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老年的保健细节和养生(现代健康丛书)
17232600000020

第20章 中老年人健康起居细节(5)

足部盐浴最简单的方法是把脚放进加有海盐的温水里浸泡几分钟,然后用手轻轻地按摩脚底、脚趾缝。还要用盐粉末揉搓脚后跟,因为人的脚后跟容易角质化,非常粗糙,用盐粉末上、下揉搓能去掉角质层,使脚后跟的皮肤光滑润泽。

3.足部盐浴禁忌

足部盐浴时应该防止盐水进入口、眼、鼻内;患有某些疾病的中老年人要慎重,如严重高血压病人、心功能失代偿的心脏病、脑中风急性期等不适合足部盐浴;切忌空腹或醉酒时盐浴;盐浴过程中出现全身皮疹、呕吐等不良反应要停止浸浴:足部盐浴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并适量进食。

23.中老年人足部药浴的2宜1注意

足部药浴属于传统医学疗法中的外治法之一,它是将水和药液盛于器械内,浸泡脚部,利用水温本身对足部皮肤、经络、穴位的刺激和药物的透皮吸收,达到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目的。它不同于一般的足部洗浴、温泉浴,而是按照传统医学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疾病,加入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因药物不经胃肠破坏,直接经皮肤渗透而进入血液,故较之内服药具有舒适、无毒副作用的优点,也不会过量增加肝肾负担。中药足浴作为传统医学传统养生保健项目之一,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已日益被人们所认识。

中药浴足是一种良性刺激,它直接针对足部反射区进行热透作用,因而简便易行,经济实惠。中药浴足适合于每个家庭和各个年龄阶段的人,每晚临睡前进行中药热浴双足20分钟,能很好地改善睡眠,使人保持充沛的精力。中药浴足能将治病和保健融为一体。当用药物浴足来治疗某种疾病时,除特定的反射区接受热透作用和药物作用外,其他反射区也接受了这两种作用,因而相应的脏腑也就得到了保健。所以足部药浴法是“治病于现在,防病于未然”的好方法。

1.应注意水温

足部药浴的水温并非越烫越好。过烫的水除了可能会导致烫伤外,还会导致全身血管过度扩张,引发一些重要器官(大脑、心脏)的缺血。另外,身体从热水中获得过多的热量需要通过大量出汗散发,可能引起虚脱。因此水温以适中为宜。

2.应注意时机

中老年人饭前、饭后30分钟不宜足浴。足浴时,足部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饭前足浴可能抑制胃液分泌,对消化不利;饭后立即足浴,可造成胃肠的血容量减少,影响消化。

3.足浴中及足浴后注意事项

中老年人在足浴、按摩过程中及其后半小时内应饮用温开水300~500毫升,以补充浴足期间因出汗丢失的水分。对于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皮肤感觉迟钝的患者及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应有专人护理,防止损伤皮肤和发生意外。如果足浴中使用的药物引起了皮肤过敏,应该立即停止足浴,必要时可以到医院进行治疗。各种疾病的急性期、活动期,严重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低血压,皮肤破损或皮肤感染,有出血倾向或血液病,都应禁止足部药浴。老年人在用药液浴足时所加的热水,以浸没双足踝部为宜,不宜过多,足部药浴以后,要用干毛巾擦干,并注意避风。

24.中老年人起居有5忌

起居5忌是古代劳动人民健康活过百岁的经验总结,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了明确的记载,千百年来一直指导着人们的保健实践,生活中只有做到趋利避害,寸能达到健康活过百岁的目的,这5忌主要内容如下:

1.忌久视伤血

属神劳太过的一种形式。在日常的生活中,不少人以为看书学习会费大脑,其实人们适当地看些有益的书报、电视以及观光景物等,可使精神愉快,心情舒畅,脾胃健运。但是过度用脑,如长时间地阅读、写字、看电视,会导致视力疲劳,更重要的是会伤血耗气,产生头晕目眩等症,造成心劳。故老年人看报、看电视不宜过久,一般1小时左右,就应休息片刻,或走动或眺望远方,以减少眼睛的疲劳损伤。

2.忌久坐伤肉

属形劳太过的一种形式。人的形体过胖或过瘦都不利于健康,适当地静坐休息能改善这种状况,可使心境平和,减少思虑,调节神经功能,疏通经络,润泽肌肤,增进健康。但是,人到老年,由于肢体行动不便,经常爱久坐。坐虽然是缓解疲劳的一种方法,但久坐容易使肌肉萎缩,因此,老年人应适当多走路,勤活动,这样才能改善血液循环,加强肌肉锻炼,使自己胖瘦适宜,达到自我防病、保健及延年的目的。

3}忌久立伤骨

属形劳太过的一种形式。适当的站立姿势能使肌肉产生缩张运动,可以增强吸收功能,促进身体内的新陈代谢,相应的疏通经络,调剂平衡,对人体骨骼关节有益,还可以使气血流通,降低血压。但据有关资料表明,70~80岁的老人,几乎都患有老年性骨质疏松,如果长时间站着不动,骨骼的弹性与韧性就会减弱,脆性变大,一旦受到外力的冲击就使部分组织和细胞的营养失调,出现气滞血凝,导致某些骨骼关节活动障碍,因此老年人站立时间不宜过久。

4忌久行伤筋

属形劳太过的一种形式。适当的走动或散步,可以使全身关节筋骨得到适度的运动,经常散步,对身体的各个系统及新陈代谢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提高机能的抗病能力,另外,散步时血液循环加快,大脑供血量增加,思维的效果也较好。但是,人到老年,长时间远距离地行走,就容易使肢体,特别是下肢关节周围的韧带等筋腱组织受到扭伤或劳损,从而招致疾病。因此,行走散步时要适度,注意使全身放松,调匀呼吸,脚步均匀,“行不宜急”,方能“气血畅通,百脉流通,内外协调”,健康持久。

5忌久卧伤气

属安逸太过的一种形式。传统医学注重人体的“精、气、神”。“气”是维持生命延续的能源。因此,养气将有助于延寿,提高生命的质量,适当地躺卧休息或睡眠,可使肢体筋骨五官司窍之气以及内在脏腑之气充盈。但是,人们经常躺着休息或睡眠;过于安逸,不进行肢体活动锻炼,不仅肢体筋骨、五官司窍之气会渐趋衰弱,而且还会影响内在各脏腑之气,使身体懒散,萎靡不振,日久,健康就会受到影响。当然,老年人精力不济,适当增加休息时间和次数是应该的,适当的睡眠对老人颇有益处,然而一味多睡或卧床不起,则会导致身体虚弱,因此,要顺应“春夏夜卧早起,秋季晚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的规律,这对防病保健是很重要的。

25.起居要关注5个危险时刻

近年来,国内外专家们的一系列研究发现,人生中几乎每天、每月、每年都有一些“特殊”危险时期,将其归纳到一起,便可总结出人生中的5个危险时刻。

1.一天中黎明最危险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4769例心肌梗死患者后发现,28%的人在清晨6~10时发病。研究表明,此时人的血压、体温变低,血液较浓稠,易发生缺血性脑中风。调查显示,凌晨死亡人数占全天死亡人数的60%。

2.一周中周一最危险

德国人把周一称做“黑色星期一”。芬兰科学家研究认为,这天对心脑血管病人来说最危险,发病及死亡率比其他几天高40%。专家指出,周一老年人最好别出远门,外出则要有家人陪伴。

3.一月中月圆时最危险

在中国,这一天也就是农历月中。据香港《文汇报》报道,科学家综合50多个研究发现,医生和警察在月圆之夜工作量大增,就诊人数比平常增多3.6%。此外,有研究发现痛风和哮喘病的发病人数,在满月时会飙升,英国《独立报》撰文称,这是由于月亮盈亏能影响人体激素平衡。

4.一年中农历12月最危险

调查表明,该月份死亡人数居全年各月之首,占死亡总数的10.4%。农历的12月,即阳历1月和2月份。此时段人体所需能量多,但代谢慢,所以容易出现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这个时段要特别注意保暖,多吃营养价值高的食品以御寒,多进行慢跑等户外运动。

5.一生中中年最危险

人到中年,生理状况开始变化,会出现内分泌失调,免疫力降低,家庭、工作等种种压力导致中年人心力交瘁。因此,中年人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身体。

26.中老年人晨起要注意5宜

老年人多有早起的习惯。早晨空气清新,有利于排出夜间沉积在呼叹道的有害物质,促进新陈代谢。但由于老年人体内各器官的退化,如果不注意保健,早起也可能对健康不利老年人早起一般要注意5宜。

1.起宜缓

早晨醒来后不要马上起床,因为老年人椎间盘比较松弛,如果突然由卧位变为立位,不仅容易扭伤腰背部,还可能影响神经系统。有高血压、心脏病者如果突然改变体位,还可能发生意外。老年人醒来后,可在床上伸伸懒腰,舒展一下四肢关节,躺在床上休息一会儿,在床边坐一会儿后再下床。

2.水宜温

冷水洗脸对老年人的面部皮肤有较强的刺激,除了体质较健康者长年坚持用冷水洗脸外,老年人最好不用冷水洗脸。洗脸水温最好控制在10℃~15℃左右,不宜过热或过冷。毛巾的方向最好是自后向前,自下向上。这样洗脸顺乎血流方向,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延缓面部皮肤衰老。洗脸后用双手掌部擦干面部至面部发热,也有改善血液循环、预防感冒的作用。

3.动宜遣

早起后活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太极拳、慢跑、徒手操等柔和、缓慢的活动最适合老年人早起锻炼。活动应以略有心跳加快、气急感为度,应避免那些快速、旋转或低头过度的运动。有肺气肿、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老年人,则以散步为好,且不宜走得离家过远,以免发生意外。

4.衣宜暖

老年人的衣着应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由于老年人的身体防御疾病能力减低,早起易感风寒,衣着以暖些为好。夏季起床后应立即开窗,使空气流通。但在冬季,应在起床后稍过一会,让身体适应室外的气温后再开窗,以免被风吹后着凉,影响健康。

5.茶宜淡

有些老年人喜欢早起一杯浓茶,慢慢品呷,这种习惯对健康其实并没有益处。清晨,胃内基本排空,空腹饮浓茶,不仅会引起胃肠不适,食欲减退,还可能损害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因而早晨一般不宜饮浓茶。老年人清晨饮茶,可将头道茶倒去,饮二道茶。如能在茶中加少许糖和适量的白菊花则更好。

27.老年人过节有6忌

一年一度,迎新送旧,虽然节日气氛欢乐.可也是疾病多发之际。尤其是老年人,由于不同于年轻人的特昧生理机能,在过节时更需要加以注意。

1.忌过度兴奋

节日期间,亲朋好友团聚,欢乐喜悦之情不言而喻,但应有所节制,不可过度兴奋。过度兴奋会刺激人体交感神经,从而引起心跳加快、血压上升,易使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发生脑溢血、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2.忌触景生悲

增加1岁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老年人往往易触景生悲。儿孙不孝者有之,儿孙离家在外者有之,老来失意者有之……平日里老人还能以宽心自慰,但看到四邻五舍喜气洋洋,会油然生悲。此悲生于心,生于思,对身心极为不利。

3.忌有病开禁

患有心脏病、胆囊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糖尿病的老人,平时尚能注意节制饮食,按时服药。可一到过节,往往控制不住,烟酒开禁、饮食开禁,以为一两次违规不要紧。但若因此发生身体机能紊乱,使以往的努力毁于一旦,要调整过来就十分困难了。

4.忌擅自停药

有人认为,年节服药会给新的一年带来不好的运气,于是就擅自停药。殊不知,许多疾病患者特别是长期服药的慢性病病人,突然停药往往会导致疾病的复发或恶变。

5.忌过度疲劳

年轻人节日期间招待应酬较多,老年人应量力而行,不要劳累过度。因为紧张和疲劳可导致植物神经紊乱,使抗病能力下降而诱发多种疾病,特别是有高血压、心脏病的老年人更应注意。国外一项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说话30分钟血压即升高,停止说话1分钟后,血压就会恢复到原来水平。

6.忌生活无规律

节日可以尽情地放松紧张的心情,享受空闲,而老年人却一定要守住自己的生活规律,不要和年轻人一样通宵达旦地进行各种“节目”,如打麻将、看电视等。老年人在节日里更要注意按时就寝,按时起床,避免生活无规律影响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