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足的保健细节和养生(现代健康丛书)
17238600000005

第5章 脚的保健与人体健康(5)

心律不齐,昏厥,炎症,过敏,风湿症,关节炎,肾上腺皮质不全症等。图3-8足底1.肾上腺2.肾3.输尿管4.膀胱5.额窦6.垂体7.小脑及脑干8.三叉神经9.鼻10.头部(大脑)11.颈项13.甲状旁腺14.甲状腺15.眼16.耳17.斜方肌18.肺及支气管19.心20.脾21.胃22.胰23.十二指肠24.小肠25.横终肠26.降结肠27.乙状结28.肛门34.腹腔神经丝35.生殖腺图3-9足底(右)25.横结肠29.肝30.胆囊31.盲肠32.回盲瓣33.升结肠34.腹腔神经丛图3-10足内侧4.膀胱9.鼻12.颈椎13.甲状旁腺36.胸椎37.腰椎38.骶椎39.尾骨内侧40.前列腺或子宫41.尿道及阴道42.髋关节43.直肠及肛门44.腹股沟45.坐骨神经60.肋骨62.下身淋巴腺3-11足外侧35.生殖腺42.髋关节45.坐骨神经46.尾骨外侧47.下腹部48.膝49.肘50.肩51.肩胛骨57.内耳迷路58.胸59.膈60.肋骨61.下身淋巴腺图3-12足背9.鼻11.颈项15.眼16.耳44.腹股沟52.上颌53.下颌54.扁桃腺55.喉与气管及食管56.胸部淋巴腺57.内耳迷路58.胸59.膈60.肋骨61.上身淋巴腺62.下身淋巴腺图3-13(a)肾上腺反射区图3-13(b)肾上腺反射区按摩手法(二)腹腔神经丛反射区

1.位置

两足底凹陷处,肾与胃反射区外侧,见图3-14(a)。

2.操作

一手固定足部,另一手的食、中指屈曲,以第一指间关节背侧着力,自足跟向足趾方向推按,见图3-14(b)。

3.适应症

消化系统疾病,呕吐,失眠等。

图3-14(a)腹腔神经丛反射区图4-14(b)腹腔神经丛反射区按摩手法(三)肾反射区1.位置

足底人字沟与第一跖骨的交叉点下方的凹陷处,即肾上腺的下方,见图3-5(a)。

2.操作

按摩师一手握住足趾固定,以另一手的拇指指腹进行点按,或以食指第一指间关节背侧着力进行点按,再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推按,见图3-15(b)。

3.适应症

肾及泌尿系疾病,水肿,风湿症,关节炎,高血压等。

图3-15(a)肾反射区图4-15(b)肾反射区按犀手法(四)输尿管反射区1.位置

肾反射区与膀胱反射区之间呈一弧线,见图3-16(a)。

2.操作

按摩师一手握住足趾以固定,以另一手的食指第一指问关节背侧着力向膀胱反射区推按,见图3-16(b)。图3-16(a)输尿管反射区图3-16(b)输尿管反射区按摩手法3.适应症

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排尿困难。

(五)膀胱反射区

1.位置

足内踝前下方,即舟骨下方,见图3-17(a)。

2.操作

按摩师一手握住足部以固定,以另一手的食指第一指间关节背侧着力定点按压,见图3-17(b)。图3-17(a)膀胱反射区图4-17(b)膀胱反射区按摩手法3.适应症

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膀胱炎。

(六)尿道及阴道反射区

1.位置

足跟内侧,自膀胱反射区斜向上延伸至距骨与舟骨之问的缝隙处,见图肇3-18(a)。

2.操作

一手固定足部,以拇指指腹着力,自膀胱放射区斜向上推按,见图3-18(b)。

图3-18(a)尿道及阴道反射区图3-18(b)尿道及阴道反射区按摩手法3.适应症泌尿系疾病,妇科病。

二、足底反射区按摩

(一)额窦反射区

1.位置

10个足趾的趾端,见图3-19(a)。

2.操作

一手固定足,以另一手的拇指末节桡侧自内向外推按,或以食指第一指间关节背侧着力点按各反射区,见图3-19(b)。图319(a)额窦反射区图3-19(b)额窦反射区按摩手法3.适应症中风,鼻窦炎,头痛,头晕,失眠,发热,耳鼻口腔疾病。

(二)三叉神经反射区

1.位置

双足拇趾远节趾骨的外侧,位于小脑及脑干反射区上方,见图3-20(a)。

2.操作

以拇指指端自上向下推按反射区,见图3-20(b)。图3-20(a)三叉神经反射区图3-20(b)三叉神经反射区按摩手法3.适应症

三叉神经痛,偏头痛,腮腺炎,牙痛。(三)小脑及脑干反射区1.位置

双足拇趾远节趾骨的外侧,见图3-21(a)。

2.操作

以拇指指端自上而下推反射区,见图3-21(b)。图3-21(a)小脑及脑干反射区图3-21(b)小脑及脑干反射区按摩手法3.适应症

脑部疾病,高血压,失眠,头痛,关节疾病。

(四)颈项反射区

1.位置

足拇趾跟部横纹处,见图垂3-22(a)。

2.操作

一手固定足,以另一手拇指指端自外向内旋转推、按反射区,见图3-22(b)。

图3-22(a)颈项反射区图3-22(b)颈项反射区按摩手法3.适应症

颈项部疾病,如肌肉劳损,落枕,颈椎病等。

(五)颈椎反射区

1.位置

足拇趾趾间关节横纹,内侧纹端,见图3-23(a)。

2.操作

操作一:以食指中节置于足拇趾内侧的反射区上,拇指按压在食指上,中指中节置于足拇趾的外侧,三手指共同自上向下提拉,然后再做定点按压,见图3-23(b)。

操作二:以一手固定足趾,用另一手拇指桡侧自上向下推颈椎反射区。见图3-23(c)。

3.适应症

颈部疾病,如肌肉劳损,落枕,颈椎病等。图3-23(a)颈椎反射区图3-23(b)颈椎反射区按摩手法(操作一)图23(c)颈椎反射区按摩手法(操作二)(六)鼻反射区

1.位置

双足拇趾内侧,和足拇趾背侧趾间关节与趾甲跟部之间的区域,见图3-24(a)。

2.操作

以拇指指端自上向下推按反射区,见图3-24(b)。

图3-24(a)鼻反射区图3-24(b)鼻反射区按摩手法3.适应症

鼻疾,上呼吸道感染。

(七)头部与大脑部反射区

1.位置

双足拇趾趾腹,见图3-25(a)。

2.操作

一手固定足,另一手的食指第一指间关节背侧着力点按,或点揉半分钟,或以拇指指端做揉法,见图3-25(b)。

3.适应症

头部诸疾。

图3-25(a)头部与大脑部反射区图3-25(b)头部与大脑部反射区按摩手法(八)垂体反射区

1.位置

位于双足拇趾趾腹中部偏内上方,见图3-26(a)。

以拇指指端或食指第一指间关节背侧着力点压反射区,见图3-26(b)图3-26(a)重体反射区图3-26(b)垂体反射区按摩手法3.适应症

内分泌失调,小儿发育不良,遗尿,更年期综合征。

(九)甲状旁腺反射区

1.位置

足底第一跖趾关节的前方凹陷处,见图3-27(a)。

2.操作

一手固定足,另一手的拇指自上向下推按或在局部点按反射区,见图3-27(b)。

3.适应症

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手足痉挛,癫痫。

图3-27(a)甲状旁腺反射区图3-27(b)甲状旁腺反射区按摩手法(十)甲状腺反射区1.位置

足底自第一、二跖骨头之间至第一跖骨头下方呈带状,见图4-(a)。

2.操作

以拇指指端自上向下推按反射区,见图3-28(b)。

图3-28(a)甲状腺反射区图3-28(b)甲状腺反射区按摩手法3.适应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肥胖症。

(十一)眼反射区

1.位置

足底第二、三趾根部,足背第二、三趾之间的趾蹼,见图3-29(a)。

2.操作

以拇指指端自上向下推按反射区,或以食、中二指第一指关节背侧着力点按足底的反射区;以中指第一指间关节背侧着力点按足背的反射区,见图3-29(b)。

图3-29(a)眼反射区图3-29(b)眼反射区按摩手法3.适应症眼部诸疾。

(十二)耳反射区

1.位置

足底第四、五趾跟部,足背第四、五趾之间的趾蹼,见图3-30(a)。

2.操作

以拇指指端自上向下推按反射区,或以食、中二指第一指间关节背侧着力点按足底的反射区;以中指第一指间关节背侧着力点按足背的反射区,见图3-30(b)3.适应症

耳部诸疾。

图3-30(a)耳反射区图3-30(b)耳反射区按摩手法(十三)斜方肌反射区

1.位置

足底第二至第四跖趾关节处,呈一横带状,见图3-31(a)。

2.操作

以拇指指端自反射区的内侧向外侧刮压或推按反射区,见图3-31(b)。

图3-31(a)斜方肌反射区图3-31(b)斜方肌反射区按摩手法3.适应症颈肩部肌肉劳损,颈部疾病。

(十四)肺及支气管反射区

1.位置

第二至第四跖骨头处,宽约1横指;自肺反射区中部向第三趾延伸,宽约0.5cm的纵行区为支气管敏感带,见图3-32(a)。

2.操作

以食指第二节桡背侧着力,自内相外刮压反射区见图3-32(b);在支气管敏感带上用拇指指端着力或用食指第一指间关节背侧自上向下刮反射区,见图3-32(c)。

3.适应症

肺炎,气管炎,胸闷等胸部疾病。

图3-32(a)肺及支气管反射区图3-32(b)肺及支气管反射区按摩手法之一图3-32(c)肺及支气管反射区按摩手法之二(十五)心反射区1.位置

左足底第四、第五跖骨头间向下1cm处,见图3-33(a)。

2.操作

以拇指指腹自下向上,以较轻的力推按;或以食指第一指间关节背侧自下向上,以中等刺激量推按;亦可用食指第一指间关节背侧以较重的力量点按反射区,见图3-33(b)。

图3-33(a)心反射区图3-33(b)心反射区按摩手法3.适应症心脏病,循环系统疾病。

(十六)脾反射区

1.位置

左足底第四、五跖骨底之间向上1cm处,见图3-34(a)。

2.操作

以食指第一指间关节背侧着力点按局部,见图3-34(b)。

3.适应症

贫血,皮肤病,消化不良,发热,炎症;能增强免疫能力,配合放射治疗。

图3-34(a)脾反射区图3-34(b)脾反射区按摩手法(十七)胃反射区1.位置

足底第一跖骨中部,一横指宽的区域,见图3-35(a)。

2.操作

一手固定足,另一手以拇指指端自上向下推按反射区,或食指弯曲,以食指第一指间关节背侧施力,自足趾向足跟方向按摩,见图3-35(b)。

图3-35(a)胃反射区图3-35(b)胃反射区按摩手法3.适应症

胃部疾病,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

(十八)胰反射区

1.位置

足底胃与十二指肠反射区之间,见图3-36(a)。

2.操作

一手固定足,另一手以拇指指端自上向下推按反射区,或食指弯曲,以食指第一指间关节背侧施力,自足趾向足跟方向按摩,见图3-36(b)。

3.适应症

糖尿病,胰腺炎,消化不良。

图3-36(a)胰反射区图3-36(b)胰反射区按手法(十九)十二指肠反射区1.位置

足底第一跖跗关节的远端,一横指宽的区域,见图3-37(a)。

2.操作

一手固定足,另一手以拇指指端自上向下推按反射区,或食指弯曲,以食指第一指间关节背侧施力,自足趾向足跟方向按摩,见图3-37(b)。

3.适应症

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

图3-37(a)十二指肠反射区图3-37(b)十二指肠反射区按摩手法(二十)肝反射区1.位置

右足足底,第四、第五跖骨颈之间,见图3-38(a)。

2.操作

一手固定足部,另一手的食指屈曲,以第一指间关节背侧着力按摩局部,见图3-38(b)。

图3-38肝反射区图3-38(b)肝反射区按摩手法3.适应症肝胆疾病。

(二十一)胆囊反射法

1.位置

右足足底,第三、四跖骨颈之间,见图3-39(a)。

2.操作

一手固定足部,另一手食指屈曲,以第一指间关节背侧着力按摩局部,见图3-39(b)。

图3-39(a)胆囊反射区图3-39(b)胆囊反射区按摩手法3.适应症肝胆疾病。

(二十二)小肠反射区

1.位置

足底凹陷的后部,被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等反射区所包围,见图3-40(a)。

2.操作

一只手固定足,另一只手的食指、中指屈曲,以食指和中指的第一指间关节背侧施力,自足趾向足跟方向按摩反射区,见图3-40(b)。图3-40(a)小肠反射区图3-40(b)小肠反射区按摩手法3.适应症腹胀、腹痛、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二十三)横结肠反射区

1.位置

足底跖跗关节处,见图3-41(a)。

2.操作

以拇指着力,左足自内向外、右足自外向内按摩反射区,或食指屈曲,以食指第一指间关节背侧施力,左足自内向外、右足自外向内按摩反射区,见图3-41(b)。

图3-41(a)横结肠反射区图3-41(b)横结肠反射区按摩手法3.适应症消化系统疾病,如便秘、便溏、肠炎、腹痛等。

(二十四)降结肠反射区

1.位置

左足底外侧,自骰骨外缘至跟骨外呈一带状,见图3-42(a)。

2.操作

食指屈曲,以第一指间关节背侧施力,自上而下按摩反射区,见图3-42(b)。

3.适应症

消化系统疾病,如便秘、便溏、肠炎、腹痛等。

图3-42(a)降结肠反射区图3-42(b)降结肠反射区按摩手法(二十五)乙状结肠及直肠反射区1.位置

左足底跟骨前缘呈一横线,见图3-43(a)。