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手的保健细节和养护(现代健康丛书)
17238300000021

第21章 常见病的手疗保健方法(5)

主治:泌尿系感染。

2.手部针刺法

(1)选穴。肾点、三焦点、小肠点。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对准所选穴位刺入,用强刺激泻法,得气后留针15~30分钟。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用时配用车前草30克,煎水代茶饮。

主治:泌尿系感染。

(2)选穴。脾点、肝点、小肠点。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对准所选穴位刺入,用中强度刺激泻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间断捻转。每天或隔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泌尿系感染。

3.手部药疗法

(1)清淋饮。

处方:蒲公英、一枝黄花、半枝莲、车前草、鲜葎草、鲜茅根各30克。伤阴加玄参12克,生地30克;久病腰酸加川续断、生杜仲各12克。

用法:每天1剂。上药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头煎取汁300毫升,日分2次服。二三煎各取汁1000~1800毫升,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洗双手。每天2次,每次20~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急慢性尿路感染。

本方原为内治之方,今加浴手一途,内外并治,效果尤佳。

(2)通淋膏。

处方:苦参、石韦、土茯苓、蒲公英各30克,金钱草50克,生蒲黄20克,白茅根15~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储瓶备用。用时每次取本散30克,用米醋适量。调和成稀糊状,外敷于双手心劳宫穴和神阚穴上。每天换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急慢性泌尿系感染。

外科疾病的手疗保健方法

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指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如颈椎间盘、后纵韧带、横韧带、脊髓鞘膜等发生病理改变而导致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受到压迫或刺激而引起的综合症。该病好发于40岁以上成年人,无论男女老幼皆可发生,是临床常见多发病。

本病多因身体虚弱,肾虚精亏,气血不足,濡养欠乏;或气滞、痰浊、淤血等病理产物积累,致经络淤滞,风寒湿邪外袭,痹阻于太阳经脉、督脉,经隧不通,筋骨不利而发病。

临床表现为头颈、肩臂麻木、疼痛,重者肢体酸软乏力,甚则大小便失禁、瘫痪。若病变累及椎动脉及交感神经时则可出现头晕、心慌等症。

1.手部按摩法

(1)选穴。列缺、后溪、内关、合谷、外关、三阳络、外劳宫及全息穴的颈肩穴、头穴、上肢穴。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按揉或拿捏列缺、后溪、合谷各100次;按揉或掐按全息穴各100~300次。若有时间,可加按按内关、外关、三阳络、外劳宫各50~100次。每天或隔天按摩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颈椎病。

(2)选穴。大脑、头颈淋巴结、椎骨、痉挛点、颈项、颈项点、落枕点、颈肩穴、上肢穴、肾、输尿管、膀胱、内关、外关、列缺、合谷、三阳络。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推揉肾、输尿管、膀胱;捻压大脑、颈项;掐揉头颈淋巴结、颈项点;按揉椎骨、痉挛点、落枕点;颈肩穴、上肢穴、内关、列缺、外关、三阳络。每天按摩1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颈椎骨质增生。

2.手部针刺法

(1)选穴。列缺、后溪、内关、合谷、外关。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对准所选穴位刺入,用强刺激,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可与手部按摩结合应用,即先按摩,后针刺。

主治:颈椎病

(2)选穴。颈项点、落枕点、颈肩穴、颈椎。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对准所选穴位刺入,用中强度刺激,得气后留针20分钟。每天或隔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颈椎病。

3.手部药疗法

(1)颈椎汤。

处方:葛根30克,羌活、三棱、桂枝、当归、细辛、稀莶草、薰本、白芷各15克,川红花10克,广地龙6克。

用法:每天1剂。上药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倒入盆内,趁热熏蒸双手和患部(颈椎),待温时浸泡双手。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15天为1个疗程。

主治:颈椎病。

(2)颈椎膏。

处方:马钱子、川乌、草乌、川芎各15克,白花蛇2条,中华跌打丸5粒(中成药),冰片3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米醋适量调为稀糊状,备用。用时每次取药膏30克外敷于双手心(劳宫穴)和阿是穴(患部)。每天换药1次,15次为1个疗程。

主治:颈椎病。

一般2~3个疗程即可见效或痊愈。本方有毒,切忌入口、目。

肩关节周围炎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称肩凝症,古称“漏肩风”、“五十肩”,是临床常见多发病。

本病多因露肩贪凉、风寒湿邪乘虚侵袭、滞阻关节所致。

临床表现为肩关节酸痛,活动则痛剧,甚则活动受限,抬举不能等。

1.手部按摩法

(1)选穴。肩酸痛治疗点(右肩位小指第三关节尺侧、左肩位食指第三关节桡侧)、心穴、头顶点,合谷。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捏捻肩酸痛治疗,点;按揉合谷、头顶点;掐按心穴。每天按摩1次,每次15~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肩部酸痛。

(2)选穴。太渊、中冲、合谷、后溪。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找准穴位,用拇指指端掐按所选穴位,每次10~20下,或用香烟灸或牙签束的末端刺激(点压)以上穴位各15次即可。每天按摩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肩周炎。

如肩膀肌肉僵硬,可按揉头脑区、肾区、生殖区各3~5分钟;再掐按合谷、颈顶点(位食指与中指之间指根下移2厘米),或用香烟灸5~7次。每天1次,效佳。如颈部肌肉僵硬,可用香烟灸中渚、阳池、关冲穴各7~10次。每天1次,效佳。

2.手部针刺法

(1)选穴。肩点。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对准肩点刺入,用强刺激,多1次见效。

主治:肩关节周围炎。

一般可立见止痛,痛止可出针或继续留针2~3分钟。

(2)选穴。太渊、中冲、合谷、后溪。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对准所选穴位刺入,用强刺激,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15分钟。每天1次,中病即止。

主治:肩周炎。

3.手部药疗法

(1)十昧藤骨汤。

处方:松节、鸡血藤、络石藤、桂枝、片姜黄各30克,透骨草、寻骨风、急性子各15克,白芷、细辛各10克。

用法:每天1剂。上药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将药汁倒入盆内,趁热熏洗双手及肩关节部。每天2次,每次20~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肩周炎。

本方有毒,忌入口。

(2)肩周炎膏。

处方:络石藤1000克,桑寄生200克,当归40克,全蝎、土鳖虫、独活、肉桂、黑附子各20克,干姜15克,乳香、没药各30克,冰片6克,桑枝1把。

用法:上药除络石藤、当归、桑枝、冰片外,其余诸药混合略炒,后加入冰片,共研细末,过筛;再将络石藤、当归、桑枝加水煎2次取汁、去渣,合并2次煎液浓缩,取出浓缩液加入诸药末调和成膏。用时每次取适量药膏,贴敷于曲池、肩髃、天宗穴上,包扎固定。每天换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肩关节周围炎。

痔疮

古谓:痔有五,即牡痔、牝痔、肠痔、血痔、脉痔是也。今分混合痔和内痔、外痔。痔类虽多,统以痔疮名之。

《严氏济生方》云:“多由饮食不节,醉饱无时,姿食腻,久坐湿地,性欲耽着,不忍不便,遂成阴阳不和,关格壅塞,风热下行,乃成五痔”。

临床表现为肛门生痔,或左或右,或内或外,或状如鼠奶,或形如樱桃,或脓或血,或痒或痛,或软或硬,或疔或肿,久之则成漏矣。

1.手部按摩法

(1)选穴。二白穴及全息穴的下腹穴。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点按或拿捏二白、下腹穴各300次。每天按摩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痔疮。

(2)选穴。肛门(位手掌腕中心)、便秘治疗点(位无名指第二关节尺桡侧)、调节大便功能治疗点(位食指第一关节中点)、一窝风、合谷、商阳。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按揉肛门区、一窝风;掐按合谷、商阳、调节大肠功能治疗点;捏便秘治疗点。每天按摩1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痔疮。

(3)选穴。会阴点、合谷、大肠。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点按或掐压会阴点、合谷、大肠各50~100次,严重者则用香烟灸或中药灸治以上三穴各7~10次。每天按摩1次,10次为1个疗程。时常按压会阴点,可避免痔疮再发。

主治:痔疮。

检查痔发部位及预后,当右手的会阴点在用左手指指压会感到压痛时,表示痔疮的患处在右边:当左手的会阴点在用右手指指压会感到压痛时,则表示患部在左边。痔疮治愈后,会阴点仍会感到压痛,则表示有再发(复发)的可能性。因此时常指压会阴点,可避免再发。

2.手部针刺法

(1)选穴。二白、合谷、商阳。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对准所选穴位刺入,用强刺激,得气后留针30分钟,间歇捻针。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痔疮。

(2)选穴。会阴点,大肠、一窝风。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对准所选穴位刺入,用强刺激,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捻针1次,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痔疮。

3.手部药疗法

(1)解毒消肿汤。

处方:金银花、蒲公英、马鞭草、紫草、车前草、败酱草、延胡索、赤芍、黄芩、黄柏各30克,明矾、芒硝各6克。

用法:每天1剂。上药加水2000毫升,煮沸10分钟后,将药液例人盆内,趁热先熏蒸肛门和双手。待水温降至40℃左右时浸泡双手,并用毛巾蘸药液洗肛门。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钟,7~10天为1个疗程。

主治:痔疮。

(2)痔疮膏。

处方:生大黄、生地榆、乳香、没药、明矾各20克,冰片5克,五倍子6克,京万红软膏2支。

用法:先将前7味共研细末,与京万红软膏(挤出)、陈醋适量,调为稀糊状,备用。用时每次取药膏30克,外敷于双手心(劳宫穴)和肚脐上,包扎固定。必要时可加涂痔疮上。每天换药1次,50次为1个疗程。

主治:各类痔疮、肛裂。

本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淤,消肿止痛之功,故用之有效。

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炎性皮肤病,属祖国医学的“顽癣”、“湿癣”、“于癣”、“风癣”和“刀癣”等病范畴,又称“癞皮疯”。常好发于头、眼睑、颈部、背部、肩前臂外侧、腰和阴部等处。

本病多因风湿、热毒之邪蕴于肌肤,阻滞经络,日久生风化燥,热伤阴,阴生燥,致皮肤失于濡养所致;或继发于慢性皮肤病后期而致。

临床表现为局部阵发性皮肤瘙痒,入夜尤甚,慢性皮肤增厚,皮沟加深和多角形丘疹,或并发苔藓样变。

1.手部按摩法

选穴:手掌正中线、小鱼际桡侧带(重点是肺、气管、肝胆、脾区)、脑区、肺点、肝点、肾经、大肠经、小肠经。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推按手掌正中线及小鱼际桡侧带,重点按揉肺、气管、肝胆、脾区;掐揉脑区、肺点、肝点;推按大肠经、小肠经。每天按摩1次,每次30分种。手法宜轻中刺激。15次为1个疗程。

主治:神经性皮炎。

2.手部针刺法

(1)选穴。太渊、大陵、合谷、曲池。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对准所选穴位刺入,用中刺激,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天或隔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神经性皮炎。

(2)选穴。肺点、肝点、病变之相应部位。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对准所选穴位刺人0.3~0.5寸,用中刺激,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神经性皮炎。

3.手部药疗法

(1)百部洗方。

处方:百部、苦参各120克,蛇床子60克,雄黄15克,狼毒75克。

用法:每天1剂。上药共研粗末,一并装入纱布袋内,置于沙锅内,加清水2500~3000毫升,煮沸30分钟,将药液倒人盆内,待温时浸泡双手,并用软毛巾擦洗皮损处,或洗后再加热水浸浴。每天2次,每次30分钟。

主治: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阴囊湿疹、荨麻疹等。

可祛风止痒,祛湿杀虫。

(2)皮炎膏。

处方:硫磺软膏、蚤休、露蜂房、明矾各10克。

用法:上药除硫磺软膏外,共研细末,入硫磺软膏、陈醋适量,调勾稀糊状,备用。用时每次取药膏20克,一半外敷于双手心劳宫穴,包扎绑定,每天换药1次。另一半涂擦皮损处,每天涂2~3次。10天为1个疗程。

主治:神经性皮炎。

可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湿疹

湿疹一般分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根据该病有广泛性和局限性发病特点,中医又有“浸淫疮”、“血风疮”、“粟疮”、“旋耳疮”、“肾囊风”、“四弯风”和“乳头风”等的命名。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是临床常见多发病。

本病多因饮食内伤,或外感湿热之邪;或脾虚失运,素体蕴湿,郁久化热,湿热壅遏而导致湿热相搏;或挟风邪、疠风、湿热、客于肌肤所致。慢性多由急性失治迁延转化而成,或因血虚、风骤,或因脾虚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