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道上的风景II:没有终点的旅程
17235900000241

第241章 十二月三十一日,星期三

关于《乐育堂语录略讲》

这次在香港道教学院的系列讲座,名为《乐育堂语录略讲》。由于这次香港的讲学是我第一次面对一般信众“讲经说法”,不同于以往学术性的演讲,我需要考虑一下自己的讲课风格。

自天台智者大师开始,佛经的讲解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大经指归,对全经进行整体阐释,如智者大师以“释名、辨体、明宗、力用、教相”等“五重玄义”总释一经大义,今人以“本体论、心性论、工夫论、境界论”等理论架构综述经典的思想体系等即是;二是文句详解,对经典文句进行逐字逐句的详细讲解,引申发挥。

前一种方法有利于整体把握,但易流于体系化的思辨与建构;后一种方法生动自然,发挥的空间大,但不易于把握整体系统。吾人今天讲解经典,宜综合运用以上两种方法,既有文句讲解,又相对地具有一个整体的体系框架。

吾倾向于这样的讲道方式,每次讲道以经典中的若干文句为中心,先进行整体的阐释,揭示其甚深奥义,再对经典文句进行具体的解释。一方面不进行抽象的理论建构,而是以讲者的现量境界观照文本并作出活生生的真理性的展示,同时整个讲解又成为无体系的体系,浑然天成。在真理的境界中透过真理的文字展示真理,这是悟道大师演讲的独特风采。

讲者自身进入“道”之中,透过经典文字作为媒介,传达“道”的体验与智慧。不预先写讲稿,随机而说,直抒胸臆,“说己心中所行法门”,以讲者的亲身体验为基础,传达内丹学乃至整个修道的根本大义。

由于此次讲课时间有限,无法详细讲解《乐育堂语录》全书;如果对全书进行提炼概括,进行综合性的整体阐释,则需要较大的功夫,且有生硬造作的嫌疑。所以,单纯地使用整体阐释或文句详解的方式都不合适。我想用这样一种方式,就是从《乐育堂语录》中选出其中有代表性的十章加以讲解,每一章代表一个主题,而这十章又相互关联配套,成为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

因为《乐育堂语录》中的每一章都可以相对独立,可以作为一个“信息元”加以使用,故不必按照原书顺序,而以主题为线索选取其中十章即可。五次讲座共分十讲,每讲讲解一章,用约一小时对某章进行详细的讲解,在具体解释文本之前,先做整体的阐释。依全息相通之理,通过这十章的讲解,可以体现出整个《乐育堂语录》的精神与要义,进而大致总结内丹学的理论体系与实践方法。

因为《乐育堂语录》我已经进行了分章整理,在选出了所要讲解的十章之后,如时间不够,也可以将每一章按其内容再细分成若干段落,对于意义浅显的段落不再细讲,只讲其中的一些重点。这样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心得,不用为讲解完原文而匆忙赶时间。同时,如果意犹未尽,可以在将来有机会时继续讲解相关的章节,与本次演讲一起,成为讲解《乐育堂语录》的系列。

这次讲课的经验与成果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它标志着我以“讲道”的方式讲解传统经典的开端,也是我正式开展弘法利生事业的开端。希望此次讲课能给听众带去智慧的启迪与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