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老年的保健细节和养生(现代健康丛书)
17232600000005

第5章 中年心理与生理特征(5)

(7)废用因素孤独或独居,社会接触少,不用或少用脑,均容易引起大脑功能衰退,有些老年人退休后记忆力明显减退就是一个例证。

10.中老年人视力易下降

眼睛昏花是中老年身体衰老的又一特征。到了中老年的人,往往有这样的经历,当拿到一份报纸或书刊阅读时,一定要把距离拉远才可看到文字,这就是老花眼的症候。

另一种眼睛的老化现象,便是白内障。任何人到了60岁以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白内障,这是一种必然的老化现象。有些白内障患者,即使戴上眼镜,看报刊时也不太清晰。

眼部所出现的老化现象,只凭戴眼镜是不会停止的,而且体内器官也会随着眼部的老化而逐渐地降低功能。

由于眼睛随着年龄的增大,尤其是中年中期(40岁左右),睫状肌调节功能的减弱和晶状体弹性减小较明显,使眼的前后径变短,如40岁的人平均有四屈光度调节力,而到50岁调节力平均减到一屈光度,这样使过去能看清楚的近物体,必须移远才能看清楚,随着年龄的增加,此种现象越来越明显,这就是平常人们常说的“老花眼”,医学上称为远视。中年人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看书、写字时间稍长即感头晕、眼痛时,就要当心远视的可能。

在眼球内,由睫状体上皮细胞分泌和血管渗出而产生的一种液体称为房水,房水对角膜和晶状体不但有营养作用,而且使眼球内有一定压力,能维持眼的形状,房水充盈眼球而呈现的压力称为眼内压,任何引起房水回流障碍的因素都可以使眼内压升高,使视神经受损,从而导致青光眼。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都是透明体,加上角膜,组成眼的折光系统。晶状体无色透明,随着年龄的增加,晶状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混浊,这便称为“白内障”,这是老年人的多发病。

11.中老年人肾功能易下降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是一个人精力的源泉。一个人身体的强弱盛衰,与肾有密切的联系。

西医认为,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每个肾由100多万肾单位构成,一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球有过滤的功能,当血流经过肾小球中一些毛细血管时,可把大量水分、无机盐重新吸收到血液中去,把部分水、盐类、废物排出体外。中老年人肾脏清除废物和重吸收功能均有所减弱。尿中常可见一些微量蛋白、红细胞,有时会出现尿糖等。

正常成年人两侧肾脏血流量每分钟约1000~1200毫升,血浆流量每分钟约600~700毫升,由肾小球滤过的血浆量(称为肾小球滤过血浆)为180升/日,为全身重量的3倍。肾小球过滤率是测量肾功能的重要指标。到了中老年,由于肾小动脉发生动脉硬化,或因高血压、心功能较差等一些病理因素,以及中老年人脏器衰老变化,如中老年人肾小球数目减少到青年人1/2~1/3,肾小球、肾小管可能萎缩,肾小管细胞可能出现脂肪退行性变化,而且还可能发生憩室,憩室数目增多,或憩室扩大,这就成为肾囊肿。由于中老年人的肾小球和肾小管数量较少。结缔组织增加,致使肾小球和肾小管过滤和重吸收功能下降。研究表明40岁以上成年人,肾小球的滤过率每年平均下降1%左右,因此肾功能是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的。

12.中老年人易发生骨折

正常人体有206块骨,骨与骨之间由关节相连,肌肉附着于骨骼上,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肌肉的收缩与舒张牵动有关的骨骼,可产生各种运动。

全身的骨骼按人体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上肢骨、下肢骨。每块骨都由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骨膜内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可以供给骨组织营养,如骨膜损坏了,骨就容易坏死,骨膜附于骨的表面,其骨膜里边是骨密质,骨密质的里层呈网状为骨松质。长骨(四肢骨)的中间部分骨密质增厚、骨松质减少,形成一个较大的空障,称为骨髓腔。在各个骨的骨松质的网眼内和长骨的骨髓腔中充满着骨髓。中年人长骨两端、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的骨松质内是红骨髓,维持造血功能。

骨是由骨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细胞间质包括骨胶原纤维和骨基质,其中的骨胶原纤维在中年初期约占骨重量的1/3,使骨具有弹性,不易折断,而其中的无机盐约占骨重量的2/3,随着年龄的增加,骨盐逐渐增加,骨更坚硬,但脆性增加,弹性减小,因而年龄越大,骨越容易发生骨折。

13.中老年人的外貌变化

人过45岁以后,开始出现老年颜貌:

(1)皱纹增多从中年以后皮肤就开始变得粗糙,缺乏弹性,皱褶增多。表情肌是皱纹的成因,但也受一个人皮肤的强度、弹性、太阳照射、风吹雨淋以及皮下脂肪程度等诸多因素的约束。前额的皱纹,不少人从20多岁就开始出现,40岁以后增多。大多数人从40多岁开始,浅浅的痕迹与年剧增,变深变宽。与此同时,还会逐渐出现眼角纹,上下眼睑和口周围的皱纹,有些人颈部的皱纹比面部的皱纹更为明显。当然,有些老年人由于工作条件优越,精神状态好,又注意养颜护理,脸上的皱纹很少,也就显得更年青。

(2)皮肤松弛由于脂肪和弹性纤维的消失,皮肤逐渐缺乏弹性,变得松弛,因重力关系而自然下垂,如眼睑、耳、颌等处的下垂。

(3)身高变低从30岁到90岁,男人的身高平均减少2.25%,女人的身高平均减少2.5%,原因是由于椎间盘的萎缩性改变、脊柱弯曲度增加、脊椎骨扁平化、下肢弯曲等所致。这些骨骼的变形,与老年期钙的代谢异常及骨质疏松有关。

(4)体重减少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老人的体重逐渐减少,是由各脏器细胞和组织的萎缩及水分减少等造成的。但体重变化个体差异很大,有的老年人退休后轻闲无事、营养充足、心态平静,反而发胖,体重增加。

此外,中老年人在精神、语言等方面也呈现出退行性变化:如多疑善虑、表情淡漠、言语哕嗦、动作缓慢、容易疲劳等,表现为精力不足,还有的老年人表现为痴呆、木纳、发愣等。

14.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判断标准

关于健康的标准,众说纷纭。随着时代的发展,医学模式的改变,对健康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和扩展。概括起来,中老年人身体是否健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看:

(1)眼睛目光炯炯有神,说明视觉器官与大脑皮层生理功能良好。眼睛是人体精气汇集的地方,故眼有神,是精气旺盛,肝、肾功能良好的明证。所以身体健康的老年人,眼睛应该是亮的。

(2)声息说话声音洪亮,呼吸从容不迫,说明发音器官、言语中枢、呼吸系统以及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良好。所以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声音洪亮,呼吸均匀通畅。

(3)泌尿小便通畅,说明泌尿、生殖系统无恙。尿量每天为1000~1500毫升,每天约5~6次,每次200~250毫升左右。如每日尿量少于400毫升或多于2500毫升,说明肾功能不正常或有疾病。

(4)排泄无腹痛、腹泻之虑,则消化功能健旺。身体健康的老年人排便通畅,一般每日一次或两次,或隔日一次,最好每天早晨起来按时大便,这样可减少大便内有毒物质重新被吸收。

(5)体形保持体形匀称,不宜过胖,始终保持标准体重。老年人标准体重的简单计算公式为:

男子身高(厘米)—105一体重(公斤)

女子身高(厘米)—100一体重(公斤)

(6)牙齿注意口腔卫生,基本上没有龋齿和其他口腔疾病。牙齿完坚者老化慢。

(7)腰腿腰腿灵活自如,说明腰腿的骨骼、肌肉、运动神经以及运动中枢生理功能良好。俗语说:“人老腿先老,将老腰先病”。每周有3次以上运动,每次不少于半小时;表现肌肉骨骼和四肢关节有力灵活。

(8)脉搏血压不高,心律正常,动脉血管硬化程度低,脉形就小。指每分钟心跳次数保持在正常范围(60~80次/分),说明心脏和循环功能良好。

(9)饮食坚持定时定量,不挑食和偏食,不暴食酗酒,无烟酒嗜好,注意营养科学合理。

(10)作息能按时起床和入睡,睡眠质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