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道上的风景II:没有终点的旅程
17235900000286

第286章 十一月十五日,星期日

神与神性:两种宗教类型与宗教的两个维度

世界上的宗教可以分为两大基本的类型:一类是基于信仰,以“神”为中心的宗教;一类是基于觉悟,以“神性”为中心的宗教。对应于上述两种宗教类型,也就分别有两种不同的宗教维度:一种是信仰神,一种是觉悟神性。

前者以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为代表,后者以佛教和道教尤其是禅宗与丹道为代表,因为佛教和道教中有一些民间化的派别也以信仰各种不同的神灵为中心。至于“无神论”,它是“有神论”的反动,其实也是一种“信仰”,一种反向的信仰。因为不管是对于“有神”还是“无神”,“神”都不过是一种假设,一个人设定的概念,它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

对于以觉悟神性为中心的宗教来说,它超越信仰与非信仰,超越有神论与无神论,它只是回归生命的本源与存在的核心,在那个境界中一切都是神性的海洋。它根本就不需要以信仰神或不信仰神为出发点,那是不相干的;它整个的重心是觉察万事万物的真相与“如是”,超越头脑的虚幻想象与执着,回归生命的实相。生命的实相也就是宇宙的实相,认识真正的自己也就是认识无所不在的神性本身。

对第一种宗教来说,需要一个作为他者的“神”,需要作为与神相联系的“中介”,于是宗教的组织与仪式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第二种宗教来说,人可以无需任何中介就直接去体察存在的实相,先觉者可以成为导师,成为后来者的桥梁,但这只是一个实际上的帮助而不是一种理论上的必然。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二种宗教仅仅是一种“宗教性”,而不再是一种有形有相的宗教形式。

生命的事实摆在这里,不需要任何先入为主的假设,你可以直接去观察:你是否有意识地生活?你能否持续地记得你自己是谁?你是否有执迷?是否有因执迷而带来的痛苦?你的身心状态是否健康、是否和谐?有没有一种觉醒和解脱的意识状态?有没有一种身与心、人与人、人与宇宙整体和谐的境界?这些都是你可以去实证的,也是第二种宗教的主题。

我并不是说第一种宗教就与这些无关或一定不可以达到同样的境界,但相比而言第二种宗教要更直接地与这些问题相关,而第一种宗教往往会把人们的目光集中在一个超越性的对象上面,从而忽略了这些基本的问题。我们不去解决这些基本的问题,而是去讨论遥远的天国、去争论上帝是否存在、去赢得更多的信徒,为了那些头脑假设的概念,我们争得死去活来,宗教的负面效应由此而生。

当然,任何区分都是相对的,这两种宗教类型其实也是相对的,在信仰的宗教中也有觉悟的成分,在觉悟的宗教中也有信仰的成分,只是就其主要的、突显的一面来加以区分的。但是,在这两种宗教中,其信仰与觉悟的意义是不同的。禅宗、丹道及藏传佛教其实都强调“上师”的重要性,但这只是说明通过上师的显现来帮助你明悟你自身的佛性,上师不是“神”,上师只是先觉者,对上师的成就是一种“信任”,而不是一种“信仰”。上师不是彼岸的超越者,上师代表了你的可能性。对信仰的宗教来说,觉悟只是一种辅助的手段,而神之恩典乃是得救之根本;对觉悟的宗教来说,解脱的根本在于觉悟自身的神性,而上师只是一种辅助的方便。

我提倡一种作为内在生命科学的宗教,它如实地正观生命自身,去发现生命的奥秘、生命的潜能,去实现作为人的最高可能性的那个觉悟状态。这种宗教的重点是在“内”而不是在“外”;是精神境界而不是组织形态;是征服自己的欲望而不是去征服他人、征服世界;是解脱的体验而不是对某种“超越性存在”的信仰。

问题的关键不是信仰神,而是活出神性;不是企求往生神的天国,而是让这个世界成为神性的殿堂!

对我而言,禅宗与丹道体现了这种彻底的宗教精神,它将是指引人类精神道路的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