹陷中,即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古今大量的针灸临床实践都证实,足三里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的重要穴位,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针灸学家也十分推崇“足三里穴”的养生保健和临床治疗作用,认为足三里不仅具有延年益寿的作用,还能够治疗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痛经、痹症、耳鸣等多种疾病。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艾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艾灸足三里穴能治疗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等,其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显。2.关元中医认为关元为一身之元气所在,为男性藏精、女性蓄血之处。艾灸关元对于慢性胃炎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前列腺炎、慢性子宫病、夜尿、遗精、早泄、阳痿、性功能减退、缩阳症、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赤白带、功能性子宫出血、不孕症、子宫下垂、女性阴冷等症有较为明显的治疗与保健作用。对于全身性疾病以及其他系统疾病,如慢性腹痛、腹胀、消元气不足、少气乏力、精神不振、中老年亚健康状态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关元穴位于腹部之正中线上脐下3寸。使病人仰卧,由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折用5寸,在脐下3寸处取穴。用于保健灸时最好让医师给患者做好标记,以便患者施灸或家人施灸时万无一失。

3.中脘

本穴为治疗消化系统病症常用穴,位于肚脐直上4寸,即剑突与肚脐之中点。具有健脾益气、消食和胃的功效,主治胃痛、腹胀、肠呜、反胃、吞酸、呕吐、泄泻、痢疾、黄疸、饮食不化、失眠。现多用于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痉挛、胃扩张、子宫脱垂等病症的治疗。当然中脘穴也可用发泡灸法(灸疗的另外一种方法)。该方法是用大蒜10克捣烂,油纱布2~4层包裹,敷在中脘(位于脐上正中4寸处,)穴上,待局部皮肤发红、起泡,有灼热感时去掉(一般保持2小时),洗去皮肤上残留的蒜汁,每日1次。此法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胀。4.三阴交三阴交在内踝尖直上约3寸处,胫骨后缘。从内踝至阴陵泉折作13寸,当内踝正中直上3寸之处取穴,或以本人食、中、无名、小指四指并拢放于内踝尖上的指上缘处便是。施灸者最好咨询医9币,让其做好标记,以便施灸准确。三阴交穴主治肝、脾、肾三个脏器的疾病。此穴属脾经,有健脾、和胃化湿、疏肝益肾、调经血、主生殖之功效。临床用于保健灸,治疗泌尿、生殖及消化系统疾病。对于小便不利、膀胱炎、急慢性肾炎、阳痿、遗精、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经闭、功能性子宫出血、不孕症、子宫收缩无力等症效果明显。灸三阴交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其他系统的多种疾病都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经常施灸对中老年人有强壮保健作用。

5.命门

命门穴为人体的长寿大穴,位于后背两肾之间,第二腰椎棘突下,与肚脐相平对的区域。命门的功能包括肾阴和。肾阳两个方面的作用。中医学认为,命门之火就是人体阳气。从临床看,命门火衰的病与肾阳不足症多属一致。补命门的药物多具有补肾阳的作用。经常艾灸命门穴可强肾固本,温肾壮阳,强腰膝,固肾气,延缓人体衰老,可以疏通督脉上的气滞点,加强与任脉的联系,促进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运行,并能治疗阳痿、遗精、脊柱强直、腰痛、肾寒阳衰、行走无力、四肢困乏、腿部浮肿、耳部疾病等症。

6.肾俞

肾俞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之间,旁开1.5寸。简便取法,使病人正坐直腰,由医者两手中指按其脐心,左右平行移向背后,两指会合之处为命门穴(此穴正对脐中),由此旁开取之。但此法对于胖人腹壁下垂者不甚准确。最好的办法是让医师在患者身上做好标记,以便患者家人施灸。

肾俞为肾气输注于背部的背俞穴。肾为先天之本,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为人身精气出入之源泉,又主宰一身之元气。肾与膀胱、生殖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均有关系。如果肾气足,则人体精力充沛,强劲有力,生殖力强,脑功能也精巧灵敏,消化旺盛。肾俞在腰间,是十二脏腑背俞穴之一,属足太阳膀胱经,有调理肾气、强健脑脊、聪耳明目、健身强体、壮元阳之功效。

艾灸或按摩肾俞对于性功能减退、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盆腔炎、不孕症、腰痛、腰肌劳损、身体虚弱、面色痿黄、四肢不温、慢性腹泻、耳鸣、耳聋等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17.中老年人头面按摩宜忌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人体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都汇聚于头部,而且头部有几十个穴位。正确的按摩和日常养成一些手势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保健作用。

1.宜常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