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山村孩子的城市学校
17233700000022

第22章 稳步推进新课程

2007年7月2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9月1日《焦点访谈》栏目《山村孩子的城市学校》,11月5日《中国教育报》头版《让西海固的孩子在新天地里翱翔》,对宁夏六盘山高中的教育教学、办学模式和办学效益进行了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2007年6月22日,《宁夏日报》头版刊发《六盘山中学高考成绩骄人》,报道了学校2007年新课程首届高考成绩。2007年学校1008名毕业生参加新课程实验首次高考,文理二本上线745名,二本上线率达到74%,一本上线512名,上线率达到51%,高考成绩600分以上学生105名,有4名学生考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继首届高考之后为学校持续发展进一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成绩给学校以动力,也给学校以压力。三年前,学校借着第一批进入全国课程改革的有利时机,摸着石头过河,把握住了新课程“新”在哪里,“改”什么的关键问题,在课程改革中找准了学校前进的方向,新课程改革初见成效。

成绩只代表过去,未来走向哪里,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课改,使学校新课程改革“更上一层楼”,突破口在哪里,这一系列关于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问题,考验着学校管理者和课程实践者的智慧,也考验着学校在新课改中锐意开拓进取的改革勇气。

针对非高考选修模块内容是否开设、如何开设,如何使新课程教学与高考有机结合,如何把握配套练习量,如何进一步做好学分认定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问题,2007年9月,学校召开新课程与高考总结会,经过充分讨论大家达成了“不能热了课堂,降低了质量,课改的终极目标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继承与改革并举稳步推进课改”的共识。最后学校确定,结合“课程标准”和“考纲”,从学生实际出发,为学生未来发展着想,尽可能多开选修模块,同时明确开课原则:一是凡是“考纲”规定必考的选修模块或选修模块的部分内容,开课方式和必修模块一样。二是“考纲”中规定不考的选修模块,开设与必修模块内容关联性强的选修模块,以进一步加强、拓宽必修内容。三是开设人文性强、科普性强的选修模块,如地理的“区域规划”“旅游地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其余的选修模块,如“现代小说”“诗歌”,学校安排有这方面特长的老师授课,供学生选择学习。随后,体育、美术、音乐、语文,实行学生完全自主选修,历史、地理、政治,学生部分自主选修。相继启动了全校教师参与的各学科“课堂教学设计行动研究”“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定期举行“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会”。邀请区内外新课程研究专家和教材编写专家来学校进行新课程课堂教学诊断与指导。

2007年9月26日和10月27日,学校先后两次召开了以“回首新课改,寻找突破口”为主题的新课程研讨会,对第一轮三年课改实践进行全面总结,确定了学校“第二轮”课改的四个突破点,即加快“教学目标校本化”进程;树立为学生一生奠基、适合校情和学情的“课程观”;支持、引导教师按新课程的要求转变教学方式,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把新课程改革从形式推向内涵,不断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通过中国教育学会邀请顾之川、扈文华、赵河林、郑春和等专家莅临学校进行教学指导。专家们就2007年新课程高考的特点、新课程下教学与考试的关系等做了专题讲座,并与学校老师就教学和考试面临的疑问和困惑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交流和研讨。

专家的指点,同行的深入交流,推进新课程的方向进一步明确,目标更加清楚,面临的许多问题有了解决的办法。

“语文要守正出新;选修课要尊重实际,量力而行;注重基础,突出重点;贯彻两纲,尊重传统,提高素质。”

“政治不能弱化基础知识,要联系社会生活,从不同角度、不同联系中看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注重学习过程,促进学生成长。探究课无固定模式,要结合学生实际开设和操作。”

“化学教学和复习注重基础,联系实际,体现开放性、探究性;目标要细化,要有三年的整体规划;重视过程,探究过程是生成知识‘经验’和能力、体验与理解、定义与价值的过程。”

“生物通过科学发展史,展现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科学家的科学思想,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思维;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实验教学,体验探究的过程。”

2007年年底,学校开展面向全体教师征集“推进内涵变革,健全学校课程改革,完善评价体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素质”金点子活动。学校领导自上而下深入课堂,深入学生中调研。

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从根本上推进课程改革,2008年初,六盘山高中开始探索建立更加有利于教师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新评价体系——学业成绩“增值评价”方案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增值评价”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和学习过程,使学生学业成绩发展的目标由原来的唯一变成多样,由绝对变为相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了预定的目标,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有利于学生的进步。同时,“增值评价”也关注了教师教学的起点,关注了所有教师在原有基础上教学成绩提高的过程,使教学结果的评价更加贴近班级学生实际,更加客观公正,有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学校坚持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制定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使教育教学评价方式从单一的“考试打分”转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价内容从学习成绩评价转向综合素质评价;评价主体从教师一元转向教师、同学和自己多元;评价方法从静态的评价结果转向动态的评价过程,建立适应新课程实施需要,达到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的目的。针对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学校通过开展教育教学评价专题培训,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总结等环节中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教师们不仅对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水平给予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是否得当给予评价,还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感悟、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状况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方法、内容、形式和手段发生了很大变化,评价结果发挥了价值引领和激励作用。在学校开展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都注重评价的综合性、差异性,过程性、发展性,尊重学生并指导学生学会自评与他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008年秋季,六盘山高中正式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走进了课程表,成为学生的必修课。同时,学校提出每一个学科都要开设校本课,校本课和研究性学习课程要讲效果、出特色,要有严格的学分认定和教学管理。截至目前,全校每学期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10门,校本课程30门。

六盘山高中的新课程实验在推进“内涵”变革的过程中不断走向深入。2009年初,学校提出要构建“让常态课也优质起来的新的常态课”,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为了引领“优质常态课”的构建,学校举行了以“进一步深化课改内涵,探寻新课程背景下优秀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题的第八届优质课竞赛活动。参加竞赛的30节课,教学设计理念新、方法新,无论是宏观把握还是细节处理,无论是导入还是探究,都呈现出许多创新,是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对“优质常态课”的构建起到了有效示范作用。

学校课堂由“教师导学”走向“问题导学”,由被动式教授课堂走向主动式构建课堂,由以老师为主角的“舞台式”课堂走向教师和学生共为主角的讨论式课堂,由“封闭控制型”走向“人文开放型”。“以学为中心”的课堂代替了“以教为中心”的课堂。

语文课上,师生们结合战国的历史背景,发表对荆轲的看法,有学生认为荆轲那种舍生忘死、扶弱济困、反抗强暴的精神令人感动;也有学生认为荆轲用行刺手段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举动不足取。政治课上,老师让学生对“美国财政部部长鲍尔森说人民币快速增值对中国有益”发表看法。物理课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在月球上能否和在地球上一样,踢出香蕉球。英语课上,教师让学生解释“酷、粉丝、媒体、文曲星、OPEC”等词的含义。

历史课上,老师让学生讨论春秋战国分裂局面形成的原因时,有学生对教材文字表述提出了质疑:“老师,我认为教材中对春秋战国时政治形势的叙述是错误的,至少是不准确的。”他说,“这句‘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同姓国也彼此争战,周天子都管不着。’我认为不应该说周天子管不着,虽然当时王权衰弱,诸侯争霸,但周天子仍然是名义上诸侯的共主,只是周天子没有能力管了,不能说管不着,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管不了。”课堂中出现的这个“小问题”,反映了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互动、探究、启发来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感受新课程》征文中,高一(8)班于燕同学这样描述新课程的课堂:“讲台不再是老师的舞台,原来看似很高的讲台,现在我们坐在下面的同学只需一抬脚就能迈上去,课堂成为老师与学生互动互学的场所,老师作为引路人,将课文中的线索进行点拨,然后剩下的问题就需要我们在讨论、提问中得到解决。我们一节课内所学到的东西远远多于以前老师所灌输的知识。在这样的课堂学习中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口才和概括能力,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激起了我们的学习热情。如此上课不再成为我们的痛苦,而成为一种乐趣。”

学校在新课程实施、推进中始终走在宁夏前列,课改成效引起了全国各地的热切关注,吸引了大批教育界同行前来考察。先后有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广东、山东、江苏、安徽、湖北、海南、福建、湖南、河南、辽宁、黑龙江、甘肃、青海、新疆、贵州、四川等省区的由教育行政部门、教学研究部门负责人、校长和普通高中教师组成的新课程考察团来学校交流学习。学校认真接待,安排优秀教师给来宾上新课程示范课、公开课,积极听取他们考察后的反馈交流和建议,并以此作为学习交流的机会。部分外省区学校先后邀请六盘山高中二十多位教师到当地学校上示范课、举办讲座。

2005年3月8日,辽宁省教育厅一行七人来学校考察,作为主管、研究辽宁省新课程改革的领导、专家,他们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新课程的开设情况,感受宁夏课改的实际状况,考察新课改中教师的培训,为辽宁实施新课程做准备。2006年9月13日和9月25日,辽宁省又先后派出两个考察团前来考察。

2006年4月17日,安徽省校长考察团一行八十余人来学校考察新课程实施情况。这是第一个来自华东地区的教育考察团,在学校科技楼一楼会议厅,学校介绍了新课程实施方案及教科研活动情况,各学科教研组长汇报了实施课改的一些措施做法。校长们就新课程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应对的措施、今后的进一步发展等问题,与学校的领导、一线教师进行了广泛讨论交流。

2007年、2008年,中央民族学院附中,西安电子科技学院附中,兰州大学附中,江苏邳州市教育考察团,山东高密市教育考察团,兰州市恩玲中学等来校考察新课程。

2009年9月16日,湖北十堰市教育局考察团来校考察。考察结束后,10月4日,十堰市第一中学校长石彬发表了《银川市高中新课改考察报告》,其中写道:“宁夏之行在我们到达的第一站——六盘山中学就给我们带来冲击。没想到的是这所学校办学条件会这么好,50%的一本升学率,近80%的二本升学率,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没想到学生们制作的各个社团简介,内容丰富、思想开放,很难让人把这些作品和贫困学生联系在一起,他们的表现已将这所学校朴实、大气的特征勾勒出来;没想到校长金存钰对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达到如数家珍的地步,没有想到西部地区的校长对课程改革的领悟到如此深刻的程度。”最后他写道:“只要从领导到老师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只要我们认真研究课改,大胆实践课标,无论是内陆还是沿海,任何学校都能取得成绩。”

学校的课程实施,也引发了教授、专家聚集的高等院校的浓厚兴趣。2007年8月5日,由重庆市三峡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书记兼副院长李调惠率领的考察团来到六盘山高中,他们一行30人,成员全部是“重庆市校长培训班”的学员,在高校培训期间前往六盘山高中考察新课改成为他们的一门学习课。

2010年5月31日,西北师范大学考察团一行十人来学校,调研新课程改革与实施方面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原因,旨在为甘肃省实施新课程做好准备。学校安排高一年级各科备课组长在多媒体教室上示范课,并进行了互动交流。随后,在科技楼四楼会议室座谈,座谈会上西北师大教科院副院长金东海教授介绍了他们考察的内容,以及来六盘山高中考察调研的目的;六盘山高中校长金存钰介绍了学校实施新课程的情况,副校长邓树栋介绍了新课程实施方案及实施成果,教科室主任和语文备课组长先后发言。座谈会结束,学校给西北师大考察团赠送了《六盘山教育实践》等课改资料。

2009年,考察团有:西藏自治区教育部门,吉林敦化市实验中学,黑龙江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黑龙江省校长教育考察团,黑龙江大庆市四中,齐齐哈尔市教育考察团,湖北十堰市教育局,内蒙古准格尔世纪中学,呼和浩特市二中。2010年,考察团有:青海西宁市教育考察团,西藏驻格尔木教育考察团,黑龙江伊春市第一中学,黑龙江伊春市教育局,陕西省咸阳市教育考察团,青海省格尔木市教育考察团,四川省广元市教育考察团,甘肃省平凉市教育局,吉林省敦化市实验中学,内蒙古包头市北重三中,呼和浩特市教育考察团,西藏山南地区教育考察团,河北省邢台市教育考察团,新疆伊宁市三中,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学……

考察团纷至沓来,络绎不绝,近至周边地区,远到西藏、新疆、广西、广东、海南、黑龙江。从西北到东北,从华南到西南,他们千里迢迢,风尘仆仆,因为关注新课改而聚焦六盘山高中,因为实施新课程而走进六盘山高中校园,因为学习借鉴课改的经验而坐在了六盘山高中的教室。他们中有教育厅、教育局的领导,有学校的主管校长,也有教研员,更有一线教师。

他们,踏上塞上江南银川,走进六盘山高中的校园,成为六盘山高中不断进取、追求完美的不竭动力,也促使六盘山高中为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做出贡献。

截至2012年8月,先后有20多个省市240多个考察团来学校考察学习、观摩交流。

六盘山高中成为宁夏基础教育发展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