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道上的风景II:没有终点的旅程
17235900000121

第121章 十一月二十六日,星期日

早年从南京大学开始的站桩入静,一直到抚州师专的几年,每天夜晚入睡前到外面空旷的地方或者花园去静站,用的是“精不外泄,神不外驰,身心一体,天人合一”的口诀。这个修法更近于道家的方法,这也是后来我研究丹道的一点内在体验。那时我体验到较高的静境,近于初禅的定境,体验到“炼精化炁”,体验到精炁神充足的状态,同时也以此为基础对中国哲学发生兴趣,建构了“性与命和、人与人和、人与天和”的修道的人生观。

从北大开始的每天的静坐,主要用的是参禅的方法,明心非有,见性本空,心性皆如,当体即是。那时初步有“明心见性”的体验,体验到一切思想念头本性空寂,而明空不二的觉性一直如如不动。这是我研究整个佛学的一点体验的基础,从此对禅,对天台圆教,对藏密的大手印和大圆满都觉得非常亲切,能够心心相印,无有隔碍。

接触到陈健民上师的《曲肱斋全集》后,实修“法界大定”又有了新的体验。1995年初读《全集》,对“法界大定”非常相应,在理趣上统一圆融了“空”与“有”,对佛与道的最高理境能会通为一,了悟“毕竟空”与“与道合一”的相通不二。但其时未专修法界大定。直到2001年博士后出站以后,开始专修法界大定,对法界“法住法位、各如其如”的本性有深入的体悟,同时也对突破身心而定于法界的大定有所体证。

虽然在理论上,这些年对道家与佛学都作了贯通的研究,尤其又吸收了一些现代大师的灵性智慧,如Osho、Gurdjieff、Meher Baba等,见地趋于圆通无碍,但修道体验的基础仍在以上所言的三大方面。我的许多感悟,可以说都是建立在以上三类修法的基础上的。修道的过程中多有觉受,常有法喜禅悦,生活中基本上没有烦恼而以大智大愿为归,然修法未成一片,距离成道证果的境界,则尚有十万八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