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足的保健细节和养生(现代健康丛书)
17238600000019

第19章 脚的保健与人体健康(19)

【用法】将前3味药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及白酒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晚1次,每次30分钟。5天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通络,行气止痛。主治慢性腰肌劳损。

2.归芎木瓜方

【组成】当归15克,川芎20克,木瓜30克,独活20克,白酒50克。

【用法】将前4味药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及白酒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晚1次,每次30分钟。5天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通络,行气止痛。主治慢性腰肌劳损。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由坐骨神经本身或其邻近绢织的病变所引起的。本病属中医的“痹证”范畴。神经根病变时,遇有咳嗽、打喷嚏等动作,常使疼痛加重。患肢拇趾背屈力减弱,小腿外侧感觉减退,跟腱反射消失和臀肌张力降低。药液泡足与足部按摩,可增强患肢血液循环,促使神经功能恢复,改善全身功能,有利于坐骨神经痛的康复。

1.水蓼川芎方

【组成】鲜水蓼300克,川芎20克,川牛膝15克。

【用法】将以上药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次30分钟,每晚1次。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祛湿通络,活曲止痛。主治坐骨神经痛。

2.独活狗脊方

【组成】独活20克,狗脊15克,当归尾10克,苏木30克,川断20克,细辛5克。

【用法】将以上药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次30分钟,每晚1次。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散寒通络,补肾活血,主治坐骨神经痛。

3.乌梢蛇乳没方

【组成】乌梢蛇30克,制乳香15克,制没药15克,川牛膝20克,络石藤30克。

【用法】将以上药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次30分钟,每晚1次。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搜风通络,活血止痛。主治坐骨神经痛。

4.徐长卿木瓜方

【组成】徐长卿40克,木瓜30克,赤芍15克,细辛5克。

【用法】将以上药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次30分钟,每晚1次。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行气通络,散寒活血。主治坐骨神经痛。

5.川乌寻骨风方

绢成:制川乌30克,寻骨风50克,伸筋草60克,白酒50克。

【用法】将前3味药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及白酒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晚1次,每次30分钟。5天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通络,行气止痛,主治坐骨神经痛。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肥大性膝关节炎、增生性膝关节炎、退行性膝关节炎,常发生在45岁以上或体重过重者。外伤、姿势不正、内分泌紊乱及遗传等原冈为本病的主要病因。本病特点为膝关节软骨变性及唇样骨质增生,产生的骨赘压迫膝关节周围组织,引起膝关节持续性钝痛或酸胀。早晨起床后觉得疼痛较严重且关节僵硬,活动片刻则症状减轻。如关节活动过多则症状可加重,出现屈伸不便,行走困难等一系列临床表现。足部药浴、熏蒸与足部按摩可增强退行性膝关节的血液循环,消除局部肿胀及水肿,松解粘连,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改善。

1.老鹳草伸筋草方

【组成】老鹳草60克,伸筋草50克,川牛膝30克,白酒50克。

【用法】将前3味药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及白酒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晚1次,每次30分钟。5天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通络,行气止痛,主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2.独活桑生方

【组成】独活30克,桑寄生40克,皂梧桐60克,白酒50克。

【用法】将前3味药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及白酒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晚1次,每次30分钟。5天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通络,行气止痛,主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踝关节扭挫伤

行走不慎、重物撞击可引起踝关节的扭挫伤。踝关节猛烈向内翻转时,可引起踝关节外侧韧带的损伤。肿胀、疼痛常以外踝下部为明显。如外侧韧带撕裂,则肿痛严重,并有轻度内翻畸形。踝关节猛烈向外翻转,可引起内踝下部的肿痛。严重的扭挫伤可使踝关节内外侧均有明显肿痛、功能障碍。对干轻度踝关节扫拌伤,采用足部药浴与足部按摩相结合,可缓解疼痛,促使功能恢复。

1.益母草刘寄奴方

【组成】益母草60克,刘寄奴50克,川芎30克,白酒50克。

【用法】将前3味药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及白酒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晚1次,每次30分钟。5天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化淤,行气止痛,主治踝关节扭挫伤。

2.红藤卫矛方

【组成】红藤30克,卫矛50克,地鳖虫20克,白酒50克。

【用法】将前3味药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及白涌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晚1次,每次30分钟。5天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化淤,行气止痛,主治踝关节扭挫伤。

足跟痛

足跟痛又称跟痛症,多见于中老年体型肥胖者。本病包括跟骨骨刺、跟下脂肪垫炎、跖腱膜炎、跟下骨骨膜炎等疾患。本病妨碍行走,影响生活质量。中医认为与肝肾亏虚、精髓不足、寒湿入络、淤血阻络有关。泡足及足部按摩对足跟痛有较好疗效,可缓解自觉症状,减轻疼痛。

1.木瓜川草乌方

【组成】木瓜40克,川乌20克,草乌20克,丹参30克。

【用法】将以上药物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次30分钟,每天1次。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通络,散寒止痛。主治各类足跟痛。

2.成灵仙透骨草方

【组成】威灵仙200克,透骨草150克,细辛20克。

【用法】将以上药物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次30分钟,每天1次。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活曲通络,散寒止痛。主治各类足跟痛。

3.伸筋草川牛膝方

【组成】伸筋草150克,川牛膝50克,海桐皮40克,鸡血藤50克,川芎20克。

【用法】将以上药物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次30分钟,每天1次。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通络,散寒止痛。主治各类足跟痛。

4.乳香没药地龙方

【组成】制乳香15克,制没药15克,地龙100克,赤芍50克,元胡50克,丹参20克,红藤30克。

【用法】将以上药物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次30分钟,每天1次。l5天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通络,散寒止痛。主治各类足跟痛。

5.透骨草寻骨风方

【组成】透骨草50克,寻骨风40克,三棱20克,细辛20克,独活15克。

【用法】将以上药物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次30分钟,每天1次。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通络,散寒止痛。主治各类足跟痛。

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又称骨刺,为一种慢性骨质异常生长的退行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好发于脊柱、膝关节及跟骨结节等处,可出现脊柱、膝、足等处疼痛,触痛明显,活动时疼痛加重,仰俯、屈伸及转动时欠灵活,或伴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症状。中医认为,骨质增生与风、寒、湿邪侵入经络、关节及筋脉,导致气滞血淤有关。足部药浴及足部按摩下肢关节及跟骨等患处,有缓解症状,减轻疼痛的功效。

1.羌活独活方

【组成】羌活15克,独活15克,川乌10克,地龙20克,艾叶20克,五加皮20克,川椒10克。

【用法】将以上药物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次30分钟,每晚1次。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通络。主治下肢骨质增生。

2.透骨草全蝎方

【组成】透骨草60克,全蜗12克,蜈蚣10克,川牛膝20克,川芎15克。

【用法】将以上药物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次30分钟,每晚1次。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通络,搜风活血。主治下肢骨质增生。

3.苏木伸筋草方

【组成】苏木20克,伸筋草60克,威灵仙30克,木瓜20克,细辛5克,川牛膝20克。

【用法】将以上药物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次30分钟,每晚1次。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通络,搜风活血。主治下肢骨质增生。

骨折后关节僵硬

骨折为伤科常见病。为了防止病人的断骨再移位,提供骨折愈合的条件,大多需用石膏或夹板固定。长期固定往往会造成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及肌腱萎缩,或造成关节内纤维蛋白沉淀而引起黏连。在拆除固定后常遗留关节僵硬及关节活动受限等后遗症。足部药浴与足部按摩对下肢骨折后关节僵硬有较好的康复功效,能加速患肢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恢复关节正常功能活动,避免后遗症。

1.桃仁归芍方

【组成】桃仁15克,红花10克,当归尾15克,川芎20克,赤芍15克。

【用法】将以上药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例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30分钟。每晚1次。10天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化淤,通络止痛。主治下肢骨折后关节僵硬。

2.乳香大黄方

【组成】乳香10克,生大黄20克,当归尾10克,川芎20克,伸筋草30克。

【用法】将以上药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40分钟,夫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30分钟。每晚1次。10天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化淤,通络止痛。主治下肢骨折后关节僵硬。

3.丹参泽兰方

【组成】丹参30克,泽兰15克,川芎20克,川断15克,骨碎补20克。

【用法】将以上药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30分钟。每晚1次。10天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化淤,通络止痛。主治下肢骨折后关节僵硬。

4.川断地鳖虫方

【组成】川断20克,地鳖虫15克,海风藤30克,海桐皮30克,白芷10克。

【用法】将以上药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30分钟。每晚1次。10天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化淤,通络止痛。主治下肢骨折后关节僵硬。

5.二草方

【组成】伸筋草30克,透骨草20克,千年健15克,威灵仙30克,刘寄奴20克,桂枝15克。

【用法】将以上药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30分钟。每晚1次。10天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化淤,通络止痛。主治下肢骨折后关节僵硬。

6.海桐皮苍术方

【组成】海桐皮20克,苍术30克,鸡血藤20克,桑枝30克,川芎20克。

【用法】将以上药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30分钟。每晚1次。10天为1个疗程。

【功效】活向化淤,通络止痛。主治下肢骨折后关节僵硬。第四节妇科疾病的足浴疗法痛经

妇女在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小腹及腰部疼痛,常可伴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泛恶欲吐等症,并伴随月经周期发作,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肝郁不舒,气滞血淤,或寒凝经脉,气血不畅所致,当以活血化淤,温经止痛为治,可选为下列足浴方。

1.益母草汤

【组方】益母草、香附、乳香、没药、夏枯草各20克。

【用法】将诸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入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以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温度适宜时洗浴并足浴。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每日1剂,连续2~3天。

【功效】活血散寒,温经止痛。

2.温水足浴方

【组方】温水1桶。

【用法】取木桶1个,加入温水,将双足置于温水中足浴,并用毛巾搽洗至膝关节上下。每日1~2次,每次10~30分钟,连续2~3天。

【功效】温经散寒,每日用温水足浴,可局部保温,防止寒湿之邪由足入里,从而防治痛经。

3.当归益母草汤

【组方】当归、益母草各10克。

【用法】将诸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入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置于浴盆中,候温足浴,每晚1次,每剂药可用3天,连续2~3剂。于月经前1周开始使用,选用2~3个月经周期。

【功效】养血,活血,止痛,适用于血虚痛经。

4.香附柴胡汤

【组方】香附子30克,柴胡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